2020-993期:医生也救不了那个患抑郁症的孩子:贬低式教育,是喂给孩子最毒的药

2023-12-21 10:24:1212:48 3722
声音简介




前两天,微博上有位网友分享了这样一件事:


一个孩子患上了抑郁症,去复诊的时候正好在看书。


医生看见了,便表扬她:“这孩子真用功。”


谁知孩子妈妈一听,却泼凉水说:“用功,假用功。”


医生辛辛苦苦修补孩子内心的伤痕,父母随口的一句否定,却又把孩子推向了深渊。


真是让人又着急又无奈!




这位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


“家长是真的不知道为什么小孩会得抑郁症,就是因为这愚蠢的‘教育’把孩子的自信一点一点消耗掉,磨灭掉,每天每天被否定着。”


微博发出后,许多人都联想到了自己小时候被父母贬低的经历:


看完这些评论,不禁让人深思:


父母明明是为了孩子好,明明比谁都爱孩子,可为什么总是用打击和否定的方式,给孩子造成一次次的伤害?




打击式教育,是一剂毒药


前段时间,看了这样一则视频。


有个小女孩跟爸爸说:


“爸爸,你有一点点缺点,知道是什么吗?”


“就是有时候你老是让别人不开心,这是一个缺点。”


说到这里的时候,不知道是不是小女孩想起了什么,眼睛开始有点泛红了。


她试探性地请求爸爸:“你能改掉吗?”


可没想到,坐在前排的爸爸斩钉截铁地回答“不能”,并给女儿讲起了大道理:


“其实我是为了你好,要知道,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


对待小孩子,你不能总是让她感觉很开心,因为外面的世界里,其他人不会这样子的,那你离开爸爸妈妈就会完蛋。


所以我现在就要让你经常不开心,以后你才不容易崩溃。”


听了爸爸的一席话,小女孩更加委屈了,不断地用小手抹着眼泪。


尤其是那句“我就要让你不开心”。


别说是孩子,哪怕是成年人听了都会不舒服。


生活里,总有这样一类父母:


明明在同事、朋友眼里都是谦虚、温和的样子,深谙说话的艺术,可一旦面对孩子的时候,就变成了一张刀子嘴。


看过一期《少年说》,有一位女孩上台吐槽了自己的“毒舌”妈妈:


“我觉得我妈妈生活得一定很苦,毕竟她的嘴那么毒。”




数学考试没考好,妈妈便冷嘲热讽:


“哦吼,你真是一个人才,你怎么考成这个鬼东西的呢?”


“下次再考这样,你就不用去学校了,哪凉快哪待去!”


女孩喜欢一件连衣裙,便托爸爸买了回来,妈妈看到之后整个人脸色都变了:

“你眼睛长哪里去了?”


“你要是以后再买这种衣服,我就把你和衣服一起丢出去!”


更过分的是,妈妈总是会当着弟弟的面贬低她:

“不要以后像你姐一样,干啥啥不行,学习真的一塌糊涂!”

妈妈在台下听完女儿的吐槽,解释说自己并不是“毒舌”,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只不过用了比较犀利直白的方式。


随后女儿一句话,让全场唏嘘:你的所谓犀利直白已经对我造成了伤害!


生活中又有多少父母,满嘴是爱,却满目狰狞,伤孩子最深。


“你这么粗心,怪不得成绩总是不如XXX。”


“别总吃肉,看看你都胖成什么样子了?”


“一天天就知道玩游戏,就这样还想着能考好?做梦吧你!”


看见孩子不开心或是不服气,还要再补上一句:“我哪里说错了?还不都是为了你好!”


打着“为你好”的旗号,贬低、否定孩子,让他觉得自己不好,不值得被信任,不应该被善待,这才不是打击式教育。


实际上,打击就是打击。


打击带给孩子的从来都不是教育,而是伤害。




从小被父母否定的孩子,到底有多苦


刚完结的电视剧《以家人之名》里,齐明月就是一个从小被父母不断否定的孩子。


买衣服事件,就是齐明月妈妈“打击式教育”的一个小小缩影。


一开始,齐明月先拿起了一件白色的衣服,妈妈却批评她:


“不爱干净还爱穿白色的,以后你自己洗想买什么颜色都行!”


齐明月讪讪地缩回了手,又挑了一件黑色的,结果妈妈却说黑色不适合她。


最后,齐明月按照妈妈的喜好选了粉色,可妈妈还是不满意,骂她:


“你跟你爸真是一模一样,一点主见也没有!”


伴随着妈妈的否定和打击,齐明月长成了一个典型的“低自尊者”。


认为自己很差劲,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总是把自己放在卑微的境地,一旦出现一点矛盾,都会认为是自己的错;


面对一切美好的事物时,经常产生“我不配”的想法。


腾讯一档节目《不好说特想听》里面,27岁的时尚公关天天和他妈妈的一段对话,让我至今印象深刻。


天天说:“我每天在帮别人解决问题,我特别希望有一天的时候,我爸妈能帮我解决问题。”


妈妈理所当然地回答:“好啊,你可以跟我说啊。”


可天天却无奈地摇了摇头:

“当我说完了以后,错还是在我,是因为我的能力有限,这是你告诉我的。”


“我在外面已经很难了,我要的是妈,你懂吗?”


这一刻,哪怕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天天的委屈和压抑。


或许在旁人看来,天天很优秀,也很成功,拥有一份高学历和光鲜亮丽的工作,还早早实现了财富自由。


但在妈妈看来,天天没什么了不起,他依旧是那个浑身毛病、不知轻重的孩子罢了。


心理学家费尔贝恩说过:

“儿童受到父母不好的对待时,为了维持父母是好的这种意向,会倾向于认为自己是不好的。”


父母打击孩子,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配得到好的东西,不配被爱,也不配快乐。


最终得到的,就是一个自卑、怯懦、郁郁寡欢的孩子。




被支持和信任的孩子

活成了一束光


心理学上有个词语,叫“皮格马利翁效应”。


指的是当一个人被寄予期待后,他便获得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从而更容易达到对方的期待。


很多时候,父母换一种说话的方式,很可能会改变孩子的一生。


台湾拍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


面对孩子的不足,父母可以指责孩子:

“什么都不能跟人家比,谁像你一样没有用啊。”


但也可以选择发掘孩子的优点:

“没有谁能像你一样啊,不用什么都跟人家比。”


当孩子考试失误了,父母可以埋怨孩子:“这题你不是练好几遍,笨得喔。”

但也可以再多一点耐心:“你不笨,是这题得练好几遍喔。”


同样的字,只要简单变换一下顺序,就能从诛心变得温暖。


有一天,妈妈给孩子梳头的时候,孩子望着镜子里的自己,突然哽咽地说:“妈妈,我好难看。”


妈妈听了很惊讶,因为在她眼里,女儿“超漂亮的”。


于是,这位妈妈向女儿列举了很多证据:“超可爱的小酒窝”、“漂亮的巧克力肤色”,还有“一口漂亮的小白牙”。


最后,妈妈看着女儿的眼睛,郑重地告诉她:

“你很美,你长大以后可以成为任何你喜欢的样子。”


作为父母,我们总是担心等自己不在了,孩子该怎么办,总是害怕他们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面对生活的挫折和刁难。


可面对困境的秘诀,从来都不是自卑和逃避,而是乐观、勤奋、善良。


但这些美好的品质永远不会凭空出现,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孩子从我们身上一点点复制。


所以,我们真正应该留给孩子的不是打击,不是否定,而是无条件的支持与信任。


我们要学会相信,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

有的种子,很快就能开花结果;


有的种子,却需要漫长的等待和细心的浇灌,才能长出幼苗;


还有的种子,或许一辈子都不会开花,但它会长成一颗参天大树。


我们能做的,就是看到孩子内心的光,并指引他们一步步走向未来的远方。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Monica_gn

我庆幸外公外婆给了我一个别人没有的童年

Monica_gn

是吗,伤人也是害吗

猜你喜欢
48期

48期的宝子们,毕业了,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的有声之路。

by:L雷蕾L

615期

喜马拉雅招募营

by:栀z花开

往期

如果你今天睡前没有学到什么东西,那你就不能入睡

by:长颈鹿的路

81期精英9期作业

加油完成作业塑造多重自己,一切努理都值得被托付,努力登上人生巅峰加油!

by:木有波罗

攀登65期营期练习

每日10分钟小练习小树苗可以变成苍天大树小草也可以变成瞭望大草原。

by:小山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