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露易丝·格丽克的诗充满了死亡,却拿下了诺贝尔文学奖

2020-10-09 18:21:3112:51 226
声音简介

是什么让露易丝·格丽克的诗充满了死亡,却拿下了诺贝尔文学奖

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被一个叫露易丝·格丽克的美国女诗人夺在手中。露易丝·格丽克在此之前的中国还被翻译成露易丝·格吕克

是什么让露易丝·格丽克的诗充满了死亡,却拿下了诺贝尔文学奖



我读过她的诗,比较喜欢诗中的那种伤痛的情绪。对她的诗,我没资格做太多的评价,主要因为我就不喜欢现代诗,更别提是一个外国诗人的了,不是说歧视,而是我本身外文不好,不能够直接读诗人的原文,读也就是读的翻译家的中文译本,这就如同让美国人读英文本的《唐诗》一样,很难达意。所以,我也就没资格评判人家的诗歌。咱们今天就介绍这个人吧。因为一个人的文学作品和这个人的人生经历一定有关系。

露易丝·格丽克她是犹太裔,她的爷爷是匈牙利犹太人,移民到了美国。犹太人会做生意,所以到了美国也是做小买卖为生,开了个杂货铺,供子女们上学。露易丝·格丽克的爷爷真不简单,一个人供了一家子,五个闺女给供到了大学。但唯独唯一的大儿子比较叛逆,我不上学,我立志当作家。这位有志叛逆青年就是格丽克的父亲。

可是,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最后作家梦没做成,看来靠爬格子是养不了家了,怎么办?再上学来不及了。干脆,发挥犹太人的特长,还是跟老爸学,经商得了。结果,他也经商了。犹太人经商,十个得有九个半赚钱的,所以,格丽克的老爸不久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商人。有了妻子,生了孩子。第一个孩子就是个女儿,但,不是露易丝·格丽克。是她的大姐。第二个孩子又是个女儿,这才是露易丝·格丽克。

是什么让露易丝·格丽克的诗充满了死亡,却拿下了诺贝尔文学奖

露易丝·格丽克


但是,当1943年露易丝·格丽克她出生的时候,带给家人的更多的是悲痛。说生了个孩子怎么还悲痛呢?因为,就在露易丝·格丽克出生前七天,她的大姐不幸夭亡。所以,整个家庭沉寂在了悲痛之中。新生命的降临,带给父母的只能是睹人思人。大孩子的夭折对一个家庭的打击是极为沉重的。因为往往大孩子的诞生与其他孩子相比,更为能给父母带来惊喜。对大孩子的呵护更为仔细一些。因为大孩子是初为人父人母学习的对象。没了,这种伤痛是很难愈合的。尽管露易丝·格丽克后来又有了个妹妹,但这种与生俱来的哀伤之感却深深烙在了露易丝·格丽克心灵深处。所以,她之后诗充满了死亡或新生,哀痛或孤独,失去或崩溃…

尤其是“死亡”,她似乎一出生就在面临着这个东西,所以,她根本不惧怕,甚至在她心中“生存”比“死亡”更加令人恐惧。她写过一句诗,“出生,而非死亡,才是难以承受的损失。”她的名诗《野鸢尾》开头就说:“在我苦难的尽头,有一扇门。听我说:你称之死亡。我记得。”

是什么让露易丝·格丽克的诗充满了死亡,却拿下了诺贝尔文学奖



她为什么这么爱以死亡为论点呢?除了一出生的家庭悲剧外。在她幼小的童年,故事也带给她了死亡的阴影。

老爸没了大女儿,对二女儿露易丝·格丽克格外疼爱,父母疼爱孩子最好的方式是什么?讲故事。于是,父亲就给幼小的露易丝·格丽克讲少女贞德的故事。贞德勇敢无惧的英雄形象让幼小的露易丝·格丽克充满侠客的想象,但贞德最终的牺牲又一次在孩子心里投下了死亡的涟漪。如果,是别人,可能死亡就成为了心灵的阴影。但露易丝·格丽克却能把这种阴影表现在笔端。这来自于她的家庭教育。

是什么让露易丝·格丽克的诗充满了死亡,却拿下了诺贝尔文学奖



老爸虽然是个商人,但当年也是个文青啊。露易丝·格丽克的母亲毕业于卫斯理女子学院。这个学院可了不得,由此走出了N多知名女性。比如宋氏三姐妹,比如希拉里·克林顿,所以,露易丝·格丽克的母亲那也是个知性女性,尊重创造性天赋,对两个女儿悉心教育,对她们的每一种天赋都加以鼓励,及时赞扬她的写作。露易丝·格丽克曾经说过:“我的母亲是那种家务总管式的道德领袖、政策制订者。我的父亲是富有灵感的思想者。”

而值得一提的是,她的母亲则爱给她讲《希腊神话》。所以,露易丝·格丽克在很小就对希腊神话故事烂熟于心。要么长大后,她老爱以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作为诗中的主题啊。

可见,讲故事对孩子的影响力有多大吧。

露易丝·格丽克出生于美国纽约,在长岛长大。她从小喜爱诗歌,很早就开始阅读莎士比亚、布莱克、济慈、艾略特这些文学家的作品。她最喜欢艾略特的作品。

艾略特就是托马斯·斯特尔那斯·艾略特,1948年,凭借《四首四重奏》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有名的诗句:“铭记那些珍贵的时刻,生死与变迁,痛苦与孤独。”他的《荒原》里面的一句“四月是最残忍的月份,从死去的土地里培育出丁香,把回忆和欲望混合在一起,用春雨搅动迟钝的根蒂。”所以,艾略特的这种特质自然也就被他的粉丝露易丝·格丽克吸收了。

是什么让露易丝·格丽克的诗充满了死亡,却拿下了诺贝尔文学奖



再加上,少女时期的露易丝·格丽克又患上厌食症,不想吃饭,就为治这个病,连高中也上不了了。后来还参加了一门精神分析学课程,其实就是治疗,一上就是七年。学业耽误了,但是对后来的事业很有帮助。

后来成了名了的露易丝·格丽克说了,正是这个过程,教会了她如何思考,如何分析自己的语言,为圆早年的诗人梦进行了必要的思维训练。精神分析学对她诗歌的思考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你读起她的诗歌的时候,你就能感知这些叛逆、愤怒、哀伤、病态、奇异、荒诞、忧郁,孤独。

我个人比较喜欢她的《时间》,下面是柳向阳译的这首诗

是什么让露易丝·格丽克的诗充满了死亡,却拿下了诺贝尔文学奖



(此文有视频哦,大家可以搜一下我的视频)

时间

柳向阳译

总是太多,然后又太少。

童年:病中。

在我的床边上有一只小铃铛——

铃铛的另一边,妈妈。

疾病,灰雨。小狗始终在睡觉。它们睡在床上,

在床头,我觉得对于童年

它们很明白:最好一直懵懵懂懂。

雨在窗户上形成灰色长条。

我拿着书坐着,小铃铛放在旁边。

没听到一点儿声音,我让自己模仿一个声音。

没看到精神的任何标志,我执意

生活在精神之中。

雨淅淅沥沥又稀稀疏疏。

一月又一月,在一日之内。

事物成了梦,梦成了事物。

后来我好了;铃铛回到橱柜里。

雨停了。小狗站在门口,

喘着气到门外去。

我好了,后来我长大成人。

而时间继续——就像那场雨,

那么多,那么多,仿佛一种无法移走的重负。

我是个孩子,半睡半醒。

我病了;我被人保护。

我活在精神的世界之中,

灰雨的世界,

失去的世界,回忆的世界。

然后,突然,太阳闪耀。

而时间继续,甚至在一无所剩的时候。

那感受的成了记忆,

那记忆,成了感受。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露易丝·格丽克诗集

格丽克的诗长于对心理隐微之处的把握,早期作品具有很强的自传性,后来的作品则通过人神对质,以及对神话人物的心理分析,导向人的存在根本问题,爱,死亡,生命,毁灭。

by:黎明门前风笛手

露易丝海 写给露易丝的信

《让我们拥有爱》是"身心自助运动"的缔造人露易丝的专栏结晶,从专栏开办至今,在全世界30多个国家,已经有超过两亿人次阅读过此专栏,并深受启发,许多人因此改变了自...

by:薇爱晴天

露易丝.海‖镜子练习

做镜子练习,是你这辈子可以给自己的一个最棒的礼物!

by:劳俊铭_JUNE

《心的重建》露易丝·海

内容简介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失去,失恋、离婚、亲人远离、爱人或亲人死亡、失业、失去朋友、爱宠去世……这些别离会给我们带来伤痛,让我们深陷悲伤与痛...

by:行走的回溯催眠疗愈师

让我们拥有爱 写给露易丝的信

来自世界各地的致露易丝的信涉及多个话题,包括上瘾、疾病、情感问题、家庭关系、健康、理财、为人父母……

by:雷雨的天空

露易丝.海《镜子练习》

透过21天往內探索的练习,我们可以学习到:放下你的过去;建立你的自尊;释放你的愤怒;原谅你自己以及那些伤害过你的人;疗愈你的关系;活得自在没有压力;爱你内在的小...

by:甄倪麻麻

镜子练习(露易丝•海)

做镜子练习,是你这辈子可以给自己的一个最棒的礼物。镜子练习,是一项强大的自我疗愈工具。镜子能够反映出你对自己的感觉。镜子能让你立刻察觉到你在抗拒什么,又有哪些地...

by:人间一两风wind

《镜子练习》露易丝·海

"自我疗愈界第一夫人"露易丝·海,她的生命本身就是个传奇,而她带给全人类的疗愈方法,可以让每个普通人都创造出生命的奇迹。21天镜子练习,真的可以改变人生,真实不...

by:F小蜜

生命的重建-露易丝.海

你是否感到身心疲惫?你是否觉得有无法承受的压力?你是否经常处于亚健康状态?你是否想摆脱疾病的折磨?你是否对过去的事情无法释怀?你是否无法化解心底的怨恨?生命真的...

by:Miss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