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漫游隔周二更新
研究意识和主观体验似乎成了实证科学最后一块未竟的疆土,认知科学承其重。《神经漫游》一年前录制了第一期,基本介绍了认知科学的学科框架,最近我们再次检验自己所学,连同新的科学争论,决定谈谈「认知科学本可以、应该是什么样」,以及从学术界到每一位普通民众都愿意关心的问题:如何科学地解释主观体验和自我意识?科学应该被用来研究所有事物吗?
本期纲要
03:50 自我介绍,及我们怎么向司机直白解释自己在做什么?
19:18 不能称为认知科学家的……
27:00 工程无法启发的科学问题
30:21 被心理学“霸占”的认知科学和“依附”心理学的神经科学,如何解救?
41:34 一种看法:支持认知科学范式的多元
47:48 图灵测试、奶酪零度、意识的fi值
54:02 科学应该、能够探求主观体验的真相吗?
01:08:18 多学科、 跨学科的认知科学
延伸阅读
The Brain from Inside Out, Buzaski
Vision, Daivd Marr
Kuhn: community & incommensurability
托诺尼(Tononi)的信息整合理论:参见《大脑残缺,意识还能存在吗?》https://mp.weixin.qq.com/s/HNl3cmACjPhPN1_QcL48Gw
《僵尸是二元论者》https://mp.weixin.qq.com/s/aaM64FXsSLzSu33Y_iaFDw
Núñez, Rafael, et al. (2019). "What happened to cognitive science?." Nature human behaviour 3.8: 782-791.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1182794/
Gentner, D. (2019). Cognitive science is and should be pluralistic. Topics in Cognitive Science, 11(4), 884-891.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111/tops.12459,对 What happened to cognitive science? 的回应,作者是西北大学认知科学系的创始人
本期人物
岳川:神经现实创始人,科普作者,曾任某科技媒体的科学编辑,迷恋大脑却不敢吃脑花。
阿莫:准马普所神经科学博士生,对所有领域都感兴趣但独爱记忆。闲着的时候听歌看书写文作曲,立志成为第一个喝遍全世界Costa的人。
山鸡:格拉斯哥大学心理学系毕业。目前是相当话唠的科研爱好者。
汉那:认知科学本科在读。写字、翻译、设计。探索人为何如此聪明,又愚蠢如斯的答案。
后期 / 小羊
---
神经漫游意在漫游神经与认知科学之领域,揭示认知表象与内里之趣味,由此连接业余与大众的智慧。
我们强烈推荐你使用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小宇宙,苹果自带播客,Pocket Casts, Overcast, Castro, 安卓的AntennaPod等)因为这是第一时间听到我们的节目并得到每期完整背景资料的最佳方法。搜索「神经漫游」,你也可以在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 FM,哔哩哔哩和 Spotify 找到我们。
13523211nyj
还是由一个人说一集,另一个人说另一集,比较好。这种几个人一块儿聊,而且没有时间提前作充分准备,写详细脚本,这样话题就变得分散,每一个人都假设自己用到的某一个术语大家都明白。实际上听众并不明白。一次一个话题,由一个人负责,比较好
chichi2021
这个话题很有意思。也是我很长时间以来的困惑,听了主播和嘉宾们的讨论,看了参考读物才发现原来已经有人在认真思考这个困境,且这个困境是大家都有共识的。虽然仍旧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但很高兴听到这样的讨论。
王帅_ev
男主播老喜欢diss别人观点和学科,然后自己解释不清楚,优越感十足
无限的开始
声音太小
伍天友
如果存在如何可能的问题得不到解释,认知和思维如何可能是不会有答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