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冷战中的热战,如何重塑了世界格局?

2020-11-19 16:53:4223:05 1.6万
声音简介

你好,我是徐立凡,欢迎走进冷战。


很多人对冷战有个常见误解,认为冷战不是热战,双方只是在军事、经济和政治权力上暗中较劲,并没有引发真正的战争。但其实,冷战期间也是战争的高峰期,只不过直接交手的,并不是美国和苏联,而是各自的代理人。


随着原子弹和氢弹试验成功,美国和苏联都意识到核战争会导致互相毁灭,代理人战争就成了双方争斗的替代选择。冷战时期大大小小发生了300多场战争,平均下来冷战期间每一年,都有七八场战争在同时发生。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场景。主要的大规模战争有第二次到第五次中东战争、安哥拉内战、两伊战争、越南战争和阿富汗战争。这几场大的代理人战争对冷战形势影响最大,甚至重塑了今天国际格局。


决定冷战形势的两场战争


我们先说安哥拉战争,因为它最具代表性,今天一说起代理人战争,肯定会提到安哥拉内战。  安哥拉是非洲西南部的小国,被葡萄牙殖民了几百年,从1950年代开始,为了争取独立,先后成立了三个组织,展开武装斗争。到了1975年,终于获得独立。独立以后呢,很快就出现了谁当老大的问题。于是,安哥拉内部爆发了内战,背后的推手就是美国和苏联。


其中,苏联和古巴等国支持的组织叫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简称“安人运”,给他们提供了价值3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并先后把一万多古巴士兵送到安哥拉。美国则向另外两个组织,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简称“安解阵”,还有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简称“安盟”,提供了巨额援助,以及导弹等先进武器,南非军队也介入了进来。


在两大阵营的支持下,内战始终无法消停,在1988年更加是冲突升级,爆发了非洲历史上第二大规模的战役。最终内战持续了27年,造成大约150万人死亡,遗留下来的地雷多达1200万颗。


你可能会疑惑,为什么这个非洲小国会成了冷战前线?安哥拉的不幸,与它富含石油和血钻有关,但这不是根本原因,美苏两国仅仅是为了不能让对方在非洲西南部占据优势,推动了各方发动了战争,可以说,这是一场最没意义、也最血腥的代理人战争。这场内战的最大历史作用,就是毁了一个安哥拉,并告诉人们,人间不值得“冷战不值得”。


与比安哥拉内战相比,越南战争要有名得多,大家也相对熟悉,我们今天也来说说。    冷战开始的时候,东南亚是法国的殖民地,美国在这里并没有多少存在感。美国之所以要介入越战,是强硬的杜鲁门主义的结果。因为在1954年,法国被越南共产党击败,退出了东南亚,杜鲁门为了防止红色势力的蔓延,接手了越南,这是越战爆发的根本原因,越战历经美国四任总统,投放的炸药总和都超过了二战。美国最高峰时投入了50万的兵力,一共投放了800万吨炸药,这个数字超过二战期间投放炸药的总和。


不过,虽然美国军事实力远比越共强大,但越共得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越南共产党从创始时期开始,就与中共关系密切。比如越共领导人胡志明,就曾当过黄埔军校的教官。所以美国这场耗资4000多亿美元,5.6万人战死的战争,既没有让越南不变色,也把自己拖入了深渊。


越战还给美国社会造成了自建国以来最大的心灵创伤,越战期间的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后来在回忆录里坦率地承认:我们错了,错的可怕。


越战还使得美国社会反战情绪浓厚,随着美军在越南残杀平民甚至屠村的暴行被媒体揭露出来,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加入了反战运动。越战高峰时,当时的美国总统约翰逊天天被白宫外的示威者点名骂:“约翰逊,今天你又杀了多少年轻人?”


尼克松上台后,不想面临跟约翰逊一样天天被骂的情况,所以极力推动和越共和谈。而美越和谈需要考量中国的意见。因为中国在越战中给了越共巨大的支持。美国因此下定决心重新恢复中国关系,所以这也推动了中美关系在70年代的破冰。


重塑今天国际格局的三场战争


不过,发生在中东的几场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更为深刻。第二次-第五次中东战争、两伊战争和阿富汗战争,深刻地这几场战争几乎塑造了今天的国际格局,包括世界霸权从英国到美国的转移、中东火药桶的形成、冷战的结束和全球恐怖主义的兴起,都和这三场战争有关,我们来一一看看。


英美世界霸权的转移开始于1956年的第二次中东战争,也就是著名的苏伊士运河战争。一说中东战争,通常我们认为是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之间的战争。但苏伊士运河战争却是一场英国和法国策动,以色列来配合的战争。


苏伊士运河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欧洲通向东方的贸易黄金航道,也是控制整个东地中海和中东地区的要冲,之前一直被英国和法国的公司控制。但在19567月,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把苏伊士运河国有化,英法两国的利益受损,肯定不甘心。


3个月后,英法和以色列达成秘密协议:首先由以色列发动袭击,然后英法两国介入,要求双方军队在苏伊士运河两岸停火,之后再由英法军队进驻苏伊士运河区,从而达到接管运河的目的。于是,随着以色列出兵,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


苏伊士运河战争让美苏都很紧张。美国紧张的是,埃及可能投向东方阵营。在纳赛尔把苏伊士运河国有化之前,苏联和埃及就做了一笔巨额军火买卖。埃及用棉花交换苏联的军火。不过,当时苏联的棉花明明产量过剩,在美国看来,这就很奇怪了,应该是苏联想把势力伸入中东,此后,纳赛尔又宣布承认新中国,进一步引起了美国的警惕。


但让美国最不满的不是埃及,而是英法两国。既然涉及到冷战这么大的棋盘,英法凭什么单独行动?于是,美国决定干预苏伊士运河战争,对英国发起了经济战。


苏联本来顾不上埃及,就是成千上万的匈牙利抗议者推翻了亲苏政权,就是成千上万的匈牙利抗议者推翻了亲苏政权,苏联派出坦克和军队入侵匈牙利,但是,苏联不愿意眼睁睁看着苏伊士运河这条要道,被美国控制。因此,苏联也向英法发出不惜动用核武器的威胁。


在美苏的强大压力下,英法两国被迫接受停火决议,第二次中东战争结束。


这是冷战期间最重大的事件之一。英国从此失去世界霸权,失去了在国际事务上单独行动的自由裁量权,只能紧跟美国的脚步。随着英国和法国的失败,这两大老牌帝国的海外殖民地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独立浪潮。仅1960年一年,非洲就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大量前殖民地独立,这对中国来说是件好事,客观上拓展了中国的国际空间。


第二次中东战争,也让美国的外交战略发生了变化,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提出了艾森豪威尔主义,核心内容是向东方阵营和中立国家提供援助,推动各国的民族独立运动走亲美道路。艾森豪威尔主义导致冷战从欧亚两大战场,开始向全球蔓延。


苏伊士运河战争后,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又先后爆发了第三次到第五次中东战争。这里要特别说一下第三次中东战争,也被叫作“六日战争”。这场战争催生出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它的领导人阿拉法特,这是我们经常在新闻里听到的名字,阿拉法特的形象也很有代表性,他经常头戴象征巴勒斯坦农民和贝都因人的方格头巾。阿拉法特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代表了巴勒斯坦人与以色列的抗争,但很长的时间里,他们都被西方描述为中东恐怖主义的鼻祖。直到1994年,阿拉法特与以色列总理拉宾、外长佩雷斯共同获得该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才算得以正名。


那恐怖主义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呢?这时候就不能不提阿富汗战争,这也是冷战期间发生的一场重要的代理人战争。


这场战争的背景是,1978年阿富汗发生多次政变,最终阿明掌握了统治权。阿明表面上亲苏,但不允许苏联控制阿富汗为军队和情报机关。于是,苏联决定扶持更亲苏的卡尔迈勒上台。苏军悍然入侵阿富汗,占领了北部地区。第二年,苏军入侵阿富汗,占领了北部地区。国际社会普遍谴责苏联的这个举动。阿富汗人民与入侵的苏联军队,以及苏联扶植的政府军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争。


这场战争也是当代恐怖主义的根源。阿富汗战争期间,许多阿拉伯青年纷纷赶赴阿富汗参加抗苏战争,其中就有后来基地组织的创始人,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本·拉登。阿富汗战争之初,本·拉登还是大学生,他弃学和一帮阿拉伯青年到了阿富汗,参加了一个名为伊斯兰圣战组织的武装组织,这个组织是由巴勒斯坦人创建的。后来,拉登创建了名叫服务营的组织,招募阿拉伯志愿者。苏联撤军后,拉登就把服务营改成了基地组织。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后,拉登把斗争目标转向了美国,此后,他在苏丹、也门这些国家先后建立了基地组织的分支机构。经过若干年准备后,本·拉登依靠基地组织,策划了2001年震惊全世界的“9·11”事件。不得不提的是,这场战争对苏联的创伤很大,吹响了苏联解体的第一声号角。从苏联阵营的盟友到国际社会,在阿富汗战争中都发现了苏联的孱弱,这场战争中苏联耗费了200多亿美元,3万多人战死或受伤,也没有征服阿富汗,并且苏联非正当的入侵,以及让阿富汗数百万的人死于战争的不正义,这样暴露了苏联对国际道义的漠视,再加上历史上的一些积怨,导致苏联阵营在阿富汗战争之后不久,就开始解体了。


与阿富汗战争一样,从1980年开始,持续了8年的伊朗和伊拉克战争,也助长了恐怖主义,而且为今天的伊拉克内乱和伊朗核问题埋下了种子。


当时,伊朗和伊拉克出现了冲突,美苏虽然各自的利益有别,但目标却很一致,就是两伊谁也不能独大,不然这样都不好控制,所以最符合美苏利益的,就是让两伊战争变成消耗战,弄得两败俱伤。


所以,美苏都对伊朗和伊拉克两头下注,美国开头援助的是伊拉克,摆出了一副拉伊拉克打伊朗的架势。可是,伊拉克一占优势,美国就转向伊朗示好。等伊朗喘过气来,一度得到战争主导权后,美国又反过来武装伊拉克军队。苏联也一样,先向伊朗示好,后来又去援助伊拉克。


美苏的两头下注,大大延长了战争的进程,战争结束时,两国约100万人死亡,经济损失高达4500多亿美元,造成了两伊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幅倒退。


美苏的这种投机行为,也是今天中东主要问题形成的根源。正是因为美苏对伊拉克的支持,进一步点燃了萨达姆称霸海湾地区的野心,导致了海湾战争等一系列战争。此外,两伊战争让恐怖主义得到生长的空间,最终改变了21世纪的国际战略格局。


可以说,在冷战期间的几次代理人战争,但无论是代理人,还是美苏双方,为了阻止对方的势力和利益扩展,最终都让自己以及代理国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改变了我们所处的国际关系格局,同时也为我们当下埋下了不少隐患。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人获益,那就是中国。在这些战争爆发之时,中国也用自己的方式,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而且,就是在暗战明战不断、周边都被封锁的情况下,中国却逐渐改善了外部环境,获得了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战略位置,甚至撬动了地球。中国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呢?我们下一节再讲。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勤奋者健强

原来是丘吉尔把美国推向自由世界的霸主,苏联被动应战,从而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深蓝_fnx

俄乌战争

江东小波

朝鲜战争呢?

老张_2ia

声音太小了

牛先生的书与远方

还真的没有关注过冷战期间如此频繁的热战

猜你喜欢
狂热战争

这是一个关于青春的真实手札,这是一个关于什么是人生的课题的答案,道尽了作者所有爱的诉说,是一个活生生的真实世界。

by:有声曼曼

冷战碟中谍

当时的美国和苏联同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为了争夺世界霸权,两国及其盟国展开了数十年的斗争。在这段时期,虽然分歧和冲突严重,但双方都尽力避免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战争...

by:嘿我会发光

冷战

《冷战》——让两个人陷入深深的无奈,说一些口是心非的话,而这些话往往又是那么伤人。明明互相在乎,明明想和好如初,但又无法说服自己妥协,就这样,在这场冷战中互相僵...

by:华语音乐

超神热战/学院争霸/保卫地球/善迎春演播

内容简介学院争霸中的雄心烈焰,为了保护地球在一起的热血青年叶:对不起,不能再跟一起到最后!小伦:不管怎样,我都会战斗到最后!信爷:无论如何我都会保护好你!嘉文...

by:善迎春

美苏冷战

二战结束后,美苏首先在欧洲开始博弈,苏联的一件又一件小事累积起来,深深了刺激了杜鲁门,于是美苏冷战拉开序幕。

by:小叔观影

冷战手册

冷战,1947年3月12日至1991年12月25日,44年军事斗争。催生出无数的武器,但想要赢得战争显然不只是需要无数的武器;如果没有战术,再好的武器也发挥...

by:ZTQ15

美苏冷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结束,两大阵营的对抗局面就已经显现。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发表的“铁幕”宣言使双方的敌对关系陷入激化,整个欧洲逐步形成东、西方两大阵营...

by:荣华之武器堂

婚后冷战

【内容简介】孙幽悠,孙家大小姐,前任总裁指定的继承人。十八岁之前,她回国参加父亲的婚礼,一束花圈,向父亲宣战。十八岁生日那天,律师却告知,在她没婚配之前,依旧无...

by:金华的世界

《从老冷战到新冷战》(观课堂)温铁军

温铁军,汉族,祖籍河北昌黎,1951年5月出生于北京市,三农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二级岗位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原院长,乡村建设中心、可持续发展高...

by:温柔时光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