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3-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第十二

2024-01-22 21:08:2707:32 5874
声音简介

353、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354、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355、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瓜蒂散。  356、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357、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358、伤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转气下趣少腹者,此欲自利也。  359、伤寒,本自寒下,医反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  360、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今自愈。  361、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今自愈;设复紧,为未解。  362、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少阴负跌阳者为顺也。  363、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清脓血。  364、下利清谷,不可攻表,汗出必胀满。  365、下利,脉沉弦者,下重也;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  366、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  367、下利,脉数而渴者,今自愈。设不差,必清脓血,以有热故也。  368、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晬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  369、伤寒下利,日十余行,脉反实者,死。  370、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371、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372、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373、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374、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  375、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栀子豉汤。  376、呕家,有痈脓者,不可治呕,脓尽自愈。  377、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  378、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379、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380、伤寒大吐大下之,极虚,复极汗者,其人外气怫郁,复与之水,以发其汗,因得哕。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381、伤寒,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则愈。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刘渡舟伤寒论厥阴病

刘渡舟先生是现代著名中医学家,着力于《伤寒论》的研究。刘老强调痃的实质是经络,重视六经病提纲证的作用,担出《伤寒论》398条条文之间的组织排列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by:自然张君

中医辩证西医辨病与用方

中医辩证,中药方剂学,西医辨病病名

by:杏林浪子123

辨证录

《辨证录》,综合性医书,14卷,清代陈士铎撰。约成书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内容包括内、外、妇等各科病证。分伤寒、中寒、中风等126门,770余证。每证详...

by:云山人818

辨证施食

国家级名老中医、首都国医名师北京中医院肿瘤科创始人郁仁存教授和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杨国旺医生,教您如何辨证施食。识别二维码,了解有效的、专业的、权威的健...

by:明乐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