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仁篇第四(4.1-4.26)

2020-11-29 20:27:3805:45 674
声音简介

4.1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译文:

孔子说:住的地方,要有仁德才好。住处不选在有仁者的地方,哪能算得上明智呢?


4.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译文:

孔子说:不仁的人不可以长久地居于穷困之中,也不可以长久地居于安乐之中。有仁德的人安心施行仁德,聪明的人是知道实施仁德对自己有好处才去行仁。


4.3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译文:

孔子说: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喜欢该喜欢的人,憎恶该憎恶的人。


4.4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译文:

孔子说:假如立志实施仁德,总没有坏处。


4.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译文:

孔子说:富和贵,使人们所向往的,如果不是用正当的办法得到它,君子是不接受的。穷与贱,是人们所厌恶的,如果不是用正当的方法抛掉它,君子是不急于摆脱的。君子离开了仁德,怎么去成就自己的名声呢?君子即使是在短短的一顿饭的功夫里也不会违背仁德,在仓促紧迫时,在颠沛流离时,也一定会按照仁德的标准行事。


4.6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译文:

孔子说:我不曾见过爱好仁德的人和厌恶不仁德的人。爱好仁德的人,那是再好也没有的了;厌恶不仁德的人,他行仁德,只是不使不认得的东西加在自己身上。有人能够终日把心思用在仁德的修养上吗?我还没见过能力不足以修养仁德的人。大概这种人是有的,只是我没见过。


4.7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译文:

孔子说:什么样的错误就是由什么样的人犯的(意思是同类人往往犯相同的错误)。仔细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了。


4.8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知道了事理,即便让我晚上就死去也是值得的。


4.9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译文:读书人有志于仁义之道,但又以自己吃粗粮穿破衣为耻,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什么的。


4.10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与之比。

※译文: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有规定要干什么,也没有规定不要怎样干,只要怎样干合理恰当,便怎样干。


4.11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译文:

孔子说:君子怀念道德,先人怀念乡土;君子关心法度,小人关心恩惠。


4.12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译文:

孔子说:为追求私利而行事,会招致很多怨恨。


4.13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译文:

孔子说:能够用尊礼谦让的原则来治理国家吗?(如果有)那还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能用礼让来治理国家,那又怎么对待礼仪呢?


4.14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译文:

孔子说:不发愁没有职位,应该发愁的是自己没有任职的能力。不怕没有人了解自己,去追求足以使别人了解自己的本领就好了。


4.15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译文:

孔子说:曾参啊!我的学说贯穿着一个基本的概念。曾子说:对。

孔子走出去以后,别的学生便问曾参:这是什么意思?曾子说:他老人家的学说,讲的就是忠和恕罢了。


4.16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4.1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看见贤人,便应该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跟他有一样的毛病)。


4.18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译文:

孔子说:侍奉父母,(如果发现他们有不对的地方),应该委婉地相劝。如果自己的意见没被采纳,仍要恭敬地侍奉,不要去顶撞他们;尽管内心忧虑,但不怨恨。


4.19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译文:

孔子说:父母在,不出远门,如果一定要出远门,必须也该有一定的方位。


4.20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译文:

孔子说:长期没有改变父亲在世时的道德标准,就算是孝了。


4.21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译文:

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能不记在心里。一方面因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因为他们年事已高而害怕。


4.22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译文:

孔子说:古人不轻易开口讲话,因为他们觉得话说出口了但行动跟不上是可耻的。


4.23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译文:

孔子说:节制、约束自己的言行而犯过错的情况是很少的。


4.24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文:

孔子说:君子应该言语谨慎,做事勤勉。


4.25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与他为伴。


4.26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译文:

孔子说:侍奉君主过于繁琐,就会招致侮辱;对待朋友过于繁琐,就会被疏远。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_依澜_

“仁”,儒家思想的核心。来听孔子是如何阐释“仁”的。

猜你喜欢
论语 里仁第四

《论语》是以语录体方式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汇编,它集中体现了孔老夫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以及教育原则,是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之一。千百年...

by:林氏包子

里仁第四——論語章句集註

春耕園學校馬培路老師主講凡二十六章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智。

by:春耕园书院

华杉讲透论语之《里仁第四》

《华杉讲透论语》这本书是我在图书大厦货比三家,反复琢磨后买下的。有不少人注解过《论语》,其中不乏许多学者与大家。选择这一本,实在是被它的权威性、生动性和实用性所...

by:光着脚丫在树上唱歌呀

双语论语/论语中英文:学而,为政,八佾,里仁

《论语》(lúnyǔ),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

by:小陀螺Yavi

里仁为美

儒家经典四书五经

by:杨子居

論語不泥 04 里仁篇 最接地氣的口條解釋最高智慧

需要文字稿的同學請聯絡微信bksun8864,大師兄文山不泥,暨註解易經之後,立刻推出另一部重要的國學註解,即將顛覆宋朝以來,中國人對孔子所持有的刻板印象,更是...

by:大師兄文山不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