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苏轼的《吉祥寺赏牡丹》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男子簪花的习俗

2024-03-31 21:01:3001:55 10万
声音简介

《吉祥寺赏牡丹》 宋.苏轼

 

我们都以为,只有女人才爱带花

可你知道吗?古代的男人也喜欢头上插朵小花花,叫做“簪花”

有人说,男子簪花的习俗Z早是从宋仁宗开始的

其实,男子簪花不是宋代的原创,从南北朝开始,皇帝就带头簪花了

在皇帝和大臣们的Y领下,簪花的习俗很快走向民间;得不到皇帝赏赐,咱就自己赏自己一朵,戴不起牡丹,咱就戴一朵路边的野花,这种自簪自乐的行为很快成为一种全民Y动,在北宋末期,满大街都是男子簪花,你不戴一朵花都不好意思出门,就好像没穿裤子出来一样

这一点在《水浒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108名好汉里,就有几个“花痴”,阮小五戴过石榴红、杨雄戴过芙蓉花、燕青戴过四季花,尤其是刽子手蔡庆,戴花到了痴迷的程度,花不离身,人送绰号“一枝花”。西门大官人头上那朵小红花也是浪得很呀。

簪花从皇帝到大众,各个阶C都表现出了不同的社会心理,大臣们希望通过簪花获得至高无上的皇权带来的荣誉感,而文士簪花却是一种D立特行、乐观豁达的心理,民众簪花则是追求辟X趋吉的美好愿望。

这首苏轼的《吉祥寺赏牡丹》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男子簪花的习俗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醉归扶路R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天那么的蓝

与第15条重复了吧? 主播声音好听

源真聊书画

声音太美了

玲玲_aa

老师声音很特别,讲得非常好,谢谢!

猜你喜欢
苏轼词作欣赏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

by:专利老兵

苏轼词作鉴赏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祐二年(1057)与弟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

by:东方物语

苏轼词

苏轼词古典文学经典

by:夏筠依依

苏轼传

这是一部以苏轼传世作品为依据,结合对宋代历史文化的分析叙写苏轼的一生生活轨迹、政治作为、文学创作,以及他领悟人生的思想升华过程,为我们展现了一代文豪的人格魅力。

by:青禾原

苏轼传

无论人世如何变迁,月光总在那里,照临万物,无怨无悔;无论沧海如何浮沉,宋词总在那里,飘飘洒洒,清清淡淡。令人对待人生有一份深度和开阔!

by:欣赏生命之美

苏轼集

古典名著普及文库

by:明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