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原理上篇——二十四节气圆运动详细说明

2020-12-14 09:07:0916:58 1.2万
声音简介


二十四节气圆运动详细说明
小暑大暑二节,太阳直射地面的热,称之曰暑。大暑者,一年的地面的热此时最大也。太阳的热,为万物生命的元素。此热经秋由地面降入地面之下,经冬则下沉而藏于地下的水中。次年交春,由水中与水化合升出地面之际。交夏浮于地面上的天空,再经秋,偕地面新到之热,降入地下的水中。此宇宙一年的圆运动也。“地面上的天空”,此“的”字,注意,言不甚远也。热之能降,金气之力。
立秋处暑二节,此节,为一年圆运动的起点。立秋时,距地面不远的天空之上,压力初降,降到处暑,此压力增多,遂将降到地面而未入土之热,压入土内。处者,归也,入也。言地面的热,经秋金之降,归入土内也。此时正当中伏。夏至第三庚日起,为初伏,第四庚日起,为中伏,第五庚日起,为末伏。伏者,言金之降气,将地面之热,降伏而入于土内也。初伏前,地面虽热,不觉有热气薰鼻。初伏以后,地面上即觉有热气薰鼻。中伏之日,人行地面上,觉热气由地面上蒸,特别浓厚,即是暑气入地的前驱。中伏过了,便是末伏。末伏在处暑前后,一过处暑,地面上便觉清凉,便是暑气入地已多之现象。庚金之降气,即大气的压力。详宇宙篇气象学的证明。
秋气肃杀,此“杀”字,古文亦作“降”字解。人都认为生杀之杀,以为秋乃枝上之阳,降入于根。谚语有叶落归根之言,言始终仍是一事云耳。立秋处暑之后,阳气下降,万物得根,人身即较强健也。
白露秋分二节。热降液生,此时地面早晚便有露气,秋分以前,地面上的热多,地而下的热少。到秋气下降,暑气入地,地面上有了露时,地面上的热,与地面下的热,多少一样,上下平分,故曰秋分。
寒露霜降二节。过了秋分,地面上的热,降入地面下者多,天空的压力,压入地面下者亦多,地面上遂寒冷起来。白露时的露,但觉得凉,此时的露,便觉得寒。再过半月,地面上的热,降入地面下者更多,大气中收敛力量更大,寒气增加,露便成霜。西北方居住土穴的人,穴内的感觉,特别明显。东南方亦感觉秋后屋内有热气。此时地面上觉得凉,地面下便已温了。人身亦下部增温也。
立冬小雪二节。一年的大气,秋降冬沉,春升夏浮。名是大气在降沉升浮,其实是大暑小暑的阳热在降沉升浮。立冬者,降下的阳热,开始在沉也。倘或今年小暑大暑之时的阳热,不降沉下去,或降沉者少,明年春夏,便无阳气升浮上来。不惟禾稼无粒,人身且多虚寒死病。阳热由降而沉人土下的水中,地面上由凉而寒,地面下由温而热。寒则收敛力大,雨使成雪也。矿坑下的工友,夏着绵衣,冬则赤体,地面下夏寒冬热之故。大雪冬至二节。大雪之时,阳热下沉愈深,地面上的雪愈大。见地面上的雪大,则知地下的阳热沉得愈深。气体的圆运动个体,阳热降极则升,冬至者,阳热降极而升之位也。此时若天暖不冷,或闻雷,或起雾,阳气为外泄,便起上热下寒人死最速的温病,来年春夏病更大也。冬至之时,天人的下部阳多,阳多则动,多病遗精白带。
小寒大寒二节。降极则升,这升降是带有直上直下的性的,不能生育成物。生物的大气的升降,是圆的,阳热之性,原是动的,动则直上,自然之理。惟其冬至后,继以小寒,再往大寒。寒能封藏,阳热经寒的封藏,便不能任性直升。小寒大寒者,封藏又封藏也。沉于地下水中的阳热,为万物发生的生命根本。冬至后,寒藏的足,根本深厚,生长乃足。故冬至后寒冷,明年乃能丰收,乃无危险的病。向来无冰雪之地,冬季亦须寒冷,乃能少病。地下水中封藏的阳热,升出地面,则成雷,成雾。冬季阳热应当封藏,而反升泄,根本拔起,故重庆冬季雾大,病人多宜附子补阳。
立春雨水二节。冬寒之后,春气转温。温者,冬时封藏于地下水中的阳热,升出地面,火从水出,其气温和也。立春者,大气的阳热,由沉而升也。雨水者,阳热秋降,地面气冷,露则成霜。阳热春升,地面气温,雨则成水也。此时阳根动播,小儿即多虚病。
惊蛰春分二节。冬时阳热,收藏于地下水中,万物即随阳热之沉而蛰藏。交春鸟兽交尾,蛇虫启蛰,草木萌动,万物随封藏的阳气升发起来,而惊动也。春分对秋分而言。秋分节前,地面上阳热多,地面下阳热少。秋分节后,地面下阳热多,地面上阳热少。春分节前,地面下阳热多,地而上阳热少。春分节后,地面上阳热多,地面下阳热少。地面下阳热减少,故春分后的时令病,多是下虚。
清明谷雨二节。阳热初升于地面,阳气弥漫,地面不明。经春分节后,再升于地面之天空,则地面清明也。此时阳热升出地面者多,雨水亦多,好种谷也。阳热升出于地面者多,地下阳根则少矣,所以此时外感发热,食凉药多坏。
立夏小满二节。地下封藏的阳热,由升而浮,则成夏季。立夏以后地面阳热较多。满者,地面上阳热满也。曰小满者,比较大暑而言也。此时地面阳热小满,不止旧年降沉的阳热升现出来的关系。今年太阳由南往北,地面受热的关系亦居其半。但生物的阳根,则旧年降沉的阳热负责较多。地面之际,阳热小满,地面之下,阳热已大虚矣。故小满节后,多下寒之时病也。
芒种夏至二节。地面之际,阳热小满,雨水又足,麦穗生芒,将成熟也。夏至者,至者,极也。冬至为阳热降极而升之时,夏至为阳热升极而降之时。夏至之后,经小暑大暑,于是立秋。冬至之后,经小寒大寒,于是立春。立春则阳升,立秋则阳降。夏至阳降,必经小暑大暑之热,然后降。冬至阳升,必经小寒大寒之寒,然后升。升降的范围大,则由升降而生的圆运动的中气足。所以夏极热、冬极冷的地方的人,特别聪明。冬至以后,交立春而后阳升。夏至以后,却未交立秋,先有初伏、中伏,而阳已先降。造化之道,惟恐阳气不降。因阳性本升,所难得者,阳之降也。所以(内经》曰:夫虚者,阳气出也。夫实者,阳气入也。 阳升则出,阳降则入,所以人身交春夏则倦怠,交秋冬则健康也。
二十四节气,简言之,就是夏季太阳射到地面的热,经秋降入土下,经冬藏于土下的水中,经春由土下的水中,升出地面,经夏浮于地面之天空,再同夏季太阳射到地面的热,降入土下。升降一周,则生中气。图中之太极图,表示中气之所在。中气者,万物之生命也。
秋收冬藏,秋降冬沉,春生夏长,春升夏浮。升者,阳热升也。浮者,阳热浮也。降者,阳热降也。沉者,阳热沉也。藏者,藏阳热也。收者,收阳热也。长者,长阳热也。生者,生阳热也。
吾人所在北温带地面,夏至之时,见太阳往南,地面之天空上的压力向下,地面上的太阳热力,遂往下降。冬至之时,见太阳往北,压到地面下之水中的压力,仍往上收,压到降下水中的太阳热力,遂往上升,周而复始,遂成二十四节气之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所谓大自然的宇宙,如此而已。甚寻常事耳。一日之卯午酉子,一年之春夏秋冬也。伤寒论肠胃之热证,申西时必热加。遗精白带,半夜病作。春病温病,夏病霍乱,秋冬人则身体特别健康。皆大气运动整个发现之事实。所以学中医学,必先学知大气,必先学知二十四节气。
读此图要整个地读。在读阳升,就要注意阳降,在读阳降,就要注意阳升。在读地面之上,就要注意地面之下。在读地面之下,就要注意地面之上。在读春,就要注意秋。在读冬,就要注意夏。在读右下左上,就要注意中。将图的左右上下,合在自己的身体的左右上下看,便知人身一小宇宙一气运行之妙,而得到治病的窍要。节气的“节”字,就是竹节。节与节之间,是滑利的。一到节上,便难过去。宇宙大气,交节必郁而后通。久病之人,交节前三日多死。大气郁,人身亦郁。久病之人,腠理干塞,交节不能通过,是以死也。凡病节前起色,以后即愈得快。文本太长添加不了了。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55227117

谢谢,读的太好了,赞

niwei9527

古人分节气,果然有道理

咬金哥

谢谢您的阅读。

王培才

茅塞顿开!为我中华文明骄傲!

桂子读书

六行、十二经络、二十四节气

猜你喜欢
12. Home

颜色、服装、动物、身体、家庭、天气、零食、数字、形状、快餐、情绪、宠物等20个生活常见主题,涵盖生活方方面面。全书共包含230+英语认知词句。每个主题均由一个核...

by:北京阳光博客

12.Chandra's Eyes

哈勃空间望远镜、陆地卫星7号、斯皮策太空望远镜、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朱诺号木星探测器、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麦哲伦”号金星探测器……通过20种太空望远镜,带小读者...

by:北京阳光博客

滴天髓上篇解读

分享滴天髓上篇解读思路...

by:青未先生

翼文晨韵 二年级(上篇)

本书是由《翼文晨韵》编委会编写。“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是一本非常适合小学生晨读的课外读物。本书分为上篇和下篇,其中包含“儿童诗、古诗、小古文、经典选读”。如果...

by:珊风典火

《佛陀传》/上篇

了解佛陀人性的一面,我们会同时更了解自己佛性的潜能。本书通过对佛陀年轻时代的情怀,以至老年时期健康状况的描述,把这位圣人与我们每一个人的距离拉近了一大截。

by:妙巴

新解论语 上篇

借助讲授传统经典几十年的经验,依经解经,体贴经义,将深奥难懂的义理,转化为切实有用的人生智呈现了传统文化的真味道,开启了现代中国人真正读懂中华传统经典的方便之门...

by:海跃芳

感觉统合(上篇)

感觉统合发展评量,全方位开发大脑的秘方,强化动觉敏锐度的诀窍,促进语言发展的5大诀窍,向偏食说再见的9大妙方,促进嗅觉灵敏的9大诀窍,建立超强记忆的10大诀窍。...

by:Fanuel99

12. 玛蒂娜去动物园

从1954年第一册《玛蒂娜在农场》于比利时出版,玛蒂娜这个自信、乐观、优雅、独立的女孩已经陪伴了全世界数不清的小读者69个年头,并广受大家喜爱。她的故事被...

by:北京阳光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