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灵微蕴卷3-脾胃解

2020-12-19 09:44:0912:45 385
声音简介
素灵微蕴卷3-脾胃解

业师于子蓬,司铎<司铎,掌教化之令者。>金乡,录证来问:
自来饮食不多,今止三分之一,稍多即伤食泄利,鱼肉绝不思食,食枣数枚即发热,食柿饼半枚即欲泄,陪客茶多,晚即不寐,不食晚饭十余年矣。
饮食调适,终日不唾,若晚饮杯洒,略服温燥,则痰唾黏联,长如唾丝,睡即涎流,大便成粒。每晚将睡,必思登溷<溷,厕>,小便短少,夜醒必溺,五更水谷消化,此时更觉溺多。晨起必渴,饮食亦甘。平素气禀如是,往时自制加减四君丸,黄芪、白术、获苓、橘皮、甘草、当归,遇脾胃寒湿,便服一二次,甚觉有效。
向来不敢饮酒及食诸燥热之物,六月食凉粉,霍乱呕吐并作,八月六日食黍糕半枚,午后省牲,在明伦堂<明伦堂,明人伦之堂。多指各地孔庙之大殿。>呕吐原物。自此饭后常觉气逆欲吐,左胁贴乳,上冲喉下,隐隐似痛,半月食消,方才气顺。
服四君丸,发热面赤,耳后如火,两臂酸痛,胸腹燥渴。
啖黄梨半枚而愈,是后每日啖梨乃安。
往日一食便泄,今止大便润湿,不似从前结若羊矢而已。
吾恐饭后欲吐,将成反胃证,则可虑矣。
前时腰痛腿重,此际已愈,但坐卧少久,不能遽起,是老年常景,非关病也。但有还少仙方,自当更妙,但恐不能耳。
偶服六味丸,即觉腹中寒滞,服八味三剂后,更觉燥热,耳后如火,或谓附桂少故,非也,吾脏腑大概寒热俱不受,须不寒不热、不燥不湿、平中带补之剂乃可。
此意与县中医士言之,为吾制兔丝丸,服之甚不佳,而四君丸平日最效,今便燥热不受。
大抵渐老渐衰,甚有血虚火起之意,当用何药治之,人还即寄方来。
【素灵微蕴】:
详观平日旧证:
自来饮食不多,渐老渐减,稍多即伤食作泄,此脾气之弱也。
脾为太阴湿土,阳明之燥,足以济太阴之湿,则脾阳升运,水谷消磨。
湿旺燥衰,中气莫运,多食不能消化,故病泄利。
肉食更难消磨,过时陈宿,反伤胃气,是以不思食。
食枣生热者,甘缓之性,善滞中气,土滞则脾陷而胃逆,胃逆而甲木不降,相火上炎,是以生热,非大枣之性热也。
食柿饼作泄者,寒败脾阳也。
茶多不寐者,阳气收藏则为寐,收藏之权,虽关金水降蛰,而金水降蛰之原,实由戊土之降。
茶多滋其土湿,阳明不降,金水失收藏之政,故神魂升泄而不寐也。
不食晚饭者,日暮阳衰,不能腐化耳。
晚饮杯酒,痰生涎流者,酒助土湿,湿动胃逆,津液堙郁,则化痰涎,下行无路,是以逆行也。
大便成粒,硬若羊矢者,下焦阴旺,肠窍约结,糟粕传送,不能顺下。
下而辄闭,蓄积既多,乃复破隘而下。下而又闭,零星续下,不相联属。
大肠以燥金主令,而手足太阴,湿旺津瘀,但化痰涎,不能下润大肠,是以燥结成丸,枯涩难下,实非下焦之阳盛也。
晚思登溷者,阳衰湿动,肝脾郁陷也。
夜多小便者,子半阳生,水谷消化也。
便多水利土燥,故思饮而甘食。四君丸,术、甘补中,茯苓泻湿,橘皮利肺,当归滋肝,与脏气颇合,是以能效。
近食凉粉吐泄,寒湿伤脾。黍糕胶黏难化,原物涌吐。
阳明胃气,本自下行,屡呕气逆,因而上行。
饭后中焦郁满,胃气不下,是以欲呕。
胃逆则胆无降路,亦遂上冲,胆位于左,故左胁冲喉,隐隐而痛。
食消而胆胃皆降,故气顺也。
平时颇宜四君丸,今乃燥热不受。非药性之热,乃中气之愈衰也。归、芪、术、甘,壅滞不行,茯苓、橘皮,不能开其郁塞,君相之火,不得归根,遂生上热,与食枣发热之故,理相同也。
梨以甘寒疏利之性,清其郁热,是以渴燥皆止。
兔丝收敛固涩,与湿旺土郁之证,愈为助虐,甚不宜也。
八味暖水滋木,与肝肾燥寒,未为相反,但以地黄入胃,留恋湿土,湿动胃逆,则附子不能下温癸水,而反助甲木上炎之火。
耳后火起,少阳胆经络于耳后故也,何关桂附多少乎!
六味滋湿伐阳,原属庸工妄作,更与此证相左矣。
法宜燥土暖水,疏木达郁。
水温土燥,木达风清,脾旺湿消,神气渐盈,百龄易得,还少仙方,何其不能!
《素问•生气通天论》圣人服天气而通神明。
阴阳应象论:能知七损八益,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健,老者复壮,壮者益治。年高之人,阳衰阴旺,是以易老。若以药物抑阴扶阳,本有还童之理,而愚昧以为妄诞,此下士闻道,所以大笑也。至于素禀脏气虽与人别,而寒热燥湿,一切不受,是方药之差误,非宜寒不受寒,宜热不受热也。
此以肠胃柔脆,不堪毒药,少服便效,未宜多用也。
十一月初,先生又录证来问:
吾十月十五生日,行香后,使客纷纭,颇劳酬酢,饭毕腰痛,脊骨两旁,筋急如扯,旧病复发。
又因初五六日每晚饮酒数杯,湿热郁积,遂成此证。
十六日大势已差,尚能回拜客,进县署。
误服八味丸,腰弯不能立行,痛连脊背。
乃服羌活、独活、白术、地黄、杜仲、甘草二剂,背痛少减,而不能行立如故。
又服左归饮加白术、葳蕤,痛如前,且觉大便燥,腹内热,两膝酸热。
乃服当归地黄饮加黄芩、栀子五分,晨起破腹两三次,身颇轻爽,腰微能直,火气似去,其痛乃移左胯。
因往年病虐,左半伤耗,上年腿肿,亦在左畔,此时渐轻,但不及未痛前耳。
今欲去黄芩、栀子,第服当归地黄饮。昨日已服一剂,大便尚未滋润,而脾甚觉其湿,思欲空腹服之,压以干物,未审何如?
前悉腰痛一证,已获康愈,今又因饮酒动湿,脾土郁陷,肝气抑遏,盘塞肾部,而生痛楚。
肾位于腰,为肝之母,子气不能生发,是以腰痛也。
误服八味,助其土湿,木气更遏,是以痛剧。
张景岳之左归饮,服之脾湿愈滋,木郁风生,而成燥热。
归、地、栀、芩,寒湿败脾,木郁作泄,泄后郁热清利,是以微差,而肝气益陷,故痛移左胯,实明减而暗增,非药效也。
前此已为误用,若今后常服,土湿日滋而脾阳日败,断不可也。
大便之燥,全缘脾湿,湿去阳回,饮食消化,精华升布,津液降洒,大肠滋润,自然便调。
倘以归地滋湿,变结燥而为滑溏,则脾阳亏败,为祸深矣。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揭开中医迷雾,读素灵微蕴

本书是黄元御对《内经》的《灵》、《素》做的系统地阐述,提出了独特的医学观点。系统地论述了古医典籍中,基本的天人相应原理,自成一家之言。建立了黄氏的医学体系。全书...

by:说文化的文化人

【脾胃论】白话解

中医入门白话解丛书

by:早晨的礼物

五运六气解毒脾胃论

五运六气解毒脾胃论:阴火是怎样形成的?

by:伊林2018

解密微量元素

本专辑为了提升大家对微量元素的认识,人体由80多种元素组成,与人体健康和生命有关的必需元素就有15种之多,当这些元素摄入不足,过量,不平衡都会有不同程度疾病发生...

by:寅焜

脾胃论

《脾胃论》金•李东垣著李东垣,就是中医史上,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名李杲,字明之,到晚年的时候,他给自己起了个号,叫东垣老人。所以后来留下的中医医案,都...

by:秋收冬藏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