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记忆】53期:上海人的“绢头”情结曾经那么深,你还记得吗?

2023-06-23 12:26:0604:39 1055
所属专辑:上海闲话
声音简介

上海人的“绢头”情结曾经那么深,你还记得吗? 


过去上海人爱用手帕,男女老少出门都要带上一条,弄脏了回到家洗了晾干继续用,钟爱的手帕甚至一用好多年。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人们渐渐不再依赖手帕,被即用即弃的餐巾纸所取代。但这份手帕情节始终印刻在上海人的脑海里,成为一段温柔的回忆。 


1840年后,欧美手帕输入中国。20世纪初,英国塔牌手帕、瑞士双鱼牌手帕、捷克三花牌手帕,在沿海城市供应日渐增多。 


1915年,上海源昌手帕厂,以日本漂布为原料,制成棉布手帕在市场出售,吸水性较丝巾为佳,很受市民欢迎。1922年,该厂学习日本石印技术于次年推出石印手帕就是用染料的印花手帕,因其款式新颖、花样美观,市民称之为文明手帕。 


20世纪30年代初期,汉阳手帕厂等几家织造手帕厂,按英国塔牌产品,试制织条手帕,不久推出40支单面缎条手帕,成为手帕品种的一大发展。以后,从石印、绣花、抽纱等手帕逐渐增至近20个品种,部分高档产品出口。至30年代后期,汉阳厂飞鱼牌手帕在香港及南洋群岛已较有名气。 


20世纪40年代,是手帕产品发展较快的时期,由于纺纱技术改进,精梳纱增多及漂整技术改进,手帕质量不断提高。汉阳手帕厂、寰球手帕厂等先后推出高档棉织缎条手帕,九星厂、寰球厂还推出十二生肖手帕、双面缎条提花手帕等。40年代后期,国产手帕出口大幅度上升,出口额占生产量的50%左右。 


20世纪50年代后期,寰球手帕厂自制成功牙边手帕缝纫机,生产出第一批国产牙边手帕。产品在香港引起轰动,港商大量订货。60年代初,产品质量与瑞士月牙边手帕并驾齐驱,并大批出口到世界各地,每年为国家创造数百万美元的外汇收入。


20世纪60年代,上海手帕新产品不断增多,每年有新品种10余只,新花样数百种。先后推出的品种有双面石印手帕、水印手帕、缎边手帕、挖花手帕、仿绸手帕、剪花手帕、涤棉手帕、绣花手帕、锁边手帕、儿童手帕、抽纱手帕等以及高级礼盒手帕。 


70年代,继续不断推出多种新产品,时常供不应求。 


20世纪80~90年代初,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手帕生产吸收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先后推出机绣手帕、薄型手帕、手卷边手帕、双层手帕、手绘手帕、毛巾手帕、西装手帕、小包装手帕、纱罗影迹手帕等新品种,还恢复手帕花篮的生产,使产品向高档化、装饰化、礼品化、工艺化迈进。 


也是从90年代开始,人们开始不再依赖手绢,即用即弃的餐巾纸逐渐取代了需要反复洗的手绢。 


本期《上海记忆》由上海发布和喜马拉雅的共同出品。


资料:市地方志办公室@方志上海

编辑:周宝平、阮天霖

播音:DJ舜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上海记忆

老上海的回忆,新上海的缩影

by:瑞玲瓏

老上海的记忆

行走记忆中的老上海

by:苏式慢生活L

上海记忆中的声音:粤曲

创刊时间:2020年2月22日主播:小李;监制:小柯;编辑:小管“回不去的地方是故乡,唱不完的粤曲是念想。”粤剧自1873年进入上海,已经有147年的历史了...

by:FabriceG

上海记忆中的声音:扬剧

扬剧,是从流行在扬州的“花鼓戏”和苏北一带的“香火戏”发展起来的。1919年,“花鼓戏”第一次作为营业性的演出,登上了杭州“大世界”的舞台,受到观众欢迎。继而上...

by:FabriceG

老上海记忆|AI电子书

【内容简介】老上海人所说的“七宝”指的是哪“七宝”?宋氏三姐妹曾上同一所学院吗?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爱巢在老上海的哪个地方?作家张爱玲又是住在老上海的哪个公寓里呢...

by:大吕文化AI电子书

《胎儿期记忆》

胎儿期记忆的发现,揭开了生命科学领域的崭新一页。人的最后一个秘密已被打开,人唯有在仁爱和自由中才得以安宁。《荣格自传》为探究胎儿期记忆——人的精神本源的重要样本...

by:蕨荣蔡菜

一个犹太人的上海记忆(1927-1952)

作者见证了1930年代上海的经济繁荣、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对上海的占领、国共内战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她在书中回顾了这段岁月,以大量生动的细节展现了当时上海不...

by:陶伊

初恋|老上海新记忆|AI电子书

【内容简介】父辈也曾青春过,初恋都是澎湃的。一部上海细部生活的记忆之书,留不住的、被遗忘的初恋。【作者介绍】作者:程小莹【主播介绍】我是上海文艺电子书的...

by:上海文艺_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