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人世》第三十期:学霸的父母,更难当!

2020-12-21 20:01:0243:28 42
声音简介

内容摘要:

0126

成绩好、才艺佳,真学霸早就不等同于“书呆子”了!

在综艺节目《最强大脑》中,汇聚了众多高手,拥有鬼才之眼的水哥王昱珩,记忆大师王峰,而其中更是学霸云集,比如2016年的安徽省高考理科状元孙勇,2017年陕西省高考理科状元郑书豪……

让学霸“出圈”的,已经不局限于会读书、肯读书这么简单,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家长们意识到读书不再优秀的唯一标准!

0407

“书呆子”乐于沉浸于自己的世界里,但会让旁人尴尬、难受

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朱光潜就曾谈到过自己与“书呆子”相处的难受感觉:

“最怕和谈专业的书呆子在一起,你同他谈话,他三句话就不离本行。谈到本行以外,旁人所以为兴味盎然的事物,他听之则麻木不能感觉。像这样的人是因为做学问而忘记生活了。倘若先没有多方面的宽大自由教育做根底,而职业教育的流弊,在个人方面,常使他生活单调乏味,在社会方面,常使文化肤浅褊狭。”

0614

培养学霸,该避开的坑

不论是家庭内外,出挑的孩子容易获得赞许,学霸们更是如此,但优秀的人往往会持有一种普遍性的信念:认为自己的知识、预测、和能力明显高于周围人,从而过高估计自身成功的可能性……

但风险也正在这里,高认知人群(不论是出挑的孩子,还是普通的个体)乐于沉溺于自我的世界,更难以汲取新鲜思想,难以听取中肯意见,换句话来说,更容易自鸣得意。

危害又在哪儿?伤仲永,高分低能,一条道走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或许撞了,也不回头)……

1118

“天才少女”张易文,跌落神坛

2016年,河南商丘的一位神童备受瞩目。 年仅9岁的张易文,在父亲的陪伴下走入高考考场。成绩出来后,172分的成绩让人大跌眼镜。可父亲却不以为然,给她报了复读班,突击几个月后又走上考场。

 2017年,10岁的张易文通过单招,以352分的成绩,考入商丘工学院(专科三年制)。 当年,在同龄人还在读小学的时候,张易文懵懵懂懂地踏入了大学校园。 

学校的老师说,这个孩子,在学校最大的心愿,是希望别人不要看到她,希望周围的人感受不到她的存在。 身边没有同龄,没有朋友,本该是热热闹闹、朝气蓬勃的年纪,她却变得越来越沉默。 

今年,张易文从学校毕业,13岁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市场无人问津。 她回到自家私塾当助教,日常帮忙妈妈改改作业,带带学生。天才少女的光环下,张易文却活成一座孤岛……

可自以为是的父亲,却从未反省!面对13岁已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的女儿,父亲张民弢却说“这是个比较成功的案例”。

如此“高认知”父亲丝毫听不进他人的劝导,自作聪明地、固执地、偏执地安排孩子的一生,却没想过孩子的内心早已千疮百孔。

1855

你是否也跌入了思维陷阱—“虚假同感偏差”

这种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被命名为“虚假同感偏差”,即是说,人们往往会高估或夸大自己的信念、判断及行为的普遍性跟合理性,并以此作为坚持己见、判断是非的一种处世方式。

例如,一个爱玩游戏的人,更倾向于认为大多数人都是应该喜欢玩游戏的;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更倾向于觉得大部分人都有着较高的自我要求,而生活中类似事件比比皆是,南北咸甜粽子、豆花之争,也正是因为“虚假同感偏差”而造成的。

9岁天才少女”的父母如此,“天才少年魏永康”的母亲亦是如此,画地为牢,深深地陷入了“虚假同感偏差”的思维陷阱。

世界远非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对于启蒙教育做得非常优秀的爸爸妈妈来说,在孩子的学习大放异彩之际,也是断然不可掉以轻心的,更不可盲目“迷信”自我。否则,一手栽培出来的“学霸”,很有可能变成了他人眼里的“书呆子”。

2507

“当头棒喝”,是突破思维陷阱的不二良方!

为了突破大家不自觉建立起的“虚假同感偏差”,我们以老年人痴迷保健品为例,为大家进行说明。

保健品的营销套路往往涵盖温情提醒、线下授课、持续跟踪…… 在一层又一层的营销套路之下,老年人对于营养知识、养生内容、运动健身都有了一定了解。

子女在和老年人沟通的过程中,往往用类似于“这东西没用,这玩意儿是骗人的,有这个钱吃点好的不行吗……”等理由进行劝导,但效果不佳,甚至还会被老年人以“专业”的知识回怼得哑口无言。

因为,商家已经为你家的老人织好了严密的“防护网”,顺利让老人跌入了思维陷阱,再加上子女一次次地败下阵来,更让老年人的“虚假同感偏差”根深蒂固!

怎么办?(点击时间点,直接收听!)

3046

如何拿起催人清醒的“大棒”?

用典:《周易》蒙卦·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对于学识尚浅的蒙昧者,只要稍作启发,就可以达到影响对方的效果。可是,对于知识结构专业而稳定、系统而全面的对象,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之下,几乎是无法促使对方看到自己的问题所在的。

因此,蒙卦的最后一爻指示我们,在教导知识体系较为完善,且又深陷蒙昧而不自知的人时,需要采取“当头喝棒”式的批判猛击法(击蒙)。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批判教育千万不能演变成了像匪寇一样以破坏为目的的打击、伤害行为,否则,只会给被教育的对象带来更加不利的后果(不利为寇)。而真正有利于对方的施教过程,应该是以抵御强寇的防守姿态,让被启蒙者在一次又一次的据理力争中感受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引发其进入自我反思的状态。(利御寇

而在劝导家中“顽固”老人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做的往往不是面红耳赤地据理力争,需要做的是准备好“平静地相处,突然地提醒,强力的证据”,以便于给固执的个体“当头棒喝!”

在心理学中,该类方法类似于著名催眠治疗大师米尔顿·艾瑞克森提出的“模式中断法”的催眠诱导技术,可以有效地使一个完全沉浸于自我意识状态的人,在短时间内,注意并接收到他人输入的有益信息。

不论是痴迷于保健品的老年人,还是固执己见、自负不已的学霸和学霸的父母们,都适用于该类方法,以便获得醍醐灌顶般的清醒认知。

4028

“敲打敲打”,也能为亲子之间打开心扉

中国的父母,总是将“胜不骄、败不馁”挂在嘴边教诲子女。殊不知,这句话可不是单单靠随口讲一讲,就能让子女明白的。只有父母们真正了解了“击蒙”的正确使用时机,以及其运用的内在机理,才能够让孩子在学有所成的时候,永葆虚心;在遭受质疑的时候,深刻反省、奋起直追。

《论语》有云:欲速则不达。教育本就是一项需要精雕细琢、精耕细作的大工程,仅仅凭借家长的一时兴起、心血来潮,是不可能对孩子产生真正益于长久的教育行为的。正因如此,时下的“丧偶式育儿”、“诈尸式育儿”才会饱受广大网友的诟病。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家事.人世》亲子课程

这是一个兼具东方古老智慧与西方现代科学的全新视角体系;这是一个让爸爸不再缺位,让母亲远离焦虑的完备实践指南;这是一套提升父母格局,开启双亲智慧,引领孩子成长的自...

by:笑语胖胖

深度:惊心动魄三十多年国运家事纪实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作者以独特的视角,记录了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的风风雨雨,揭示了40多年问一系列重大事件的起...

by:齐民文化_电子书

深度:惊心动魄三十多年国运家事纪实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作者以独特的视角,记录了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的风风雨雨,揭示了40多年问一系列重大事件的起...

by:齐民文化_电子书

深度:惊心动魄三十多年国运家事纪实

李锦,江苏射阳人,新华社高级记者,农村改革初期,以千里走单骑,深入田间炕头调查研究闻名。邓小平对其有“你有发言权”的评价。作者以独特的视角,记录了改革开放40年...

by:多云下的蛋

家事

【内容简介】又林本来以为穿越后的生活就这么平淡下去了,结果有人冒头要搅乱她的姻缘。来就来谁怕谁,又林不信凭她两世为人,还不能把一个男人变成好丈夫了……【作者/主...

by:千烨文

袁门家事

第一任大总统有十七个儿子,每个儿子的婚事都是一段故事,尤其在新旧道德交替的时代,这些故事更能让今天的人体会到过去的道德标准。

by:萧x蒙

家事断舍离

把那些不必需、不合适、过时的东西统统断绝、舍弃,并切断对它们的眷恋,“断舍离”之后才能过简单清爽的生活。“断舍离”更关注的是内心对万事万物的解脱——不再受其干扰...

by:知识分子__

书韵聊家事儿

家是一片伞,撑起永远的天空;家是一片海,包容所有的烦恼;家是一个圈,连接一切的真情;家是一切……家庭幸福,一切皆好!幸福的家庭需要用心经营,书韵老师通过一系列...

by:书韵心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