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银经典点说老子23希言自然,56-62章,故为天下贵

2023-07-04 03:54:3901:55 579
声音简介

刘先银经典点说《道德经》【56】亲疏利害贵贱【62】道者万物之奥,故为天下贵

我国古代典籍浩如烟海,那些发黄的纸张背后,闪耀的都是智慧的光芒。

多选《道德经》第56章“故为天下贵”中的“贵”解释正确的是( )( )。

A.尊贵

B.珍贵

C.贵重

D.归附

E.归降

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道德经》

为道章第六十二80字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56】故为天下贵。

【注释】“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系辞传》“不善当保道以免放。”不善的人应当保有道以免自己被抛弃。①坐进此道:献上清静无为的道。②求以得:有求就得到。③有罪以免邪:有罪的人得到“道”,可以免去罪过。

【译文】道是万物的庇荫。善道之人珍贵它,不善道的人要依赖它、也处处保住它。嘉美的言词可以传颂,尊贵的行为可以赢得人们的追随。就算人不懂得如何遵循“道”,怎能把道舍弃呢?所以立位天子,设置三公,虽然进奉拱璧在先,驷马在后的礼仪,还不如用道来作为献礼。古时候重视道的原因是什么呢?岂不是说有求的就可以得到,有罪的就可以免除吗?所以被天下人所贵重。

现在暂且在这里说一番话,不知道这些话跟其他人的谈论是相同的呢,还是不相同的呢?相同的言论与不相同的言论,既然相互间都是言谈议论,从这一意义说,不管其内容如何也就是同类的了。虽然这样,还是请让我试着把这一问题说一说。宇宙万物有它的开始,同样有它未曾开始的开始,还有它未曾开始的未曾开始的开始。宇宙之初有过这样那样的“有”,但也有个“无”,还有个未曾有过的“无”,同样也有个未曾有过的未曾有过的“无”。突然间生出了“有”和“无”,却不知道“有”与“无”谁是真正的“有”、谁是真正的“无”。现在我已经说了这些言论和看法,但却不知道我听说的言论和看法是我果真说过的言论和看法呢,还是果真没有说过的言论和看法呢?

天下没有什么比秋毫的末端更大,而泰山算是最小;世上没有什么人比夭折的孩子更长寿,而传说中年寿最长的彭祖却是短命的。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既然已经浑然为一体,还能够有什么议论和看法?既然已经称作一体,又还能够没有什么议论和看法?客观存在的一体加上我的议论和看法就成了“二”,“二”如果再加上一个“一”就成了“三”,以此类推,最精明的计算也不可能求得最后的数字,何况大家都是凡夫俗子。所以,从无到有乃至推到“三”,又何况从“有”推演到“有”呢?没有必要这样地推演下去,还是顺应事物的本然吧。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刘先银经典点说老子《道德经》庄子《南华经》

经典名家朗读准确文本注释千古经典名著天天读,塑造经典人生境界伏羲琴院朗诵课程:道德经81篇全集经典名家朗读刘先银经典点说,从《诗经》开始,从《道德经》名家经...

by:刘先银诗文经典点说

老子说

《老子说》课程由知名学者、京麓书院国学讲师韩明君老师主讲。约2500多年前的一天,一位老者,骑着青牛,来到函谷关前。关令尹喜见紫气东来,知有圣人过关。来人正是老...

by:京麓书院

老子南说

琴棋书画:《古琴老八张》《古琴CD精粹》《秦腔曲牌集》《常用书法字帖》《书法史小讲》诗酒花茶:《李白诗集导读》《千家诗》《唐人绝句选》(方言)《宋词三百首》(方...

by:眉坞老农

诗说老子

读了这本书,你或许就能触摸到老子的心。他当然没有遗憾,除了智慧,他的心中还有诗。本书的一行行短句,其实也是智慧和诗意的陶醉。愿您在阅读此书时,也能陶醉于远古的玄...

by:思辰_y8

一苇说老子《道德经》经典解读

添加老师好友:qiqi770101,一起探讨国学智慧,解惑修心提升自我,更有机会第一时间获取喜马拉雅福利有人认为,《老子》一书就是阴谋欺诈之术;有人认为,《老子...

by:娱悦佳音

国学经典-老子篇

老子,大家都知道,是公认的百家之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奠基人。有个成语叫“紫气东来”,就跟老子有关。当时,老子在周王朝担任主管图书典籍的官职,但后来天下大乱,老...

by:仁仁阅听书

中华经典——《老子》

《老子》五千言,篇幅不长,论述精辟,意义丰富,思想深邃。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性著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by:伊敏河Up

经典诵读《老子》

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by:行走在奇迹中

解说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据《史记》等多部古籍记载,老子是春秋时期的陈国苦县人[1-3][65],在老子...

by:大脑改造计划

《老子说》

国学经典读本,智者的低语。

by:汤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