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本期内容:

1. 泓之战:宋相公“蠢猪式的仁义”

2. 怎么评价宋襄公这个人

3. “秦晋之好”与秦晋之纠葛

4. 晋公子重耳的流亡与国君之路

5. 寒食的由来;“介之推割肉煮汤伺君”是真的吗?

 

大家好,我是枫落白衣,公元前638年,宋国的宋襄公因为在楚国那里丢了脸,决定起兵伐郑。这在心理学上讲,是大脑防御机制里面的转移,把一腔怒火转移到弱者身上。


他哥哥子鱼劝他不要去,宋襄公不听。结果就是,郑国马上就向楚国求救,小弟被揍,楚国自然不能坐视不理,何况对方又是宋襄公,曾经被楚国人按在地上揉搓的。楚成王是二话不说,派出大将子玉攻打宋国。宋襄公老窝被抄,只能从郑国撤兵,回来和楚军死磕,两军在泓水相遇。这个泓水今天已经没了,只留下河道,应该是在河南省柘城县附近,春秋历史上有名的泓之战随之爆发。

 

  9-1 宋襄公的仁义

                                       


这场战争之所以有名的原因不是因为惨烈,也不是因为计谋迭出,而是因为一方统帅莫名其妙的指挥艺术,毛泽东称之为“蠢猪式的仁义”,没错,这位统帅就是我们的宋襄公同学。


当时的情况是,楚军人多,宋军人少,但是宋军先一步到达战场,就是占据了有利地形。楚军匆匆忙忙赶到之后,他们要先渡过泓水。子鱼就劝宋襄公,我们人太少了,趁着楚军渡河,我们冲击,一定可以胜利,这叫“半渡而击之”,可是宋襄公不同意,我们是仁义之师,怎么能趁着人家渡河偷袭人家,这事不能干。


等到楚军过了河,子鱼又说,现在总可以了吧,趁着他们刚过河,我们杀过去。宋襄公把脑袋摇的如同拨浪鼓,no,no,你没看见人家正在整理湿衣服,擦拭兵器乱哄哄的吗?这时候打人家,称不上仁义。结果是,等到楚军最后慢条斯理地列好队形冲过来时,宋军完全不能敌,一个照面,就全军溃败,宋襄公也被对方一箭射在大腿上。


第二年的夏天,这哥们在病床上呻吟了半年之后就死了,史书上说“重伤而薨”。这个薨字就是古代诸侯死了的专有名词。我们今天都说死了,其实在古代这样不行,《礼记》上有专门的规定:“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什么意思呢?就是天子或者后来的皇帝死了,叫崩,今天看电影,里面经常有太监喊“皇帝驾崩了”,就是这意思;诸侯或者后来二品以上的高级干部死了叫“薨”,卿大夫或者其他中级干部死了要说“卒”,士大夫或者有功名的学子死了叫“不禄”,就是再也不能领薪水了,剩下的像你我这样的普通老百姓死了才能叫死。所以在古代,你要是去别人家里吊丧,你必须先问好这位翘辫子的同学的爵位官职,否则你刚哭出一句“某某你死的好惨啊”,对方家里人可能就把你轰出去了。


回到宋襄公,前面我们说过,这哥们也是春秋五霸候选人之一。可是我们看完他的一生,只觉得这哥们实在是没有一点霸气,最多只能说一句,他是图霸。可是为啥2000多年来,还是有大量的知识分子把他也算作五霸之一呢?当然是有原因的,在我看来,原因也许有两点。


第一,宋襄公是少有的在春秋阶段依然坚持周礼的诸侯。前面我们笑话过,他等楚军渡过河列好队才攻击,这倒不是他老先生独出心裁,而是周礼里面军礼的规定,这叫做“不鼓不成列”,也就是对方没有列好阵势,你不能擂鼓进攻。还有比如不攻击白头发的士兵,不重复攻击受伤的士兵等等。


我们都知道有一个成语叫“五十步笑百步”,说的是战场上逃跑五十步的士兵笑话那些往回跑一百步的士兵。其实,按照春秋当时的军礼,跑五十步的完全有资格笑话那些跑一百步的,因为规定上写着,对方败退,只要跑了五十步,我们就不能继续追杀了。换句话说,打了败仗,跑了50步就绝对安全了,你可以把刀一扔,倒头睡觉了,这样一来,那些跑了100步还在狂奔的,确实是胆子小,应该被笑话。


后来历代的知识分子们,基本都是儒家学子,周朝的礼乐制度在这些家伙心里是神圣的,像宋襄公这样的宁可失败,也严守周礼的,在他们心里也占有一席之地,那是不足为奇,而历史往往就是由这些知识分子写成的,他们拥有历史话语权,自然而然地,很多时候,宋襄公在历史上的地位就高那么一点点,只是到了近代,他的这种坚守周礼才被大家嘲笑。


第二,宋襄公也并不是一无是处,至少,他曾经成功地把齐国公子昭扶上了君位,还两次成功地组织了会盟,虽然都是一些四流五流的国家,但那也确实是会盟。而且他还是有点眼光的,晋国公子重耳曾经流浪到宋国,面对这个像要饭花子一样地落难公子,他也没嫌弃,送给重耳20辆马车,因为他认为重耳将来必然能回到晋国做国君,那就一定要提前把关系搞好,事实证明,宋襄公眼光还是有的,重耳回国之后做了晋文公,是春秋五霸里面最名副其实的一位,而且后来对宋国一直都不错。


有了这两点,宋襄公也就有了霸主候选人的资格,但是就我个人来说,他只能算是一个另类的霸主。我还比较赞同他哥哥后来批评他的话,那是在他中箭没死之前,宋国人举国上下都埋怨他,宋襄公很是不解,我按照周礼行事错了吗?他很郁闷,也很糊涂,就问他哥这个问题。


他哥哥子鱼就说,你要是认为楚军没过河就攻击人家是不仁义,不公平,而对方过了河你又打不过,那你开始的时候就不应该去和人家打架,随随便便去争霸,你这不就属于没事找抽型吗?没实力去争霸,还假模假样地仁义,死了那么多本国人,那你宋襄公对本国老百姓的仁义和公平在哪里?这话很实在,也很在理。


无论如何,宋襄公算不算霸主,你现在可以自己决定,反正这哥们薨了,也不可能爬起来和你辩论了,我们说啥是啥。


                            二


宋襄公死后,他的儿子宋成公即位,给老爹报仇这事,他是做不了的,没那个实力,也没那个魄力和胆量。但他也不能像其他诸侯国那样,投入楚国的怀抱,因为他老爹宋襄公留有遗言:“楚,吾仇也,世世勿与相通好”。


对于楚成王来说,这个宋自然就成了他扩张的绊脚石,于是,四年之后的公元前633年,楚国大举攻伐宋国,宋成公自然是抵挡不住的,不过这小子运气不错,因为就在前两年,继齐桓公之后,北方中原大地又崛起一位新的霸主,足以和楚国抗衡,宋成公一点也没犹豫,马上向这位新霸主求救。


这个新崛起的大国就是晋国,国君就是后世赫赫有名的晋文公重耳,也是春秋五霸之一,而且是货真价实的之一,没有任何水分。


这个晋国横跨在今天的山西省和河北省,大部分在山西,所以今天山西的简称还是晋,它是一个很老牌的诸侯国,是周武王的儿子虞的封地,开始的时候叫唐,后来才改为晋。


这个晋文公重耳呢,按照投胎的技巧和速度,他原本是无论无何当不上君主的,但是和齐桓公一样,投胎不行,可以用运气来补上。齐桓公小白是因为有一个不靠谱的哥哥齐襄公,和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乱伦引来杀身之祸,然后他才上位的。而晋文公能上位,完全是因为他有一个不靠谱的爹。


他老爹叫晋献公,和周幽王一样,也想把自己原来的太子废了,让小老婆的小儿子上位,他宠爱的这位夫人叫骊姬,据说也是倾国倾城,而且为了让自己的儿子能继位,这位如夫人亲自上阵,诬陷当时晋国的太子申生调戏她。这自然是大罪,可怜的太子申生,因为老爹明显偏向小老婆和小儿子,他连分辨的机会都没有,只能逃跑,最后自杀,他的两个弟弟夷吾和重耳也跟着被迫逃亡。


五年之后,晋献公死了,骊姬的儿子奚齐在大臣荀息的辅佐下当上了晋国国君。可是这种来路不正的君位很自然地激起了大臣们的不满,权臣里克发动政变,杀掉了奚齐。荀息只好又立了晋献公另一个儿子卓子为晋国国君,但卓子的出身也不好,他是骊姬亲妹妹的儿子——这姐妹俩个是一起嫁给晋献公的,一起生的儿子。斩草当然要除根,里克随后又杀死了卓子。荀息觉得两个公子都死了,自己有负晋献公之托,跟着自杀身亡。


这样一来,晋国和齐国当年一样,出现了权力真空,这是公元前651年的事情。不一样的是,这次没有出现两位公子争位的场面,因为重耳根本就没去争,据说里克本来是想拥立重耳的,但被重耳拒绝了,原因是什么不太清楚,史书没说,但我个人的想法是,一连两个新国君都被里克这个家伙咔嚓了,重耳应该是担心自己的脑袋。


9-2 晋公子流亡图


不过另一个逃走的公子夷吾,却不是这么想,他另有计划,此人在秦穆公的帮助,和晋国权臣里克的默许下,回国做了晋惠公。这个晋惠公上位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用计杀了里克,这叫做先下手为强,他没说原因,不过用脚趾头也能猜到,第一,里克权力太大;第二,里克已经杀了两个君主;第三,里克想拥立重耳,这三个原因有一个就可以去死了,何况三个。里克临死前说了一句话,流传至今:“欲加之罪,其无辞乎!臣闻命矣!”这都是我的命啊,这就是成语“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来历。


                              三


那为啥秦国的秦穆公要帮助夷吾升级为晋惠公呢?两个原因,第一个,两个人是姐夫和小舅子的关系,秦穆公的一个老婆穆姬就是这个夷吾的亲姐姐,那时候秦国和晋国一直都通婚,秦就在今天陕西一带,和晋国比邻而居。据说秦国的女人比较漂亮,而晋国是真正的贵族,美女嫁贵族,到今天也是如此,这样的通婚两边都比较满意,这也就产生了后来的一个成语“秦晋之好”,专门用在婚礼上。


另一个秦穆公插手晋国事务的原因就是晋惠公夷吾这小子,特别能忽悠,他许诺给秦穆公的是,如果秦国帮助他当上国君,他就给秦穆公河西之地八座城池。


结果是秦穆公实现了诺言,帮他当上了国君,但这个晋惠公夷吾却想赖账了,磨磨唧唧就是两个字,不给。不久,晋国发生饥荒了,秦穆公不愧是一代雄主,就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他还是给晋国送去了很多粮食,谁让我们是亲家呢?很不凑巧的是,第二年,秦国也发生饥荒了,就向晋国求援,结果你猜,晋惠公这个既不守信用又目光短浅的白痴居然拒绝了。


这一下秦穆公是勃然大怒,直接带兵打进了晋国,抓获了晋惠公,带回秦国关了起来。最后是晋惠公的姐姐穆姬不断地求情,加上周天子也托人说情,秦穆公才把他放回去了,当然,不能白放,要求晋惠公把自己的儿子太子圉送去秦做人质。


秦穆公对这个人质太子圉也很不错,没有任何歧视,而且把女儿怀赢嫁给了他,但这小子和他那个爹一样不靠谱,没过多长时间,就抛弃自己的新婚老婆,偷偷地跑回了晋国,并且在晋惠公死了之后,当上了晋怀公,他上台之后,第一件事居然就是和秦国断绝了往来,秦穆公自然又是气得发疯。


我啰里啰唆地说了这么长时间,其实就想说一件事,在晋文公重耳之前,晋惠公晋怀公这对父子都受过秦穆公的恩典,却都不知道知恩图报的道理,这就让秦穆公很是愤恨。所以,当在外面流浪了19年的重耳来到秦国之后,秦穆公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晋国应该再换一个君主了。


秦穆公产生这个念头是一点都不奇怪,因为重耳这个人游历了狄、齐、卫、曹、宋、郑、楚,最终才到达秦国,在这些国家里,认为他能成大器的就包括齐桓公、宋襄公和楚成王这些那时候的一代人杰,秦穆公能对他刮目相看,一点都不奇怪。


那你可能会问了,秦穆公难道是真心实意希望晋国强大起来?怎么可能,后面我们会讲到这小子的故事,这里我只简略地说一句。你要知道,秦国是周平王东迁才封的诸侯,到秦穆公这里,才一百多年,以前在中原人眼里,那一直都是蛮夷,换句话说,他们被中原这些所谓的文明人瞧不起很长时间了。


对于他们来讲,如果能找到一个中原大国支持自己一下,或者说在中原找一个愿意和自己来往的好朋友,那是首要任务,而晋国自然是首选,无论秦晋之好,还是秦穆公三番五次地帮晋国,基本都是如此。不过马上他们也就知道了,朋友再好,也不如自己有实力,这是后话。


公元前636年2月,秦穆公护送重耳回晋国争夺国君之位,刚刚做了一年多国君的晋怀公还算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是什么熊样,马上撒腿就跑,晋国的卿大夫就接受了重耳做他们的国君,由此你也可以看出,晋惠公父子俩确实是内外都不得人心。

                            

                                           三


重耳这么顺利抢班夺权成功的另一个原因是,他有一批忠心耿耿,誓死跟随的臣子们,而且这些家伙还都来自于原来晋国的卿大夫之家,比如说狐偃、先轸、贾佗和赵衰等人,这些人随便拎出来一个,那都是春秋时期赫赫有名的文臣武将,很多人我们后面还会提到,这里先说一个忠心耿耿的,名字叫介之推。


9-3 晋公子流亡路线图


据说重耳在卫国的时候,有一次断了口粮,吃不上饭,介之推就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熬汤给他吃,后来回到晋国,介之推却不肯做官领赏,自己和老母亲躲到深山里不出来。重耳没办法,就放火烧山,意思是兄弟你别躲了,赶紧出来受赏吧,可是他偏偏碰上一个犟种,大火都灭了,还没出来。


后来重耳他们上去一看,介之推和他老妈都抱着一棵槐树烧死了。重耳伤心之余,就用这棵槐树的木头做了一双鞋,每次穿上这双鞋,他都要流着泪喊足下足下,怀念介之推,这就是为什么后来用足下表示对一个人的尊称。更进一步,晋文公还规定,介之推烧死这一天,全国不能点火,要吃冷食剩饭,这就是寒食节的来历,后来逐渐和清明节合二为一。我们今天4月5日能有假休,还要感激2000多年前的介之推在树林子失火的时候犯傻,不向外跑。


故事很感人,甚至很多现在的出版物都把这个当作历史事实来说,不过很可惜,这段故事很可能是假的。因为无论是《左传》还是《史记》,都没有记录介之推割自己大腿肉,和最后被烧死的事情,而且后世的任何一本正经史书,都没有这样的记录,足下和寒食节据考证,也好像和介之推没关系。


最早记述这个感人故事的是《庄子杂篇》,但是且不说大多数人认为杂篇根本不是庄子这家伙写的,就算是,那也说明不了什么,因为庄子他老人家是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但他就不是史学家,他的文章充满了比喻和寓言故事,不靠谱。后来民间的很多杂书反复地重复这个故事,包括什么《异闻类聚》《异苑》等等,那就更是胡扯了,听名字你就知道,这些书是古人的网络小说。


所以,如果我们相信史书,介之推的事情很简单,就是他在重耳当上国君之后,辞官不做,隐居山林或者大海边上,《左传》上说“不言禄”,《史记》上说“至死不复见”,如此而已。


其实你略加思考也能知道一二,当时重耳饿得走不动,他的手下居然有人能手起刀落,割下大腿一块肉,然后煎炒烹炸施展厨艺做好了,伺候重耳吃完,还能跟上大部队,这事儿,在没有创可贴和消炎药的年代,几乎就是神话,你别忘了,我们刚说完那个宋襄公,大腿上中了一箭,在精心照料下,哀嚎半年下不了床,最后也死了。


但我在这里说介子推的这个故事,除了想说明重耳手下对他的忠贞,和他流亡路上的辛苦之外,还有一个小私心,那就是我想借此重复一下我的那个观点,所谓历史,就是古人的故事和后来人的创造结合在一起的结果,很多时候,后者在民间的影响更大,比如说今天,山西境内的老百姓还在寒食节做一种面食,名字叫做子推燕,就是因为上面我说的这个后人编造的故事。


无论如何,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变成了晋文公,春秋历史上唯一的一个饱尝民间疾苦,睡过野地要过饭,也吃过山珍海味,上过公主床的霸主就这么诞生了,那么,他是如何称霸的?我们下集再聊。

 

舒小蕾7

你是怎么听出这观点的

回复@舒小蕾7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15830300qjl

襄公虽薨,但后世却推崇绵延。为何,概因他身上流淌着的那一点仁义道德的骨血。也只有道德败坏的今天,那一点经千年而残存的点点骨血才沦为笑柄,斯文扫地而文化不复矣! 耳边又不禁回响起那声声悲怆,“我很久没有梦到周公了,泣……”

小土石头

啥时候出书啊,过一年了啊

舒小蕾7 回复 @小土石头

已经出了

凤林与晴锋

迂腐!愚民就是从周公开始,他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你却抱残守缺怀念旧封建?

舒小蕾7 回复 @凤林与晴锋

你是怎么听出这观点的

大家都看我 回复 @凤林与晴锋

你什么意思呀?你不懂你就不要批判好不好?

屋前听风

说介子推割下自己身上的肉煮汤给老大重耳吃的故事原来是假的。

Feiier

枫老师讲的我太爱听了,贼逗

当前评论用户

0480

简介:中年妇女,偏处女座的射手,真的射手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学历低,能力差,心眼小,脾气大 成为真实的自我,拥有完整的灵魂,有傲骨知敬畏不攀附不盲从,一生一世自由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