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曾国藩这个打工人赚多少钱?

2023-06-12 14:35:1315:09 3.8万
声音简介

十九、曾国藩这个打工人赚多少钱?


这两年,有一个词儿流行起来,打工人。


那么说起来,曾国藩也是一个打工人,给大清帝国皇帝打工。他这个打工人,待遇怎么样呢?


曾国藩在家书当中曾经提到过他的老祖父的一句话。什么话呢?在曾国藩进京为官前,祖父曾玉屏曾经对家里人说:“宽一(曾国藩的乳名)虽点翰林,我家仍靠作田为业,不可靠他吃饭。”


宽一是曾国藩的小名儿。意思是说,别看我孙子曾国藩现在点了翰林了,我们家仍然要努力耕作,靠种地吃饭,不能靠曾国藩当官来照顾家里。


我们乍一听这个话,会是什么感觉呢?一般会认为,你看,这老爷子,觉悟多高,多么会说话,孙子都成了翰林了,成为中央重要部门的官员了,还表示要艰苦奋斗,不能孙子增加负担,不能让孙子犯错误。老爷子政治觉悟真高啊!


其实如果你对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比较了解的话,就会知道,老爷子这不是政治觉悟高。这是因为在那个时候,在北京当官不是个赚钱的事,是个赔钱的事,所以你想靠他也靠不上。


有人可能奇怪了,鲤鱼跃了龙门了,到北京当官了,怎么还赔钱呢?接下来我就给你讲一讲曾国藩的工资水平。


曾国藩道光十八年中了进士,点了翰林,从此就算有了工作,而且是全国人民最羡慕的工作,成为大清帝国的一名公务员,成了给大清皇帝打工的打工人。


曾国藩的第一个官职叫翰林院检讨,这个官职多大呢?它是从七品,我们知道县令是七品,县令我们今天说县处级,那么这个“从七品”大概就相当于今天的副处级。打个比方这个从七品的翰林检讨,相当于今天国务院政策研究室的副处级的研究员,他们主要就是帮助朝廷起草各种文件,讨论各种方针政策,成天和皇上还有和各部的尚书、侍郎等高级大臣打交道,应该说地位是非常重要,就好比今天谁博士一毕业就分配到了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做研究员,肯定是春风得意,非常高兴,大家肯定都对他非常羡慕。


而且曾国藩这个工作,有一个最大的好处,是不用坐班儿。一个月,就上两天班。初一十五,到单位打个卡,开个会,就完事儿。平时就自己在家里,做研究,没人管你。


那么曾国藩是不是从此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呢?他是不是就从以前的那样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变成了大家眼中的高富帅呢?他家里是不是从此就借他的光了呢?那还没有。曾国藩从道光十八年开始,做了十三年的京官,在这个十三年当中,他的经济生活的主旋律就是一个字——穷。他的家书当中出现的高频词汇是“借”、“欠”、“窘”。借钱,欠钱,困窘。


有两个例子可以很好地说明他穷到什么程度。


第一个是道光二十二年,他有一个仆人叫陈升——跟今天的一位歌手同名,跟曾国藩吵了一架,这在过去的传统时代主人跟仆人发生点冲突、发生点磕绊也是很常见的事情,但是不寻常的是这个仆人跟曾国藩吵完之后,拿起铺盖卷自己走人了,辞职不干了。为什么呢?因为曾国藩家里太穷了,吃的也不好,连续好几个月发不出工资,他就一怒之下找个借口辞职了,另攀高枝去了。所以,这件事让曾国藩很受刺激,他就写了一首“傲奴”诗,这个诗在今天《曾国藩全集》里能够查到,其中有那么几句说,“胸中无学手无钱,平生意气自许颇,谁知傲奴乃过我”,就是说我的学养、修养不太好,手里又没有钱,所以一个仆人也可以不把我放在眼里。可见曾国藩的生活比较窘迫。


另外一个例子应该说更有说服力。曾国藩这个人是比较重感情的,对亲戚朋友他只要是能帮忙的,他肯定就会出手帮助。道光十九年,在离家赴京当官之前他曾经拜访了一些亲戚,和他们告别,他到自己的两个舅舅的家乡告别,看见自己的这两个舅舅日子过得是非常苦,他的大舅舅那一年已经年过花甲,六十多岁了,过得什么日子呢?过得是“掏穴而居,种菜而食”的日子,就是说在村子的后山坡上挖了一个洞,住在洞里面,在山洞边上种了些菜,就靠吃这些菜生活就过着一种半野人的生活。他的二舅呢,叫江永燕,生活比大舅稍微好一点,有房子住,但也是三间茅草屋,东倒西歪。二舅临走的时候送曾国藩送了好几十里路,临别的时候握着曾国藩的手说“外甥做外官,则阿舅来做烧火夫也”,就是说你哪天外放到什么地方去做地方官,你一定通知我,我给你做烧火夫,给你烧火做饭,我也吃几天饱饭,我这一辈子也没吃过几天饱饭。曾国藩一听“不觉恻然者久之”,当时就流眼泪了。所以如果说曾国藩在北京手头比较宽裕的话,应该会给这两个舅舅寄一些钱,接济一下,但是事实是曾国藩做了整整五年的京官,也没给这两个舅舅寄过钱。后来这个表示要给他做伙夫的舅舅江永燕,就在他做京官的第五个年头上贫病而死,就是到死也没借到他这个外甥一文钱的光。


那么,有的朋友可能感觉比较奇怪,为什么一个从七品的翰林过的这么穷呢?这个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是清代的低薪制,就是给官员的工资定的非常少。在清朝的俸禄体系当中,像曾国藩这样一个从七品的文官,他的年俸、他的各种收入加在一起是多少钱呢?是125两白银。那么,清代白银的购买力,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概念。我大致做了一个换算,就是清代的一两白银能够买多少大米,这些大米今天值多少钱,大概是这样的:一两白银今天值200元人民币。所以说白银的购买力还是很高的。今天我们有时候我们听评书,或者看古装的电视剧,说是一个大侠到一个酒楼里去吃饭,吃完饭随手就扔下三五十两白银,还不用找了,这个基本是不可能的,这证明编剧对古代的币值不了解。在那个时候,三两个人到饭店吃饭往往是花不了一两白银的,几钱银子就够了。白银的价值虽然是比较高,但是125两啊,还是太少。125两乘以200得多少啊?全年收入是25000块钱。这是我把曾国藩的工资收入,朝廷给他的这个的货币津贴和食物津贴都换算了之后,加总才这么多钱,那么除以12,一个月是2080块钱。


那么,在今天,一个人在北京生活,他一个月挣两千块钱,就他自己一个人,都生活不下去。更何况曾国藩这种京官,都是拖家带口的,那个时候妇女是不就业的,家里还有孩子,所以他一年两万多块钱,实际上是整个家庭的收入。所以,这是曾国藩经济比较窘困的第一个原因,他的收入很低。


那么第二个原因,是他的支出很大,为什么支出很大呢?因为曾国藩这个打工人,和我们今天的打工人还不一样。老板给开的工资不光是低,老板对你的生活水平还有要求。你的生活水平不能太低,为什么呢?你太低了,丢我们公司的面子,丢我们老板的面子,所以你的衣食住行,都要按老板也就是皇帝制定的标准来。


我们先来看看住。今天的打工人在北京打工,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住房。曾国藩那个时候也是一样,清代北京房价就很贵,一个四合院好几千两银子,曾国藩根本买不起。买不起就租房,今天的打工人大部分也是租房,而且是合租。你住客厅,我住卧室,一个月两千块钱,就能解决问题。但是曾国藩不行。为什么?大清帝国有纪律,官员不得合租。因为他的老板是皇帝,皇帝要求官员不能和老百姓住在一起,要保持官员的体统。所以曾国藩作为一个官员,作为翰林院的从七品的官员,他不能跟那个卖煤的、卖面的、拉车的人住一个大杂院里头,那是不可能的。他必须得租一个像样的房子,起码得是一个独门独院的四合院。这样的房子当时的租金都不低。在道光二十一年,他在北京的绳匠胡同,租了一个四合院,四合院有十八间房,在过去有十八间房的四合院并不算太大,因为那个四合院四周全是房间。院子很漂亮,租金是160两白银,就是说比他一年的工资还要多,仅房租一项,就已经超过了他全部的工资收入,这是第一项——房租。


第二项比较大的花销,就是社交应酬。社交应酬第一个就是随份子。在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当中随份子是一个很大的压力,城里还好一点。有的社会学家做调查说在很多边远的农村地区,农民收入的三分之一都要用于随各种份子,在城市里可能这个比例也不小。这个不是今天才有的现象,实际上在曾国藩时代他面临的随份子的压力比现在还要大,因为在清代各种礼比今天还要繁琐,亲戚、朋友、长辈、老师家里头办各种事情,过生日、生小孩、娶亲等等,都要随份子,而且大致都有定额,不能随得太低。曾国藩是一个很爱交往的人,人际交往面很广,所以随份子对他来讲也是一个非常大的经济压力。


我读博士的时候,我的博士论文就是“京官时期曾国藩的个人收入和支出”。我为什么要做这个题目呢?是因为我发现了曾国藩的一个账本,在台湾学生书局出的一套《湘乡曾氏文献》当中,有一份影印的曾国藩手书的一份账本,就是道光二十一年的时候,曾国藩从开年到年尾,每一天给自己记的帐。好比说我买了一颗大白菜,我剃了一次头,我买了几斤甜水,那个时候北京的水分苦水和甜水,饮用水是要买的,花了几文铜钱……他都要记账。因为那个时候他经济确实非常窘迫,他要把这个账记得清清楚楚。还有,今天收到多少工资,别人送了多少钱,也都要记上。最后我一加总,这个收支是完全相符的,证明他这个帐,记得很准确,一点也没有漏掉。所以这是观察中国古代官员经济生活的一个非常好的一个材料,我就以这个为基础,大致给曾国藩算了一笔帐,看看他在道光二十一年花了多少钱,这些钱又花在哪些地方。


我通过他的账本给他算了一下,在道光二十一年,他大概随了十一笔份子,加到一起花了70多两白银,这是社交应酬的第一个方面,随份子。


第二个方面就是请客吃饭。北京的京官那个时候很多单位是很清闲的,没有什么太多的具体事务,他们和曾国藩一样,只需要初一、十五到衙门里去点个卯就可以了,平时主要的任务就是进行人际交往。我们知道京官他的收入很低,那么大家到北京做官图什么呢?一个主要的好处就是北京是权力中心,各部都在北京,那么很多官员都聚集在北京,全国的精英都在北京,一个人在北京可以认识大量的人,可以构建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为自己后来在官场的升迁奠定基础。所以京官日常生活最主要的事情就是请客吃饭,轮着请客。所以清代有一本笔记叫《平圃遗稿》说,“京官聚宴习以为常,若不赴席、不宴,,即不列于人数”,就是说京官请客吃饭是最常见的事,如果人家请客你不去,或者是人家请完了,过一段时间你不回请,时间长了就会被排挤出这个人际圈子之外,就会变得很孤立。所以在晚清的时候,北京有很多著名的饭庄,这些饭庄到晚上的时候都灯火通明,门口都停着很多官员的马车。那么曾国藩爱交往,朋友非常多,这一年在他的账单当中,我把他请客吃饭的钱,挑出来加到一起一算,花了40多两白银。那就是说随礼的钱加上请客的钱,一共是110多两白银。这一项,和曾国藩的工资差不多了。


这是曾国藩这个打工人虽然工作很体面,但是很穷的前几个原因,其他几个原因,我们下一节接着讲。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1828688ekkv

清朝官员还有养廉粮

自游600

曾国藩不是好东西

功夫浣熊

换算成大米来比较不太合理吧 古代食物匮乏大米可以做硬通货价值比今天高得多一两白银绝对不止今天的二百块 另外曾国藩对舅舅的确太不上心挤牙缝也能省出几两寄过去吧也不至于没几年就穷困致死 太可怜了 可见为人也就那样

磨耳的饼干

通俗易懂

猜你喜欢
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家书原文|曾国藩家书译文

《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

by:主播大亮

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与家人往来信件的辑合,记录了曾国藩在清朝道光二十年左右至同治十年左右的军政生涯和家庭生活。本书音频从一千五百封家书中,精选出近二百封思想深...

by:栖俽

曾国藩传/讲述曾国藩61年

逐年逐事讲透曾国藩61年人生的无奈、复杂与挣扎由于主播不是专业主播所以在降噪以及音质等问题的技术有限,如有影响听感,望请见谅!

by:邹敦明

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白杨坪(今属双峰)人。中国晚清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清末汉族...

by:读力师

曾国藩

一代大儒,晚清名臣曾国藩一生由巅峰到谢世的经典记录,著名历史小说家唐浩明的成名之作。

by:白存玲

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

by:清逸豆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