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城市里的学习效应

2021-01-25 14:20:3318:05 863
声音简介

城市里的学习效应


    各位朋友大家好,您现在听到的是上海交通大学的陆铭和联劝公益基金会共同推出的一系列语音节目,是关于教育和城市、农村发展的相关问题。今天我们是第五讲,我们今天讲的主题叫做“城市里的学习效应”。


    通常一讲到教育,大家总是在谈一些有关于教育水平、教育质量这样的一些话题,当然这些问题绝对都是重要。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来讲,提高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当然是不可或缺的,但是相对来讲人们比较忽视的问题是教育回报。


    什么是教育回报?说的通俗点就是你每读一年书,你的收入和其他方面的收益能够获得多少的提高。对于整个社会角度来讲,你的教育资源,提高了人们的教育水平以后,相应的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为人们收入和福利的提高,这些就是教育回报的问题。


    换句话来讲,如果你只是读了书,但是在收入或者福利方面没有改变,或者整个社会教育水平和质量提高了,也没有相应的转化为人们的收入水平和福利提升的话,那么多读书也就没什么意义了。


    讲到这里就要来讨论一下什么是决定教育回报的因素。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体制,比如说以前我们在计划经济年代实现的是所谓叫“同工同酬”。你的收入基本上只跟你工作岗位和工作工龄有关。在那个年代,读书的确并不代表你的收入就会更高,这种事情一直延续到了改革开放之初的时候,当时整个社会上有“读书无用论”这样一种说法,其实是有一点道理的。


    在那个时候,我可以告诉大家,学者曾经用数据去估算了个体层面的教育回报,这个教育回报几乎就是零。但是经过了改革开放这40年的时间,可以说中国的教育回报在个体层面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中国的教育回报基本上已经跟其他的发达国家是差不多了。


    讲到体制,可能大家还会联想到地区之间的差异。比如说在中国有一些地区计划经济的色彩比较重,在这样的一些地方,教育回报就不是那么高。你也可以观察到,比如说在东北的一些地区,有些地方计划经济、国有色彩比较重的地方,就容易产生大学生外流这样一种现象。为什么会这样?道理也很简单,人才觉得在当地没有发挥的空间,所以他直接的选择就是走人。


    讲完了体制以后,我想讲另外一件事情了,就是大家非常容易忽视的空间因素。讲到这里,我们再回顾一下上世纪接近结尾的时候,中国出现了一件大事情就是大学生的扩招。在大学扩招之前,每一年的大学毕业生大概是在100万左右。到了今天,这个数据大概增长到了800万。也就是说经过了20年多一点的时间,中国的大学生数量增长了七八倍。


    在大学生数量普遍增加的时候,如果按照通常的经济学原理,大家应该会看到,所谓量增加就一定是价格下跌吗?——大家可以把大学生的收入理解为是大学教育的价格。——但有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我可以告诉大家其实没有。从学者的研究角度来讲,中国的教育回报在个体层面,从平均水平来讲其实是不断提高的。怎么去解释这个现象?其实就是因为人口流动带来的。


    你就这样想,如果我们把大学生放到一个读书和教育回报更高的地方,那么从整个社会平均而言,读书的回报或者教育的回报不就提高了吗。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哪里的教育回报更高呢?研究显示,其实中国存在着巨大的教育回报的城乡间差距和城市间差距。在城乡之间比较好理解,城市的教育回报比农村的教育回报要来的更高,地区之间其实是大城市的教育回报比中小城市的教育回报平均来讲来的更高。


    在数据上,中国的城市人口规模每增加一倍,那么教育回报率就可以提高0.6个百分点,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教育回报的地区间差异。而教育回报最高的地方,恰恰就是北上广深这样几个一线城市。


    我想,如果要是脑筋动得快的话,听众就应该问我一个问题了,北上广深已经有那么多的大学生,按照经济学的一般道理,数量多的时候价格就下跌,如果前面我们说大学生的收入就是读大学的价格,按照道理来讲,不是应该大学生多的时候,反而大学生的收入水平就会比较低,然后教育的回报就会比较低吗?如果你要是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这个问题还真问对了,这个就有意思了,我们就要去解释为什么是大学生多的大城市,反而教育回报更高呢?其实今天我们就是要给大家解释两个在城市经济发展里非常重要的机制。


    其中一个我们称之为叫“学习效应”。一讲到学习效应有些网友又没有耐心了,说我现在在城市里生活着,我收入又不高,工作又忙,我哪有时间腾出来去学习呢。其实经济学家所讲的学习效应它是指两种意义上的学习效应,它不是指在大城市生活的你一定要去读书、上学,接受学校的正规教育,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说你在日常生活当中就会产生两种学习效应。一种我们把它称之为“人力资本外部性”,通俗来讲人力资本外部性就是指你向他人学习。


    在大城市因为我们周边大学生的比重比较高,所以在你的邻居、同事、同学、朋友当中就有更大概率会出现大学生,你们相互之间在工作、生活当中就有很多交流。这个时候,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和信息就会产生提高别人的知识和信息的一种作用,这个就叫人力资本外部性,或者说向他人学习。


    我和哈佛大学的爱德华·格雷泽教授曾经有过一个研究,这个研究在网上也可以找到,我们估算了中国人力资本外部性的大小。结果显示,如果有两个城市,一个城市比另外一个城市人均受教育水平多一年的话,那么前者人均收入就要高21%,这是一个巨大的人力资本外部性,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大学生反而会集聚到大学生比较多的那些大城市去。


    第二个学习效应我们把它称之为叫“干中学”。现代经济发展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其中又尤其是那些以信息、知识和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行业和职业,干中学非常重要。因为经验积累需要不断的重复,有些岗位你越重复就做得越好。就好比我们做大学老师的,我们在大学里往往可能是这样的一种情况,越是在大城市,我们的招生规模就越大,学校里面可能就同时有很多班级。比如说我所在的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我们有大量的工商管理硕士班,每一个班都需要上同样的课程。我在安泰上的课程就是中国宏观经济,我每一年中文班要讲两个,英文班还要讲两个,还有其他的比如说EMBA、DBA这样的课程。所以我通过同样一门课程反复的讲,不断的重复,其实是可以越讲越好,经验越积累越丰富,这个就叫做干中学的机制。


    大家想,在一个大城市里,整个人口比较多,市场规模比较大。你做任何的行业,不管是做咨询,是做厨师,你都可以不断的重复某一个非常小的领域里面的某一个特定技能工作。通过重复来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学习效应就体现在了我刚刚所讲到的人力资本的外部性和干中学这两个机制当中。


    我最近跟广东金融学院的魏东霞老师还有一个研究,我们发现对于外来农民工这样一个群体,他们越早进城越好。早进城的农民工有更大的概率从事收入比较高的职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也有更大的概率成为企业家。这个研究也说明了其实哪怕对农民工群体来讲,早进城也可以带来更加强的学习效应。


    有的朋友可能会讲,陆老师你讲到人力资本外部性、干中学好像都只是跟大学生有关。对于普通的,比如说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来讲,特别是初中生、小学生等,是不是就享受不到这样的人力资本外部性呢?不是的,其实我们一些教育水平并不高的群体,它也能够在城市里通过跟教育水平比较高的群体一起工作和生活,能够获得知识的外溢效应。


    不仅如此,经济学研究里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技能互补性”。讲到技能互补性我们先从实践当中的问题开始说,我们在一些大城市一直有一种误解,觉得我们这个城市产业结构要不断升级,人口结构要不断改善。所以人们可能觉得随着城市的产业升级,我们对于一些教育水平并不高的群体以后就不需要了,甚至在城市的人口政策、户籍制度、积分制度这样的制度设计上一直存在这样的说法,叫作“用时间换结构”。有人认为,随着时间流逝,随着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未来我们需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但是对于初中生、小学生就不需要了。所以如果在户籍制度上现在给他们户籍的话,以后可能这就会成为社会的负担,其实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这就是因为没有理解到技能互补性这样一个概念。


    什么是技能互补性?技能互补性就是指,在一个城市里,如果存在大量的大学生的话,那么他们在两个环节里就会产生对于教育水平并不高的那些劳动力需求。第一个环节是在生产环节里,你可以想,在一个高大上的金融区我们也需要保安、保洁,需要送快递的。在生活当中我们也需要教育水平并不高的群体去从事一些生活服务业,比如说家政服务员、餐饮服务员、超市收银员等等。


    所以一个城市实际上高收入的人群越多,它对于教育水平并不高的劳动力群体的需求也是越大的。反过来说,当这个城市存在不同人群之间的专业化分工,那么低教育水平人群的存在,实际上可以促进城市的分工,提高整个城市的劳动生产率,这就是我们所讲的技能互补性,这样一个概念的重要性。


    从数据上来讲,美国专门研究估算了高技能劳动力和低技能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关系。数据上发现,如果一个城市有一个高技能的人才进入这个城市的话,会相应的产生五个就业岗位,其中两个也是对于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比如说医生、律师。另外三个就是相对来说教育水平并不是很高的劳动力,比如说家政服务员、餐馆服务员、超市收银员。所以总体上来讲,一个城市的高、低两种教育水平的人口结构,大致就在1:1这样一个水平上。


    理解了技能互补性,你就可以理解到为什么不仅是大城市里面吸引了大量的大学生,而且还吸引了大量的初中生,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所以我们往往会发现,在一个城市里面越是控制人口,教育水平不高的人群越多。如果你控制他的总量的话,我们在大城市里的生活就会发现劳动力价格更贵。比如说在一些大城市,家政服务员的月收入,如果是住家的家政服务员,可能月收入都要超过一万,这就是因为在这样的城市里面,你有对于低教育水平的工作岗位有需求,但是供给却被控制了。


    所以从城市人口政策角度来讲,在长期里恐怕要意识到这种城市内部的人口结构最优比例关系有它的客观性。于是当你发现在一个城市里有大量的已经长期稳定、就业居住在这个城市的低教育水平的人,恐怕从公平性角度来讲,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角度来讲,就需要放松对于人口流动的管制。同时进行公共服务均等化,能够让这些低收入人群在城市里的生活还能够比较体面,这样才能促进城市的和谐、有效的发展。而其中的重点就又落到了这一系列语言节目的重点,那就是他们的孩子的教育水平,以及他们的孩子读书的公共服务的提供。


    关于这个问题就要扯到当下中国的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问题了,这个问题我们在下面再来给大家解释,下次再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水都2012

老师讲的超好的😊

陆铭 回复 @水都2012

感谢支持

半生砍柴人

陆教授您好,我最近在看您的大作《大国大城》,完全赞同您的观点,而且让我受益匪浅,但是我有一个疑问,就是关于第六章:全球视野下的大城市中的第一个图表6-1 密度与工资,我竟然看到了我的家乡:汕尾,让我很惊喜,但惊喜之后我发现了同一横坐标的厦门,我是毕业之后在厦门工作的,图表中汕尾竟然比厦门高,这跟我的现实感受有不一样的体验,能否请陆教授解答疑问,谢谢

猜你喜欢
音符里的城市传奇故事

音符与城市之间,藏着无数的故事

by:歌单精选集

心里只有学习

碎片时间朗读,碎片时间学习,成就更好的自己。

by:主播王一如

尤克里里学习

学习进步之道!!!

by:声优ing心誠

古诗里的丝绸之路·城市篇

本专辑收录了《古诗里的丝绸之路·城市篇》一书中的诗歌朗读音频。该书精选25首与古代丝绸之路城市相关的古诗,用可爱的绘图与扎实的文字,带你发现丝路的历史和奥秘。专...

by:少年儿童出版社

爱尔兰-利默里克城市博物馆

票价详情暂无适宜全年电话暂无简介Hi,亲爱的游客朋友,欢迎您造访利默里克城市博物馆。既然您来到美丽的爱尔兰,小秘书就得尽尽地主之谊了。接下来的这段...

by:恋景旅行APP

斯瓦希里语学习

坦桑尼亚地道的斯语教材,斯瓦希里语入门及初级必学,教科书式的系统学习,希望可以多多交流探讨。

by:乐yi忘忧

大国出行:汽车里的城市战争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大规模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布局、暗战和...

by:蓝狮子电子书

里斯本:让灵魂自由漂浮的城市

葡萄牙人都说“没有看过里斯本的人等于没有见过美景”。它是世界上最壮丽的自然港口之一,大航海家在此扬帆起航。当夕阳西下之时,里斯本骄傲地展现她的宫殿、教堂以及老街...

by:美景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