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红玉 京韵大鼓 穆桂英挂帅

2024-01-12 10:36:3221:30 3203
声音简介

鸣谢“也是斋”提供资料、“了云斋”降噪处理。

唱词如下(不确定的以□替代,根据评论区高论随时更新):

天波府内冷清清,白虎堂常年不听铠甲鸣。

大厅上微微闻有哒哒响,帘笼内隐隐透露争杀声。

原来是祖孙二人对局闲消遣,上边坐佘太君下边是穆桂英。

前几日边关传来辽邦犯境,她祖孙纵不动声色她心却不宁。

暗思想这国不太平黎民遭颠沛,在朝中无能将前去挡敌兵。

她口虽不言心随棋子动,攻攻杀杀是俱都于衷。

棋子动,若排兵,相对垒,似交锋,各逞机智,各显才能。(甩板)

佘太君偶一失神错走一步,穆桂英争先一招全盘赢。

太君说,孙媳这棋力多长进,老身我不及落了下风。

桂英含笑尊祖母,老人家心绪牵挂边关的军情。

我也曾命文广孙孙东京奔,吉凶如何便知分明。

这才是谗臣当道邀宠信,只落得朝纲不振祸及苍生。

自我朝定鼎以来无一安宁日,西辽觊觎志在东京。

曾记得九龙飞虎峪摆下了险恶阵,要我杨家五阵交锋。

他还说一要在东京军营驰铁马,二要那燕云十六州几万雄兵。

三要我杨家将撇戈弃甲,北面降辽去保那萧银宗。

怒恼祖父带领着兵和将,忠勇为国抗辽兵。

那一阵战败了辽邦他递了降表,可怜我,杨家将,众弟兄在那疆场上,死的死,伤的伤,为国效忠,那一战,马革裹尸,血染袍红。(甩板)

在那时只有我公爹是三关镇守,天门阵孙媳我也曾立过大功。

二十年前这边关已靖,我的祖母要退归林下上表朝廷。

宋天子早嫌我杨家兵权重,这寰宇无事是正中其情。

曾在那南薰殿赐御宴,借敬酒把招讨帅印要回朝廷。

宋天子刻薄寡恩呐一言难尽,我们就该把他撇在脑后管他太平不太平。

佘太君想起以往将头点,不由得老泪扑簌簌洒前胸。

半晌说,主上虽昏庸怎忍看这黎民遭涂炭,倘若是国破家亡啊杨门烟脉终。

言至此见小文广戎装而进,手捧一物紧揽怀中。

老祖宗曾孙到东京打探回转,那西辽果然是大举兴兵。

我也曾在校场之上去比武,一马三箭箭中金钱射断红绒。

回马刀把王伦劈于马下,那万岁见喜封我做先行。

这是我得来的元帅印,娘!你就接印吧!在那天波府快点雄兵。

母亲挂帅带领着兵和将,孩儿在马前做先锋。

我们杨家将杀奔那番邦,把辽寇扫平,定然是一战成功。(甩板)

穆桂英一听此话浑身乱颤,她是冲冲大怒面似寒冰。

好奴才!大胆胡为竟敢闯祸,来!快快与我上绑绳。

随为娘到金殿去请罪,把这颗宝印也带回朝廷。

小文广两眼直看曾祖母,他哪敢分辩是尽盼救星。

太君连连说不可,他拉过来文广又劝桂英。

老人家全神贯注她手中的宝印,就好像他乡遇旧是故友相逢。

感叹说宝印宝印,我只说明知你一去不返,谁承想二十年重回我杨门手中。

老身并非为帅印而喜,喜得是我杨门四代都为国效忠。

桂英就该以国为重,换戎装扎战裙前去抗辽兵。

桂英长叹尊祖母,孙媳并不是怕死贪生。

也并非抗旨违训不接帅印,恨只恨那皇帝无道太昏庸。

想当初我杨家穿破了多少铁甲,磨破了多少鞍蹬,才保得那江山无恙国家太平。

我实可叹安享荣华是那些奸臣佞党,战场死得是那杨家的父子兵。

赤心保国也不图高官厚禄哇,哎我不由得思前想后叫人气难平(甩板)

佘太君不觉凄然是一声浩叹,以往事老身我心中是怎的不明。

想当初我杨家将出生入死洒尽热血,做战疆场为国效忠。

论战功在功劳簿上写不尽,啊!就让那天下的后世多来细评。

这而今辽邦入侵国事险危,怎能负气不去抗辽兵。

孙媳若不肯接帅印,也只好我这九旬之人挂帅去出征。

桂英说祖母莫急孙媳遵命,当时间老人的面上露出笑容。

我知孙媳你深明大义,你快去收拾吧!待老身我替你校场去点兵。

霎时间聚将鼓打如雷震,果然是那号角齐鸣铠甲响叮咚。

就有那杨家的亲兵家将,虽卸甲仍然保持当年的威风。

男兵女将齐出动,磨刀拭剑整理宝雕弓。

妇勉其夫,兄招其弟,大家说我们要保持军律争取立功。

穆桂英回到房中把戎装换,挽了挽云髻又把战靴蹬。

从床头摘下来龙泉剑,唰的声剑离鞘处(上板)耀眼光明。

至庭院她把刀法舞了几路,恰好似寒霜白雪照亮长空。

猛听得仓啷啷,催军锣响声震耳,咕噜噜,聚将鼓打似雷鸣。

二十年来我未听战鼓响,如今又要跨马提刀陷阵冲锋。

大破天门历历在目,今朝结发去把贼平。

当时间神采焕发英雄气概,两眼炯炯放光明。

恨辽邦无故踏国土,国家正用我是怎能不出征。

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

吩咐声看过雁翎锁子甲,嵌宝珍珠冠冠插凤尾翎。

外罩着大红织锦袍一件,挎好了雕翎箭一张赤花弓。

谁想我这五十三岁重把疆场上,咱试一试库藏多年的宝刀钢锋。

左手捧大宋招讨元帅印,右手抱宝剑令旗直奔校场中。

但则见旗幡招展迎风舞,队伍齐整铠甲鲜明。

文广金花排班站,有一杆浑天侯穆字的大纛旗树立在当中。

老太君一手捧定践行酒,递与孙媳穆桂英。

我在天波府听你捷报,凯歌还老身再接你得胜回城。

桂英说杨家的威名惊破敌人胆,管教他片甲不归败回番营。

我的老祖母您静听鞭敲金蹬响,那时节重叙天伦乐欢聚在白虎厅。

穆桂英饮酒升帐传将令,文广金花作先锋。

咕咚咚府门连响三声炮,淅漓漓马嘶人喊气贯长虹。

唰拉拉风扫旌旗浪涛澎湃,浩荡荡鼓集人马离了东京。

这就是穆桂英挂帅是瓦桥三关奔,大战那番邦将把狼烟扫平,忠勇双全呐,立下了报国功。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zhanghongy

自我朝定鼎以来无一安宁日 应该是定敌

艳岚云

上板处 如今又要跨马提刀叫阵出征 我听着像冲锋 看看那个更符合

志扬小盆友 回复 @艳岚云

应该是冲锋合理一些,冲锋陷阵嘛

觉主_yb

鼓词作者是谁啊

志扬小盆友 回复 @觉主_yb

据说是张鹤琴

李强_c86

二十年来我未听战锣响,好像应该是战鼓响。

志扬小盆友 回复 @李强_c86

已采纳。

李强_c86

在朝中无能将前去挡贼兵。我听挡敌兵。

志扬小盆友 回复 @李强_c86

已采纳。

猜你喜欢
林红玉京韵大鼓专辑

林红玉(1907-1972),女,京韵大鼓演员、曲艺教育家。曾在解放前灌至多张唱片,被誉为“女鼓王”,其表演风格和代表作至今仍有很大的影响力。7岁时随父母从天津...

by:尽在尘烟中

京韵大鼓·林红玉·章翠凤

林红玉(1907-1972)京韵大鼓演员、曲艺教育家。曾在解放前灌至多张唱片,被誉为“女鼓王”,其表演风格和代表作至今仍有很大的影响力。...

by:河蚌曲艺

京韵大鼓

王老师在第一期录播课上建议新学员多听京韵大鼓,听着听着就想自己唱,一个月下来总算是可以赤脖上阵了

by:九帝_SoMo

京韵大鼓

京韵大鼓又叫“京音大鼓”,广泛流行于河北省和华北、东北的部分地区,是我国北方说唱音乐中艺术成就较高的曲种,同时在全国的说唱音乐曲种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京韵...

by:穆长陵

《京韵大鼓》

京韵大鼓,清末民初形成并流行于北京、天津地区。由当时的鼓书艺人刘宝全等把原用河北语音演唱的木板大鼓改用北京语音演唱,广泛吸收京剧唱腔及北京流行的民间曲调创制新腔...

by:文浩爱听曲儿

京韵大鼓合辑

京韵大鼓,中国曲艺曲种之一。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京津两地。河北木板大鼓传入天津、北京后,刘宝全改以北京的语音声调来吐字发音,吸收...

by:恒悦畅读

京韵大鼓集萃

京韵大鼓是中国曲艺曲种之一,起源于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形成于京津地区。河北木板大鼓传入天津、北京后,刘宝全改以北京的语音声调来吐字发音,吸收石...

by:搏天虹

京韵大鼓合辑

京韵大鼓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京津两地。河北木板大鼓传入天津、北京后,刘宝全改以北京的语音声调来吐字发音,吸收石韵书、马头...

by:猫头鹰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