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讲:处暑养生指南,润燥慎防“秋老虎”

2021-01-31 06:50:0010:09 508
声音简介

每年公历的8月22~24日,太阳到达黄经150°时为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节令到了处暑,气温进入了显著变化阶段,温度逐日下降,不再暑气逼人。处暑时节,秋燥逐渐明显,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证。因而,衣服不要加得太多,忌捂,但也不能过凉。


饮食起居均要调剂周到。要注意早睡早起,早睡可以避免秋天肃杀之气,早起有助于肺气的舒畅。在精神调养上,时至处暑,自然逐渐出现一片肃杀的景象,此时人们容易产生悲伤的情绪,不利于人体健康。


要注重收敛神气,使神志安宁,平常可听音乐、练习书法等,这些活动能安神定志。在饮食调养方面,这个节气肝心少气,肺脏独旺,饮食上宜增咸减辛,助气补筋,以养脾胃。


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还可结合药膳进行调理。处暑时节不宜急于增加衣服。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


睡觉时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白天只要室温不高就不要开空调,可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杀之气荡涤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



image.png


处暑的养生原则


防秋燥


由于秋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小,相对湿度下降,人们就会感到皮肤干涩粗糙、鼻腔干燥疼痛或口燥咽干、大便干结等,需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以避免发展为秋燥症。


调整作息


秋季养生之所以强调保证睡眠时间,是因为睡眠有很好的养生作用。处暑节气正是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起居作息也要相应地调整。


image.png


节令衣着


初秋切勿过度御寒,否则身体抗病能力会下降,反而容易生病。“秋冻”不仅局限于未寒不忙添衣上,还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添衣与否应根据天气的变化来决定,只是不宜添得过多,以自身感觉不过寒为准。


初秋的天气变化无常,因而应多备几件秋装,做到酌情增减,随增随减。特别是老年人,代谢功能下降,血液循环减慢,既怕冷,又怕热,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更应及时增减衣服。


秋季养生贵在和


立秋标志着秋季的开始。此后,气温开始下降,空气中的湿度也随之下降。由于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密切相关,秋季人体内阴阳也随之发生改变。


秋季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因此,秋季养生在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进行调节时,应注重一个“和”字,即“调和阴阳”,并结合“秋收”的特点进行养生保健。


小贴士:入秋调理有八忌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到了处暑时节,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极易倦怠、乏力、纳呆等。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但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八忌。


一忌无病乱补


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伤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等。


二忌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证病人不宜用补药,虚证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


保健养生虽然不像治病那样严格区别,但应用对象分为偏寒、偏热两大类。偏寒者畏寒喜热,手足不温,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脉沉细;偏热者,则手足心热,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脉数。若不辨寒热妄投药膳,容易导致“火上浇油”。


三忌多多益善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过量服用维生素C,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


四忌凡补必肉


动物性食物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剂,它不仅含有较高的营养,而且味美可口。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服多服,对胃肠功能已减退的老年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而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


五忌以药代食


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殊不知,许多食物也有治疗作用。如多吃芹菜可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大枣、扁豆、莲藕等也都是进补的佳品。


六忌重“进”轻“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荤腥,餐餐大油腻,这些食物代谢后产生的酸性有毒物质,需及时排出,而生活节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无规律甚至便秘。故养生专家近年来提出一种关注“负营养”的保健新观念,即重视人体废物的排出,减少“肠毒”的滞留与吸收,提倡在进补的同时,亦应重视排便的及时和通畅。


七忌恒“补”不变


有些人喜欢按自己的口味,专服某一种补品,继而又从多年不变发展成“偏食”“嗜食”,这对健康是不利的。因为药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疗作用,亦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久服多服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


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脏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需要全面地系统地加以调理,而且不同的季节,对保健药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根据不同情况予以调整是十分必要的,不能恒补不变、一补到底。


八忌越贵越补


“物以稀为贵”,那些高贵的传统食品如燕窝、鱼翅之类,其实并无奇特的食疗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葱之类的食品,却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


image.png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节气养生 | 处暑敛肺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的物候特征说明了自然界的一切生活都和节气密切相关,人也不能脱离天地气息而存在。人体脏腑、七窍四肢、筋骨皮肉等组织的功能活动也都受节气变化的影响。所...

by:中医健康养生跟我学

处暑

处暑拟人,这是一个爱着皇帝的皇后,天长日久对皇帝死了心。看着新人莺莺燕燕争宠,自己已经波澜不惊,冷眼相看。从求不得,到最后真死心。处暑就是夏天的结束,再如日中天...

by:华语音乐

处暑伏尽秋色美

立秋尚未走远,处暑又紧跟而至。处暑又名“出暑”。“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意思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了。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

by:歌单精选集

中医养生秋季养生指南

中医认为,秋天五脏属肺,肺主气,司呼吸,以鼻腔与大气相连,以皮肤汗孔与外界相通。因此,秋季养生以肺为先,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热爱中医,专注亚健康管理,欢迎咨询

by:鬼谷子智慧全集

健康养生指南

健康是人生的最大财富,关于健康养生指南,我来讲,您来听!

by:云彩悠悠sz

中医养生指南

聆听中医养生指南,一个专辑全家受益!

by:女人美容养生

小赵讲养生

第一章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jiào)。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

by:赵易安_

养生有讲究

《养生有讲究》——现代人为何多病生活中危害健康的细节和习惯有很多,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有什么样的不良习惯,就会引起什么样的疾病。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关...

by:补气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