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22:公冶长篇第五(二)

2021-03-11 16:43:5712:04 675
声音简介

原文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桴”(fú),木筏。孔子感叹说,天下没有明君,我的主张得不到实行,不如坐木筏漂到海外去发展。能跟我去的,恐怕只有子路吧!

子路一听,非常高兴,跃跃欲试。孔子讥讽他说:“子路比我还勇敢,就是裁度事理,总是不能恰当。”

子路在孔子的弟子中是个另类,忠勇好义,还武艺高强,是弟子,也是孔子的保镖。子路为人刚直不阿,对老师也直言不讳,经常批评孔子。孔子和他感情很深,却也遗憾他始终没能成为一个儒生君子,不能行中庸之道,孔子说他无所取材,又曾预言他“不得其死”,他最后果然在卫国内乱中舍生取义,慷慨就死。

当时子路在卫国做大夫,权臣孔悝的母亲与人合谋,要孔悝杀卫出公。卫出公闻讯逃到鲁国。子路听说后立即返城,子羔告诉他卫出公已经逃脱,且城门已闭,不可去送死。子路说:“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子路进城后被人打落冠缨,气愤地说:“君子死而冠不免。”毅然系好帽缨,从容就义。

前面孔子夸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子路则完全违背了老师的教训,卷入政治斗争,而且他本来可以逃脱,却自己主动去送死就义。他跟了老师一辈子,却始终没改掉自己的性格。

曾国藩说,读书能转人之性,甚至说读书能改变骨相。性格即命运,改变骨相就是改变命运了。子路还是一味忠勇,读书不够,没有真正学到老师的思想智慧。

 

原文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孟武伯,鲁国大夫孟懿子的儿子,史书上说他骄奢淫逸,是个浪荡公子,不过看来他很喜欢找孔子论道。前面问孝,这里又问仁。

孟武伯问孔子,老师成天讲仁,您自己的学生里,谁算是仁人呢?子路算仁吗?

孔子回答,不好说!孟武伯连着问了三位同学,孔子都不肯给他们仁的评价。因为仁道至大,不是谁轻易配得上的。

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孔子说,子路的才干哪,千乘之国,让他治理军政是没问题的,他仁不仁我就不知道了。

“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这些个税赋后勤的组织,子路都没问题。所以这子路的才干是很大的。

冉求仁吗?“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冉求啊,一千家人的县邑,能出一百辆兵车的卿大夫之家,让他当个家宰,治理家政,没有问题。仁不仁我就不知道了。

公西赤仁吗?“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公西赤啊,可以搞外交,有贵宾来,让他穿着礼服,站在朝堂上,和外宾对答应酬,没有问题。仁不仁我就不知道了。

张居正注解说,仁啊,是纯乎天理,没有一点点私心杂念,没有一刻停息,才叫作仁。

所以谁敢说自己仁呢?只能警醒努力,事事趋近,不可说自己达到了。

 

原文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孔子问子贡:“你觉得自己和颜回,谁更强些?”“愈”,是胜过的意思。

子贡说:“我哪能跟颜回比,颜回闻一知十,我最多闻一知二。”

朱熹注解说:“一,数之始,十,数之终,二,一之对。”闻一知十,是听说一点,就能推知全体,“明睿所照,即始而见终。”闻一知二,是由此及彼,推测而知,因此而及彼。

胡氏注解说:“闻一知十,是生知之亚,上知之资。”什么是生知之亚呢,就是仅次于生而知之、不学而能,因为他毕竟还需要“闻一”。而生而知之的人,“闻一”都不用,遇到就会。这是什么境界?可以用陆王心学,陆九渊的话来说:“我在无事时,只是一个无知无能的人。到有事时,我便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人。”

闻一知二,是学而知之之才,中人以上之资。

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孔子听了子贡的话,说:“你不如他,我赞许你,你确实不如他。”

这里“与”,是许,赞许,我和你看法一致。不是“我和你都不如他”,而是“我很赞赏你,能看到并承认自己不如他”。

子贡在孔门弟子中,可以说才干第一,做官能任事,经商能发财,治世能臣,儒商始祖。颜回呢,穷居陋巷,生活窘迫。当时鲁国的贵族,认为子贡比孔子还有本事,哪会看得上颜回。但子贡却能看到自己和颜回的思想学问差距。

孔子知道子贡才高,所以故意问他,看他有没有自知之明。子贡不仅有自知之明,而且有自屈之量,诚恳地屈居颜回之下。所以孔子非常高兴,非常赞赏他!

我们往往没有自知之明,自己眼中的我,远远超过了别人眼中的我。我们更没有自屈之量,见谁不服谁,不愿意屈居人下。

不服别人,是罪。因为你只有服气、仰慕,才能学习,才能见贤思齐,才能进步。谁都不服,就止步于此了。

有自屈之量,也是一种领导力,因为这样你才能雇用比你强的人,不会武大郎开店,比我高的不要。

 

原文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宰予是孔子的学生,很有才干,特别是能言善辩,还经常跟孔子顶撞争论,惹老师生气。这回呢,跟我们上大学时经常干的一样,昼寝,上课时间,没在教室,躲在寝室睡大觉,被老师抓住了,孔子暴怒: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杇”(wū),是泥工抹墙的工具。孔子骂宰予,是朽烂的木头,没法雕刻,粪土污秽的墙壁,没法粉刷。

“于予与何诛?”“诛”,批评、指责。对你宰予,我真的是找不到话来说你!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孔老师还不解恨,改天,又拿宰予来说事儿:以前我对人啊,他说啥,我就信啥。现在我对人啊,听他说啥,我不着急相信,等等看,他是不是真像自己说的那样做。是谁让我有这个改变的呢?就是宰予!

宰予,真的是把老师惹毛了。

范氏注解说,君子治学,在于孜孜不倦,死而后已,唯恐自己功夫下得不够。宰予大白天躲在寝室睡觉,自暴自弃,夫子痛斥他这样。

胡氏注解说,宰予不能以志帅气,学习的意志力不够,就倦怠了。这是宴安之气胜,而儆戒之气惰也。历代圣贤,无不以懈怠荒宁为惧,勤励不息以自强,所以孔子深责宰予。

学习进步,事业发展,最大敌人就是惰气、暮气,所以要以志帅气,这志,一是志向,二是意志力,有这两个志,则闻鸡起舞,孜孜不倦。没这两个志,就容易犯困、倦怠了。

 

原文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朱熹注解说,“刚”,是坚强不屈的意思,最是人所难得。所以孔子说“吾未见刚者”——我没见过真正刚强不屈的人。

同学们就说,申枨(chéng)应该算是吧!

申枨,是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大家认为他应该算是刚强的人,因为他非常好学,每次和人辩论,从不让步,态度十分强硬。

孔子说:“枨也欲,焉得刚?”申枨啊,他也是个有欲望的俗人,他怎么能刚呢?

程颐注解说,人有欲则不能刚,刚则不屈于欲。

谢氏注解说,刚与欲正相反。能胜物叫刚,所以能伸展于万物之上。为物所掩叫欲,所以常屈于万物之下。自古有志者少,无志者多,所以孔子感叹说他没见过。

这就是成语“无欲则刚”的来历。

儒家讲的无欲,不是佛家、道家讲的无欲,四大皆空,啥都不要,而是两层意思:一是坚持原则,二是志向远大。

坚持原则,是认理不认利,以义理为主,合乎义理的就做,不合乎义理的就不做,不为利益变通。原则本身就是我们的最大利益、全部利益。但人们通常认识不到这么深,或为物欲所诱,就放弃了原则。

志向远大,所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志有定向,一切自足,不为外物所屈,就能拒绝诱惑,始终不偏离自己的目标,不打乱自己的节奏。这是一种积极、一种主动、一种自由,也是一种进步的效率。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论语 公冶长第五

《论语》是以语录体方式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汇编,它集中体现了孔老夫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以及教育原则,是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之一。千百年...

by:林氏包子

中华母教~正文

古人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匹夫匹妇,怎能令天下兴亡呢?古人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而女子之身,乃贤才诞生之所,是故母教...

by:麻焱馨

农门(正文完结)

快病死的村姑要嫁人了,对方还是个身强体壮的猎户,大家都在猜她能不能活过新婚夜。穿越到贫穷落后的小山村,一日三餐不济她认了,可她新的身体还是入土半截的短命鬼?更离...

by:秋意之音

功夫哲学论语公冶长第五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

by:張淸楊问手轩咏春拳功

論語不泥 05 公冶長篇 最接地氣的口條解釋最高智慧

需要文字稿的同學請聯絡微信bksun8864,大師兄文山不泥,暨註解易經之後,立刻推出另一部重要的國學註解,即將顛覆宋朝以來,國人對孔子所持有的刻板印象,更是要...

by:大師兄文山不泥

花妖新娘【正文完】

“有多喜欢?”看见这句话,韩单愣在当场。“不是说喜欢我吗,有多喜欢?”何处风流再次重复。她大囧,硬着头皮答道:“很......喜欢,我想和你在一起。”...

by:Vita_mine

《三国演义》正文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

by:壹枚可颂

公冶長第五——論語章句集註

馬培路老師主講此篇皆論古今人物賢否得失,蓋格物窮理之一端也。

by:春耕园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