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71章:人贵自知,说话很直率究竟是优点还是缺点?

2021-03-15 16:30:5311:24 59
所属专辑:国学经典
声音简介

今天我们来学习道德经第71章,这一章继续讨论知和行的问题。本章既是对上一章天下莫能知,莫能行的延续,也是和道经篇第33章中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遥相呼应。
我们先来看一下第71章的原文: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这章看上去像是在说绕口令,一个知字,一个病字,把得道圣人和世俗之人的不同境界描绘的惟妙惟肖。虽然老子表面上只是针对“知”的层面讨论,但实际上同时也包含了“行”的层面,也就是知与不知在言行上的不同表现。
知不知,尚矣,对这一句的常规理解有两种,一种解释是说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另一种解释是说知道了,但不以为自己完全知道,这是很高明的。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相对比较赞同第二种解释,因为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知道,所以说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是很正常的,不能算是很高明的行为。而知道了一件事,却不以为自己完全知道,这是从表面现象往内在本质的一种探究过程。你所了解的也可能是片面的,你所知道的也可能是暂时的,而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昨天的是非曲直可能到今天就颠倒了,以前的真理可能到现在就成谬误了,因此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以辩证的态度处理信息才能得到比较全面的真知,也才能称得上高明。
不知知,病也意思是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是很糟糕的。这一句在帛书版本里写作不知不知,病也,其实意思上都是一样的。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那不就是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吗?有些人只是看到事物的表层,便以为洞悉了事物的真相,本来是一知半解,却以为自己全都知道,这在求知的态度上是欠缺真诚的表现。
而在为人处世方面,这又是个自负自夸的表现,这在老子看来就是一种弊病。当然我们有理由相信老子本章中所说的知主要是针对体悟大道而言的,并不是指具体的某一个事物。
世界上真正的认识和持守大道的人太少了。但却有更多的人往往自认为认识大道而掌握了真理。甚至还有人把一些歪理奉为真理,他们所犯的毛病就是诈伪。真正认识了大道规律的,知道那真理并不在于知识或者技巧之上,所以不会炫耀自己的所知,更不会哗众取宠,而是被褐怀玉,和光同尘,不自以为是,这样做就是真正认识大道而觉悟了。而有些人明明没有认识大道,却自以为得道觉悟了。一旦有这样的想法,就会阻碍自己真正觉悟,就会成为弊病,影响自己的发展。
老子在第56章中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真正体悟大道的人,是不用言语去讲道来教化别人的,他们教化人的方式是不言之教,用自己切实的行道之举,潜移默化的影响别人。而整天把道挂在嘴边,向别人宣讲的人,反而不是真正体悟大道的人。
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曾说过,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还有我们奉为万事师表的孔子也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但雅风觉得苏格拉底和孔夫子说的都有些绝对化了,没有体现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也没有肯定人的思想意识的发展变化。
反而老子关于知的观点,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用辩证和发展的眼光,以更高的境界诠释了圣人的智慧。总结下来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就是一个人应该认识到自己有很多是不知道的,所以要努力的去获取真知。体悟大道,不能片面的看待问题。
第二、就是即便你对事物有了很深入的了解,但是事物本身是发展变化的,智慧的人应该结合过去、现在并且放眼未来,尽可能的让自己的认知接近真理。
第三、知识也好,大道也好,首先是用来提升自己的,其次才是影响他人,而不是用来比较和炫耀的。
真正高明的人是在该说话的时候说话,不该说话的时候不说话,该知道的时候知道,不该知道的时候不知道。可能有些朋友说这不是虚伪吗?不,这不是虚伪,而是要说妥当话,办妥当事。这正是传统文化当中“中和”思想的体现。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病病的意思是弊病看作弊病,圣人贤者之所以没有这样的弊病,是因为他们一切都按照自然的规律办事,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和虚伪狡诈。他们既尊重客观的规律,也尊重其他人的权利。
圣人了解了一件事情,并不急于做主观上的判断,而是不认为自己完全了解了整个事实,还要进行一系列的验证,以防止自己片面的看待这个事情。圣人悟道了,并不表现出自己悟道后的德性,因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圣人把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没有悟道却整天以道来教化别人的行为看作是弊病。正因为他们把弊病当做弊病,意识到这是一种弊病,所以他们才没有这种弊病,听起来是不是很拗口。
其实每个人都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也都有阴和阳两个方面。人性当中有自私贪婪的一面,也有无私奉献的一面,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每个人身上也都有缺点,而修行的目的就是尽量的克服自身的缺点,发扬自身的优点。然而克服缺点的第一步就是首先要认识到这是一个缺点,认识到这个缺点是不合乎大道的行为,这样才有可能克服和改正。
就拿说话直率这一点来说吧,可能在西方文化当中,说话直率是一个优点,它可以提高办事的效率。而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过于直率的说话,可能会让对方觉得没面子,觉得不舒服,所以听不进去。如果对方听不进去,那再正确的建议也不会起到作用,很多时候反而会起到负面的作用。所以我们首先要意识到过于直率的话语本身就是一个弊病,背后隐藏的很可能是对自己的炫耀和对他人的轻视。
还有就是我们之前讲过的愤怒的原因是骄傲,愤怒的背后是恐惧。当你生气的时候,首先要意识到自己生气了,接着要搞清楚你生气的原因。或者说你究竟是恐惧什么?是真的可怕还是杞人忧天?但最重要的是你要明白生气是不好的行为,除了伤身之外于事无补,没有任何好的作用。
当你冲别人发脾气的时候,更要意识到发脾气除了伤害自己以外,还会伤害到别人,对事态的发展只能起到副作用。因此,只有意识到这深层次的本质,才不会把缺点当成优点,才会真正的做到“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个人,特别是领导者,不怕自己有所不知,就怕不知道自己不知。更可怕的是明明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样不仅会让自己滋生弊病,还会让整个团队,整个组织滋生弊病。既影响了自己的提高,更会影响团队的发展。老子之所以给统治者再次强调人贵自知,正是希望统治者都能像圣人一样修身以除弊病,明道以安天下。
我们最后再看一遍译文:知道了一件事,却不以为自己完全知道,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圣人没有这样的弊病,是因为他们把这样的弊病当做弊病 ,正因为他们把弊病当做弊病,所以他们才没有弊病。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道德经|老子道德经诵读|道德经解读《道德经》全文

如果想领取更多有关提升记忆力的学习资料与课程,请添加卫领取资料:652021681中国人不是没有信仰,只是丢掉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智慧!节选自文史哲《道德经白话...

by:提升记忆力

道德经解读《道德经》全文|道德经|老子道德经诵读

如果想领取更多有关提升记忆力的学习资料与课程,请添加卫领取资料:652021681中国人不是没有信仰,只是丢掉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智慧!节选自文史哲《道德经白话...

by:记忆之树

道德经章节学习

《道德经》难学,难懂,但从中的规律运用到生活去践行,那就是好学,好用。每天聆听一章,领悟一章,运用到生活中去,那么,《道德经》的智慧,就成为生活的日常。

by:DX思信

人人读懂《道德经》(不要神化道德经,学会应用道德经

道德经是一个智慧宝典,但它不是一部神话。当今社会把道德经神化了,结果是人人望而远之,喜欢又不敢去深入探究。我想被神化这不是老子的本意,他的本意是希望用自己的思想...

by:国学管理学倡导者

道德宝章

白玉蟾对《道德经》的注释颇具特色。他的注本叫《道德宝章》,被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以楷体抄录,清时收入《四库全书》。...

by:小巫读经

禅解道德经|禅学|道德经

【内容简介】《禅解道德经》的目的只是告诉人们一个真相:就是宇宙中存在一个东西,一个亘古存在、永不变化的存有。它无变化,无生灭,无颜色,无来去,但万物又都离不开它...

by:大吕文化AI电子书

每天读一章道德经

节目主题:道德经章句朗读。适合谁听:中年,爱好传统文化的人群书籍信息:道德经内容重点:每次读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主播:不定时会分享自己的感悟。主播介绍:相哥月华...

by:乡声乐华

《道德经》全章诵读

《道德经》又称《老子》,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

by:仙人掌加油

逐章讲解《道德经》

学习《道德经》,选哪个版本最好?大家好,我现在正在罗浮山上,用中秋、十一的长假,跟家人出来游玩,不过在这山上,有一种特殊的感受,因为这是道教名山,所以跟讲《道德...

by:宏播子窦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