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12 郑和下西洋

2021-03-18 14:21:0810:24 3559
声音简介

郑和下西洋(1405年-1433年)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郑和担任正使先后七次率领船队进行的海上远航活动。

郑和下西洋恢复了明王朝对南洋诸岛的管辖,命名了景弘岛、永乐群岛等。大明船队访问了南亚的占城、爪哇等国家地区,目前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加深了大明王朝在海外的影响。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




朱棣篡位后,锐意沟通域外国家。在郑和之前,他派遣尹庆于永乐元年(1403年)出使了古里、[6]满剌加(当时尚未建国),又于永乐二年(1404年)出使了爪哇和苏门答腊。[7]在郑和下西洋初期,明成祖又发动南征安南,将之纳入明王朝版图。“郡县安南”之后,明朝从陆路近可制占城,远可控满剌加,为郑和后续的下西洋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使西洋朝贡体系得以顺利建立和巩固。[8]





经济背景


明代初期,由于朱元璋三十一年的励精图治,农业经济恢复了。在手工业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矿冶、纺织、陶瓷、造纸、印刷各方面,都比以前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此外,元末时江南地区已有相当规模的海船建造业,到明初更建立起了规模庞大的官营造船业,除南京宝船厂外,在苏州、松江、镇江等地均设有官厂。[9]明初工商业的恢复和发展,宋、元以来中国海外贸易的发达,对外移民的增加,所有这一切,都为郑和下“西洋”准备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

明成祖通过靖难之役夺得皇位时,明朝已经建立了三十多年,农业与人们的生活受这场政变的影响。这时,中国广州等沿海的大都市发展得十分繁荣。在经济获得良好的发展之后,发展海外交通和海外的贸易已经是十分迫切的事。中国的丝织品、瓷器受到西洋诸国的欢迎,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而中国对不能自行生产的香料等物,也有较大的需求。[10]





科技条件


造船业的发达,罗盘的使用,航海经验的积累,大批航海水手的养成,航海知识的增加(明太祖于1389年编制的《大明混一图》就是实例),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必要条件。

造船技术

郑和宝船模型在郑和下西洋前,中国造船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约在唐代,中国人已经发明水密隔舱、车船、[11]平衡舵、开孔舵。[12]在船型方面,宋元时期,中国海船的船型已经定型,其中以福船沙船、广船最为著名,被认为中国古代的三大船型,又尤以福船应用最广、影响最大。在海船船壳结构上,中国海船采用搭接法,形成“鱼鳞式”结构(亦称“错装甲法”结构),从而使船壳板联结紧密严实,整体强度高, 且不易漏水。船舶载重量也相当可观,南宋时已可达万石以上;[11]在载客量上,大海船可载乘客千人,在船舶人居环境上,中国海船可以做到生活设施齐全,配备洗漱设施,[12]设有可以携带家属的幽雅客房,[11]备有充裕的食品, 甚至在船上养猪、种菜、种药材[12]、酿酒,以及种植盆景以供观赏。[11]

航海技术

根据《郑和航海图》,郑和使用海道针经(24/48方位指南针导航)结合过洋牵星术(天文导航),在当时是最先进的航海导航技术。郑和的船队,白天用指南针导航,夜间则用观看星斗和水罗盘定向的方法保持航向。由于对船上储存淡水、船的稳定性、抗沉性等问题都作了合理解决,故郑和的船队能够在“洪涛接天,巨浪如山”的险恶条件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很少发生意外事故。白天以约定方式悬挂和挥舞各色旗带,组成相应旗语。夜晚以灯笼反映航行时情况,遇到能见度差的雾天下雨,配有铜锣、喇叭和螺号也用于通讯联系。

在天文航海技术方面,中国很早就可以通过观测日月星辰测定方位和船舶航行的位置。郑和船队已经把航海天文定位与导航罗盘的应用结合起来,提高了测定船位和航向的精确度,人们称“牵星术”。用“牵星板”观测定位的方法,通过测定天的高度,来判断船舶位置、方向、确定航线.,这项技术代表了那个时代天文导航的世界先进水平。

在地文航海技方面,郑和下西洋的地文航海技术,是以海洋科学知识和航海图为依据,运用了航海罗盘、计程仪、测深仪等航海仪器,按照海图、针路簿记载来保证船舶的航行路线。航行时确定航行的线路,叫作针路。罗盘的误差,不超过2.5度。

关于航海图,英国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一书中指出:关于中国航海图的精确性问题,米尔斯(Mills)和布莱格登(Blagdon)曾作了仔细的研究,他们二人都很熟悉整个马来半岛的海岸线,而他们对中国航海图的精确性作出了很高的评价。





郑和下西洋的起因众说纷纭,《明史·郑和传》同时提供了寻找建文帝和宣扬大明威德的说法,[14]此外还有防范帖木儿帝国、获取海外朝贡以及出于宗教目的[15]等说法。

寻建文帝

明成祖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明成祖朱棣以“靖难”之名,最后攻下国都应天(今南京),建文帝朱允炆火烧皇宫,不知所踪。明成祖继位称帝,改年号为永乐,但对于建文帝的失踪及其遗臣逃散各地可能仍有挂怀。明朝历史文献里,留有一些建文帝可能没有被烧死,而逃亡海外之传言,甚至有说出家于二十年后,返北京之故事。所以,有人认为永乐帝派郑和下西洋的主因为寻找建文帝。但此种说法不一定成立,因为郑和每次出使海外都是那么浩浩荡荡,建文帝若未亡命海外,当可闻风而躲藏起来,大规模下西洋寻建文帝并非有效之方法。

宣扬威德

对于宣扬威德这一点,学界有多种解读。其一,认为下西洋是为了“通好他国,怀柔远人”[16],践行中国传统政治理念,并认为所谓 “耀兵异域”的说法应该有所修正。其二,认为这从根本上出于明成祖本人的好大喜功,即以天朝上国自居,而令蛮夷国家畏威怀德、输诚纳贡。[17]

防帖木儿

有观点认为,郑和下西洋是针对 帖木儿帝国的。但郑和下西洋开始时,帖木儿本人已经去世,其继承者则同明朝关系友好,加之该国已经开始分裂,帖木儿帝国不再对中国西陲形成威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花lily

骤燚叕燚

听友398901243

哇😯,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听

开朗大军三军军长

主播可以参考一下其它历史书

蜜兔love耳朵

死神和我擦肩而过.

听友239933801

郑和三宝太监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郑和下西洋》--梦涵

郑和年仅10岁就被迫入宫,当了阉人。被送到了燕王府,可郑和却用机智得到了燕王朱棣的信任。后来燕王朱棣起兵造反,得到了王位。朱棣为了寻找废帝朱允炆,便派郑和7次下...

by:梦梦姐妹俩

郑和下西洋(演播有声香鸽)

明成祖时期,国力昌盛,百姓安居乐业,国外的各个番王对大明王朝十分钦佩向往,纷纷向大明皇帝朝贡,献来各种珍奇异宝,张天师提议皇上应派人前去西番诸国找回丢失的中国传...

by:有声香鸽

郑和与文明对话|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

郑和(1371~1434)是享誉世界的中国明朝初年的回族穆斯林大航海家、外交家和军事家。他历经明朝成祖、仁宗和宣宗三朝,统帅着由200余艘大型海船和28000名...

by:我是月光

郑和下西洋:三宝太监环游西洋记 | 罗懋登著

本专辑收录改编了明代罗懋登的白话长《三宝太监西洋记》。《三宝太监西洋记》取材于明永乐年间,太监郑和七次率船队奉使“西洋”,交通诸国、威扬四海的史实。全书开宗明义...

by:乘风聆月

江苏历代名人传记·郑和|郑和下西洋|AI电子书

【内容简介】本书着重介绍了郑和的家世,和少年被阉入宫、靖难建功、出使日本、挂帅远航、晚年寂寞的经历,以及在江苏的遗迹等,从中反映出郑和勇敢、坚韧、有谋略和敢为天...

by:江苏人民出版社电子书

郑和下西洋|阅美寒假|丝绸之路|小学必读

本书讲述了郑和下西洋的故事。郑和所走路线是海上丝绸之路,当前“一带一路”的设想正是以古代丝绸之路作为基础提出来的。作者用小说的叙述方式,为读者展现了郑和传奇的一...

by:苏静子

郑和下西洋|丝绸之路的使者系列 (完结)

郑和年仅10岁就被迫入宫,当了阉人。被送到了燕王府,可郑和却用机智得到了燕王朱棣的信任。然后燕王朱棣便起兵造反,得到了王位。朱棣为了寻找废帝朱允炆,便派郑和7...

by:小京京28

免费多音色|征帆天涯|仙侠武侠&郑和下西洋

稳定日更20集,不定期爆更,AI主播良心又迷人,订阅追更不迷路!【内容简介】郑和第六次下西洋为何中途折返?到底发生了神马?请轻点鼠标,跟随武林高手王厚,浏览整个...

by:17K_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