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高含金知识鉴别篇

2023-12-05 14:54:5652:51 289
声音简介

1.一个比高效学习方法更能决定学习效率的关键性问题!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大部分人的第一认知反应就是,要有很高明的学习方法。


然而实际上,这种认知就如同以为开车速度的快慢取决于驾驶员技术一样片面。


驾驶员技术跟速度快慢有关系吗?


当然有。但是,是首要决定因素吗?


显然不是。路线类型、路况信息,导航指南等,显然都比驾驶技术更能决定你的车速快慢。


比如,即便你是小白司机,开高速,显然就比在城市道路、乡村道路开车的老司机快得多;


你在大多数人的上班期间出行,显然就比你在上下班高峰出行效率更高;


你用的是卫星定位电子导航系统,显然就比你边问人边找路的方式更有效率;


但这些都还不是最首要的决定因素。


最首要的是什么呢?


是你使用什么车的问题。


你使用的是自行车,不管你技术如何好,道路如何通畅,终究敌不过开小汽车的;


你开小汽车,无论技术如何的好,路况如何的通畅,终究敌不过开飞机的。


下层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交通出行效率的下层基础,就是你用什么交通工具的问题。


那在学习效率上的下层基础是什么呢?


就是你学什么知识的问题。


有的知识,你学得再多,再精,其收益就如同自行车带给你的出行效率;


有的知识,你学得不多,也不算精,但是,哪怕只是学到其中的十之一二,它对你的价值,也如同超音速飞机带给你的出行效率。这类知识,你一旦学会应用,它就相当于冲锋枪之于武士刀,即便你没有什么武功,但是,只要一枪在手,也不怕你十个拿武士刀的武林高手。它给你创造的就是以一当十的价值。


这个层次的学习效率,就不仅仅只是一个学习方法的问题了。


这并不是说学习方法不重要,而是说,要让你的高效学习方法彻底释放其威力,你首先要解决的不是用什么高效方法、工具的问题,而是要解决“学什么知识生产力高”的问题。


2.四个关键词洞穿知识变现鲜为人知的底层逻辑


那到底什么知识最有生产力呢?这需要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知识变现产生社会价值的底层逻辑。


这个底层逻辑可以用四个关键词和一个简单的流程图来概括:顶层蓝图设计、物资资源配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技能实现


一项社会价值被创造出来,首先是经过顶层设计,形成基本蓝图也就是顶层蓝图设计;


随后,根据蓝图凑齐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财力物力资源、执行条件等物资资源配备;


人力资源管理再通过章程制度来组织人力团队。团队根据所掌控的资源、条件去制定并执行蓝图变现的方案。


怎样才能把制定的方案彻底落实到位呢?最终体现在团队中每个人专业技能的发挥上面经过这四大环节的折腾,一项社会价值就被创造出来了。


举个例子。


华为这个牛逼的公司,是怎么创造出世界级商业价值的?


首先,他从产品研发,到市场推广,设计了一套占领全球市场的战略。


没有这套全球性的战略设计作导航,他是不可能靠瞎猫碰死耗子就把产品卖到全世界去的。


其次,他还有一套对抗行业大地震的备胎战略,保证自己在大灾大难面前屹立不倒。比如,在贸易战中,遭遇美国的封杀,因为备胎战略反而变得更强。


这些都是属于顶层蓝图设计层面的问题。顶层蓝图设计,属于1。没有这个1,就不会有后续的 2,3,4,……


顶层蓝图设计好了,如何实现呢?


得有对应的资源、条件配备:财力、产品研发团队、市场推广团队。有了这些,你的蓝图才有实现的基础。


如何才能把这些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把它们的价值发挥到极致呢?


所有价值归根结底都是人创造的,所以,如何发挥资源价值,就是一个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


华为创始人把公司 99%的股份分给了员工,这种股权管理制度,就是一种厉害的,全面激活资源价值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


因为有这类厉害的管理手段,所以,华为的员工都非常卖命,他们各自分工配合,把自己的专业技能价值发挥到了最大。最后,每一股技能力量汇聚成河,就创造了华为的价值巅峰。


从顶层蓝图设计到底层专业技能发挥,就是一套完整的价值产出逻辑流程。


小至个人家庭经营,中至企业经营,大到国家治理,其“创收”都遵循着这个逻辑。


在这条价值产出逻辑链中,各个环节作用比重是怎样分布的呢?


自上而下逐级递减。


顶层蓝图设计,作用占比占 50%;


物资资源配备,作用占比 30%;


人力资源管理,作用占比 15%;


专业技能执行,作用占比 5%。


16


这个分布比例放在具体的利润分配上是什么情况呢?


你会看到,当老板的,做天使投资的,搞设计的(如建筑设计师),他们都是属于前两个层级的人,拿的都是利润的大头,挣的钱是最多的;做中层管理的次之;奋斗在一线的员工,到手的收益最少,零头都算不上。


这跟高效学习有什么关系?


关系就在于它能帮助我们彻底解决“学什么知识高收益”的问题。


3.90%的人都深陷其中而不自知的学习效率陷阱!


在讲“学什么知识高收益”这个问题之前,我需要先帮助大家厘清一个关键性概念——如何定义“高效学习”?


你对它的定义精准度决定了你最终能否实现真正的高效学习。


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高效学习就是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多的知识点。简单说在他们看来,高效学习就是一个知识输入速度的问题。


我可以毫不客气的说,这个定义对于已经进入社会的你,不仅没用,相反,还害你不浅。


照这个定义的话,在学习上你永远都是智能AI的手下败将。


不过退一万步讲,就算你的知识输入速度已经远远超过AI了,那又能怎样呢?你只不过把自己变成了一台比智能AI更高级的知识记忆机器而已。这不是你的骄傲,而是你的悲哀。


这个定义其实是在校学生的定义。当年你还在学校上学时,这样来定义高效学习没问题。


因为那时候你是以考试通关为根本目的。而考试的核心要领就在于知识点记忆。谁能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最多最细致的知识点,谁就大概率能胜出。


但当你进入社会工作之后,这一套定义就完全失效了。因为没有谁会再看你的知识记忆成绩了。


这时候看什么?


看你的知识生产力——你能够利用你所学的知识,生产变现出多少社会价值来?


你掌握的知识生产出的价值越多,我们才会认为你的学习效率越高。


不光社会要这样要求你,你自己也必须得这样要求自己。因为到这个时候你所学习的知识还不能为你创造价值的话,你养家糊口就会成为问题。那么你所学的知识,再多,再光鲜亮丽高大上,都只会成为你痛苦的记忆。


简单说,对于社会人士来讲,不以变现为目的的学习都是耍流氓。


那么高效学习的真正内涵也就出来了:你的知识变现效率越高,学习效率越高,反之,掌握再多知识也没有什么效率可言。


有了这层基本认知,我们再来看上面的知识变现逻辑链,就更好理解其作用了。


从上面的作用占比分配规律,你知道了,位置越是靠上层的知识,变现收割的回报就越丰厚。这意味着在这个位置上的知识,变现效率最高。位置越是靠底层的知识,变现收割的回报就越鸡肋。这就是说在这个位置上的知识,变现效率最低。


那么,“学什么知识高收益的问题”,答案也就出来了。


具体来说,按照价值指数从高到低排序就是:


有关顶层蓝图设计的知识,价值最大;


能够帮助你撬动资源,获得优势资源掌控权的知识次之;


再次就是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


最后,就是技能型知识。


说个最现实的例子。为什么在银行、投行以及其他金融公司工作的职员平均薪资要高于社会的平均薪资?


原因很简单,银行、投资公司等组织机构掌控着整个社会的核心资源——货币,处于价值生产链的上游。


因此,这些组织机构所处的位置就决定了他们具备天然的强创收能力。他们的职员也因此而沾光。


再具体点说,在这些组织机构工作的职员薪水高,并不是因为他们比其他行业工作者拥有更高的智商,更强的能力,而是得益于他们所掌握的知识本身就具备高价值属性。


这就充分说明了要想实现真正的高效学习,学对知识很重要。


4.三大类知识帮你获得数倍于人的学习效果


——学什么知识高收益?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说一说,上面提到的 4 个层级分别对应的都是些什么具体知识?


1、知识群中的“贵族”与“佼佼者”


——最具生产力的顶层蓝图设计类知识


所谓蓝图设计类知识就是指帮助你必然达成某个目标的规律、路径的知识。我们平时所讲的战略、顶层设计、底层规律等,都是属于这类知识。你掌握了它们,不仅能够稳妥地解决当下问题,达成目标,还能更好的预测和把握未来。


所以,把蓝图类知识当做学习中的重中之重,不是应该,而是必须。


这类知识有两种。


一种是通用的经典知识。一种是垂直行业的底层逻辑知识。


(1)拉开量级差距的经典知识


还是拿前面华为的例子来说。面对美国的打压,当华为抛出他的备胎方案时,我们所有人都诧异,不得不佩服任正非的战略眼光。为什么他有这样的眼光,而特朗普没有?有人对任正非和特朗普的常用词汇做了一个有意思的汇总对比:


从这个对比中,我们就能看出些端倪。


看了特朗普的词汇,你能想到什么书籍吗?可能就是他自己写的自命不凡的,诸如《交易的艺术》之流的书籍而已。


看了任正非的词汇,你想到的是什么呢?


《毛泽东选集》中的名篇,如《论持久战》《矛盾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这两类书籍有什么区别吗?


区别太大了。


《交易的艺术》之流的书籍,不过是一个生意人赚了点钱的心得日记。


而《毛泽东选集》则是教你站在宇宙看地球,如何做到在小小寰球,独立于世,教你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敢叫日月换新天……


两者所处的格局,眼光根本就不在一个量级。


华为,仅仅只是一个企业而已,为什么能够扛住一个国家,并且是全球最牛国家的强力打压?


从任正非的词汇世界就看得出来,他底层战略设计的用料就不是什么《交易艺术》之流的小生意人思想。而是源自宇宙级的毛主席经典,是能够带你玩儿转地球的顶级战略思想。


因此,即便是米国以倾国之力来对付华为,任正非不仅没有胆怯,相反还有一种不显山、不露水的自信与霸气。这就是接受毛主席经典军事战略思想熏陶之后产生的威力。


毛主席的军事思想又源自于哪里呢?


众所周知,他的军事思想主要源自中国文化经典。一部《资治通鉴》他读了 17 遍。


所以,说文化经典是万业之母,是所有行业底层设计的源头,是毫不违和的。


什么是经典?


简单说就是经久不衰的典则,就是不管你做什么行业,什么职业,什么事情,要获得卓越成效,都必须遵守的准则规律。在我们中国文化中,把这种准则称之为“道”。你掌握了道,小可治家,中可治业,大可治国,做什么就能成什么。


这类经典都有哪些呢?


我比较推荐的中国文化经典有《道德经》《鬼谷子》《孙子兵法》《资治通鉴》等。


(2)四两拨千斤的行业底层逻辑知识


行业底层逻辑这个词我们经常都有听说,但它到底是个啥意思呢?


就是两个字:规则设计。


在股市你怎样才能赚到钱?


绝对不是靠那些晦涩难懂的金融知识概念,而是大庄家、大机构针对散户们量身定做的割韭菜规则——一套针对人性贪婪和恐惧而设计的割韭菜规则。你只有看懂了他们会怎么割韭菜,你才可能反向操作,搭上他们的顺风车,与狼共舞,获得收益。否则,你大概率只会处处跟庄家反着做,沦为被割韭菜的命;


在淘宝上开个店铺怎样赚钱?


你懂得很多专业产品知识,会很多工艺技术、店铺装修技术,有很多钱开直通车都不是关键。真正的关键是你对淘宝设计的店铺排名规则、曝光规则、交易规则有多少了解,以及能多大程度去利用这些规则;


苹果公司为什么那么赚钱?


产品设计和人机交互做得好只是基础,真正的关键在于他是首个设计了智能机行业规则的企业。


智能机的技术标准、人机交互标准以及利润分配规则等等都是苹果公司最先设计出来的。


后来者都只能是复制和模仿,很难超越。


简单说,苹果就是智能机行业的规则设计者,相当于整个智能机行业的顶层蓝图设计者,自然他就享受着这个行业最大头的利润。


现在老美为啥那么怕,那么恨华为呢?同样还是因为这个词:规则设计。


过去,全世界互联网行业规则设计者是美国。而现在呢,华为正在改写互联网规则。华为为什么每年都不惜重金去搞技术研发,到现在核心技术专利都超过 10 万项,仍然还在大量投入?就是在不断的争取制定互联网行业规则的话语权。


终于成果初现了:5G问世。这是对互联网行业规则地动山摇的改写。规则一旦改写,又被世界公认和遵守,就意味着全世界大量的财富将弃美国而亲华为。


这可是装在自己口袋中白花花的银子弃我而去啊,怎能容忍?


这些案例都充分见证了一点:行业规则就是一个行业的命门。而你如果掌握了设计创新行业规则的知识,就意味着你掌握了这个行业的命门。掌握了这个行业的命门,你的知识变现效率将不可估量。


这就是说,要在一个陌生领域中,实现高效、深入的学习,迅速进阶行家的话,重点应该放在行业规则设计层面的知识学习上。它们才是根本性的知识,是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之效的知识。什么专业知识啦、技术啦,只是基础。背后如何巧妙组合,最大限度发挥出这些知识技术的设计思路,才是最具生产力的知识。


那这类知识在哪里学呢?


这是一个行业核心知识资源搜索的问题。


我们首先要建立一套 360 度视角的认知体系。带着这个认知体系去检索,才可能形成一个


行业完整的规则设计知识体系。随便看两本书,那都是井底观天——一孔之见。


这套 360 度视角的认知体系呢,我在后面高价值知识资源搜索的部分再来详细阐述。这里大家先留个印象。


2、很多人都害怕,但草根逆袭必备的一门学问


——让你零成本获得优势资源掌控权,实现白手起家


这个世界,无论哪个时代,总有人才华横溢,却总是郁郁不得志。


眼见着脓包上位,全方位优秀的自己却坐冷板凳,吃闭门羹的现象,实在不少见。


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在哪里?


大多数情况,都可以总结为一句话:因为你爸不是“李刚”。


“李刚”代表的是一种优势资源掌控权。


你说你年轻有为,有梦想,能设计,够专业,但是,因为你没资源,没背景,没资本,没关系,你就没有对资源的掌控权力。也就无法凑齐实现你的梦想的基本条件。因此,现实的残酷只能把你的梦想变空想、幻想。所以,你郁郁不得志。


但是,无资源掌控权,是不是就一定没有撬动资源的机会了呢?


不是的。


撬动资源有两种方式。


一种就是靠出生。生在“李刚”家。这种情况,你可以靠血缘继承对优势资源的掌控权,从而轻松撬动资源为你的蓝图目标服务。


这种方式,对于普通人没什么参考价值。


另一种方式就是,靠权谋。


如果你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三无人员,要想让你的才华得到充分释放的话,权谋是你获得优势资源掌控权唯一的方式了。


这意味着,权谋类知识就是物资资源配备环节中必备的知识了。


提到权谋,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阴暗,不道德。特别是一些卫道士,对于“权谋”更是一脸的不屑。


先说一个结论,这是思想被荼毒之后产生的误解。


权谋的本质只是一种思想工具而已。它本身并不存在什么可以被人诟病的点。人们之所以会诟病它,是因为有人用它干了损人之事,然后就将这个黑锅甩到了权谋头上来。


这就好比,拿菜刀砍死了人,就认为这把菜刀可恨。


你真正该唾弃的不是这把菜刀,而是用这把菜刀的人。


一个人干有德还是缺德之事,这是一个动机层面的问题。而权谋只是支持他施展动机的一个工具而已。


但是,很多人脑子糊涂,将工具与动机混为一谈了。


要对权谋二字做到客观理解,我们就要破除自己先入为主的印象,别一来就认为它只有官场上的搬权弄非。


其实,权谋的“权”,并不是纯粹指当官的权,更本质的含义是“主动掌控权”。


什么是权谋?就是在不利、窘迫、被动的局势当中谋取主动掌控权的一种谋略。


你这样理解,就不会觉得这个词很阴暗了。我觉得这也才是最接近它本义的理解。


其实,如果你的动机很正,懂得权谋,会是一件非常利人利己的事。


比如,历史上的姜子牙,张良,刘伯温这些牛人,都是权谋高手。为什么没有人诟病他们呢?


因为他们的动机很正。他们用权谋干的是天下人都期待,都受益的事情。


懂得权谋知识,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可以让你仅凭一颗脑袋就能无中生有,白手起家,谋得优势资源的掌控权。这种获得资源配备的方式,人人有机会。对草根阶层来说,它还是为唯一能获得优势资源配置的路径。


缺点在于:比较难学。


难学,不是因为它的知识点深奥,晦涩难懂,而是它非常反人性,反本能,反惯性。


老子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为什么不说“胜人者强”,而说自胜者才是真正的强呢?


原因就在这里——人要克服自己的本能惯性,比战胜别人难得多。


因为,要胜过别人,你有迹可循。他有什么本事,有什么劣势,你很容易看清,所以你可以轻易做到有的放矢,以强胜弱。


但战胜自己就不是这个概念了。人都会觉得自己没毛病,没问题,甚至还会自恋的把 LOW逼美化为本事。


所以自己这个敌人,隐蔽工作做得特别到位。好多时候,你都不知道你是被自己干掉的。


被干掉了,很多人还不会找自己的问题,而是使命甩锅,认为都是别人的问题。然后,下一次继续重复这样的轮回。能够跳出这种轮回的人很少。


所以,老子说“自胜者强”,能够正视自己的缺陷、弱点、愚蠢,而后避免被愚所伤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权谋知识要教给你的,就是破除你那些自以为聪明,实则愚不可及的思维观念,破除你脑子里那些你以为天经地义的正确,实则荒谬至极的条条框框。


它就是来解放你被禁锢的大脑的。


你只有把这些禁锢彻底破除了,才能达到一种境界——万物虽不为我所有,但皆可为我所用。


到这水平,那么不管你是三无人员,还是 N 无人员,你都有机会和办法撬动一切你所需要的资源来兑现你的蓝图设计了。


所以,权谋知识就是点燃释放你才华的知识,是你要想实现真正的高效学习(高效率知识变现),必学的底层知识。


权谋知识从哪里学?


毫无疑问,中国就是权谋的鼻祖。中国古代的权谋经典,数不胜数。《道德经》《鬼谷子》《六韬·三略》《孙子兵法》《阴符经》……


这些经典,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大家面临的最大难题不是从哪里学的问题,而是学不懂的问题。


像上面这些经典,文字我们都认识,但是理解上,就很成困难。市面上虽然也有各路大神做注解,但是,大多数的注解跟小学生水平差不多。你看了之后,不仅不能够解惑,反而是更迷惑。怎样才能够把中国的这些经典古籍真正读懂?


这需要的不是什么扎实的文言文功底(现在网络资源那么丰富,不懂的字词一本线上电子词典,几秒钟就搞定),而是一套深度理解力系统。这深度理解力系统我后面会详细讲述。


3、让你的知识变现能力成倍放大的两门学问


——进阶高效学习终极境界,成为高效学习王者的杀手锏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 ,我说,“给你一个支点,你可以撬动最厉害的人所掌握的最厉害的知识为你变现”。做到这一点,你的知识变现效率就到了极致,


你所掌握的知识为你带来的回报可以达到千倍万倍于人,一点都不夸张。


历史上的汉高祖刘邦就深谙此理。


他说:“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刘邦就懂得“支点撬动地球”的道理,所以,他的知识体系带给他的回报是整个天下。而项羽呢?尽管无与伦比的厉害,但是因为不懂得支点撬动的道理,最后不仅把吃在嘴里的肉给吐了出来,连命也没了。张良、韩信、萧何都是旷世之才,掌握着旷世之厉害知识,刘邦一个也比不上。那他是凭什么来撬动这三位旷世之才的知识才华为自己创收的呢?


凭的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知识。


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正是能帮助你撬动知识星球的那个支点。


所谓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如何尽可能多的汇聚和激活他人的知识体系、专业技能为自己的目标服务?这个问题解决了,个人的知识力量就能产生从 1 到 N 的裂变效应,从而斩获百倍、千倍、万倍于人的回报。


纵观古今中外,你仔细去琢磨一下各行各业的王者级牛人,会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人力资源管理高手。


上面说的刘邦不懂带兵打仗,但是却夺得了天下;马云不懂互联网技术,但是打下了互联网半壁江山;任正非不懂信息技术但是却占领了世界信息技术的制高点。


他们都不是专业技术牛人,但都是最顶级的人力资源管理高手。


所以,人力资源管理并不是公司 hr 的专享知识,而是任何想让自己所学知识产生巨额回报的学习者,都必须学习的学问。


如何学好人力资源管理呢?


人力资源管理,本质是人性管理。人性管理的本质是人的心智模式、思维模式、行为模式的把控和利用。


这就需要我们学习跟人性相关的学问了。


提到人性相关的学问,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心理学。


这没问题,但是,还不够。


还有两类书籍,对人性的认知也非常重要,其价值,甚至比心理学专业书籍更高。


一是历史,二是经典文学作品。


什么是历史?


历史就是一部过往的现实版人性史。


什么是文学?


文学就是一部虚拟现实版的人性史。


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就是对人性的抽象总结。


如果说心理学是食谱的话,历史、文学,就是食材。光看食谱你是永远体会不到美味到底是怎样一种存在的。你只有了解过食材,亲自按照食谱把食材做成美食,品尝过,你才能真正深刻理解这个食谱的内涵。


就是说,要真正读懂人性,心理学知识要学习,但同时也要把人性的“食材“,历史、文学作品结合起来学习,你才可能真正深入地了解、体会、把控人性。很多人会认为心理学上讲的这样效应,那样实验结论代表的就是对人性的深度理解。其实大错特错。这类心理学知识,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帮你装逼。对于人性底层规律的认知毫无助益。你只有从现实的人性本身去研究人性,获得的才是最接地气的知识结论。所以,要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历史必读,文学作品呢,看个人兴趣。有兴趣读一读。没兴趣没关系,把历史读好,配上心理学,也足够用了。


4、八个字,快速学习成一项新技能,无遗忘,能变现


——彻底解决工作人士学习时间碎,精力乏,效率低的问题


关于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仍然还是要围绕一个问题:学什么专业知识最有用?


主流的学习方式是怎么学的呢?拿本教科书,把基础理论知识从头到尾学一遍。然后,再开始实践操作。这是典型的在校学生式的学法。这种学法对于应试、考证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但是,如果你是一个已经工作的社会人士,再用这种方式去学习一门新的专业技能知识,就很不现实了。


首先,你没有当年在学校时整块的精力和时间。


其次,就算你有,按照前面高效学习的定义(知识变现效率越高,学习效率才越高),你的学习效率也是极低的。


为什么呢?想想你当年在学校时,有那么充足的时间,那么十足的干劲,考试分数都到了80分、90分,但是,考试完几个月之后,你还记得多少知识,能自如应用多少知识?结果咱们都心知肚明。


那现在的你,既没有考试压力,也没有整块的学习时间,你还采取当年从头到尾式的学法,学习效果能更好吗?


显然是没可能的。


那正确的学习姿势是什么呢?


这要分两头来说。


专业上需要学习的知识,分为两类。


一类是底层逻辑类知识,就是前面说的一个具体行业、领域的底层规则设计类知识。这个前面已经说过,在此不再赘述。


另一类是技能型知识。关于技能型知识的学习。一个原则,八个字:按需而学,现学现用。


举个例子。


假设你因为工作需要,必须学习ps。你会怎么学?


需要先去搞一本关于 ps 的系统教材吗?这样的教材,一搜一大堆。但不需要。


如果你先去找一本ps教材,从头到尾把理论知识过一遍,再来操作实践,我保证,你过这一遍的时间、精力,都会打水漂。更何况,我相信你根本就看不完。因为这类书,一看目录,就是一堆繁杂琐碎。看到此景,估计你的学习兴趣瞬间就会凉掉一大半儿。


下面是正确姿势:如果硬要说准备一本教材的话,百度就是你的教材。


第一步:学会基本的入门操作。


不要去找文字类教程,找视频类教程。这类教程很容易找。边学边跟着视频教程操作。很


快你就可以入门上手了。


第二步:直接赶鸭子上架。


学会了入门操作,基本的抠图,拼图,颜色调整等就没问题了。这个时候,直接拿出你工作任务中需要用 ps的图,直接开p。在p图的过程中,遇到障碍时,再根据实际障碍去百度一下解决方案。


比如,你p图的时候需要对图形进行变形,但不知道怎么做,直接百度ps变形。


这对于完全零基础的你,前期要完成任务,肯定是会比较慢的。但是这样的方式,你一学就能记住也能用。


越到后面,你会越快,也越轻松。毕竟ps技术就那么点,是固定数量的。你学会一个,不会的技能就少一个。靠这种方式,快速搞定平面设计基础技能就没有问题了。


专业技能类知识,是更新迭代最快的。你今天学会的技能,指不定明天就已经淘汰了。所以,一定要扭转以前的固有观念——一定要系统学,全面学,才能学出个所以然来。


技能性的学习不需要你学多全,多系统,多深入,只需要够用就行。


比如,我之前学平面设计,就只是冲着工作需要,能搞定一般的p图,简单的封面设计、


logo设计、海报之类的,就够了。比较复杂高大上的技术,我也不会。


不会,为什么不去学呢?


因为当时的工作不需要,就算我学了,也很快就会忘记,因此没有学习的必要。


而现在呢,大多数时候,ps也用不着了。因为后来又出现了很多傻瓜式操作就能几分钟搞定海报、logo的模板网站工具。


那此时,如果还需要做一些简单的平面设计,我需要做的不是怎么把 ps 学得更精,而是学会充分利用这些网站的智能工具就够了。


有人肯定就有疑问了:如果是这样的方式,那我岂不是永远都没法形成体系的知识了?大佬们不都是在说要构建自己的系统知识,才能变得深刻,才能学得深入吗?这是一个天大的误区。这里专门纠正一下。


把知识、技能学得全面、系统,并不意味着你就会变得系统深入;能让你变得系统深入的,是你是否掌握了这个领域、行业的底层逻辑。只有掌握了一门学问底层逻辑的人,才是真正的牛人,才能表现出深刻的样子。这个怎么理解呢?


还是拿平面设计来说。


你认为在平面设计这个领域中,厉害的设计师与普通设计师的根本差别是什么?


是各种设计软件,诸如ai,ps等的操作熟练度吗?


显然不是。而是艺术鉴赏力,设计思想,设计思维,比如,色彩搭配原理,人机交互原理等。


这些知识才是拉开差距的关键。它们正是属于底层逻辑层面的知识。一个作品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感觉,就是靠它们撑起来的。至于技能型知识,比如,如何抠图、画图、变形之类的,只要学会了,大家体现出来的水平都是一样的,拉不开什么差距。


所以,对于技能型知识,你不需要花多少工夫,学多全面。只需要根据当前需要,缺什么补什么就行。你重点的精力应该放在底层逻辑型知识的学习上。


简单总结:作为一个社会人士,对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坚持实用主义,按需学习才是最正确的姿势。


五、成为实力派高效学习者的正确姿势


经过前面的讲解,我们就知道,从蓝图设计到资源配备,再到人力资源管理层面的知识,都是属于文科范畴的。涉及到理科知识的,主要是在专业知识技能这个层面。前面,我们对这4类知识价值的占比做了一个粗略的概括,前三类文科知识的价值占95%,专业技能型知识价值只占比5%。到这里肯定有很多理科同学就不服气了。别急,放下你的拳头,我也是理科出身。这不是什么学科歧视,而是说,你如果想要让自己的专业技能帮你创造出远远超过技能本身的价值的话,你必须要把大量的精力用于上述三类文科知识的研究上面。给大家讲个故事吧。


福特公司曾经一台电机出毛病,导致整个车间被迫停产。大批检修工反复检修,没搞定,又请了许多专家来察看,仍然找不到问题的症结。后来只好把著名的物理学家、电机专家斯坦门茨请来。


斯坦门茨仔细检查了电机,只用粉笔在电机外壳画了一条线,对工作人员说:“打开电机,在记号处把里面的线圈减少16圈。”


他们照办,故障果然被排除!生产立刻恢复了!


福特公司经理问斯坦门茨要多少酬金,斯坦门茨说:“不多,只需要1万美元。”


1万美元?这是什么概念?当时福特公司靠“月薪5美元”就可以吸引全美最优秀的技术工人和工程师。这一万美元相当于当时一个普通职员100多年的收入总和。


福特公司的人大惑不解。


斯坦门茨于是开了个清单:画一条线,1美元;知道在哪儿画线,9999美元。福特公司经理看了之后,不仅照价付酬,还重金聘用了斯坦门茨。


看懂这个故事了吗?


斯坦门茨所学,就是最理科的专业。但是,很明显,诸多同行与他的水平根本不在一个量级。


这种差距仅仅只是因为专业知识和技术导致的吗?


显然不是。


从上面的故事很容易得出,他的专业知识技能仅仅只是发挥了“画一条线”的作用;


而真正帮他赚了9999元大头的,是画线这个行为背后的思考体系——“知道在哪儿画线”;


而“知道在哪儿画线”,实际上正是文科类知识起的作用。它涉及的是你的思考深度,思维方式,洞察力,眼光格局等问题。


从这个故事就可以看得出来,在同等专业知识、技术水平的基础之上,思考力越强大,洞察力越深邃,产生的差距可以是10000倍以上。所以,尽管,像什么思考力啦、洞察力啦、眼光格局等,这些东西看起来很虚的,看不见也摸不着,但你不得不承认它们对你的影响确实是巨大的。这就是我们常说“无用之用是大用”的真正含义。


事实上,你观察一下那些历史上的厉害角色,不管他是理科还是文科,能够爬到自己所在领域巅峰的人,多半都是一个文科高手。


比如,家喻户晓的爱迪生。你以为他仅仅只是一个热爱发明的科学家?


错了。


真实的他,在电灯发明史上,按贡献值排序的话,他只排行23。


也就是说,还有22位的贡献其实都在他之上。电的真正发明者是斯万。他发明电的时候,爱迪生还在穿开裆裤。我们现在用的交电,也不是爱迪生发明的。而是文凭学历远远超过爱迪生的一位爱迪生的雇员特斯拉发明的。


但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人都有一个错觉,就是认为爱迪生是电灯发明的创始鼻祖,是最牛的一个呢?


因为爱迪生不仅会搞发明,更重要的是,他为了推广自己的电灯产品,他更会搞宣传,搞事情。


比如,你知道电灯最初是怎么被普及开来的吗?


源于爱迪生的一次事件营销设计。


爱迪生当时为了推广他的电灯产品,他在自己公司的门口挂满了电灯。紧接着,他召集了当时很多的社会名流晚上来参观。


要知道,那还是一个煤油灯的年代,灯火通明是非常震撼的场面。所以,很轻易的,他的电灯就获得了一大批富人的追捧和拥护。


而我们都知道,富人群体,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都能够发展成为全社会的潮流。


爱迪生的电灯亦不例外。在他的这种事件营销策略之下,很快电灯的使用就被普及开来了。


类似高明的商业行为,还有很多。这造就了爱迪生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


而其他的,像特斯拉等更厉害的电灯发明者,则没有爱迪生在营销方面的天赋。所以,尽管科学上的贡献很大,但是,获得的成就、声誉却远不及爱迪生。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反复给大家强调,无论你学什么专业,做什么职业,对于前文所述的三大类文科知识的学习,不仅不能忽略,相反,还要列为重中之重。这是成为实力派高效学习者的正确姿势。


六、骨灰级学习玩家一眼洞见真知与伪知的基本功


前面讲了四大类知识价值占比的问题。这让我们在“学什么知识高收益”的问题上有了明确的解决方向。


但要实际去操作,还有一项关键工作就是辨别知识的真伪。


不管是蓝图设计类知识,还是人力资源管理类知识,每一个类别下的知识也是有价值高低之分的。更准确的说应该叫真伪之分。


如果你真伪不分,学到一大堆的伪知识,这些伪知识会让你白白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拖慢你的学习进度条。


所以,实现高效率学习的第一关,要知道自己学什么最有用;紧接着,第二关要解决的就是从鱼龙混杂的知识群中一眼识别出这些对自己有用的知识。


这考验的是你对知识真伪的辨别能力。


1、正确不等于真知,错误不等于伪知


要知道什么是伪知识,首先要搞清楚:何谓“真知”?


在这一点上,存在一个普遍的误区。很多人以为真知就是一种绝对意义上正确的知识。


事实上,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这样的“真知”。寻求绝对正确的知识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老子讲“道可道,非恒道”,就是说,你所谓认为的某种正确的“知”与“道”啊,有可用可循的价值,也就是可道。但是,注意了,别以为它们就是永远可用、可循了。为啥呢?因为这些“道”都只是基于某种角度,某种目的,某种立场,某个时空,某种条件下的“道”,一旦这些角度、目的、立场、时空条件等前提条件发生变化了,这个道的实用性你就得打个问号了。所以,老子说“非恒道”。


2、一招三式,防止伪知识拖慢学习进度条


拿个新媒体鸡汤文段落来举个例子。


“他要对全世界其他女人狼心狗肺,只对我一人掏心掏肺。他必须符合现代老公的最高标准:带得出去,带得回来。尤其是后四个字,它意味着一个男人能给人多大的安全感。”


这是自媒体界凉掉的咪蒙对“好男人”的定义,被众多女粉为圭臬。


这里为什么拿咪蒙的话来说事儿?因为她写的内容,争议非常大。


如果对这种争议非常大的“理”,我们都能够明辨是非,辨别真伪的话,那么,其他的就更不在话下了。


咪蒙的内容,喜欢的人,喜欢得不得了;不喜欢的人呢,认为她三观有问题,贩卖毒鸡汤,污染读者的心灵。


那她这段话讲得到底有没有道理,正不正确呢?


在咪蒙和广告商的立场,这段话正确。在他们的立场,赚到流量和票子是第一真理。而这段话的讲法,的确很能引起女性群体的共鸣,进而头脑发热,进而转发分享她的观点。只要读者愿意转发分享,就意味着流量赚取成功。因此从咪蒙和广告商的角度来讲,这观点绝对正确。


假设现在是一个遭遇了男人伤害的失意女在看这段内容,又是否正确呢?从她此时此景的立场出发,她阅读的目的并不是想寻找什么解决方案,只是想获得一些宽慰、安抚,让心情舒畅一些罢了。那么,这句话也是对的。因为,它的确能让很多女生产生共鸣,获得心理安慰。


假设你是一个比较理性的女生,想要获得真正接地气的两性关系问题的解决方案,真正能够做到让丈夫不花心,只对自己专一。那这句话对她有指导意义吗?


我们来分析一下她提供的指导:


a对其他女人狼心狗肺,只对我一人掏心掏肺。


对你掏心掏肺,就一定要对他其女人狼心狗肺吗?这个其他,包括丈夫他妈,以及丈夫他女儿吗?


b带得出去,带得回来。这个带得出去,带得回来是什么意思?意思是先要把他训练成小跟班、跟屁虫、小宠物一般的顺从?那你会爱上一个乖乖给你当跟班的男人?一个只能给你当跟班的男人,真的能给你安全感?每次跟着你出去,每次也乖乖跟着你回来,就能给你最大的安全感?


这不就是一个典型的猥琐男吗?会讨女人喜欢,能给女人安全感?


你只要稍微推敲一下她的“高见”,立马就会发现,这恐怕不仅不能帮你找个好男人,反倒是更容易找个渣男吧。


假如你已经结婚,用她的这个标准和指导方针去要求和训练男人,恐怕本来好好儿的家庭,也得整出大问题来了。


所以,从指导的实用性角度来讲,这就是一句屁话。


再假如你现在是一名广告文案编辑,你的目的是在语言表达上引起读者共鸣,让读者接受其观点。那么,这句话又是一句很有参考价值的话了。


为啥呢?因为它提供了一种把文字如何写到读者心坎儿去的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对你写出走心文案,大有借鉴价值。


比如,你要写一个突出产品质量高的文案,就可以拿这段话的表达方式进行仿写:不惜一切代价雕琢每一个细节,只为一个初衷——扫清行业中所有的狼心狗肺,留下对你的掏心掏肺,让它伴随你走得上台面,刷得了朋友圈……


这显然就比“我们为了给你一个放心、安全的好产品,是费劲心思,用心良苦啊”之类的表达,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所以,你说咪蒙的这段话到底对还是错呢?


比较客观的回答是,一个知识的对与错,不在于内容本身。而在于其使用目的和实用程度。


再通俗点讲就是,知识“真”与“伪”的辨别取决它为谁所用?用在哪里?可以如何用?有多大用?


所以,当你判断一个知识的价值到底有多高时,不要去纠结于它到底是对还是错,而是问自己三个问题:


第一,你学习它的目的是什么?


第二,它对于你实现这个目的有没有帮助?


第三,如果没有,伪知识,果断放弃;如果有,它可以怎样帮你,以及多大程度上能帮你促成目的达成?能回答清楚这个问题就是真知。


3、彻底终结青铜学习者的两大纠结


这样一来,你就解开了大多数人都会遇到的两大纠结:


(1)大师们都好有思想,但它们又相互矛盾、冲突,我该听谁的?


作为普通的小粉民,很多人都会头疼的一个问题就是:同样一件事情,大神们的观点都不相同,但又都显得很有思想,那到底谁说的才是对的,我到底该听谁的?


特别是现在这个满街都是专家、大师、大佬、大 V 的时代,各路大神的认知、主张、观点常常还完全对立冲突,严重者,甚至互撕骂架。但是,大神就是大神啊,无论是哪路大神,都有把黑说成白,白说成黑,你还不得不服的本事。所以,尽管两位大神站在一个相互对立的立场上撕逼骂架,但是,两边还都能把你说得一愣一愣的,怎么感觉他们俩说的都对呀?


正如很多人看《奇葩说》一样,听完正方辩词,往正方倒,听完反方辩词,又往反方倒,最后觉得哪方都对哎……然后,就懵圈了,他们都有理啊,我到底该跟谁站队呢?


有了上面真伪辨别的思路,这个问题就很好解决了。


你不需要占任何人的队,只需要占自己的队。站队的原则就是,当时当下的你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哪位大神的知识最利于你达成当前这个学习目标?那么他的知识就是现阶段的你的“真知”。直到有一天,你发现这位大神的知识好像不怎么好使了,那么,也不必纠结它的对与错。这只是说明这个知识不再适用于你了而已。你需要做的就是果断放弃,寻找下一个大神……


什么叫成长进步?


就是一个发现神之不神的过程——原来觉得他很厉害,现在发现,他不过如此。这说明你升级了、成长了、成熟了。


(2)为展示包容大度,特反感的观点建议要不要接受?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包容?


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一种纠结:一边要表示自己的包容大度,一边呢,是自己压根就不以为是,甚至还特别反感的观点、建议。请问你是接受还是不接受这个你讨厌的观点建议呢?


你接受,自己非常憋屈。你要是不接受,别人就有话说了:人啊,心胸要放开一点嘛,多听听别人的意见或者建议,总归没坏处。


很多人一听别人这番话,感觉自己要是不接受,马上就成了一个心胸狭隘的人,瞬间就觉得不好意思了。


有的人就专门抓住人的这种心理,拿博采众长之类的话当令箭,打着“爱你”“为你好”的幌子来强加贩卖自己所谓的正确知识。


怎样彻底摆脱这种心理纠结,不被人强买强卖?


上面辨别知识真伪的原则同样可以帮你彻底解决这个纠结。


简单说,你要始终把握住一个核心:知识不论出生,对你有用就行。


“知识不论出生”的意思就是,不管这个知识是从谁的口里讲出来,只要有助于你达成学习目标,都应该拿过来用。


潜台词就是:你不要因为讨厌某个人,就把他说的不当一回事儿,也不要因为喜欢崇拜某个人,就把他说的什么都当回事儿。要不要当回事完全取决于这个内容对你的实际贡献度。


这样一来,当你再次遇到别人用“要学会心胸宽广,博采众长”之类的话来对你进行道德绑架时,你就不用再纠结什么了。你是收,还是拒,只凭一点:对我的目标有用,就收,没用,没空理你。


在知识学习上,我是没有这方面纠结的,因为我就是上述原则的绝对忠实者。


比如,在学习心理学知识、营销知识的时候,我对骗子、老千是没有什么成见的。因为他们比一般人更懂人性,更懂营销。他们在这上面的本事,甚至比很多所谓的心理学专家,营销大师更厉害。你把他们的知识学到自己身上,用于合法合规的劳动创造,那这些看起来出自邪派的知识,也正了。


再比如,上面提到的咪蒙,很多人说她的内容是毒鸡汤,从个人智慧提升的角度来讲,我对这种内容也是反感的。但是,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她的内容又是很值得研究的。所以,在写文案时,我也会把她的一些文章拿过来作为样例参考借鉴。


对同一个人,我就持着两种态度。但是,自己没有任何纠结和矛盾。就是基于上面这个知识真伪辨别原则:基于这个目的,它是伪知识,但是,基于另一个目的,它变成了真知。所以,不要一根筋往死胡同里面钻。


最后,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小结:


博采众长的真正含义——带着你的目标,无论贵贱亲疏,正邪两立,但凡于目标有益之长,均采之。


这种带着极强目的性的学习方式,看起来很功利,但是,会让你活得更轻松。


首先,如上所说,你不会因为听谁讲都有理,而纠结该听谁的问题;


其次,当你把精力集中在目标上时,你就很少会花精力到那些华而不实的学习行为上了。


比如,为了吹牛装逼、装点门面,装文化人,很多人会去学一堆自己读不懂的但是看起来高大上的知识概念来唬人,把别人说得听不懂,好像自己就是一个很有文化的牛人了。这就是华而不实的学习,对自己实际生活毫无助益,只是徒劳浪费了时间和精力。你要是把这类华而不实的学习行为抹掉,将会赢得更多的时间放在真正有助于你达成目标的学习上,那你的时间利用率就上来了,学习效率自然就能提升不少。再次,对于别人“爱心”的高见,建议,你也不会再有什么道德负罪感了。如果对目标有益,即便难听,你照收;无益,你再是好心,对不起,我暂时不需要,所以没时间听你讲了,谢谢。


上述原则执行到底,你就具备骨灰级学习玩家的基本特质了。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渣男鉴别术

情感道路上,总有甜蜜,同时也布满荆棘。遇人不淑、所托非人是每个女孩恋爱中最惨痛的回忆。而渣男套路深,如何最大程度排雷绕坑,少走弯路,节省女生最宝贵的时间,这个...

by:柳芭姐

姚梅龄鉴别诊断

姚梅龄教授基于对其父亲姚荷生的遗稿《症候简释》《伤寒论症状鉴别诊断学》的整理,并结合自己近50年的临床经历总结而作,将《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中汗症这一临床现象分...

by:听友66838200

楠楠含含讲故事

好的故事能给人心灵启迪,好的故事能给人心灵带来快乐,好的故事能给人带来正能量。希望我精选出的故事能陪伴小伙伴共同成长。

by:如米读书

罗盘罗经鉴别与使用方法

讲解月星堂双面激光罗盘使用方法技巧

by:月星堂国学文化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