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从今天的课开始,我们进入本课程的第二版块。我们已经结束的第一个版块,我主要向大家介绍了“内卷”这一概念的由来、受“内卷文化”影响较大的“小镇做题家”群体、在我们这个时代“内卷”的起源、“内卷”的终点等等。而从今天开始的课,在第二个版块,我将主要介绍一些由“内卷”催生出来的文化案例,在“内卷文化”的今天,大家用这些方式方法,尝试逃避内卷或者治愈焦虑。我们将每两次课组成一组文化案例,一次课偏重案例分析,一次课偏重历史与理论分析。


今天的课和下次的课,我将侧重讨论:我们能否想象一个自然的世界,选择逃向远方,以此逃避“内卷文化”?今天的课,我选择的案例是李子柒和丁真。我个人的看法是:正是我们对于“内卷文化”的厌倦,不断地捧红从李子柒到丁真这样的网络红人——我们通过他们,想象一个没有“内卷”的自然世界,以此疗愈我们内心的焦虑。


我们先说李子柒。李子柒现在的影响有多大?截止到20213月,李子柒的微博粉丝已经接近三千万,她在海外社交媒体YOUTUBE(油管)上的粉丝接近一千五百万,全世界订阅李子柒的人,超过订阅BBC的人,她到今天一直保持着“最多订阅量的YOUTOBE中文频道”。李子柒的视频是真正的世界级文化现象。


有意味的是,李子柒有两个乡村:她的小时候和她的现在;也可以说是她的镜头后的乡村和她的镜头前的乡村。通过很多媒体的介绍,我们知道李子柒原来的名字是李佳佳,1990年出生在四川绵阳。李子柒小时候的家庭生活很不幸,几岁的时候父母就离婚,她和爸爸一起生活,但爸爸去世了。她随即被乡下的爷爷奶奶抚养长大,李子柒从小就给擅长木工的爷爷打下手,帮奶奶做饭,农忙时下地耕作。李子柒上小学的时候,爷爷又去世了。李子柒在14岁的时候辍学打工,做过服务员,一个月只有300块。从这些经历我们能看到,从李子柒出生到她14岁外出打工,这十四年李子柒过得很坎坷。尽管有爷爷奶奶等亲人的爱,但乡村没有办法提供给李子柒足够的支撑小时候的乡村生活意味着贫瘠与艰辛,这一点非常清楚。


第二个乡村是李子柒现在的乡村,也就是她镜头前的乡村,我们知道李子柒这几年通过这些乡村短视频名扬全球。相信朋友们都看过李子柒的视频,李子柒的视频风格,就像《纽约时报》对她的报道:李子柒把蒜瓣种在她家外面的一小块地里。随着时间流逝,蒜苗破土而出,伸向天空。李子柒用鲜嫩的青蒜苗炒猪肉。收获蒜头之后,她把茎秆编成绳辫,挂起来完成晾干的一步,剩下的腌渍保存起来,还用了一些给拌菜调味。


为什么《蒜的一生》这样的视频能打动全世界的观众?大家发现没有,李子柒的视频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慢”,在李子柒视频中的乡村世界里,只有自然的时间、只有晨昏交替、四季轮回的时间。而观看李子柒视频的朋友们,她们熟悉的时间是现代社会的时间,是每天的时间被精密地条块分割、每一个小时每一分钟都为了更高的效率、更高的产出的时间。因此,李子柒所展示的“前现代”的时间,成为现代人的抚慰。


李子柒视频的第二个特点是“安静”,在李子柒的视频里,基本上没有语言,她的叙事主要靠画面——这一点也保证了为什么是她的视频能够在海外社交平台上走红,画面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在一个没有语言的世界里,我们听到了声音,田地上风的声音,山野里鸟的声音,那是一个高度自然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李子柒往往是一个人,但这并不是现代人的孤独,而是天人合一的怡然自得。李子柒只需要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需要处理人与人的关系,这也就意味着,这个安静的世界,是一个没有竞争的世界。真正的“安静”,是我们从高度竞争的、充满压力的“内卷”中逃逸出来,而李子柒的视频,就在给你一个这样的世界。


李子柒视频的第三个特点是自己动手。她的视频里基本上不出现现代的物件,比如她的厨房里没有现代厨房设备。她用葫芦做成了筛子;她将金属片穿了一些孔,固定在两片木头上,就是刨丝器了;门口的小溪,就是她的洗菜盆。李子柒展现出了出色的动手能力,她从现代社会的生产-分配-消费这条流水线中退场了。她的视频显示出我们的生活,并不需要那么多的购买,那么多的消费,拥有的更少,有时比拥有的更多更让人轻松,更让人有安全感。这对被物质所包围的我们,对于天天喊着“断舍离”而不得的我们,无疑是一种慰藉。


好,我们一开始说了李子柒从小长大的乡村,也就是镜头后的乡村;又接着说了现在在镜头前的那个乡村,那现在问题来了:两个乡村,到底哪一个是真的?李子柒镜头后的乡村,也即她小时候的乡村当然是真实的,我们知道真实的乡村并不浪漫,相反真实的乡村有很残酷的一面。一个14岁的女孩子外出打工,无论怎样都是残酷的,都不是浪漫的。那么,李子柒镜头前的乡村,就是假的了么?也不能这么说。李子柒镜头前的乡村,她的视频里的乡村,是我们内心的真实。我们当然知道视频里的一切都是表演出来的,李子柒当然不是一个人,是一个团队,至少还有一个摄影师一直跟着李子柒对不对?但是就像你不能问一只猴子怎么会飞呢,孙悟空和《西游记》都是假的。那不是假的,那是虚构的,虚构不是假的,虚构指向我们内心的真实。


李子柒视频这么受欢迎的原因,就在于在一个“内卷”的时代,李子柒给我们构建了一个逃逸的渠道。在各个国家各个时代,我们总是向往一个自然的世界,以此逃避眼前这个世界的喧嚣。我们古代的陶渊明的《桃花源记》、19世纪中叶美国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沈从文先生的《边城》,都是这样的文化的代表。


问题在于,我们逃向远方,能否真正在文化上战胜“内卷”?我们结合丁真这个案例,就看得更清楚了。我们都知道这位00年的藏族青年,在202011月仅仅凭借清澈的笑容火遍全网,据说丁真当时是去买一包方便面,偶遇了一个短视频博主,在视频中露面的时间不超过七秒,但却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帮助着家乡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出名了,现在成了旅游景点。


丁真这一笑好在哪里?在视频中,丁真皮肤黝黑,眼神羞涩,笑容灿烂,这些特征瞬间唤起我们对于自然世界的想象:皮肤黝黑代表着天然的野性,眼神羞涩代表着内心的清澈,笑容灿烂代表着性格的单纯。再加上丁真标致的五官,于是“丁真”就变成一个符号,一种与世无争、单纯自然的生活符号——至此,李子柒和丁真,终于在我们对于自然的想象中相遇了。


在当代文化中,逃向以藏区为代表的远方,一直有其脉络,藏区有大量的面对都市青年、小资白领的旅游景点,供她们回到拉萨、放逐心灵。丁真打动我们,在于丁真背后那个我们想象中天高云淡的康巴藏区打动我们。丁真的笑容看上去像是一个有力的明证,既肯定了我们心目中那个精神乌托邦的真实存在,又进一步美化了我们关于那片纯真、灿烂、颇具神秘风情的风土所有美好的想象。


但问题在于,无论是李子柒的自然世界,还是丁真的纯净一笑,都是一种“图像”,我们或者看视频,或者看照片,通过这些“图像”媒介接触到这个世界。我们怎么通过“图像”来接触世界的呢?关键的解答来了: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他有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叫《世界图像的时代》,他在这篇文章里指出,我们身处的世界正在变成图像,我们和我们存在的本真性正在脱离。什么意思呢?海德格尔大概在讲,我们的生活正在变得表面化,我们越来越无法通过表面化的图像,感受我们生存的意义。这篇文章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文章,也是哲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放到我们今天来看不仅不过时,反而越发真实的反映出我们的生活现状。在今天,你和我每天对着一个电子屏幕,云旅游,云吸猫,不就是在通过“电子图像”接触世界吗?


好,我说今天课的结论:我们对于“内卷文化”的逃避,往往选择逃到“图像”里,但我想这只是一种麻醉,并不能让我们真正从“内卷文化”中脱离出来,感受生命本身的意义。我们看李子柒的视频,春天落英缤纷,盛夏草木葱茏,秋天静水流深,冬天漫天大雪,美则美矣,但这是“图像”。所以我们不能接受丁真抽烟,丁真抽烟的新闻一出来,很多朋友很愤怒。看来我们忘了呀,丁真是一个人,不是一幅图像。我们靠躲进图像里,靠想象一个没有竞争的自然世界,这只能安慰自己,不能真正走出内卷文化。毕竟,我们不要忘了,这个图像的世界,本身就是这个“内卷”时代的一部分。


好,关于李子柒和丁真这两个案例我就说到这里。当然,用“诗和远方”逃避“内卷”也不是我们现代人的专利,下一期我们就回到历史之中,讲讲两百年前的欧洲人是怎么用类似的浪漫主义方式逃避“内卷文化”的。


下面是互动环节,您觉得李子柒和丁真这些田园牧歌的“图像”,是对我们生活的慰藉,还是会催生我们更大的空虚与焦虑?欢迎您在下方的评论区留言。




Call_aspade_aspade

这问题让我想起老师提到李的前后两个农村…小时候在清苦中及爷爷奶奶的真爱呵护中恣意学习生活技能,长大后主动选回故地热情塑造心灵佳园…大城小城小乘大乘

回复@Call_aspade_aspade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无用学

【投票环节】如果对你而言,看完这些“田园牧歌”的视频,好像心里变得更失落、更焦虑了,就赞我这一条!

林中迷径

看老师把李子柒和丁真的爆红放在一条逻辑线上,我突然想到自己之前一段时间天天看华农的视频,也是拍摄原生态的农村,虽然那里的条件确实不如大城市,但是摆在镜头后面,经过剪辑后的农村,让我感觉无论他们做了什么都是美的。 最近我又在追另一个美食视频博主,名字叫盗月社,他们的大多数视频是挖掘各个城市不起眼的小饭店,他们提倡的是“心里有光,哪儿都美”。我想问问老师,这种挖掘身边忽视的美好,是李子柒等逃避城市的思维延伸,还是与城市生活的和解,或者有其他的一些解释?

无用学 回复 @林中迷径

感谢听友留言,该回复已经被精选为优质回答,老师会在彩蛋【答疑课】中对这一个看法和观点进行回应,记得来听哦~

1352451pqfq

子柒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来记录和展示了农村的慢生活。社会节奏快,所以视频剪辑也快,时间快得令人心里不安。农村的时间节奏从来不是这样的。以快节奏来表现和感受农村,这是城里人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是“几日游”式的浮光掠影,确切地说,是“几分钟游”。这种图像对我们精神的满足跟快餐泡面般别无二致,看了感觉更焦虑了。

无用学 回复 @1352451pqfq

感谢您的互动和观点分享~我们为积极互动的用户准备了一份小福利~小识君将以站内私信的形式送出福利,请注意查收哦~

桃宝宝讲故事

文稿看不了。。。

无用学 回复 @桃宝宝讲故事

您好,您可以退出APP重新进入一次查看

MissHan__m2

内心焦虑,看什么都会焦虑,倘若沉浸其中,放下自我以及不那么如意的生活,或许能够收获一丝清凉心境。

当前评论用户

0014

简介:喜马丛林探宝

TA的其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