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山见水忆乡愁 (2)

2021-03-31 11:59:1303:16 9
所属专辑:
声音简介

每日一读(20210331)婺源——望山见水忆乡愁(作者:董立新)
婺源,是一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山不见高,却蕴聚着灵气;水不见深,却荡漾着澎湃;地不见广,却释放着强大的文化魅力。这一方绿水青山,一缕徽韵乡愁,成了世人心中的“梦里老家”。



1
青山在这里停驻

层峦叠嶂形成的天然封闭环境,让婺源在古代就成了北方士族躲避战祸的世外桃源。在这里繁衍生息的后人制定了“杀猪封山”“生子植树”等朴素的村规民约,来保护这片山林。新世纪以来,又以县人大决议的形式推进全县天然阔叶林长期禁伐,将青山装扮得更旖旎迷人,其间生长着高等植物三千余种,挂牌保护名木古树一万余棵,是一个生态多样性的宝库。巍峨的大鄣山如一道屋脊,横成婺北屏障,这里飞泉叠瀑,古老浓密的森林里隐藏着卧龙谷,是一处天然氧吧,也是绝佳的避暑胜地。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婺源成为亚洲越冬鸳鸯最多的地方,连绝迹近一个世纪的珍稀濒危鸟种蓝冠噪鹛,也在这里繁衍生息。观鸟游、研学游、徒步游等新业态方兴未艾。镌刻在婺源广袤山川间的千里古道,两旁葱郁繁盛的树木枝桠,遮不住建造精美的青石台阶,是休闲运动、摄影观光、文化采风的好去处。徜徉其间,能感触古时挑夫和农人劳作的艰辛,也能窥探当年学子和徽商成长的轨迹,这里一头回响着远去的足音,一头牵系着荣归的梦想。

图片

勤劳智慧的婺源人,有足够的想象力,去突破八分半山一分田的地貌。盘旋的万亩梯田,成为他们耕耘天地的画板。婺源油菜花,不止在江岭和篁岭。阳春三月,粉的桃花,白的梨花,金黄的油菜花,从山顶铺散到山谷,从田野延展到河畔,如链似带,像大地的指纹。黑瓦白墙错落其间,弥漫着乡村烟火气息。这让婺源油菜花海有着独特的美感和气质,经久不衰也无法超越。所以人们说:“世上没有比婺源更美的地方,如果有,那也是明年的婺源。”

2
绿水在这里环绕

在婺源,总是一座山环绕着一汪水面,一汪水面映衬着一个村庄,而村庄水口旁总会长着几百年、上千年的古树群。绿水仿佛会爬,从浅滩爬上山脚,上到山腰,涌向山顶,把婺源渲染成蓬勃的嫩绿、葱绿、墨绿的生命颜色。你看,绝美的月亮湾,袖珍的小岛如弯月静卧水面,一年四季变化着衣装。矗立在星江河畔的婺女,也当惊叹婺源这片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生态文明大手笔。

婺源村落往往沿溪而筑,在来水和去水处种“风水林”,在两山夹峙的河上架桥,以收敛天地生气,构成了“村外水如环”的意境。这不仅造就了中国最圆的村庄——菊径,还形成了一批设计精湛、式样别致的古桥。宋朝的彩虹桥就是其中绝品,经过八百年的风吹雨打,桥墩依然坚挺,静静地守护着这一方山河。河流穿过村庄,则形成了如李坑村小桥流水人家的典型风貌。人们在溪边浣洗,泛起层层波澜,折叠了古建的倒影,也搅乱了古村的模样,行走其中仿佛穿越千年。



婺水发源邑内的大鄣山一脉,沿途支流融汇,至武口再与段莘水会合,由西南进入乐安河。古时是婺源重要的天然通道,经鄱阳湖溯赣江而上到岭南,也可以经长江而下到南京上海。婺源茶叶、木材等大宗物产,借这条水路得以实现货畅其流。风水轮流转,交通闭塞的婺源如今四通八达,两条高速公路贯穿,两条铁路十字交错,每天有70多趟高铁动车在婺源站停靠,可直达“北上广深”等众多大城市。

3
文脉在这里绵延

婺源古属徽州“一府六县”之一,是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拥有国家级非遗6项、国家历史文化名村8个、中国传统村落28个,古建文物遍布全县,是一个“徽文化大观园”。



婺源古村落数量众多,历史文化积淀厚重,是乡土文化的“活化石”。从外部看,每一座村庄都建在山水绝佳之处,秀丽的自然风光与当地的乡土建筑水乳交融。走入内部,每一座建筑都严格按照屋主在村中的人伦次序规整排列,其高矮进退丝毫不乱,和谐中透着严肃。每一栋具体的建筑,都是青砖小瓦马头墙,屋内梁窗雕刻的琴棋书画,但不施油彩,反映着道家高古的情趣。

婺源是名副其实的“书乡”,虽处万山之中,交通不便,却流传着“十家之村,不废诵读”,“山间茅屋书声响,放下扁担考一场”的好学美谈。思想家、教育家朱熹两次回归婺源故里,追根溯源,讲学传道。在朱子理学精神的孕育下,婺源名仕俊才传承不绝。因为读书的人多,荣归故里的成功人士也多,他们高雅的言谈举止潜移默化地对当地民风、习俗、礼仪、审美等社会各方面产生影响,一直沿袭到现在。

4
乡愁在这里安居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婺源先人离家时,便会带上一捧土,意为离乡不离土,这是最朴素的乡愁。在外闯荡的婺源人,不管是科举进士还是游走经商,事业成功后,往往也因为乡愁而落叶归根。他们学来先进理念,带上一生积蓄,聘请名工巧匠,在家乡兴建祠堂,置办宅邸,扩建书院,修桥铺路……才有了今天婺源一处处精致的古村落。

漂泊在外的打工人,苟且着忙碌的工作,心里却装着故乡,向往着归园田居的美好生活。当记忆被城市化抹去,只剩回不去的故乡,他们被婺源的原乡生活所吸引,来这里感受诗和远方,寻找“梦里老家”。



怀着乡愁,带着热爱,一批城市达人在婺源找到一处老宅,也找到了心灵归宿。他们创办的民宿装满了情怀,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乡村生活方式,引领着婺源休闲度假旅游的风尚。2011年,北大MBA毕业的吴志轩来到婺源,修复并创办第一家古宅民宿九思堂,开婺源民宿之先河。历经十年曲折艰辛,继九思堂之后他在婺源又相继做了继志堂、云何堂、务本堂、留耕堂……他以民宿为载体,为乡村古宅的修复和利用,为本土生活的挖掘和重拾自信,为徽州文化的恢复和呈现,趟出了一条令人振奋的新路,打开了一片崭新的天地。东莞的赵医生夫妇来了,“明训堂”“云水谣”系列民宿接续亮相;洛阳帅哥马志刚来了,设计师的理念别具一格,“花田溪”一举成为网红民宿;英国小伙爱德华来了,乡村传统婚礼吸引腾讯直播,100万人在线同贺,“天净沙”民宿既是他与廖敏欣的爱情结晶,也是外国人看中国乡村的一个世界窗口;南昌的女设计师於慧芳来了,她将虹关古村的旧厂房改造成了“水岸边”民宿,为各方喜爱婺源的人们提供了一种乡村新体验……越来越多的游客因为一处民宿,来到婺源,爱上婺源,开启了他们的乡居生活。这些新婺源人的到来,不仅为古老村落带来了村容村貌看得见的变化,也默默地影响着当地村民的思想理念和行为习惯,给乡村振兴带来了生机活力,也给乡愁婺源续写着新的传奇。



“你看,茶园绿绿地紧贴着山坡, 菜花金黄地铺展到天际, 一个个富庶村落里炊烟袅袅,而宗祠边的傩戏又要开场.....天人合一的和谐景象, 在婺源的山川间呈现得特别透彻。”这是余秋雨笔下对婺源的一段描述,是我看过有关婺源的文字中我最喜欢的,写出了我心中婺源的样子。

是的,爱上婺源,无需理由。留在婺源,不用选择。

朋友,如果你来,我会是一个不错的向导。(作者系婺源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