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公孙丑篇 39 不忍心问题

2021-04-01 09:33:5209:37 2602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 499 喜点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yychongtian

欲转境,先转念,用高能量的引导词,不陷逆缘,不着顺境。物来则应是怎么应,也许是这样应。

唯希自强

〔注释〕 ①乍:忽。孺子:幼子。②怵惕(chù tì):恐惧。恻隐:哀痛,怜悯。③内:同“纳”,结。④要:求,求取。⑤端:开始。⑥贼:暴弃。⑦然:同“燃”。

唯希自强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①,皆有怵惕恻隐之心②,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③,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④,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⑤;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⑥。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⑦、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唯希自强

3·6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唯希自强

3·6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猜你喜欢
孟子 公孙丑

《公孙丑》是南师《孟子》系列讲座之一。被南师视为《孟子》最重要的一篇,认为孟子借着与公孙丑的问答表达出中国文化的精髓——“内圣外王”的中心思想。南师指出,《公...

by:菩提雅舍

《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公孙丑上》是儒家经典著作《孟子》中的一篇。记录了孟子的一些言行。

by:善意流传

南怀瑾|孟子与公孙丑

《孟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儒家典籍,也是研究孟子生平事迹及其学说最重要的资料。孟子生于战国时代,他继承了孔子的精神,始终为人伦正义、为道德政治奔走呼号。所以...

by:复旦大学出版社

文山不泥講孟子第二篇公孫丑

公孫丑上篇凡九章公孫丑下篇凡十四章bksun8864大師兄微X全網同名-大師兄文山不泥公孫姓,齊人,丑名,相傳是孟子弟子。根據紀載,公孫丑一生未曾做官,但我...

by:大師兄文山不泥

公孙丑章句上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於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蹵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则吾...

by:虚空志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