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公孙丑篇 39 不忍心问题

2021-04-01 09:33:5209:37 2603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 499 喜点

yychongtian

欲转境,先转念,用高能量的引导词,不陷逆缘,不着顺境。物来则应是怎么应,也许是这样应。

回复@yychongtian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唯希自强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①,皆有怵惕恻隐之心②,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③,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④,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⑤;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⑥。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⑦、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唯希自强

3·6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唯希自强

〔注释〕 ①乍:忽。孺子:幼子。②怵惕(chù tì):恐惧。恻隐:哀痛,怜悯。③内:同“纳”,结。④要:求,求取。⑤端:开始。⑥贼:暴弃。⑦然:同“燃”。

唯希自强

3·6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当前评论用户

987297

简介:喜欢播音,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