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前言:为什么选这本书?

开浩鉴定书,选书有态度,欢迎收听由喜马拉雅出品的图书评测节目,我是你们的鉴书官开浩。

 

先来搞定一个问题,《反脆弱》这本书怎么样?这本书可以说是极负盛名的,很多人都觉得作者塔勒布给大家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就连《思考快与慢》的作者丹尼尔·卡尼曼都声称这本书“改变了我对世界如何运作的看法”。看起来很值得一读。

 

心细的朋友可能发现了,塔勒布这个人好像很眼熟的样子,还记不记得咱们《开浩鉴书》第一期的内容《黑天鹅》?没错,《反脆弱》和《黑天鹅》是同一个作者。

 

当然,还是那句话,要入手也不差这么一会,咱们先把内容讲一讲,然后开浩讲完自己的阅读体验,你再决定下单,好了,闲话不多说,咱们进入今天的内容。



啥是个“反脆弱”?

想看懂这本书,先要解决一个问题,啥是个反脆弱。

 

想要理解这个概念,要从日常生活里的东西开始说起,比如,看看你桌子上有啥,大概率你桌子上有杯子,或者是陶瓷的,或者是玻璃的,你会发现,这类物品很怕掉到地上,一掉到地上你就要马上网购一个杯子回来。

 

到货后打开一看,哎哟,这个商家不错,还垫了很多泡沫,知道咱这杯子不经摔。

 

有的伙伴就怕杯子摔坏了,于是会买一些钢化的保温杯,最起码能经得起磕碰,出门在外都可以带着,挺好。

 

你会发现,杯子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属性,脆弱的玻璃、陶瓷杯和坚韧的钢化保温杯,脆弱的杯子怕摔,所以必须要安安稳稳的在桌子上呆着,坚韧的钢化保温杯不怕摔,所以可以随便扔在包里。

 

于是作者就思考了,那有没有一种杯子,就像网球一样,不但不怕摔,而且故意让你打呢?

 

当然没有这种杯子,杯子的主要作用不是用来摔打的,但是这个思考,却引发了塔勒布的好奇心,于是他去观察和寻找,到底有没有一种东西,除了脆弱和坚韧外,还有第三层属性呢?

 

当然,让他找到了,举个大家现在都知道的情况,咱们一生病是不是都会跑药店买点消炎药啊,一开始的确有效,但是吃着吃着你会发现,真的发炎了,那些消炎药反倒不好用了,比较正规的解释就是,你的身体有耐药性了。

 

我们站在细菌或者炎症的角度来看,用药量不对,很容易培养出细菌抗药能力,也可以说,细菌和炎症拥有了耐药性,也即我们说的反脆弱性。

 

再比如,人类社会也有这样的情况,金融危机发生后,最先倒塌的,就是那些看似牢不可破的金融机构,比如银行,但是也会发现,很多新型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涨了起来,塔勒布发现,对金融危机这计猛药来说,有些企业竟然培养出对金融危机的“耐药性”来。

 

比如我们都知道,崇尚快速迭代、保持愚蠢精神的硅谷企业们,他们在面对错误和失败的时候,就像是细菌从药物中获得耐药性一样,他们从失败中汲取力量,他们才不怕自己项目干砸了,大不了再来一次,因此,那真叫是越挫越勇的,很多企业甚至连个企业制度都没有,社会规则就是他们的企业制度

 

你说这种企业坚韧吧,也不尽然,有的公司市值并不高,员工七八个,业务也挺单调,随便来个有钱人,洒洒水一样就能收购了他们,看着随时都有可能消失不见,你要说脆弱吧,人家就这样破破烂烂,也没有倒闭呀,甚至根本就不怕打击,不但不怕打击,还到处寻找社会的毒打,就挑战那种别人不敢弄的事儿

 

所以塔勒布就纳闷了,好像没有一个词汇能概括这类企业的特质,那算了我自己发明一个,就叫它反脆弱吧。

 

所以,反脆弱可以简单的概括一下,是指能从冲击中受益,喜欢暴露在波动的、随机的混乱和压力中,从中反而能够茁壮成长和壮大的模式。

 

全书,都在说这个事儿,你没听错,全书都在说这个事儿,没完没了说,看人都崩溃掉了。

 

比如,塔勒布会论证经济学家预测的能力如何荒谬,这个说法不新鲜,咱在《黑天鹅》里说过,塔勒布很鄙视搞预测的人,觉得经济学家那一套就是啪啪打自己的脸,但是他发现研究人类的人类学家就挺好,不会自己自己自己的脸,而且只要有人类,人类学家就有饭吃,属于坚韧的一类。

 

他认为最反脆弱的,应该是宗教,虽然我不赞同他这个表达,但他可以证明,宗教最初和政治绑在一起的,你看现在的宗教,很多脱离了政治,依然活蹦乱跳,这就是反脆弱的。

 

再比如,塔勒布认为,拿死工资的,追求稳定收入的这波人,是脆弱的,你想啊,一个黑天鹅降下来,比如重要的家人生病了,这下攒了半辈子钱就搭进去了,但是搞企业的却是反脆弱的,指不定啥时候发大财。

 

我还是不能同意这个判断,你不能光看贼吃肉没见贼挨打,新注册的公司,五年内存活率不足5%,这是统计数据决定的,不是每个搞企业的,都能熬到挣大钱的时候,所以,这样粗暴地罗列哪些东西有反脆弱的属性,没有任何意义。

 

那要怎么利用反脆弱呢?开浩这有一套看完《反脆弱》的方法,虽然不太全面,但尽可能讲到让你用得着,咱们继续聊下去。



如何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反脆弱?

反脆弱是啥,咱也知道了,就是偏好冲击和动荡,能从打击中获益的模式,那么,根据这个模式,我们可以确定一些基本策略。我总结了四条,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酌情来用,以下建议仅供参考,千万不要全信,毫不怀疑相信了,就不符合反脆弱的精神了。


保持怀疑


那第一条,就是保持怀疑,任何认定的东西,都容易形成框架,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在哥白尼和伽利略的时代,就相信地心说和天圆地方的想法,那就容易错过近代科学的红流,相应的,你现在越是相信自己已经学来的知识,以及别人告诉你的知识,就很容易成为被诈骗的对象。

 

比如那些割韭菜的各种数字货币和P2P投资,大多数投钱的人其实只要有一点怀疑,就能避开雷区,但也仅仅是这么一点怀疑,被骗的人可没有,他们看到的只有承诺的收益率,甚至盲目相信自己片面的金融知识。

 

说一个大家可能都知道的骗局,叫做庞氏骗局,只要承诺给高于利率很多的回报率,包装个成功的CEO形象,就能骗来钱,比如三个月得到40%的利润,你投吧,投进去就取不出来。

 

很多诈骗都会先套上专业名词,把你忽悠的一愣一愣的,以至于彻底放弃怀疑,失去了怀疑精神,你的生活就是脆弱的,容易被割韭菜的。

 

比如听到有人说赚钱了,你就琢磨琢磨,别想着跟他一样赚钱,就以开浩个人的经验来看,如果有人开始炫耀自己赚多少钱的时候,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引你思考,我能不能像他一样挣钱呢?一旦你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就意味着你潜意识里认可他的方式了,那这一步过后出什么牌,就完全取决于骗你的人有多少良心了。

 

所以,想要获得反脆弱这个属性,先对任何信息保持怀疑的态度。


喜欢错误,生产可逆的错误


第二条,想要获得反脆弱,必须不害怕错误,甚至主动生产一些可逆的错误。

 

比如,有些团队非常喜欢用批评和自我批评那一套,这套体系的原理,大致来看就是这样的:你要准确披露别人和自己的错误,根据披露的内容,进行改进。

 

有人可能会说,这个很容易流于形式,某某机构就是这么来的,你看现在他们一开会,大家都是说一些不痛不痒的问题,搞到最后都是形式化的东西。

 

这个现象是存在的,也正因为批评与自我批评流于形式了,所以错误并没有起到应该有的效果,倘若你每次都能从自己身上的错误中,总结出解决方案,那有什么事儿你解决不了呢?

 

比较成功的案例还是有的,你会发现家里管教非常严格的孩子,在外人面前会比较得体,而且逆商(就是应对打击的能力)很高,原因很简单,你在家里把外面的罪受了,出来之后还能有什么事儿打倒你吗?

 

还有一种情况,用人单位很喜欢有社会经验的,因为离开父母,在外面打拼的人,会拥有反脆弱的属性,说到底都是因为之前犯了不致命的错误(原则性错误早就不在这里混了,早就被关起来了),被社会毒打过,因此获得了宝贵的社会经验,同时获得了反脆弱性。

 

凡是有困难扭头就跑的人,往往会很脆弱,能解决问题的人很坚韧,但是只有偏好从错误中吸取经验的人,才能具备反脆弱性。




掌握实用技能,增加随机探索的可能


第三条,反脆弱要求个体拥有很多实用的技能,保证能有随机探索的可能。

 

通俗一点来说,就是鸡蛋别放一个篮子里。

 

比如塔勒布这个人,咱们之前也说过,大学教授,写书,炒股。他之所以能在风险场所,也就是金融业里取得收益,其中一项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拥有此类技能。

 

日常生活中你会发现,会理财的(或是家里有人专门理财的),自己在职场又有技术的,同时爱好广泛的人,很容易发展成四处捞钱的多面手,但是这个比例大家要注意,千万不要一下子都投进去。

 

我现实里就有一个朋友也是这样的,他本人是企业高管,大区总经理这个级别的,他自己就拿出一部分钱来做定投,具体人家怎么操作的,咱也不好意思细问,但是他给的理由却是很“反脆弱”的,他说:我们两口子一辈子能挣多少钱基本是有数的,以后万一通货膨胀了,我给我孩子存的买房子钱,可是不太够的。

 

把自己的固定收入拿出来做增值,这就是很有趣的策略,目的就是让自己增加更多探索的机会。

 

这招开浩也在用,经常有朋友来跟我谈事情,比如我们御书房的项目,可不可以拿到别的地方试试啊,比如到学校里去做读书会啊,我当然是愿意的,不但我愿意,我还会投入一点精力,帮助打理一下,就是为了让自己有更多探索的可能。

 


杠铃法则(双峰策略)


第四条,想要获得反脆弱,你得会用双峰策略,或者叫杠铃法则。

 

接着上一条再延伸一下,刚才不是说不让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嘛,前一阵子股票行情不好,很多人就在网络上编段子,说不让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结果你给我篮子架弄塌了,我不一样倒霉吗?

 

那你把所有鸡蛋都放篮子架上,不还是把鸡蛋放一起了嘛?简直是上坟烧报纸——糊弄鬼呢。

 

能这么干的人,就是没有利用杠铃法则,啥叫个杠铃法则呢,咱们举个例子。还拿刚才的大哥来说,他的策略不仅仅是把自己的收入拿出来做定投这么简单,也是讲比例的,比如他会把自己的钱分三份,日常开销一份,存款一份,还有最后一份才会拿出来投入到股市里去,这个比例我就不说了,这老哥可能也在听我的节目,咱们要保护人家隐私。

 

你把手里的钱,放在两个极端里,第一个极端是风险几乎为零的存款,另一个极端是需要冒风险才能获得收入的股市,就好比一个杠铃一样,两头都有,这叫杠铃法则。

 

总结+鉴书

本节主要讲了啥是个反脆弱,以及如何获得反脆弱的能力,其中很多的知识和《黑天鹅》那本书有重叠,咱们就不多展开了。下面着重说一下这本书的阅读感受。

 

如果你听了前面的,觉得开浩说的挺好的,你也不要买这本书,这本书虽然展示的反脆弱这个概念挺新鲜的(假如你没听过的话),但实际上这本书阅读体验,比《黑天鹅》差了不止一条街的样子。

 

首先,这本书写的非常啰嗦,作者一面提倡不要冗余,要简单,一面又滔滔绝地讲自己的理解。这本书如果删成《道德经》的篇幅,兴许还是一本不错的书。

 

其次,这本书涵盖的内容有些过于庞杂了,从经济学,社会学到数学,心理学,哲学,作者把自己一辈子接触到的知识,都努力往这本书里揉,内容丰富固然是好的,但是也需要有机的结合,信息冗余只会让阅读体验很差,在阅读的时候,经常感觉对方表达不准确,甚至有点抓不住重点的感觉。

 

最后,翻译不用背锅,翻译很清楚,起码不比黑天鹅差,背锅的应该是很多夸大这本书的人,试想一下,全书没有方法论(我们讲的方法论,是我吭哧瘪肚的从书里的内容里延伸出来的),只有现象展示,有人却把这本书夸上了天,说这本书是现代人的“生存法则”(其实道理都很简单,就是一本啰里吧嗦的《道德经》)。更何况,大量的例子很不接地气,我第一次看例子都需要去查资料,实在不能说是很好看的书。

 

当然,也不排除有人喜欢这个调调,那你看看还可以,四年前我讲过这本书,那时候觉得挺好玩的,但是现在我愿意推翻我自己对它的看法,我觉得,书写来就是让人看懂的,这样割韭菜有点不厚道了,这本书不值得你读。

 

还是不能少了打分环节,易读性,开浩给到2颗星,1颗星给装帧,1颗星给案例较多,其他方面不便多说,老太太的裹脚布。

 

趣味性,这个高一点,如果你不按照一本书来要求它的话,仅仅看看例子,给到3颗星,因为这里有大量同类的案例,写论文啥的用得着,所以我也捎带放开浩的书店了,如果要写经济学论文的,可以试试在这里找案例。

 

购买性,2颗星,价格过高,阅读体验不好,这本书不值得买。

 

好了,今天先讲这么多吧,下期咱们唠本哲学书。感谢大家宝贵的时间,我们下节再见。


醉相思s

终于更新了!差点把之前的全都重看了一遍!

开浩御书房 回复 @醉相思s

我回来了

回复@醉相思s
表情0/300

其他回复(1)

其他用户评论

海晏_魔塔

额,等了很久,来了本不值得购买的。

开浩御书房 回复 @海晏_魔塔

下一本值得买

AAA威振轴承Vivi

这本书早就买了,只是还没看,

开浩御书房 回复 @AAA威振轴承Vivi

歇了吧,不用看了,这本书太磨叽

来自火星的孩纸樱雪丫

开浩!我又来了,咱们的听官群适合学生加入吗?经过家长允许的,如果可以的话,怎么加入呢,最近越听越喜欢啦( ˘•ω•˘ )

开浩御书房 回复 @来自火星的孩纸樱雪丫

小书童微信:ysfxiaoshutong

苏_85l

给你点赞 口音很有意思 但是内容更有意思

鱼遇愚渔欲御鱼

花了600多大洋把你推荐的书都买了

开浩御书房 回复 @鱼遇愚渔欲御鱼

emmmm……先听再决定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