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王重阳全真道的三教合一思想和其影响

2021-04-06 20:10:3521:10 132
声音简介
王重阳,原名中孚,字允卿,后改名世雄,字威德。后又改名哲,字知明,号重阳子。祖籍陕西咸阳人,后迁居于终南县的刘蒋村。1112年农历3月出生于终南县刘蒋村。王重阳自幼思想开放,不拘小节,才思敏捷,文武皆习,由于王重阳磊落不羁,关中人称他为“王害风”。据说在陕西户县甘河镇遇高人点化、悟道出家。1166年,王重阳55岁,他去山东,建立了全真道。有马丹阳、孙不二、谭处端、郝大通、丘处机、王处一、刘处玄为其大弟子,后称为七真。王重阳的全真道,公开打出三教合一的旗帜,建了一批以三教合一为特征的教团,如:“三教七宝会”、“三教金莲会”、“三教三光会”、“三教玉华会”、“三教平等会”等,这些教团都公开以三教合一为内容,这是千百年来儒、释、道文化大融合的教派形式的体现。王重阳在中国历史上开创了以三教合一为宗旨的全真道,这不能不说是王重阳的胆识和远见。
全真道把三教经典共同传习和诵念,把三教的修持方法融会贯通而应用。元好问在《紫微观记》中曰:“贞元正隆以来,又有全真家之教,咸阳人王中孚倡之,谭、马、丘、刘诸人和之,本于清净之说,而无黄冠禳桧之妄;参以禅定之习,而无头陀缚律之苦。”王重阳大倡儒、释、道三教合一,摒弃符录、咒术,参以佛、儒之理论,建立清净素朴、修心炼性的内丹学派。全真道的内丹派的确是禅学和理学相结合的产物,王重阳采用三家理论之共同,用三家修持之长,形成了独特的全真派的修持方法。三教同源一致的论调,是王重阳和全真道理论的基础,也是王重阳思想的根本点。王重阳和他的七真弟子倡导三教合一的教派学说之后,三教合一一直是全真道的旗帜。《重阳真人金关玉锁诀》称:“三教者如鼎三足,身同归一,无二无三,三教者不离真道也,喻曰:似一根树生三枝也。”王重阳创教之时,“凡立会必以三教名之”,“不主一相,不拘一教”。他说:“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心中端坐莫生邪,三教搜来作一家”。在王重阳所创立全真道之初,王重阳并没有把全真道看成是道教的传承派别,而是以儒、释、道三教的继承人自居。的确,王重阳的全真道是千百年来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体现。三教文化从不同的地域创立,经历了曲折艰难的历程,至王重阳全真道的创立,从理论上、组织形式上以及修炼操作上都体现了三教文化的内在特点,把三教文化根本的相同点提炼凝聚成为一颗圆融的硕果,从世界文化处于大融合的今天来看,这是王重阳的历史功绩。诚然首创三教合一的教团,受到各方面习惯思维和习惯势力的反对,但这是历史进程中的必然,任何一种新生事物都有同样的遭遇。耶律楚材在《西游录序》中就斥全真道为“老氏之邪”,主要仍以不“纯正”而责难之。这也正好说明王重阳三教合一思想的特点,人们以“非儒非释,漫以道教目之”,因为王重阳继承了道教内丹修炼的理论和实践。但有识之士对王重阳创立全真道予与很高的评价:“洗百家之流弊,绍千载之绝学。”王重阳确实是继承了老子《道德经》的宗旨,注重炼心见性的内修绝学(指《道德经》),洗去药食、虚玄、房术、符录、禳桧的流弊。王重阳的全真道绍绝学,洗流弊,建立了明心见性、先性后命的内丹修炼学说,熔禅学、理学与道学于一炉。
王重阳和他的七大弟子多是出身豪门富户的知识分子,弟子们在异常朴素艰苦的生活中修炼,而且各有成就,不能不说是王重阳思想具有优越内涵的结果。元好问在《紫虚大师于公墓碑》中记载:“全真道有取于佛老之间,故其憔悴寒饿,痛自黥劓,若枯寂头陀然;及其有得也,树林水鸟,竹木瓦石之所感触,则能事颖脱,戒律自解,心光烨然,普照六合,亦与头陀得道者无异。”袁桷在《野月观记》中曰:“北祖全真,其学首以耐劳苦力耕作,故凡居处服食,非其所自为不敢享,蓬垢疏粝,绝忧患慕羡,人所不堪者能安之;调伏摄持,将以复其性,死生寿夭,泊然无系念。”王重阳的全真道,以修心炼性为务,行常人所不能行,忍常人所不能忍,做为王重阳思想的养炼方法和实践,可见其根底之深,不能不令后人钦佩。
马丹阳,家资巨万,本属豪门,自从皈依王重阳后,潜心修行,励行苦节,每日仅食一钵面,四季赤脚,夏不饮水,冬不向火。“启迪全真,发挥玄教”,是“七朵金莲最先放彻”者。
谭处端,为人非常孝顺,博学多才,擅长书法,皈依王重阳后,刻苦修心炼性,“灭人我,绝思虑”,“抵千金而不顾,挂百衲以甘贫”。乞讨残食,遭人殴打,击断两颗牙齿,他将断牙和血咽入腹中,路人见之不平,谭处端却“笑而稽首,殊不动心,由是名满京洛”。他开创了全真道南无派。
刘处玄,世代官宦大家,以孝闻乡里,皈依王重阳后,“乞食炼形”,“炼性于尘埃混合之中”,“管弦不足以滑其和,花柳不足以挠其精,……定力圆满,天光发明”。他开创了全真道随山派。
王处一,七真之中,修真最苦,“偏翘一足,独立者九年。东临大海,未尝昏睡”。“九夏迎阳立,三冬抱雪眠。”“异迹惊人”,教化者众。创有全真道嵛山派。
郝大通,自幼精通易理,皈依王重阳后,以苦行感人,据说坐一桥下,头顶砖块,默然不语,“虽有人侮狎戏笑者,不怒也,志在忘形”。如是六年不语,人称“不语先生”。创有全真道华山派。
孙不二,马丹阳之妻,马丹阳随王重阳入道后,不久亦决心修炼,“炼心环堵,七年之后,三田返复,百窍周流。遂起东行,游历洛阳,劝化接引,度人甚多”。创有全真道清静派。
丘处机,世为望族名姓,是全真道最杰出的传道者,王重阳创立全真道,有赖丘处机大宣于世。他潜心苦修,“乞食于磻溪太公垂钓之所,战睡魔,除杂念,前后七载,胁不占席,一蓑一笠,虽寒暑不变也。人呼为蓑衣先生”。他继承王重阳三教合一的思想,认为“儒、释、道源三教祖,由来千圣古今同”。丘处机曾行程万里,去应成吉思汗之请,“不辞暴露于风霜,自愿跋涉于沙碛”。进见成吉思汗,规劝敬天爱民,少杀戮,救度苍生无数。《元史》记载:“太祖时方西征,日事攻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问长生久视之道,则告之清心寡欲为要。太祖深契其言,命左右书之,且以训诸子焉。”《金莲正宗记》亦载之:“受皇帝之宣,应阴山之聘,劝之以减酒色,戒之以少杀戮,一言恺切,万国生春,救亿兆于鼎镬刀锯之间,人心归向者如百川赴海而莫之能御也。”丘处机劝阻元代统治者的野蛮屠杀,其功昭彰,连清朝乾隆皇帝也赠词曰:“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丘处机将王重阳三教合一的思想传播到朝野,使全真道的发展达到了鼎盛。他开创了全真道龙门派,该派对后世道教影响很大,其后全真道多出龙门派。
王重阳的三教合一思想对后世的道教影响极大,好多著名的道教人士,大多继承了王重阳三教合一的主张,并都极力论证儒、释、道三教的同源一致性。
元初江南全真道的代表人物李道纯,继承王重阳的三教合一思想,认为“儒释道三教,名殊理不殊”。他论证三教,虽名词各异,意旨同一。他认为“太极”、“圆觉”、“金丹”都是一回事。“释曰圆觉,道曰金丹,儒曰太极。所谓无极而太极者,不可极而极之谓也。释氏云:‘如如不动,了了常知。’《易系》云:‘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丹书云:‘身心不动以后,复有无极真机。’言太极之妙本也。是三教所尚者,静定也,周子所谓主于静者是也。”这是李道纯从本体状态上体悟三教同源,是对王重阳三教合一学说的发展和深化。他还以〇的图相来表示三教同源。他说:“释氏曰〇,此者真如也;儒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问道全真

所谓全真,即是指:性真与命真。通俗来讲,就是心真与身真,二者合一,方为全真。全真自王重阳祖师创教以来,与正一道派并列为道教的两大宗派,长期以来在道教史上占有主导...

by:青玄雷霆

全真要道(全)

全真要道吕纯阳祖师王重阳祖师马丹阳祖师邱长春祖师王玉阳祖师全真要道太乙山人恭辑(师父推荐学悟之经文,慈悲在群里贴经教授)

by:崇溟

道教全真十方韵

太上玄门早晚功课经韵

by:祝诚煜

三教九流全知道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分为通三教九流——洞明生存般若智慧、阅人生百态——体味尘世酸甜苦辣两篇。主要内容包括儒教...

by:金石海纳电子书

王重阳内修真诀十论

三丰太极宗旨真千变万化不离根挥手一劈阴阳掌转身一动五行身。长短平高低自如,行站坐卧筑基深雨电风雷神气象,混元一体太极真

by:长青之岛

重阳节

孔老夫子说:“在上位的人懂得敬老,那么在下位的人也都会遵从孝道、尊敬长者;在上位的人懂得尊重比自己年龄大的人,那么在下位的人也会尊重兄长。”...

by:慈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