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诗|曹植 生死就在举步之间

2022-09-16 06:03:0714:43 131
所属专辑:每人一首成名诗
声音简介
上一回我们说到,曹操既能够纵马征战,也能够横槊赋诗,他不仅用的剑统一了中国北方,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政治格局,还用他的一支笔,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文学时代——建安文学。当时,建安文学最著名的人物有七人,合称建安七子,曹家独占其三,就是曹操、曹丕、曹植。在建安七子之中,若论贡献最大成就就最高的,当然要数曹操。但若论才情最高,也最为后世所赞美的,却是曹植。曹槙的才情有多高?清代著名学者王士祯,在评价从汉至清两千年以来的无数文人墨客中,堪称“仙才”的唯有三人!这三人分别是曹植、李白、苏轼。另一位清代学者丁晏更是直接称曹植为“古今诗人之冠”。但对于曹植最著名的评价还是是山水诗人谢灵运,他对曹植的评价是“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这就是才高八斗这句话的出处。什么意思呢,一石是十斗,谢灵运认为,曹植的才华占去了天下的十分之八,还剩两斗,我占去一斗,天下人共分剩下的一斗。从这里可以看出谢灵运几个意思呢?木瓜认为意思有三:1.他确实挺佩服曹子建的。曹植才高八斗嘛。2.我谢灵运也很了不起。曹植老大我老二3.我的才华举世无双,你们全天下人加一堆才勉强和我相当;总之,放荡不羁的谢灵运估计是喝醉了,借曹植来吹牛。老子喝醉了谁也不服,老子我就服曹植曹子建。不过这牛吹得相当有水平,不仅高度评价了曹植,也成功抬高了自己,看起来好象很谦虚,他只占了一斗,实际上牛皮哄哄,因为全天下人才顶他一个。这牛吹的实在有水平,不服不行。然而以上所说,都是别人对曹植的评价,至于最直接的才情体现,还得到他的诗文中去找:咱们随手摘录一段《洛神赋》: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再来一段哈……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请原谅我没办法进行翻译,因为凭木瓜老师这点文学功底,根本不敢也没办法翻译,一翻就破坏了洛神那惊世骇俗的美。看曹植这段文字,无论是描写,还是想象,都文采斐然,出神入化,堪称奇绝,把美女描写到这种程度的,百代以下,无人能出其右者。唐代诗人张若虚一生只留下一首诗,《春江花月夜》,后人评价此诗为“孤篇压全唐”。而曹植的《洛神赋》,在描写美女的所有诗词歌赋中,木瓜老师认为,亦可谓是孤篇横绝。据说曹植少年时,便才情出奇,十多岁的时候,进见曹操时常常被提问,总是能应声而对,脱口成章。再加之性情坦率自然,很合曹操的口味。渐渐地,曹操开始把爱心转移到曹植身上。从建安十一年(206年)八月,曹操东征淳于,建安十二年北征至柳城,建安十三年南征至新野,后与孙权战于赤壁,建安十四年征战到家乡亳州,建安十六年,西征至洛阳。曹操东西南北多年征战,无一不将曹植带在身边,提携、培养之意显而易见。然而,也许是因为少年得志,曹植的文人气、才子气太浓,常常任性而行,不注意修饰约束自己,饮起酒来毫无节制,做出了几件让曹操很是失望的事。比如,建安二十二年,他在曹操外出期间,借着酒兴私自坐着王室的车马,擅开王宫大门司马门,在只有帝王举行典礼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纵情驰骋,一直游乐到金门,把曹操的法令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曹操大怒,处死了掌管王室车马的公车令。同年十月,曹操召令曹丕为世子。(这意味着曹植的王位继承人的希望就此破灭)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困,曹操让曹植担任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带兵解救曹仁。命令发布后,曹植却喝得酩酊大醉不能受命,于是曹操后悔,不再重用他。(自此之后,曹植的政治前途完全断送)由这两件事情来看,曹植的政治素养确实和他的文学才华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曹植过于突出的文人气和才子气,注定了他无法承担起主宰一个国家的重任。曹操最终放弃曹植无疑是英明的。也许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性格决定命运吧,曹植的性格决定了他的政治命运必定是一场悲剧。曹操是一个无情的政治家,他既然选择了曹丕为接班人,他就必须要为曹丕考虑,开始剪除曹植的羽翼——先杀掉他的谋士杨修,后杀他的岳丈崔琰,甚至连同他的妻子崔氏也一并处死了。(小学课本里有一篇课文叫杨修之死,那篇课文告诉我们,因为杨修太聪明,令曹操不爽,于是把他杀了,现在各位看观应该明白了吧,杨修不是因为太聪明,而是站错了队才被杀。要是站在曹丕那边,曹操不但不会杀他,恐怕还要给他加官进爵才对吧)。然而,曹植最大的危机不是来自曹操,而是来自他的哥哥曹丕。黄初元年(220年)正月,六十六岁的曹操病死,曹丕由世子荣升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禅让帝位,曹丕称帝,史称魏文帝。代汉称帝后,他仍对曹植这个曾经的对手和潜在的危险耿耿于怀。他担心这个有学识又有政治志向的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着法子要除掉他。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杀)”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音乐。“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译文: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生而为兄弟,何必急于自相残杀呢?无情最是帝王家。曹植,这个曾经少年得志、意气风发的贵族王子,突然变成了一个命悬一线的罪人。普经的美好岁月和未来的锦绣前程都在这一刻哄然坍塌,曹植,这个拥有着绝世才华的天才诗人,此刻陷入难以自拔的苦闷和浓浓的悲愁中。“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前两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以比兴的手法引出兄弟相残的无情现实,一个“泣”字充分表达了受害者的悲伤与痛苦。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两句笔锋一转,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这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据《世说新语》记载:“……(魏文)帝深有惭色。”其实呢,曹丕也不是一个冷酷嗜杀的皇帝,不至于向自己的亲兄弟举起屠刀。当时的场景,也许只是一种文学的夸张,但事件可以确定是存在的,更何况,作为昔日的竞争对手,采取一些震慑、防范的措施也是必要的。于是,虽然逃过一劫,但曹植的小日子就好过了。黄初二年,30岁的曹植被徙封安乡侯(今河北晋州侯城);当年七月又改封鄄城侯(今山东鄄城县)。黄初三年,31岁的曹植被封为鄄城王,也就是在这次被封王之后回鄄城的途中,他写下了著名的《洛神赋》。黄初四年,32岁的曹植徙封雍丘王。太和三年,38岁的曹植徙封东阿。太和六年,曹植改封陈王,11月曹植在忧郁中病逝,时年41岁,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 今天看曹植,他是不幸的,曹植也是幸运的。因为他的文人气、才子气太过,他成为一个政治上的失败者;但同时,他以其光彩夺目的文学才华成为建安时代最耀眼的一颗恒星。他41岁的生命因之而不朽。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高山流水_uqg

太棒了👏👏👏

高山流水_uqg

主播抑扬顿挫很好听,

猜你喜欢
七步诗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文人曹植的一首五言六句诗。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

by:拾年树自然创客

曹植

【内容简介】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重生汉末曹植,兄弟相煎、恶斗吴汉,谁与争锋?醉卧洛神膝,醒掌天下权!唯我曹子建!【作者/主播简介】作者:辰时卯时,网络...

by:大艺之音

洛神赋•曹植

洛神赋曹植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辞曰: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

by:奇覃轩

洛神赋【 曹植诗赋】

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

by:月九丶

白马篇 两汉 曹植

白马篇两汉:曹植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by:小巧小玲

曹植甄后传-汉魏古诗写作史

【内容简介】魏晋之际,流传一批精彩绝伦五言诗,被评为“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被称之为汉魏古诗,其中十九首被昭明太子编入《文选》,称之为“古诗十九首”。木...

by:叶晚99

三国:我,曹植,大魏文帝!

【小编推荐】穿越回三国,成为大文豪曹植,逆天改命的机会到了……【简介】【飞卢中文网独家签约作品】一朝穿越汉末,成为了大文豪曹植,有出口成章之才。才高八斗固然很好...

by:飞卢历史_热血战歌

七步夜话

请放下焦虑~躺好闭眼~七步夜话伴您入眠~

by:七步七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