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重建家园—海子

2021-04-24 14:38:5500:58 94
声音简介
重建家园
海子


在水上 放弃智慧
停止仰望长空
为了生成你要流下屈辱的泪水
来浇灌家乡平静的果园

生成无须洞察
大地自己呈现
用幸福也用痛苦
来重建家乡的屋顶

放弃沉思和智慧
如果不能带来麦粒
请对诚实的大地
保持缄默 和你那幽暗的本性

风吹炊烟
果园就在我的身旁静静叫喊
双手劳动
慰籍心灵


我们首先来看诗歌标题:《重建家园》。“重建”,意味着原来的家园毁坏、消失;“家园”,是本诗的核心词语。如果单纯地从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来解读,这个“家园”要么是精神家园,要么是物质家园。然而,海子的家园是以关心人的生命和生存为出发点的,这里的“家园”是个深刻的隐喻:既是人休养生息之地,也是人安妥心灵之地,二者紧密融合,不可分割。该家园是诗人一直向往和歌咏的乐土,它既是精神的,又是物质的。《重建家园》由 “大地”“麦粒”“家乡”“炊烟”等一系列的乡村意象组成,这些意象的出现,恰恰证明海子并没有放弃构建精神家园的理想,反而是更坚持自己的信仰。

  本诗首句写道:“在水上 放弃智慧”。“放弃”二字是最容易造成本诗误读,所以我们就要看看为什么要在“水”上放弃智慧。“水”这一意象在海子诗歌里曾经出现,诗人常常用它来代指时间和历史,孔子曾说“逝者如斯夫”,我们又常常有“逝水流年”的感叹。这样理解,诗人的思想便有了更深邃的时空感。我们追溯中国历史,可以到《诗经》,到孔子,到历代诗人的寄情山水诗,历史上的圣人先贤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智慧”,但海子为什么要放弃呢?其实,诗人海子要放弃的,并非对理想的追求、对精神家园的建构,而是放弃一些高蹈的咏叹和故弄玄虚的理念,而是从关注生命和生存的角度,重建理想的诗化家园。因为诗人海子曾说:“我恨东方诗人的文人气质,他们苍白孱弱,自以为是,他们隐藏和逃避于自己的趣味之中,他们把一切都变成趣味,这是最令我难以忍受的,比如说,陶渊明和卢梭同时归隐山水,但陶重趣味,而卢梭要对自己的存在和生命本身表示极大的珍惜和关注。这就是我的诗歌的理想,应抛弃文人趣味,直接关注生命本身。这是中国诗歌的自新之路。”{7}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海子的“放弃智慧”是诗人在观照中国文人的特质后,做出的深刻反省!

  诗人接下来写道:“停止仰望长空/为了生存你要流下屈辱的泪水”。“停止仰望长空”仍然是“放弃智慧”的延续。在中国历史上,最善于仰望长空的莫过于屈原了,他仰天长问时的慷慨陈词和热烈奔放的情感给人激情,在海子看来,理性思考即智慧,须要“放弃”;而奔放热烈的情感,则要使之平静。接下来的“为了生存你要流下屈辱的泪水”,更体现诗人的深刻认识:生存不仅仅幸福和快乐,也意味着屈辱和泪水。

  本诗第二节写道:

  生存无需洞察/大地自己呈现/用幸福也用痛苦/来重建家乡的屋顶

  生存是非常简单的,大地也是非常坦诚的,不需要动用智慧去思考、去“洞察”,人只须面向生存本身,回到大地,感受大地,与之同生死共患难。诗人在这里没有写“重建家园”,而是用“重建家乡的屋顶”来代替“重建家园”,重点是突出“顶”字,以此来强调生存是需要承受的,既要承受阳光雨露,更要承受狂风暴雨,“忍受那些必须忍受的,歌唱那些应该歌唱的”。从这里我们能够看出诗人深入思考后的冷静与平和。

  本诗第三节诗人写道:

  放弃沉思和智慧/如果不能带来麦粒/请对诚实的大地/保持缄默 和你那幽暗的本性

  诗人再次强调了“放弃沉思和智慧”,以此表明沉思和智慧并不能解决生活和生存中的所有问题,生活需要躬身而行,生存需要面对诚实的大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麦粒”是海子诗歌中的核心意象,诗人用麦粒来象征人类生存之本——粮食,所有的一切都是以此为根基。诗人海子再次阐明了自己的立场:他的家园是建构在生命和生存之上的,不是虚无缥缈的。“保持缄默”是对大地的诚恳和信仰,因为有时候在生机勃勃的大自然面前,语言是无力的,唯有以诚实回报大地。

  对于本节中“幽暗的本性”,有人认为是海子在反省自己性格中阴郁的一面。笔者认为,这句话整体是和前面的“缄默”并列的,是要“保持”的,也就是说这种本性是海子赞同的。结合前面的“放弃沉思和智慧”,这个“幽暗”理解为天地鸿蒙之初的状态,即人未开化、未发蒙的状态更为合适。就是说,人应该保持最初的单纯、朴素和真诚,这样和前面的“放弃沉思和智慧”就相互照应了。保持最初的单纯、朴素和真诚,这是海子对美好人性的向往,在此基础上重建的家园,既有物质又有精神——正是海子心中的理想家园。

  在接下来的第四节里,诗人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充满人间温情的乡村美景:

  风吹炊烟/果园就在身旁静静叫喊/“双手劳动/慰藉心灵”

  “炊烟”是家园和故乡的表征,是离乡游子心灵深处的遥远记忆,是对母亲最温情的怀念。接下来的“果园”与“家园”相对应,给人一种丰收的场景和喜悦,并且赋予了果园以人性。“静静叫喊”四个字,传神地表达出人和家园的相互依存、彼此尊重的和谐关系。这种关系需要用心去体悟、去感受。“双手劳动/慰藉心灵”提示我们,要在劳动中完成这种体悟。回顾全诗,这两句诗给了很好的解题:沉思和智慧未必能揭示生命和生存的全貌,也未必能建构起理想的人类家园,而这一切要靠劳动,用身心与大地真诚面对,方能体悟生存之道。诗人在结尾处描摹的这一祥和而欢乐的田园劳作景象,遂定格成为一幅理想家园的经典画面。

  通过对《重建家园》的解读我们发现,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放弃精神家园的结论是过于简单的;而将精神家园和物质家园对立起来的思维方式,显然有悖于海子的本意。在这首诗中,海子不但对生命和生存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而且对大地倾注了极大的热情,把对家园的坚守上升到信仰层面。诗人海子对于诗歌理想和精神家园诸问题思考的结果不是“放弃”,而恰是义无反顾的“坚守”。该诗表达了诗人深刻的内省精神,堪称海子重新构建理想家园的诗化宣言。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海子传

海子(1964年3月24日-1989年3月26日),原名查海生,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当代青年诗人。海子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

by:淇匀读书

海子传记 | 海子诗歌

云朵的门啊,请为幸福的人们打开,请为幸福,和山坡上无处躲藏的忧伤的眼睛,打开!我要成为宇宙的孩子,世纪的孩子,挥霍我自己的青春,然后放弃爱情的王位,去做铁石心肠...

by:椰Sir

海子的诗

海子是一个抒情诗人。海子曾说过,抒情就是血。他的所有作品都呈红色,都是用血浸泡过的,都是经过了火烙后生成的。从1984年的《亚洲铜》,到1989年3月14日的《...

by:王瑞华_建阳

海子专辑

海子是一个抒情诗人。海子曾说过,抒情就是血。他的所有作品都呈红色,都是用血浸泡过的,都是经过了火烙后生成的。但海子的浪漫主义不是主观抒情,不是自我陶醉,甚至不是...

by:S沈俊羽

海子的诗

逝去的诗人,曾经的诗作,感悟不一样的人生。

by:神秘岛岛主

海子的诗

他是一位从农村走向城市的诗人,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诗歌。“自卑性人格”最容易出现天才的人格,海子也是如此。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加缪曾经说过:自杀是唯一值得严肃思考的哲...

by: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