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圆桌讨论:5G行业应用发展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

2022-07-24 00:03:1037:45 249
声音简介

圆桌讨论:5G行业应用发展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
主持人:IMT-2020(5G)推进组副主席王志勤
参加人: 李欣    树根互联技术有限公司政府公共关系总监
         陈明    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李俨    高通技术标准高级总监
         王亥    爱立信东北亚区技术总监
         堵久辉  上海诺基亚贝尔公司技术总监
 
  主持人: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一下5G和物联网蓝海发展的过程中怎样更好地对接融合,真正实现融合创新应用,这既是挑战也是5G发展最大的亮点。5G的创新应用方面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行业进行对接。从下午几位嘉宾演讲来看,大家对5G做了很深入的分析,而且对5G的三种场景和整个技术指标体系都非常了解。先请问两位来自行业的嘉宾,现有工业领域也好还是无人机的应用过程中,尤其是工业,到底使用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无线或网络技术,从需求的角度来看,还存在哪些瓶颈,对5G的期望或者是希望它能够再在哪些方面做进一步的增强,能够满足未来更多的向智能化发展,其实首先是网络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的趋势?
  陈明:无人机是个智能的平台,最大的改变是把活动的空间从地面移到了空中,从原来传统的二维平面变成了三维空间。而传统的移动通信网是为整个地面覆盖和平面覆盖的,如果我们要和这个系统进行结合的话,我们首先要思考的就是这个问题,无人机的作业半径、作业空间从几十米到上万米都有,如何解决网络覆盖的问题,如何解决频谱的问题,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无人机本身是一个智能平台,结合用户应用来看,5G的三种应用场景在我们的平台上同时都有。第一种是强调用户体验的,比如说AR、VR还有实时实景的共享,实际上这个对带宽和容量的需求是很高的。第二种,如果我们把遥控这件事情通过移动通信网来完成的话,对它的可靠性和时延也带来新的挑战。第三种,和传统的空管还有监管还有组网相关的,需要涉及到大量的连接,同样这三种应用的场景在一个平台上出现,而我们知道在5G中这三种场景是用不同的方式来实现的。如何使用同样的一张网,同时满足这三种需求,这是无人机跟5G进行结合时大家思考的一个问题。
  主持人:在座的其他三位也都是ICT 5G方面的专家,请王亥王总就刚才陈总提出来的问题,从你的角度来说是不是能够解答,或者5G是否能够满足刚才所提出来的这些需求?
  王亥:5G的性能指标都是比较先进的,我个人的理解是,有一些应用不防用今天的4G先去尝试。其实很多应用,不一定非得等到5G的新空口或者新的核心网出来之后才能去做。当然不可否认,必然会有一些行业应用的要求很苛刻,只能等到网络能力足够先进后才能够提供。但是还有一些,可能是量比较大的应用,在今天的LTE网络里面就可以尝试去做。刚才陈明总监提到的无人机的一些可能会面临到的挑战和应用,用今天的LTE去看一下,如果真的证明它确实是存在这样和那样的不确定性,那我们就做不下去,我们就等一等,但是也许还有一些应用,实际上是可以在今天的LTE里尝试的。很多新的应用,我个人理解,把一个已有的体验迁移到一个新的平台和新的交付方式,这样可能比较容易,一个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应用,等到5G的时候再长出来,困难就比较大一些。如果有些应用在4G时代里我们已经开始用了,只是比较初级,等到5G的时候我们的网络能力更发达,它长得更茂盛,这样也许会比较平顺一些。
  陈明:补充一点,无人机和5G结合,其实最主要是应用的需求,为什么用5G的网络或者移动通信的网络应用在无人机上,只有一种应用的需求就是要突破距离的限制。按现在的法律法规,除了一个技术问题,还是一个法律法规的问题,它不仅来自于通信技术的保障问题,还来自于刚才提的两个关键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如何保证通信链路的可靠性,第二,在超视距运行的时候,如何实现对周边环境的感知和避障。现在来说,似乎还不是很成熟。
  王亥:监管我们把它理解成生产关系,科技的进步我们把它理解成生产力,我们总是讲,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生产关系必须要升级,不能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其实从监管、科技的进步来看也是这样,看一下咱们国内的政策监管,其实也隐含着类似的思想,国家的监管部门其实一开始并没有说去妨碍技术的探索和尝试,不要一下把这个堵死,先看一看,让它长一长,长的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很大,我们再考虑怎么去梳理解决。
  主持人:请问李总,工业领域应用的场景很多,一类是工厂内的,另一类是工厂外的。工厂内目前来看大量的还是用有线甚至少量Wi-Fi,特别是欧洲工业4.0提出来5G是未来工业4.0主体网络的技术。工厂的内网是否能够采用未来5G这种蜂窝技术,一直是个挺大的挑战,从工业部门的角度来看,对未来的网络技术或其他一些技术,是一个什么样的需求和看法?
  李欣:先说工厂部分,实事求是地讲,我们用的一些通信技术其实还是比较不先进的,包括网关、场内Wi-Fi,包括特殊情况下用一些基于3G甚至2G SIM的通信卡。总体两个特点,第一个是智能制造刚刚起步,发展水平相对不是那么高,第二,就是因为水平不高,接入的真正的机器数量其实很少,包括在工厂内部。下一代面临一个新的工业的转型升级和智能制造,国外称之为革命,我们认为这个词比较大,但确实是一种很大的趋势。不管是机器的接入量还是数据的整合量上,可能后续都会出现一个爆发性的增长。
  举个例子,比如某工厂里有数控机床,现在至少有两个方向需要进行数据交互,第一是它的状况和参数监控,实时的,另一个是控制指令的下发。而且现在有一个智能制造趋势,从这个机床来讲,以前它就作为一个机床存在,把它连起来无非是发一个远程指令。下一步做智能制造,要把这个机床产生的实时数据与整个工厂的ERP、MES包括物流、仓储、供应商等数据进行整合。这种情况下对这个数据的处理量就会大很多。而且,工厂内的数据很多时候对于实时性有很高要求,理想来讲,真的希望它是实时的,但现在有时候受制于通信环节,可能我们背后采取妥协性的方式,其实是牺牲了一些实时性进行妥协的。
  从工厂里面跳到外面举一个例子,我们之前做一个移动设备,包括车辆、工程机械,做远程下发的时候,理论上讲我给你发一个指令,你收到,然后开始执行。但是有时候信号不好,覆盖面不够广,有时候也可能在这个时间点上一分钟他可以收到信号,下一分钟可能收不到,不稳定不连续,这时候怎么办,有时候想一个办法,我们把数据包做了一个附链,那个附链可能每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推送一次,只要你接到了信号,最后执行的时候只需要选择性地进行筛选。通过这种牺牲实时性的做法,来换取连接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但是有一天5G技术能够实现既可靠又能够覆盖面广又能够实时,工作效率就可以大大提高,门槛和瓶颈就可能消掉一部分。
  主持人:5G设计的低时延高可靠,也是作为5G技术标准整个设计很重要的目标,在往这方面努力,也希望我们所设计出来的5G网络和技术是那种平台化的、足够灵活的。刚刚您提的那个问题,同一个平台、同一个基站设备,能够满足多种应用场景,确实我们现在也是照着这个方向努力的。最终提供的产品和各行业真正实践过程中是否真正能够实现,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去验证。高通公司,既有行业属性,又有ICT属性,特别在近几年,实际上从4G开始,在物联网的很多领域做了很多实践,请两位介绍一下现在移动通信领域针对物联网和垂直行业方向已经进行的探索和一些经验。
  李俨:高通公司是1985年成立,高通在成立的时候,我们的第一个产品在今天看来就是物联网和车联网的产品,当时就是在卡车上装上卫星的通信设备和定位设备,能够在30年前就让物流公司掌握整个车辆的行驶状况和货物的运力状况,这是高通最早盈利的一个产品。之后随着2G、3G不断推动,高通不仅把通信能力放到以人为中心的通信环境里去,也在更多地和产业结合,去看怎么用通信的能力提升整个产业。截止到今天,我们很高兴地说,现在全球已经有15亿的设备使用了高通的芯片。物联网设备,到现在为止每天出货的设备当中,每天高通会有100万的出货量供应给物联网行业,累计的结果是15亿设备已经在使用,这是一个很大的量。怎么去触动这个量,高通有几个方面去做,一个是从连接性角度,要跟每一个行业深入合作,而且这种合作我们要充分听取行业里具体的需求,行业来总结这种需求,来跟我们探讨。同时我们最重要的,因为整个物联网行业除了几个看得到的,比如车联网、医疗,这是典型的应用场景,但绝大部分是长尾效应,长尾效应做的时候最好的方法是提供通用设计。这个方面高通现在也提供了25个通用的参考平台,去给不同的行业应用,他们可以直接拿我们的参考设计,直接和具体行业的应用做一些优化和调整,然后直接使用,以这样的方式去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以模组化的形式推动产业链去做。这是接入层面的事情。但是将来看到很多数据,因为在物联网环境里,把大数据采集回来之后,对大数据再次加工,形成新的一些应用和业务,真正为人民大众服务。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把数据有效地收集回来,收集回来之后怎么把数据再交付给每一个需要使用数据的应用或者是服务器单位,平台层面需要整合。高通也在致力于推动M2M,包括数据怎么有效的收集,对设备的管理,数据再次的分发。总而言之,不仅要针对那几个特定的已知的行业,还要以整个产业链的方式把整个长尾推起来。
  堵久辉:诺基亚贝尔在物联网这块其实也是非常关注的,现在诺基亚退出手机这块之后的业务后,主要是分为网络和新技术两大块。网络这块除了传统的移动网、固网、光传输网之外,第四个大的事业部叫应用和分析,这个部门主要就是研究未来这些新的领域怎么去和CT、ICT融合,这些应用到底在哪,有哪些机会。
  因为我们有贝尔实验室,我们也做了很多行业的分析。首先是要理解这个市场,我们首先把所有的这些物联网相关的领域定义为九大领域,之后去研究这些技术包括市场包括产业链的成熟度,最后我们聚焦到五大领域,包括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能家居、车联网以及安全。我们又细分为十二大场景,比如智慧照明、抄表,车联网里面我们提到的一些连接同时我们也有一些实现的案例,在北美做了一些,比如像特斯拉一些新的车,以后的软件升级怎么通过网络更有效更快速地去做。包括车联之后,就像刚才高通的李总讲的,这些数据你怎么去用,我们也试图去解读这些数据,比如和一些保险公司合作,怎么把车辆的驾驶信息、驾驶员的习惯、他的好坏,作为一个驾驶员的好坏,和车险报价结合在一起,其实未来空间是很大的。
  在解决方案这块,物联网分了四个方面,最底层是芯片,上面是网络设备,再上面是网络平台,再上面是应用。我们除了最底下的芯片这块不做,其实网络是我们老本行了,现在连接平台包括使能平台,再包括上面的这些应用,我们也不是都做,刚才提到五大领域,我们也是在做一些细分的、比较成熟的一些领域,和我们的合作伙伴一起去开发一些应用。
  王亥:更多的工作是在探索和尝试,爱立信公司在瑞典跟不同的行业有很多深入的合作,跟车企,跟矿,还有工厂这块。第一步是连接起来,比如说矿,矿的采掘,其实有连接,有些工厂里面也是有连接,用Wi-Fi连接,但是因为Wi-Fi的一些短板,比如它的干扰,负荷比较重以后下降很严重,不能满足质量的要求。比如说我们把通信拉到矿里面去,质量会很好,比我们一般的公网在城市里要好,因为矿本身像一个波导效应,质量反而更好一些。一个是连接,连接之后,底下矿工能够跟地面上有联系信号,还有更多的可以去做。比如采集机器,这个我们跟爱立信一些大的机器设备制造商在做这样的尝试,把机器连接上,可以远程操纵挖掘。因为在矿里毕竟还是比较危险的,如果我们把采掘自动化,机器进到矿里自动化,操作员是在安全的地方,这个对效率提升、安全提升都是有极大的帮助的。
  第二个,比如说爱立信在南京有一个很大的生产制造基地,讲到智能工厂,拿着我们自己的工厂来做一个先期探索和尝试。我们在南京这个工厂跟中国移动一块去尝试,智能制造在这个工厂怎么体现,NB-IoT这个技术怎么体现,装配生产线连接起来,之后是数据的采集,以及设备使用的管理,这里怎么去发掘怎么去提高效率。
  另外,爱立信在共享单车方面是第一家跟摩拜有战略合作的通信企业,爱立信、摩拜和中国移动,已经有连接,只是这个连接不是更先进的,可能是用的现有的稍微不是那么先进的技术。我们把NB-IoT放进去,覆盖比较弱的地方,刚才两位反复提到的是覆盖,其实讲到质量,我们通信人讲的质量是QoS保障,可是行业应用里往往第一个听到的不一定是速率,他们讲的是一个覆盖的问题,不能说这个事情很好技术很好,但是没有信号,NB-IoT是一个很好的实践。当然今天是爱立信、摩拜和中国移动以共享单车作为一个范例,也许可以把它复制和移植到其他行业应用里去。
  李欣:确实,首要痛点是在覆盖,首先得有信号能接得上,然后再说其他的。咱们现在讲工业里的应用,对于通信的要求,其实也是分层次的。这两个事情是既互相制约又互相促进,目前你真的去调研工业企业,很少有人跟我们直接抱怨说是因为通信的短板制约他的智能制造的发展。这个跟目前我们的发展阶段偏低、机器数量接入的终端数有限还是有关系的。如果下一步我们在一定的通信环境下,能实现一些基本的先连上,至少能看见这个机器的状态,这只是一个初级的部分。再往后走,能够充分地把机器的产能释放出来,这样相应地对于信息交互的不管是容量、密度还是速度可能要求都等提高了。再往上走,变成一个智能化的概念,可能就真的要求实现类实时的很强的互动关系,当中你的任何一个指令、任何一个机器之间的协调,对于这种信息传递的高可靠性就要求很高了。后续通信格式的统一肯定是一个大家所欢迎的事情,尽量简洁最好。
  另外想提一下成本,真的非常重要,我们之前去那个地方,有一家意向企业客户去调研,发电的,他说国家每年电价降1分,每年利润少十几个亿。通信业也一样,因为它的基数足够大。刚才高通讲你们是超过15亿的接入设备,2020年据估计,接入的智能设备量会达到500亿,你的量基数大了之后,即使单位成本能够低一点,整个的收益也是蛮高的。我们一方面盼着5G技术赶紧出来,另外,自然担心作为一个新技术,咱们的新品打折,各个运营商可能会想把市场做高一点。但是真正去看咱们中国,我们现在的智能制造水平很低,所以下一步连接数和通信量绝对会很大,不管是方案的提供商还是芯片的提供商还是运营商,能充分考虑这个特点,能够细水长流,把基础做起来,这其实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主持人:还有一个问题,现在5G整个技术标准,大的框架来说,基本上也是充分考虑了行业的多样化需求,但是比较细的层面上,实际上大家也感到在具体匹配方面觉得不是很够,比如像5GAA的成立,也需要有这么一个协会和联盟,把两方凑在一起,来进一步加深双方需求的对接。像现在包括网络切片,虽然也在3GPP做一些标准,但是怎么切,切完的资源、配置是否真的能够满足各行各业的发展,感觉还是有一点儿不确定性。5G刚开始提概念的时候,大家对这种工作方式也讨论过很多种,一种大家说是不是可以邀请这些行业客户到3GPP讨论,把他们挖到需求标准制定环节来做,是不是有效。但是目前看,这种方式好像不是很有效,变成了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之外,大家去建立一些论坛联盟,去辅助他在标准的需求方面做一些收集和需求对接。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对面向未来5G的标准、产业,如何更好地去适应行业发展,实现这种对接,从产业推动的角度看,哪一种模式更加有效?
  王亥:我的理解是先做起来,要追求极致,永无止境。今天我们在3GPP里去定义的这个5G标准,一开始是以eMBB,部分的uRLLC,这么开始起来,等这个标准起来,它的能力是很强大的,当然我不能说它能够满足任何一个你能够叫得出名字来的应用,但总之它是很强的。在已经比较强大能力的网络存在的现实情况下,我们能做哪一些,我觉得先动手做起来。我个人的观点是,当我们真正做一件事情之前,可能有些问题我们不能有切身的体会,做的过程中这些问题会暴露出来,我们再解决问题。我们通信人,是属于规划型的工作方式,其他行业未必是这种工作方式。我们邀请其他行业加到3GPP来,是我们尝试用我们的工作方式套他们的工作方式,这里面有可能就不合拍,我们要尊重其他行业的工作方式,其他行业的可能是试错性质,先去试,如果成就继续投入,如果不成就改方向。在这个方面我们需要去尊重或者听取他们的工作方式,我们不要去等待,尽早去做去尝试,哪怕是不够完美,我们先做起来。因为我们在定义5G里面着重强调的一点——不叫所谓前向兼容,是后向。我有足够的生命力和扩展空间,以后我这个新的行业出来又有更苛刻的性能指标出来,其实是有可能去再满足的。但并不需要去用所有的未来的100种需求去定义这个网络能力,这个可能时间很长,有时候大家看到做起来这个雪球才能滚起来,雪球最开始滚动起来是最难的,滚起来形成良性循环就比较好做了。
  堵久辉:我非常同意王亥博士的观点,之前也有很多这种讨论,互联网+还是+互联网,这其实是一个心态的问题,是一个行业去用互联网的工具,还是互联网高高在上,为了盈利去拓展其他的行业,其实这个是类似的,我们通信行业也需要去思考这个问题。互联网技术很关键在于它的快速成长在于它试错,错了以后知道哪条路不能走,然后快速尝试其他路径。但是我们电信领域要求的是确定性,很怕不确定性,往往追求的都是五个9、六个9。但是我们生活的社会包括经济发展的模式,本身就是一个不确定性的,一定是变的,只有不确定才会有创新。如果我们已经把十年之后的速率带宽、所有无人机应用需要的时延、带宽和应用场景以及工业制造都已经推出来了,那这个世界其实也蛮可怕的。预测未来十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基于这个事实,我个人理解,我们其实可以考虑是不是通过一些产业协会,类似于5GAA的做法,把不同的产业协会通过产业政策,通过部委之间的协调,能够找到一些合作的机会。但是又不能对它有太强大的约束,一定要嫁接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其实你更多的是把他们拉到一起,这种创新自然而然就会发生。今天我也感觉很震撼,我们智能制造和无人机领域的同仁,他们对5G的技术已经很了解了,但是扪心自问,我对于智能制造和无人机这方面的行业知识和这个行业的需求包括行业特征并不是很了解,这就是问题。如果你去看创新,无论是硅谷、以色列的特拉维夫包括北京的中关村,其实都是建立在大学的周边,就是因为在大学会有很多的综合学科,这些教授、学生包括一些企业,他快速把这些学科进行融合,碰撞出火花,能够产生创新的基础。回归到我们这,其实通信人也需要了解一些新兴的行业技术和产业,才能把我们做得更好。
  李俨:我非常认同中兴和爱立信的观点,一定要先去做起来,要跟各个行业先要沟通,而且这种沟通要走出去,因为我们通信最主要一个特点就是互联互通,所以先标准后产业,但对其他行业互联互通不是一个最主要的问题,比如汽车行业,最需要互联互通的,轮胎,加油的口,需要统一,其他地方不需要,只需要定义功能,我们来检测你是否能达到这个功能。他们的每一个领域做标准和做产业的方式不一样,我们不仅要跟他们一块去探讨技术,我们还要跟行业一块探讨他的整个运作模式什么样,怎么样跟他的运作模式对接。比如汽车行业,如果我们要去做车联网,如果仅仅跟主机厂商对接是不够的,主机厂商实际上是整个产业部件的整合和对最后的功能和认证负责,但他不会去制造这些设备。我为了让一个车联网能上到车,除了硬件,软件怎么去整合才能让整个功能部件的整合最后装到整车上,我们跟整个产业链合作,了解他们的运作模式之后,把整个打通之后才能落地。一定要进去讲技术,而且要进去跟他们一块工作,这个才能推动发展。
  陈明:我的理解,标准有三方面需要做,第一方面是刚刚提到的互联互通,需要的是强制的法规,监管,这个是需要标准的。第三类可能是这个行业的特殊需求,无人机这个行业或者说工业互联网是个特别典型的应用级的行业。这是个长尾效应,毕竟无人机这个行业快速发展,它跟各个行业结合,产生无数应用,但现在应用的规模并不大,这里产生了无限的可能。如果我们现在就开始规定它的标准,可能有点不现实。所以先做起来可能会比那个更好,这是我们的一种感觉。
  主持人:时间原因,我们就讨论到这。刚才大家有一个很好的讨论,观点上大家特别一致,大家都非常有信心,认为我们现在的5G从技术设计各方面来看,是能够满足未来我们垂直行业的发展,而且它具有很强的扩展性和生命力。大家特别希望的是从现在赶快行动,特别是从4G开始做起,和垂直行业一道加深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共同努力,把融合的产品和融合的产业能够做起来。在移动通信和垂直行业的融合发展和成功的发展道路上,技术可能是一方面,更多是商业模式包括成本、一些法律法规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产业发展环境,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营造好这样一个环境,不断实践。在现有实践下,很有信心能够看到未来5G和万物互联的世界相融合,创造出一个万物互联的新的空间和蓝海。
  再次感谢各位嘉宾给我们分享了很多好的思想,最后,借次机会再次感谢这两天峰会上给我们做了很多精彩分享的嘉宾以及在座的各位,能够坚持到现在的肯定是我们5G的铁杆粉丝,其实大家可能平时很多会议都在一起。而且在一起工作和努力,大家也觉得很珍惜。每年有这样一个机会大家能够在一起共同去探讨移动通信和5G的发展未来,共同去创造5G未来的成功和发展的愿景。
在此对大家表示感谢,也期待明年会议的到来,希望大家能够再次光临,谢谢大家!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游戏圆桌讨论

理性而热烈的观点碰撞

by:机核网GADIO

小圆桌

福利1:点击此处打开→【好买研习社喜马入门群】请扫码进入哦福利2:点击此处V信分享打开→【新手课程】700期基金课90天畅听(拷贝链接,到V信打开)福利3:点...

by:好买研习社

圆桌猎场

饭局,即为一张圆桌围成的猎场。饭局里的人互为彼此的猎物,都想通过伏猎、引诱、设陷、谄媚等手段成为捕获利益最多的猎人。每个人都逃避不了饭局,都在奋力挣脱饭局,又...

by:华语音乐

圆桌说法

每期一个法律热点话题,专业领域嘉宾分享。法律知识盛宴,不容错过。

by:安清心

摩点圆桌会

摩点平台官方播客,带你发现更多新奇好物!在这个播客里,你会听到超多好玩的桌游,超多有趣的书籍,以及超多好玩的新奇玩具!想搞懂众筹?或者就是想知道现在年轻人在玩什...

by:摩点圆桌会

优儿圆桌会

把自己的孩子培养得健康、聪明和品行优良,是每一个年轻父母的共同心愿。所以爸爸妈妈们从孩子咿呀学语那天起,就要了解科学的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掌握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言行...

by:竹石文化

生活圆桌

本专辑选自《三联生活》周刊的“生活圆桌”,为人们叙述着生活中的好玩有趣的事情,让我们见到不一样的生活,不一样的世界,其中也许就有你的身影。

by:紫兔之声

校友圆桌FM

动静自在,是一所在线中医学堂。自2019年建立以来,我们决定和老师们一起,构建一种系统深入的中医学习环境,引领和陪伴同学们通过中医,认识自己、发展自我,面对和探...

by:动静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