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 | 一个窝囊的中年抵达不到一个欢快的老年

2023-05-03 05:21:0707:57 6.9万
声音简介


我一直认为,某个时期,某个社会,即使所有的青年人和老年人都中魔了,只要中年人不荒唐,事情就坏不到哪里去。


在中年,青涩的生命之果变得如此丰满,喧闹的青春冲撞沉淀成了雍容华贵,连繁重的社会责任也有可能溶解为日常的生活情态。


到了该自立的年岁还不知道精神上的自立,这是中国很多中年人的共同悲剧。


天天期待着上级的指示、群众的意见、家人的说法,然后才能跨出每一步——这是尚未精神断奶的标志。


最可怕的是,谁也没有断奶,而社会上又没有那么多上好的乳汁,因此开始了对各种伪劣饮料的集体吮吸。


在一片响亮而整齐的吮吸声上面,是那些爬满皱纹却还未苍老的脸。


中年人最容易犯的毛病,是把一切希望都寄托于自己的老年。


如今天天节衣缩食、不苟言笑、忍气吞声,都是在争取着一个有尊严、有资财、有自由的老年。


但是,我们无数次看到了,一个窝囊的中年抵达不到一个欢快的老年。这正像江河,一个浑浊的上段不可能带来一个清澈的下段。


习惯了郁闷的,只能延续郁闷;习惯了卑琐的,只能保持卑琐。而且,由于暮色苍茫间的体力不支、友朋散失,郁闷只能更加郁闷,卑琐只能更加卑琐。


只有在中年树起独立的桅杆,扬起高高的白帆,唱出响亮的歌声,才会有好风为你鼓劲,群鸥为你引路,找到一个个都在欢迎你的安静港湾,供你细细选择。


中年人的坚守,应该从观点上升到人格,而人格难以言表。


在中年人眼前,大批的对峙消解了,早年的对手失踪了,昨天的敌人无恨了,更多的是把老老少少各色人等照顾在自己身边。


请不要小看这“照顾”二字,中年人的魅力至少有一半与此相关。


中年人失去方寸的主要特征是忘记了自己的年龄,一会儿要别人像对待青年那样关爱自己,一会儿又要别人像对待老人那样尊敬自己。


明明一个大男人却不能对任何稍稍大一点的问题作出决定,频频找领导倾诉衷肠,出了什么事情又逃得远远的,不敢负一点责任。


西方一位哲人说,只有饱经沧桑的老人才会领悟真正的人生哲理,同样一句话,出自老人之口比出自青年之口厚重百倍。对此,我不能全然苟同。


哲理产生在两种相反力量的周旋之中,因此它更垂青于中年。世上一切杰出的哲学家都在中年完成了他们的思想体系,便是证据。


老年是如诗的年岁,这种说法不是为了奉承长辈。


中年太实际、太繁忙,在整体上算不得诗。青年时代常常被诗化,但青年时代的诗太多激情而缺少意境,按我的标准,缺少意境就算不得好诗。


只有到了老年,沉重的使命已经卸除,生活的甘苦也已了然,万丈红尘已移到远处,静下来的周际环境和放慢了的生命节奏加在一起,构成了一种总结性、归纳性的轻微和声,诗的意境出现了。


向往峰巅,向往高度,结果峰巅只是一道刚能立足的狭地。不能横行,不能直走,只享一时俯视之乐,怎可长久驻足安坐?


上已无路,下又艰难,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孤独与惶恐。世间真正温煦的美色,都熨帖着大地,潜伏在深谷。


君临万物的高度,到头来构成了自我嘲弄。我已看出了它的讥谑,于是急急地来试探下山的陡坡。


人生真是艰难,不上高峰发现不了什么,上了高峰又抓住不了什么。


看来,注定要不断地上坡下坡、上坡下坡。


******************

作者:余秋雨

音乐:赵海洋《过往》

主播:海潮明月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金木藤藤菜

余先生应该是经历了啥 才会这么偏执的批评中年。我们八零后 进入中年是最难的。而50.60后的老年。倚老卖老 仗势欺人。中年人难道不能为自己而活吗? 余先生 太偏执了。这篇文章不喜欢

1379423iduv

沉静有厚度的声音!

夜深de海

人生就是有些人明明心里都与之和解,可是见面还是置若罔闻

1396923gyau蛋黄

一定要把这份美好分享给周围的人。

两个黄鹂梦红楼

中年人的不得已委曲求全被余先生说成了不成熟不独立

猜你喜欢
余秋雨

本书是余秋雨教授第一本文化散文集。其中有些文章曾在各类文学评奖中获得首奖。全书的主调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秘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

by:安浅0123

走进余秋雨

每天半小时,走进余秋雨。十八卷书,在墨香中体悟文化,让生活走入美境!

by:Nancy_Guo

余秋雨专辑

《天涯故事》《舞台哲理》《游走废墟》《千年庭院》感谢中国盲文出版社提供版权

by:方程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