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良知之学与学识多寡有关吗?

2017-06-21 07:28:0415:43 1.3万
所属专辑:张庆祥讲传习录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 168 喜点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泡沫公子

物在内。

丫星爸

本段中有一个疑惑。阳明先生说“童子良知便只到此”。应如何解释?良知既然是不学而知,而且良知又是人人本性具足,为何又有“便只到此”之说? 我想先生在这里是不是讲的是“良知之用”便只到此?良知之用原为“仁义礼智信”,都发乎本心。但是日常应用时需要制宜,就是义。而童子之本心之“智”虽有,但发用还不完备,因此童子需要从简单事情历练? 还请各位书友解惑。

丫星爸 回复 @丫星爸

刚才继续听先生讲经,突然听到“博学以文”,感觉这里说的是不是其实就是要学“用”?以达到“文”的目的?有了好的心性,通过博学懂得了“仁义礼智信”如何用,才能叫“文质彬彬”?

一粒小虾米

❤第一次理解传习录,知行合一:是知道了就是行动本身,闻到臭屁,捂嘴一样,就是一件事,而不是分知和行两件事。“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其实也是一知半解。 最近理解是:不应该做的事情是(恶)应该做的事情是(善)恶念起时,觉知后就不去想,因为想就代表行了。如抽烟,想抽烟的时候,如果念头不即时去掉,虽然不抽,知行合一就代表你已经抽了,早晚都会物理意义上抽,拉回来这个念头,就如拉一头牛回头巨难。 如何正确做呢,其实就是管理自己情绪。当念头起时候即杀掉他。知行合一起到了警示作用,知就是行。 奥妙在于:知行合一把恶给去了,那么你脑袋觉知都是善。所以我理解,知行合一的妙处是去恶。最终达到圣人的知行合一。

宗耀文

无私欲,并不是完全不为自己好。人当然要为自己的好,在为自己好的同时,也要兼顾周围的人,为他人好。这就是良知,就是没有偏颇,就是公平。古人以及讲师一直在讲为他人好,因为为自己好,是不言而喻的,是人的本性,所以才强调为他们人好的心。

猜你喜欢
致良知

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by:shirlyge

致良知

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阳明先生经典语录中包含的非凡智慧。

by:楠楠为您诵读

致良知

王阳明是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在立德、立功、立言三个方面都有显著作为的大家。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by:女人有道

致良知

阳明先生经典语录中包含的非凡智慧

by:危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