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遍地,为何“一沙难求”? | 睡前聊一会儿

2024-03-20 22:22:0805:33 3.5万
所属专辑:人民日报评论
声音简介
说起水短缺、石油短缺,大家并不陌生。但沙短缺你相信吗?从广袤的沙漠,到绵长的沙滩,再到江河湖海裹挟的滚滚泥沙,沙子似乎无处不在。但据报道,全球目前正面临沙子短缺危机。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沙子可分为河沙、海沙、山沙等。河沙因质量优良,成为理想的建筑用料,在我国建设中一度占比达90%。在全球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沙子使用量在过去20年里增加了两倍。与此同时,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河沙形成周期漫长。所以,在现实使用中,出现了消耗增速超过自然增速、生成速度远远赶不上开发速度的情况。
有人认为:全球沙漠占陆地总面积近1/3,这难道不是取之不尽的资源?必须看到,沙漠中的沙子颗粒较小、无法与水泥紧密结合,盐碱含量高、易腐蚀材料,距高需求区域一般较远、运输成本高。与此类似,很多种沙并不适合建筑大宗使用。简而言之,沙子很多,合用的沙却非常有限。另一方面,用碎石、矿石等材料人工制沙,虽然技术成熟但价格高昂,加之含有大量沙子的建筑垃圾回收转化率较低,愈发加剧了全球“沙短缺、沙涨价”的现象。
一沙一世界。回溯人类历史,小小沙子称得上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支撑。现代都市,摩天大楼、车水马龙、流光溢彩;广袤田野,长桥横卧、公路纵横、铁轨延绵;从家家户户常用的玻璃瓶,再到现代工业的心脏——芯片,所有的这一切都离不开沙子。粉磨、提纯、再组合……一道道复杂繁琐的工序,凝结了人类的无穷智慧,让一粒粒不起眼的沙“变”出多彩世界。从一粒沙中,我们看到一个个平地高楼起的奇迹,看到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不懈追求。
一粒沙中,也能看到破坏环境、无序开发的发展弯路。沙是自然馈赠给我们的礼物。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人类对沙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资源开发强度越来越大,过度索取让沙子短缺的危机悄然而至。近十年我国主要河流、湖泊代表水文站平均年输沙量,较多年平均偏小约80%。另一方面,在利益驱动下,一些地方非法开采一度较为猖獗,河沙不断减少,有的已近枯竭。一些地方因过度开采导致河床千疮百孔,河流走势紊乱,鱼类、水鸟生存家园遭到破坏。河川之危、水源之危,更是生存环境之危。
一粒沙里,可以看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探索。在长江江畔的湖北荆州,正是因为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正是因为铁腕治沙、打击非法开采,昔日满目疮痍的沙市港“灰码头”正在变为“绿公园”,一江春水重回“颜值巅峰”。这也说明:打击非法开采,应该摸清“谁在采”“用什么采”“怎么采”等问题,紧紧盯住“人”“船”“沙”核心要素,水利、公安、交通等部门应在开采、运输、销售等环节紧密合作,对非法行为持续保持高压打击态势。
当然,解决沙子短缺之危,不能一禁了之,要精心保护,更要合理利用。如何平衡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是世界各国都必须思考的问题。就河沙而言,从每条河流根据环境承载能力科学划分开采区、实施总量控制,到对防汛关键河段、环境敏感地区划定红线,再到通过内河航道定期疏浚、水库库区定期清淤补充沙子市场缺口,不失为可供尝试的治理之策。此外,从机制砂代替天然砂,到提高建筑垃圾回收率,仍有待通过技术优化、政策推广等方式激活存量、扩大增量。
在一些国家,有人专门从事偷沙的勾当,这一现象曾让联合国环境署相关研究人员大为困惑。美国一位学者也撰文表示:沙子这一极为关键的原材料,却很少有人知道地球上到底有多少、开采了多少。这些例子说明:人们对沙子的观念应当发生改变,行为误区应当扭转。因为保护沙子不仅是保护山川河流,更是为人类永续发展的长久考虑。
这正是:沙粒亦珍惜,方为子孙计。

(文 | 王浩 主播 |殷维)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碧血黄沙

建国70周年特别礼物

by:德荣清

黄沙百战穿金甲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主人公侯大勇回到五代后期,在战火纷飞的乱世里,经历了艰苦的创业,创建了一支威震天下的军队————黑雕军,经过大小无数的战斗,收...

by:天使爱海豚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标签:农村夏天宋词三百首小学古诗豪放初中古...

by:拾年树自然创客

刘亮程/晒晒黄沙梁的太阳

刘亮程1962年生,新疆沙湾县人。种过地,放过羊,当过十多年农机管理员,现任新疆作协副主席,被誉为“乡村哲学家”和“20世纪中国最后的散文家”,是继沈从文、汪曾...

by:越过沙丘

银川-黄沙古渡原生态旅游区

音频来源于链景旅行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票价描述暂无开放时间暂无乘车信息暂无

by:恋景旅行APP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代: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溪桥一...

by:小巧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