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绝对的“道"

2021-05-25 23:03:1822:27 40
声音简介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二十五章)“大”既然是老子用来表达“混成”之“物”的状态的,那么这个“大”是什么意思?前面老子已经用“寥兮”和“周行”表达了“混成”之“物”的“大”了,这里专门以“大”又来说明,可知“大”的含义极其重要!“大”在极性事物中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苹果比核桃大,太阳比地球大,虚空比银河系大……那么“混成”之“物”有多大?老子曰:“大曰逝。”“逝”是一个不定词,当你将“道”与苹果比大小时,老子说,比苹果大(逝);你说与地球比时,老子说,比地球大(逝);你说与银河系比时,老子说,比银河系大(逝);你说与无量无边的虚空比时,老子仍说,比虚空大(逝)……。“逝”是老子用来说明“大”的,指这个“大”是无可比拟的,是无上无下、无左无右、无边无际的“大”,是涵盖一切的“大”。人们观念上的“大”,莫过于虚空,但老子明确地说“逝”(比虚空还大)!佛陀也讲:“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楞严经》)虚空在大觉(“道”或“大”)中,犹水泡在大海中。“逝”后边用“远”修饰,更说“逝”是无止尽的“远”,非思议可知,因“逝”到“远”无边际时,极性便渐渐消失。当“逝”而“远”到“返”时,极性彻底清除,成为究竟一相了。何以故?只“远”而不“返”时,不周遍故,还有外在前边,还有边际,还是相对之大,不是绝对之大;只有“远”而“返”时,则无外可远!无际无边了,就无界相了;无际可远、无边可逝时,就究竟一相了。一相了就无远无近,有远有近就不是一相。故老子用一“返”字,巧妙地结束了“大”、“逝”、“远”的极性属性,使“大”获得了非极性的属性。这一“返”字包含了老子大智慧的一切内容,非证悟者乃是无法用极性思维来认识的,真可谓不可思议的智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确立了“道”是非极性的究竟一相不二的属性,亦确定了“大”是非大非小的“大”,非远非近的“大”,非上非下的“大”。“大”是一个表达绝对绝待“混成”之“物”的方便“常名”,这就叫不可名而名之。叫“大”,实非大,是名“大”。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二十五章)道是“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可见,道是周遍法界、横遍十方、不动周圆的,故曰“道大”。道大可以理解,为什么天、地、人都用一“大”字呢?而且说“域中有四大”(四大是等同之“大”,无别之“大”),实不可思议!道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十四章)(无空间性),“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无时间性),是非时空的究竟一相,是“无物之象”,而“人”是有形有体的物质之态,怎么能和道一样周遍十方呢?原来这个“人”不是指“硬件”的躯体,而是指“软件”的心性。“硬件”不可能周遍,“软件”的心性可周遍法界,不动周圆。吾人一念可漂洋过海,无远弗届。华藏世界之大,不用吹灰之力,一念便可遍布华藏世界海(一世界海,由无数世界种组成;一世界种,由二十层佛刹土组成;每一层所具有的世界如微尘数一样多;每一世界,有百亿日月系统;每一日月系统绕须弥山一周的范围,就相当于银河系一样。可想而知,华藏世界海有多大啊!)。究其实质,道有多大,吾人之心有多大;道性实乃吾人之自性。所以,佛陀称实相本体(老子称“道”)为“妙明真心”、“本元心地”、“妙心”、“妙明元心”;六祖惠能直接称“道”为“自性”,“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坛经》)可见“自性”和“妙心”等,皆是“道”的别称。
“道”即是吾人之“妙觉明体”(妙明真心),心即道,道即心,心与道同体不二,故曰“人亦大”。但吾人之极性识心因极化分割而极小,不与道同大,只限制在躯壳内,故称私心、妄心、贪心等众生心。真心是与道同体同大的究竟一相,故佛家称“唯此一心”,其余皆是自心现量。道心者,吾人之真心、自性也;妄心者,吾人之真如自性所现的妄相也!我们平常说的心(六识,即识心)、身(六根,躯体也)、世界(天地万物)三种内外相,皆是妙心“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的相,佛陀称为幻化相(因“循业发现”的相,业不同则相不同,相随业而转,并且变化无常,没有自性,当体皆空,故称幻化相)。天地者,乃幻化相中最大的相也。吾人的妄心和幻身是此最大相中所现之相。佛经讲,相妄性真,犹像妄镜真的道理一样,一切心、身、世界之幻化相,虽相妄,但皆是自性依(循)业所生所现之相。自性者,道性也。性是一相,无二无别。既自性依业能现天地万物之相,故一相的自性应处处皆能依(循)业现应所知量的“相”,否则就不是一相。所以说,道所在处依业皆可现化出天地之相,故天地与道同大。
老子的“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和佛陀的一切“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同一道理。老子说的“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是强调一切依人心而转,人与道、天、地同体。天地万物者,吾人之真心依自业所现的相也;道者,吾人之妙真如性也,故“域中有四大”,以人为主。佛陀也讲:“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楞严经》)可见,四大从性上来讲皆是同体同大,但在相上却不一相。吾人从无始劫来,层层极化,由大相(大相者,老子称为大象也,大象无形)极化分割变成小相,以致到此区区之躯,经历了无数的妄相变迁。正如老子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四十二章)妄相的变化是道、天、地、人的次序。故老子以相而言,称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章)从性讲是齐物;从相讲是异物;从究竟讲是性不异相,相不异性;性即是相,相即是性(这和像不异镜,镜不异像;像即是镜,镜即是像,是同一道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皆好理解,就“道法自然”还不易明白。“道法自然”者,并非道上还有自然的层次,若有“自然”的层次为道所依法,那道就失去了“独立而不改”的绝对绝待性,也就不可称为“为天下母”、“天地之始”、“万物之母”了!所以,“道法自然”,乃是讲道法尔如是,道本自然,非因他成,非修非造。(正如晋王弼所说:“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于自然无所违也。”河上公亦说:“道性自然,无所法也。”)
道法自然者,说明道是“至柔”的属性。物质世界中,最柔软的有形体莫过于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故几于道。”(八章)水入圆则圆,入方则方,上国宴不辞,冲厕所也不拒,可谓“柔弱”之至也。但与道相比,才只是“几于道”(接近于道),这就说明道是何等的“柔弱”。再进一步说,虚空比水要更柔,可圆可方,更柔弱于水,但虚空还只是“大觉”(道)中的一“沤”。可见,道比虚空更“柔弱”,愈柔弱则愈自然,愈灵敏。所以,道是最灵敏、最感应、最“善贷且成”的本体实相。“道法自然”就说明道体随缘(随任何条件)即变,有感即应,“善贷且成”。(四十一章)佛家称为“真如不守自性,遇缘则变”,“不变随缘,随缘不变”。“道法自然”也告诉我们,起心动念,言谈举止,都要正知正见,正直正举,还要“应无所住”,才能不在“软件”上留下“烙印”;否则,吾人身、口、意三方面的所作所为,皆要造业,记录在案。因为“道法自然”,这些功用皆是自然而然地形成,谁也操作不了。基于这一点,老子要人们“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八章)善者,“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绝对军视

《绝对军视》专辑将为您提供专业而权威的军事见解,帮助您深入研究军事领域的各种议题。我们将聚焦于军事世界的精彩,不仅为您报道最新的军事动态,还将深入解析军事技术的...

by:绝对军视

绝对经典

私藏经典歌曲爱上音乐

by:百秀学堂

绝对深入

鬼畜渊原著,晋听天下工作室制作,现代纯爱广播剧《绝对深入》

by:CV晋王

绝对自控

自我即仇敌,困境即出路。亚里士多德在那本大名鼎鼎的《伦理学)中,将人类天性比作一段弯曲了的木料。老到的木工为了让木材恢复平整,慢慢将它往相反的方向弯折,最终掰直...

by:小熊猫爱雕刻LY

绝对实力

【强烈推荐】◆一样的文人从政,一样的“二号首长”,一个空降省委,一个起家基层,《二号首长》里的唐小舟和《绝对实力》里的高少尘,不一样的起点,一样精彩而丰富的官场...

by:听米有声

绝对欧神

【内容简介】我要摧毁世间一切秩序,并在三天内重建。一切以我欧神之名!愿我的鲜血不会白流,我要用它染红满天星光。【作者/主播】作者:W夜开花,网络小说作家。主播:...

by:天方烨談

绝对牧师

日更一集【内容简介】领域之力助我像法师那样战斗。重甲、盾牌和链枷,让我在肉搏时无所畏惧。能近能远。恒定的神术状态。问你怕不怕?一个牧师在DND游戏世界《曙光》的...

by:多多有声

绝对营销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顶尖业务员的第一本书。重要的不在于卖什么,而是怎么卖。世界顶尖营销大师的实践经验总结。本书...

by:大吕文化AI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