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史铁生 作者-李东辉 诵读-海燕

2022-09-16 15:58:0813:21 235
声音简介

李东辉散文集:《偶然与佳话-读书-由海燕朗读

阅读史铁生

第一次读到史铁生的作品,是上

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时,我在一

所师范大学念书,虽是读的历史

系,然对文学始终一往情深。课

余时间,大都给了古今中外的作

家们。那样一个激情似火,朝气

蓬勃的年代,文学是大众的情人

,诗是年轻学子的集体梦呓。顾

城、北岛、舒婷、食指以及稍后

一点的海子是那一代青年绝对的

偶像。
史铁生似乎要边缘一点,他身在

热闹之外,独处沉静之中,少有

人过多的关注。他有点落寞,有

点孤傲,似乎还有一点谦卑。那

时,他正一个人躲在京城一个古

老、荒凉、落寞、几乎被人遗忘

的园子里,执拗又笨拙的进行着

一个人的探险。而这一切,都跟

他那两条腿有关。
    跟他那两条腿有关的第一个

故事叫《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或许,此前,史铁生已经写了很

多跟那两条腿有关的故事,但我

读到的第一个故事就是《我的遥

远的清平湾》。在此以前,我不

知道这世界上有个史铁生,更不

知道他是一个不能用双腿走路的

知青作家。所以,我这样认为,

在我知道他之前,史铁生与我没

有关系,在我阅读了他的作品之

后,史铁生就跟我有点关系了。

尽管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

系,至少在我的阅读经验,乃至

心路历程上有了他的影子。
    其实,在《我的遥远的清平

湾》里,史铁生身体的残疾还仅

仅是一个隐隐约约的消息。作品

所以打动我,是因为他这篇作品

的题材属于知青文学。然而,又

跟那些鼻涕一把泪一把的知青故

事迥然不同,王蒙说:“《我的

遥远的清平湾》是小说,更是优

美的抒情散文,是诗,是涓涓的

流水,是醇酒,是信天游,是质

朴而又迷人的梦”。小说描写的

是六七十年代陕北农村的生活,

作为一个农村娃,我从史铁生不

露痕迹,娓娓道来的叙述中咀嚼

着感同身受的苦涩,又从这深深

的苦涩中品味出一丝丝温情与美

善,并从这温情与美善中感受着

人心的博爱与人性的光辉。而将

这一切展示在我面前的,竟是一

位在上山下乡中患病致残,失去

行走能力的知青作家。作为一个

乡下小子和知识青年,阅读史铁

生的作品,无疑是一种精神领域

的补位。
阅读跟吃饭差不多,需要荤素搭

配,粗细兼有。为其如此,才能

保持营养的均衡。史铁生的作品

,大概不属于什么山珍海味,飞

禽走兽之列,他贡献给我们的该

是一道在黄土地上长出的,带着

阳光的味道,含着泥土气息的清

汤野菜。味道不浓,色彩不艳,

既无鱼肉之肥美,也无大快朵颐

之酣畅。然而,只要静下心来,

细细咀嚼品咂,一定会从那淡然

中尝出别样的快意,从那微苦中

汲出一丝甜美。从阅读史铁生开

始,我摆脱了纯技术性阅读方式

,从而把文学与人生连在了一起


    二十三岁以前,从没想过我

会跟残疾发生什么关系,对史铁

生的偏爱,也仅仅是出于自己的

阅读取向,充其量再加上一条—

—如果说那个时候的我就坚定了

写作的信心,那么,史铁生的激

励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一个连高

中都没上过,且双腿瘫痪的残疾

人都能写出那么好的作品,我为

啥就不行呢?而今看来,这样的

认识是何其浅薄,何其低俗。似

乎双腿瘫痪的残疾人就不该写出

好小说,就注定不能弄文学,一

旦写出了好作品,那简直就成了

天理不容的事,实在抹杀不了,

就把他看成一个匪夷所思的奇迹

。反正就是不能用一颗平常心看

待本就平常的事。不管怎么说,

心中有了一个榜样,对于缺乏自

信,资质平平的我来说,其激励

与引领的作用是弥足珍贵的。可

见,榜样是必要的,把别人当成

榜样,或者给别人当榜样,大抵

不是一件坏事。
   比史铁生晚了两年,二十三

岁那年冬天,我被命运逐出了健

全人的行列。也是一场死去活来

的大病,之后,就双目失明了。

这是一个考验,挺严峻的。远远

超出了我的想象。无论如何,我

也想不明白,老天何以如此对我

。命运竟然如此不讲道理。不久

,我读到了史铁生写的《我与地

坛》,他帮我回答了上述那些问

题——谁又能把这世界想个明白

呢?世上的很多事是不堪说的。

你可以抱怨上帝何以要把诸多苦

难给这人间,你也可以为消灭种

种苦难而奋斗,并为此享有崇高

与骄傲。但只要你再多想一步,

你就会坠入深深的迷茫了:假如

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

存在么?……要是没有了残疾,

健全会否因其司空见惯而变得腻

烦和乏味呢?……一个失去差别

的世界将是一潭死水,是一块没

有感觉没有肥力的沙漠。
   看来差别永远是要有的。看

来就只好接受苦难——人类的剧

目需要它,存在的本身需要它。
   于是就有一个最令人绝望的

结论等在这里:由谁去充任那些

苦难的角色?又有谁去体现这世

间的幸福,骄傲和快乐?只好听

凭偶然,是没有道理好讲的。
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
 “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

道理竟是如此简单。然而,倘不

是读到了《我与地坛》,倘不是

这样的话出自史铁生的笔下,设

若我没经历那场毫无来由的大病

,一双眼睛没有被无端剥夺,这

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必定成为一个

视而不见,百思不解的谜。是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生的种种

困惑,就是上帝跟我们玩的一个

猜谜游戏,谁捅破了那一层窗户

纸,谁就离真相近了一步。我打

心眼里感谢,敬佩史铁生,因为

他帮我少走了许多弯路,他用自

己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

字揭开一个个真相,并指给我看

。从此,阅读史铁生,成了我的

自觉。
诚然,这样的阅读,已经不可能

靠我自己独立完成了。我只能借

助别人的眼睛,利用自己尚存的

听力阅读包括史铁生在内的各色

人等写出的书。比如亲人、朋友

、爱人……为此,还写过一篇题

为《书中三情》的小文,也参加

了这个“我的读书故事”的征文

,竟然侥幸得了个一等奖。
  2004年冬,赴京参加中国残疾

人作家联谊会成立大会。事先,

知道史铁生将出席这个会,就带

了两本他出版不久的《病隙碎笔

》。果然,就见到了他。我告诉

他,这本书是一位读高三的女孩

送我的,我说,这个女孩子跑了

好几趟书店,都没买到《病隙碎

笔》,后来,书店老板听说女孩

子是为一个双目失明的读书人来

买这本书的,就几经辗转,多方

寻觅,才从同行那里调剂了两本

《病隙碎笔》。于是,史铁生就

为这两本书签了名。我说想跟他

照一张合影,他说:“好!代我

向那位姑娘问好”。说话间,他

摘下了自己的帽子。妻子为我们

照了合影,她告诉我,史铁生跟

别人的合影都是带着帽子的……
    现代科技的进步,为盲人阅

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如今,盲

人不仅可以利用读屏软件在网上

阅读,还可以利用读书机随心所

欲的品读各类电子图书。可以随

时更新阅读书目。然而,在我的

电脑和读书机里,史铁生的所有

作品是永久性保存书目。阅读史

铁生,不再是为了激励自己的写

作自信,既然生性怯懦,就不要

硬做强者,写不出什么华章美文

,就别总想着成名成家的美事。

所以去读他,就是为了说服自己

,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反复读他

,也不再指望靠着他的引领,超

越世俗的羁绊,达于“世人皆醉

我独醒”的境界。史铁生的写作

,也是为了给自己“与左右苍茫

间寻出一条路来”。既然人生是

一个戴着镣铐舞蹈的过程,就别

去做什么天使的迷梦。不食人间

烟火的执着只能把生命引向歧途

;所以用心阅读史铁生,不再企

图从他那里得到什么摆脱烦恼,

远离苦难的灵丹妙药。因为他说

过:“千万不要指望作家是什么

工程师或者保险公司,他们可能

只是”实在没办法”时的一群探

险者……”。他还说:“丰衣足

食、移山填海、航空航天,总之

属于经济和科学的一切事,都证

明人类“确实有办法”。但是,

比如痛苦不灭,比如战争不停,

比如命运无常,证明人类也常常

处于“实在没办法”的地位。这

时我们肯定会问:我们原本是想

到哪儿去?我们压根儿为什么要

活着?……”既然如此,就别再

做徒劳的妄想,史铁生拯救不了

世界,也不能拯救我,他只是走

了一条自我救赎之路,而我,也

只是借着对他的阅读,去寻找自

己的救赎之路。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史铁生作品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

by:逸宫

史铁生文集

但是太阳,每时每刻是夕阳也是旭日,当它一面熄灭地走下山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它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满朝晖之时。

by:景颜_Corner

《记忆与印象》 作者:史铁生

那日何日?我记得忽然我有了一种放弃的心情,仿佛我已经消失,已经不在,唯一缕轻魂在园中游荡,刹那间清风朗月,如沐慈悲。于是乎我听见了那恒久而辽阔的...

by:醉青风的木耳

史铁生作品集

史铁生的作品身心交融为一体,对人生有很深刻的思考,并洋洋洒洒于文字之间。

by:007_读书

史铁生精选集

史铁生是我国当代作家。他的言语风格,也是个性化。他融合了书面语与北京地区的民间口语,偶尔有些陕北方言。适应人物身份的对话多是口语,叙事则多用书面语。小说多用口语...

by:silentwings_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