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脂评本和后三十回丢失

2023-05-08 19:35:5728:42 17.3万
声音简介

第四讲  脂砚斋评本和后三十回迷失


喜马拉雅的听众,大家好,欢迎听马瑞芳品读红楼梦续·后四十回。


我们今天讲脂砚斋评石头记以及曹雪芹红楼梦后三十回可能是怎么迷失。


脂砚斋和畸笏在曹雪芹《红楼梦》创作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红楼梦》仍然是一部天才作家独创的纯粹的、经典的小说,不能看作是一部自传或曹氏家史。曹雪芹以深厚的中华文化功底,把他对整个社会的观察和思考,写到书里边了。有条例证说明,《红楼梦》不仅受到曹氏家族生活的影响,还集中了曹雪芹朋友的一些素材。余英时先生在《敦敏、敦诚和曹雪芹文字交往》考证出:元春归省中“绿玉春犹卷”改为“绿蜡”,有可能受到敦敏《芭蕉》诗“绿蜡烟犹冷,芳心春未残”的影响。在庚辰本批语中有这样的话:“此等处便用硬证实处,最是大力量。但不知是何心思,是何落想,穿插到如此玲珑锦绣地步。”余英时认为:“我相信这个批语很可能出于敦氏兄弟之手。因为曹雪芹在小说中把他们的诗句套了进去,所以受到他们的特别赏识,而且用‘穿插’两字才有着落。否则仅仅举出一个旧典是无需如此特别赞扬的。”确实,“穿插”这个词发人深省,意思是曹雪芹把朋友的诗句天衣无缝地装点到自己的小说里边,还是被诗句原作者惊喜地发现了。


余英时还举出几条庚辰本第二十二回的脂砚斋批语:


 “写宝玉如此,非世家曾经严父之训者段(断)写不出此一句。”


“非世家公子断写不及此。想近时之家纵其儿女哭笑索饮,长者反以为乐,其(无)礼不法何如是耶?”


“这一句又明补出贾母亦是世家明训之千金也,不然断想不及此。”


余英时认为:“像这样极力赞扬作者‘世家公子’、‘世家明训’之类的话绝无丝毫可能出于曹雪芹的父兄妻子之口。在传统中国社会上,祇有恭维别人的家世时,人们才用得上这一类的语气。我们能想象雪芹会容许他自己家的人写这些炫耀门第的恶札在他的书上吗?如果我们不被‘自传说’所蔽,这些话应该一望而知不是曹家人的笔墨的。”


按照这个观点,在通常人们一致认定为脂砚斋评语中,还有敦氏兄弟的笔墨。


那么。敦氏兄弟是什么人?


敦敏(1729-1796?)敦诚((1734-1791)是努尔哈赤第十二个儿子阿济格的五世孙。敦敏在右翼宗学读书时认识了曹雪芹并成为好朋友,敦氏兄弟二人的诗歌多次写到和曹雪芹交往。敦诚的诗在宗室诗人中有很高地位,他跟曹雪芹唱和的诗,成为我们现在考察曹雪芹生平的非常重要资料。敦氏兄弟及其家族的生活经历,也成为曹雪芹写作的部分素材来源。余英时发现的敦敏《芭蕉》诗“绿蜡烟犹冷,芳心春未残”被曹雪芹化入《红楼梦》这条例证,仅仅是曹雪芹广泛使用素材的例证之一,周汝昌先生也早就指出:大观园有“葛巾”、“榆荫”,而敦敏《敬亭小传》写到类似情况。至于曹雪芹从浩如烟海的典藉中化出小说的巧妙情节,更是不胜枚举。我在“马瑞芳品读红楼梦讲解过程中,已经不止一次谈到。所以,不管是脂砚斋、畸笏,还是敦氏兄弟甚至曹寅女儿纳尔苏王妃家所能提供的材料,仅仅是组成《红楼梦》的一小部分素材,雨果说过:想象是伟大的潜水者,一个作家的天才在他的想象中表现得特别充分。例如,《红楼梦》最关键的情节宝黛爱情,任何评点者都没有找出是从何处“脱胎”而来。《红楼梦》两个核心人物,贾宝玉和王熙凤,也没有任何评点者找出他们真正的原型。至于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大石头,三生石畔的情缘,太虚幻境,大观园诗会,纯粹是曹雪芹脑海中的产物。但是我们仍然要感谢脂砚斋等早期点评者,脂砚斋评石头记抄本能够传下来,是亿万读者的福音,因为程伟元高鹗续后四十回的同时,对曹雪芹前八十回做了许多蹩脚篡改,脂砚斋评石头记的抄本,能帮助后世研究者给读者尽可能复原曹雪芹《红楼梦》原作面目。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现在有十几种,有哪些重要版本?这是个非常学术化的话题,我尽可能深入浅出地简单介绍一下。


甲戌本,蔡义江先生认为是最接近曹雪芹原稿面目的抄本,是曹雪芹生前最后的定本。保存大量脂砚斋评语,原为胡适收藏,现存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可惜只有十六回,第一回的前边,有我认为是曹雪芹创作的《凡例》和曹雪芹自题诗“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首回楔子有四百二十多字写大荒山那块大石头听到一僧一道谈红尘中事,要求携带到凡尘一游,一僧一道就把它变成了雀卵大小的一块通灵宝玉,让它随着贾宝玉到红尘中来,记录人间故事。这段文字关系重大,是全书总纲。而这一段恰好是程伟元高鹗活字印刷本以及其他脂砚斋抄本都没有的。


己卯本,存四十一回又半回,收藏在国家图书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


庚辰本,跟己卯本同一个源流,存七十八回,回目和文字都比较完整,收藏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是冯其庸先生最看重的本子,也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用几十年功夫集体整理的通行本,已经印刷四百万套。广大听众手里拿着的《红楼梦》,我估计百分之七八十得是这个本子。


列宁格勒藏本,存七十八回,这个本子本身由好几种本子拼配成,总体价值并不高于庚辰本、甲戌本,但局部有非常重要而独特的价值,林黛玉的眼睛和眉毛公认为所有版本最好:“两湾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


还有戚本、蒙府本、舒序本、杨藏本,甲辰本、郑藏本、二十一世纪出现的卞藏本等,情况比较特殊的是靖藏本,出现过又消失。这些脂砚斋抄本对我们今天能看到比较接近曹雪芹原作面貌的《红楼梦》有不世之功。这些版本问题比较专门化,我们不必仔细说它,但是它们对研究者非常有用,我在做《马瑞芳评注红楼梦》这本书时,就参考了这十几种版本,在著名版本学家杜春耕老兄帮助下,我早就收藏了几乎全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影印本,二十一世纪出现的卞藏本,还是杜春耕老兄给我复印的。听众朋友现在看到各家大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常常依据这些抄本中的某一种,比如,红楼梦研究所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红楼梦》前八十回依据庚辰本,后四十回依据程伟元、高鹗第一次活字印刷的程甲本。


所有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抄本,都没有曹雪芹八十回之后的文字。


但是根据脂砚斋和畸笏提供的信息,曹雪芹的《红楼梦》全书是写完了的,而且是一百一十回。我们简单看看脂砚斋和畸笏提供的这些信息。


脂砚斋评语说曹雪芹《红楼梦》写完了,庚辰本:


    (二十一回评语)按此回之文固妙,然未见后三十回,犹不见此之妙。


明确地说,八十回之后,还有个后三十回。


    (四十二回评语)全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余。


38ⅹ3=114,说它是三分之一有余,恰好整个书是一百一十回。

那么,后三十回写过什么内容?


脂砚斋的评语告诉我们,曹雪芹完成的全书最后有给书中人物列的情榜


(甲戌本第八回批语)“按警幻情榜,宝玉系情不情”

(己卯本第十九回批语)“后观情榜评曰‘宝玉情不情,黛玉情情’此二评自在评痴之上,亦属囫囵不解,妙甚。”


后三十回还有曹雪芹还写了这样的情节:贾府败落后,宝玉沦落到狱神庙,当初因为一杯茶被他轰走的丫鬟茜雪,被王熙凤要走的丫鬟红玉、跟红玉成亲的贾芸仗义到狱神庙探望慰问贾宝玉。


(甲戌本第二十七回评语)红玉于宝玉有大得力处,此于千里伏线也。

(甲戌本第二十七回评语)红玉今日方遂心如意,却为宝玉后文伏线。

(靖藏本第二十四回评语)醉金刚一回文字,伏芸哥仗义探庵。


所有的红学家都百思不得其解,曹雪芹是完成《红楼梦》后十年才去世,这十年中,他在做什么?脂砚斋在抄录、评阅石头记,而且多次记下,某个地方比如中秋诗等待曹雪芹补齐,曹雪芹不仅没有补上这些零零碎碎需要修改的地方,他后三十回的手稿在传抄过程中被借阅者丢失了部分,他也没有重写,关于这一点,蔡义江教授做出这样的推测:


“起初,大家并未将部分原稿丢失的事看得很严重,总以为是谁太粗心,一时记不清放到哪里了,过段时间总还能找出来的,所以很可能在相当长时间内都没有敢将此事告诉曹雪芹。即使后来委婉地告诉了他,雪芹也会等待这些人将失稿找到,那些零零落落、断断续续的书稿有什么用处?谁会将它拿去了故意不归还呢?马上着手重新补写谈何容易!谁有那样的心情?创作激情已过去,即使能补写,也未必会比原来写得更好。倒不如再等等,到将来实在找不到时再重写也不迟,毕竟曹雪芹那时还只有三十几岁,来日方长嘛。”


这段推测比较合理,但按照我的观点,那时的曹雪芹是四十几岁,总之刚到中年。


天有不测风云,曹雪芹的亲友做梦也想不到,曹雪芹会突然离开人世。


曹雪芹英年早逝的原因,是因为他的独生子夭折,我比较相信香港红学家梅节先生的推论:曹雪芹是乾隆二十九年(1764)春天去世,同一年,脂砚斋因为伤感过度也死了。这一年之后当然就不可能再有脂砚斋的评语,曹雪芹、脂砚斋去世三年,乾隆三十二年丁亥年(1767)畸笏叟的评语一再出现曹雪芹后三十回迷失的话:


(庚辰本二十回评语)茜雪至狱神庙方呈正文·····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与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被借阅者迷失。叹叹!

(庚辰本二十五回评语)叹不得见玉兄悬崖撒手文字为恨!丁亥夏,畸笏叟。

(庚辰本二十六回评语)狱神庙回有茜雪、红玉一大回文字,惜迷失无稿。叹叹!

(庚辰本二十七回评语)此系未见抄没,狱神庙事,故有是批。


畸笏对《石头记》最后的评点是(乾隆三十六年1771):


狱庙相逢之日,始知‘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实伏线千里,哀哉伤哉,此后文字,不忍卒读。辛卯冬日。


这段评点又和王熙凤及其女儿的命运,刘姥姥使得巧姐遇难呈祥、逢凶化吉联系起来。


畸笏叟哀叹曹雪芹后三十回部分稿子被借阅者迷失,畸笏叟根据他的阅读记忆,举出被借阅者迷失的五、六稿中的四种,根据曹雪芹写作的特点,我估计每一种占一到两回,它们是:


卫若兰射圃(涉及到史湘云的情节);

狱神庙慰宝玉(涉及到贾府败落、宝玉、凤姐、巧姐命运);

花袭人有始有终(涉及到抄家后宝玉)

宝玉悬崖撒手(接近全书尾声)


但是后三十回的大部分稿子,比如说香菱之死、迎春之死、探春远嫁、黛玉之死、元妃之死、贾府被抄、妙玉的悲剧、宝玉出家以及十二金钗大部分人的命运,曹雪芹的手稿都描写了,而且还在畸笏的手中,这些稿子为什么也一个字都没有传下来?


好几位专家指出,责任应该由畸笏,也就是曹雪芹的父亲曹頫负责任。


这又被红学家剖析成两种情况:


一种可能的情况是:曹頫接受了部分稿子迷失的经验教训,把后三十回大部分稿子珍藏密收,再也不肯借给别人阅读、抄录。这是个极其错误的决策,如果把后三十回的稿子借给他人去抄录,哪怕不再有新的评语,怎么也可能留下某一种乃至某几种曹雪芹后三十回的抄本,坚决不外借,那就只是畸笏手中的孤本。畸笏是个孤零零的老人,先是孙子夭折,后是儿子曹雪芹英年早逝,接着侄儿曹天佑也死了,穷困潦倒,又没有继承人,这位老人死了,对于处理他后事的族人来说,《红楼梦》手稿,不过是些破旧的写字纸,很可能当作废纸使用,甚至一把火给烧了。说到这一点,我联想到在曹雪芹出生那个去世的蒲松龄,他活了七十五岁,他很多手稿都保存下来了,我亲自在辽宁图书馆翻阅过《聊斋志异》手稿,而曹雪芹没有一个字的手稿传下来,太悲惨了。


另一种可能的情况是:托名“畸笏”的曹雪芹父亲曹頫,曾经做过江宁织造,因为所谓骚扰驿站,被雍正皇帝抄家、罢官,当他发现曹雪芹《红楼梦》后三十回写到贾府如何获罪、如何被抄家,特别是因为虎兕相逢,也就是两种政治斗争,而被皇帝赐死的元妃之死,在当时是“碍语”。《红楼梦》中有碍语,也就是有不利于朝廷的语言,这是永忠在他的吊曹雪芹的诗歌小序里边明确写到的。而这些“碍语”如果传出去,会给整个家族带来不幸,那就干脆让它完全消失,主动焚毁吧。


这两种情况都是可能的,我觉得,后一种情况的可能性更大。因为不管曹家如何败落,曹雪芹生前写了部好看小说的名声已经传扬在外,如果畸笏或者说曹頫死后,族人看到《红楼梦》手稿,极大可能是拿出来传抄乃至谋利,不可能一个字也没留下来。


白雪歌残梦正长,《红楼梦》成了断尾巴蜻蜓,成了广大红迷广大读者心中永远的痛。


不管是因为珍藏密收导致文稿丢失还是主动焚毁后三十回文稿,曹雪芹最后手稿的持有者,不管他是不是曹雪芹父亲曹頫,都是中华文明史的大罪人。


那么,脂砚斋提供了哪些后三十回的具体线索呢?我们下次接着讲。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2024001

设身处地想一下,第二种可能大。对当时活着的人来说,避免再获罪是最重要的。

眉坞老农

我们看到的人, 都是被我们念头定义之后的人; 我们看到的事, 都是被我们念头定义之后的事; 我们看到的物, 都是被我们念头定义之后的物; 我们看到的世界, 都是被我们念头定义之后的世界; 我们看到的自己, 都是被我们念头定义之后的自己; 我们认为的真相, 都是被我们念头定义之后的真相。 外面什么都没有人, 只有我的念头。我们都活在自己念头的世界里。

皆得所愿ML

2023.12.8凌晨00.20 刚学习完,睡前打卡

馨香满怀_wq

马老师讲得真好,令人爱不释手,一听为快马老师讲课,写书,录制音频,社会活动,…还要顾及家庭,马老师是怎么做到的?高山安可仰 ,徒此挹清芬!

青衫磊落_2g

还是听不下去,听蒙曼去也

猜你喜欢
红楼梦 脂评本

曹雪芹与脂砚斋,你的故事,我懂。这一对联袂,完美诠释了相惜相知。煌煌巨著,数百年,无数大家沉潜其中。敬畏,无语⋯只想说,请允许我的默默喜欢—读红楼

by:辛怡侠

糖话•脂评《红楼梦》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古典文学排名第一的巨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与曹公有着同款豪门回忆的脂砚斋一个至雅至纯家道中落的叙述者一个穿堂过院如同自家的...

by:大蜜小糖

脂评本《红楼梦》 十分钟朗读

偶遇红楼成一梦,浮沉迷津若许年。基于岳麓书院《脂砚斋批评本红楼梦》故事完整,层次清晰,评价简洁。适合想阅读原著的书友和时间紧张的备考学子。欢迎提出建议和讨论话题...

by:声声布曦

红楼梦 80回红楼梦脂评汇校本 石头记

无论普通人还是学者专家,“入坑”《红楼梦》缘起多是宝黛爱情,我亦如此。少年时也曾喜欢到手不释卷的程度,只是关注点也只是宝黛爱情、黛玉生病、大观园姐妹作诗,醉心那...

by:朗夜清风

红楼梦脂评汇校本(BookDNA典藏书系)|曹雪芹著 脂砚斋评

本书为脂砚斋评石头记的精准解读手札。《红楼梦脂评汇校本》,系以甲戌本、庚辰本等早期脂本为底本,汇集了己卯本、戚序本、蒙府本等其他脂批本的部分脂批,并参考、吸收若...

by:听友470263762

《红楼梦》脂评本,人人听得懂的白话版及赏析(免费)

《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以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为背景,描绘出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以及封建专制下新兴资本主义民主思想...

by:初秋一荷

三十计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详情>

by:A烨听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内容简介】书分上下两篇,写了一个农民的生命故事。里面有满满的亲情和友情,更多的是主人公对“三农”的热爱和感恩。春夏秋冬,一年又一年,在作者的笔下,每一年都回荡...

by:千言有声_北辰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内容简介】书分上下两篇,写了一个农民的生命故事。里面有满满的亲情和友情,更多的是主人公对“三农”的热爱和感恩。春夏秋冬,一年又一年,在作者的笔下,每一年都回荡...

by:冷灬梦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