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宣传语:她的身影在旧时月色中消去,她的精彩却永不退场

书名:《张爱玲传》

国别:中国

作者:余斌

播音:雪坤




小节标题: 


1.从春暖到秋凉,她捕捉年少的快乐与悲伤

2.敏感的性情里,文学的种子悄悄发芽

3.赴港读书,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用心张看

4.一出手就令人拍案叫绝,谁都知道上海滩出了个张爱玲

5.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

6.岁月如何静好,现世何以安稳?

7.仓促的时代里,何去何从

8.异国他乡,哀乐中年

9.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最灿烂夺目的喧闹和极度孤寂


关于本书: 


她是一个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人生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悲天悯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后面的“可怜”,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却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她在40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风头出尽,然而几十年后,她在美国深居简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其名作《传奇》、《流言》中的全部作品均写于二十五岁以前,那时她对人性已有独到的、稳定的把握,技巧相当圆熟,文字更臻于化境,这样的早熟早慧,求诸现代文学史,再无第二人。


作者余斌,1960年生于南京。1978至1989年就读于南京大学中文系,现任教于该系。著有《张爱玲传》、《事迹与心迹》、《周作人》等书。


本书金句:


 1、在公共场合,张爱玲显露出她矜持孤傲、难于合群的性情。但凡她出现的场合,即便做不了主角,她也绝不甘于给别人当配角,不论话多话少,或是默然不语,她必使人意识到她不容忽视的存在,所谓“自己的存在分外分明”。

2、世上有用的人往往是俗人。我愿意保留我的俗不可耐的名字,像我自己作为一个警告,设法除去一般知书识字的人咬文嚼字的积习,从柴米油盐、肥皂、水与太阳之中去寻找实际的人生。


3、我们于那个流连街市对生活中的一切充满好奇和喜悦的张爱玲之外,又经常看见一个高楼上独自凭栏、满怀惆怅,或是小室里孤灯独对、黯然神伤的张爱玲。


4、她时时清醒地意识到时代的悲哀、人生的残缺,同时又不放过在现实的脏、乱与忧伤当中随处发现、体味人生“可亲可爱”的那一面,从而并不陷入绝望。


5、这个时代在她眼中是“乱世”的延续,或许还是更大的乱世,她亦保持她在“乱世”中一贯的处世哲学:在大时代里找到一个她可以容身的小小缝隙,需要妥协、让步来换取安稳时便妥协、让步。



回复@路上读书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可乐_fqi

时代变迁,我们对作品中的人物,会有不同的理解。但,她就是在那样一个时代背景之下的一个产物,我们应给予她包容和理解:毕竟世间情字难,身处其中方可知。

路上读书 回复 @可乐_fqi

所有人都是时代下的产物,人很难逃出时代的局限

Sims_3449

张爱玲特立独行,同时又活得通透。

Sims_3449 回复 @路上读书

在我看来她没有纠结。第一段婚姻,做了小三,不纠结;被小三了,不纠结;分手了,继续资助对方,彻底断开了,给一笔巨款,大气,霸气,不纠结。第二段婚姻,差三十岁,不纠结;对方无资产且重病,靠她养家,不纠结,更不离不弃。之后余生一人,不图名利,清静。死前做好独自离世的准备,坦然接受死亡的到来。在我看来,她活得可太通透了。个人观点🍀

路上读书 回复 @Sims_3449

她不通透,她一辈子都在纠结情和爱的事。但话说回来,谁又能完全不纠结呢

听友20552102

大概是高中时候,偶然一次机会找到一本书,没有了封面,但作者是张爱玲。我被书里变态的母女关系父女关系惊呆了,以为是一本烂小说。后来上大学才知道张爱玲是大作家。陆陆续续看了她不少作品。我承认她深刻,对人与人之间关系以及人性富有洞察力。但后来,我却再也读不下她任何一本书了,她的作品读起来很心烦。不过,她确实是天才作家。

路上读书 回复 @听友20552102

张爱玲的作品还有一个特点,她的语言特别好,个人感觉是承接了《红楼梦》的语言特点的

古韵逸风绾如兮

不是谈文学吗,怎么谈文学也会怀孕吗

听友66646979

喜欢张爱玲的有才,洒脱。

路上读书 回复 @海棠院

洒脱都是因为不够爱吧

海棠院 回复 @听友66646979

她不洒脱,她若洒脱就不会被情套住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