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日历钟表的年代,祖先怎么生活? | 古代天文学者黎耕

2017-06-28 14:24:2913:15 6.3万
声音简介

出品:中国科普博览 SELF格致论道讲坛

导语:如果问现在几点了?估计大多数人会拿出手表或者手机。可在没有手表也没有手机的古代,人们是如何判断时间的呢?时间的概念究竟是什么?日期到底有什么样的意义?黎耕博士向观众展示了不断变化发展的考古天文学。

---嘉宾介绍---

黎耕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博士,中国科学院-德国马普学会伙伴小组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天文学,目前在进行陶寺古观象台及考古天文学研究等项目的研究。热衷科普事业,曾参与中国科技馆新馆、山西科技馆新馆、榆林科技馆等设计工作。


以下内容为黎耕在SELF讲坛的演讲实录:


  非常高兴跟大家在这相聚。我们今天大会主题是预见变革,我想了很长时间,预见变革究竟是什么意思?因为变革其实无时无刻都在发生,而且大多数变革都是不可预见的。我想起十几年前高考的时候,我父亲说的一句话:“将来你考大学要做一些对人类有贡献的事情,别净顾着吃喝的事情”。后来机缘巧合进了天文系一直到今天,对我个人来说也是一个变革,所以说变革是不可预见的。

  如果我们现在问大家说时间是什么?现在几点了?估计大多数人会拿出手表或者看看手机实际上在古代没有手表也没有手机的时候,古人如何判断?时间的概念究竟是什么?日期究竟有什么样的意义?天文究竟是什么?其实有很多东西在不断变化中的。

  我这里给大家展示的是陶寺的观象台,这是我们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天文遗迹,陶寺遗址距今有四千年左右。2003年考古学家发现了很多非常奇特的地基,通过我们复原和展示,大家看到是一个一个的柱子。在柱子圆心点通过挖掘发现一个观测点,经过我们多年的研究,发现它可能是古人通过观测太阳方位定节气的台址。我们常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三代”指夏商周三代。其实我们人类生活在非常庞大的自然环境里,我们受自然的影响是非常重的,所以我们所有东西都必须跟自然相联系,包括日期、时间所有这些东西都是由天文学家决定的。

  这是我们2009年春分的时候观测的一张照片,通过这张照片大家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在一些重要的节气,太阳会从特定的狭缝升起来。这个狭缝非常细,通过这个我们可以精确判断今天究竟是什么节气,对古代以农业为主的社会来说非常重要。陶寺在考古学上认为是国家形成的前夜,那时候已经有了职业的天文学家,也就是我们的前身。有了这样社会机构以后人们才会更好认识指导农业生产,完成一些国家形态。

  同样,在陶寺我们不仅仅有观测太阳方位定节气的东西,我们还发现了像漆杆一类非常独特的天文仪器。经过我们研究论证基本上证实这是古代用来观测日影的圭表。我们知道立竿见影,可以知道很多东西,比如时间、日期、方向、节气,古代很多建筑有正南正北的基线,古人用这种非常简单方法可以定出什么方向是南北,什么是东西,这也是《周礼》中明确要求建都要做的很重要的事情。通过漆杆的研究我们发现,我们的古人非常聪明,四千年前就可以用这些东西来确定节气,影响到我们国家的形成。

  圭表测影的方法一直到明清的时候还用。这是河南登封测影台,根据民国学者考证有可能是唐代人建的,传说周公在这测影。可见我们文化传统经历了多么长的时间。这样的铜圭表也很常见,有了这样铜圭表我们就可以方便地测定现在影长是多少。通过一系列的文献研究与考古研究,我们会发现相对天文学的“变革”来说,“传承”同样是很重要的主题。郭守敬建八尺圭表就是为了测更精确的影长,制定更为精确的历法。在中国古代,天文学是非常封闭的体系,不允许民间私习天文,天文学的知识传统就这样流传下来。

  我们现在获取时间的手段很多,通过手机、看新闻联播,你都可以知道北京时间是几点几分。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会通过原子钟进行精确测定北京时间,并且进行发布。古代我们也有这样的仪器和机构,比如这样钦天监这样的天文机构,就是国家天文台的前身。这是我们复原的1:3的水运仪象台,借助这样的仪器我们可以把时间留在地面上,并且通过报时的方法向大家进行传播。

  北京有非常独特的建筑叫做古观象台也就是古代的钦天监,最重要功能就是观象授时。天文学家通过观象授时把时间传递给观众,在过去没有钟表的年代,北京有晨钟和暮鼓,特定时间鼓楼会打鼓还有表演。

  在故宫里面也有这样的日晷,清朝的时候皇帝已经有了西洋的座钟和漏刻,日晷其实更多地象征了权力。从获取时间一直到守时报时,这是天文学的传承。中国古代天文学同样有几次重要的变革:汉代有宇宙观之争,持续了几百年关于宇宙观的争论,直到唐代把所有的宇宙观统一了;明清以来同样有两次非常重要的变革,一次是崇祯改历,一次是1934年紫金山天文台成立。我讲了这么多古代天文学的东西,但是其实我们国家天文台现在有LAMOST望远镜,有非常非常多的现代望远镜,也有在建的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不过几乎可以说我们所有的工作,都是沿袭了西方天文学的成就。我们经常说的十二星座都是源于古希腊星座体系,但是中国古代也有三垣二十八宿,只不过大家了解的并不多。本质上它跟西方的星座体系功能接近,但又是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

  关于这点我稍微多啰嗦几句,跟大家讲一讲我们文化自信的问题。从文化的角度来说我们都没有错,因为知识就是这样产生而且自然进行流转和传播的。但是,从文化自信这点我不得不非常佩服英国人。大家知道这是英国的巨石阵,英国研究者们认为这是观测日出相关的,我们并不认为这是比陶寺更优秀的观测建筑,因为中间缝隙很大,从天文观测来说不能精确确定某一天或者某一节气。不过英国人在这几十年中做了很多工作,也发表了不少论文,在学界争论很大,有一些认同有一些不认同。我们研究历史、考古、天文和宇宙学,其实很多东西非常难证实,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说是对的还是错的。不过英国人表现得非常自信。这是我在英国一个蛋糕店拍的,非常有名叫Pret a Manger,是英国人常早晨去吃早餐的店。他们就用黄油做了一个巨石阵,广告词说:“我们从每天早晨6点钟就开始工作”,利用的就是巨石阵观测日出这样一个结论。我觉得相比来说你如果问英国人,99%的人都认为巨石阵是我们国家的骄傲,它就是观测日出方位用的。我们中国人在文化上不够那么的自信,应该说我们本应该是非常有底气的。

   这里展示的图片,左边是哈勃望远镜拍摄的M1星云,右边是宋史。这两者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席泽宗院士通过非常严谨的研究证实,在《宋史》里记载了长达一年零十个月的“客星”,就是这个超新星在一千年多前爆发的样子,哈勃望远镜拍到的是它的爆发后的遗迹。我们知道美国人技术非常非常先进,但是即便如此,一千年前的爆发是什么样子的,他们也是没有办法获得的。从很多意义上来说,我们中国人完全可以更自信一点,更加了解我们自己的传统。在这里给大会主办方一个建议,下一届我们不讲变革了,也可以讲最后我还想用席泽宗院士的一句话结束我的演讲。他生前参加易学大会时候曾经讲过一句话,那时候奥巴马刚上台,奥巴马提的竞选口号是Change,翻译成中文就是“易”。我们中国人玩儿易学和《易经》几千年了,我们有非常非常多很优秀很值得大家尊敬的古老文化传承,也希望大家在将来更多地了解古代的科学文化甚至我们自己的文明,不要让我们自己文明就这么遗失掉了,这是我今天想讲的所有东西,谢谢大家。


SELF格致论道”是中国科学院全力推出、中国科普博览承办的科学讲坛,致力于精英思想的跨界传播,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联合主办。登陆“SELF格致论道”官方网站、关注微信公众号“SELF格致论道讲坛”、微博“SELF格致论道”获取更多信息。更多合作与SELF工作组self@cnic.cn联系。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橙色心情nakasea

一千年前有美国人么。。

lfzqcm

天文学有意思。

真如铁2008

终于在self论坛听到些有价值的东西,不知道是什么人在挑选演讲者。。。

秋箫吟

讲得好,我们拥有这么长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不能因为我们的衰遇到了西方的盛就全盘否定,比如国学,中医

长风_qs

讲的非常好

中科院格致论道讲坛 回复 @长风_qs

评论的非常好

猜你喜欢
故宫钟表馆

故宫博物院钟表馆是故宫中唯二另收费的场馆,可见它的珍贵、文化和内容丰富,我从中精选部分介绍给大家,希望能对您的参观游览或欣赏有所帮助。

by:听书读书共分享

钟表馆事件

镰仓的寂静山林,隐藏着又一处中村青司设计的神秘建筑---钟表馆。馆内上百个不同的钟表,以不可思议的方式惊人地指向相同的时刻并等速行进着;馆外竖立着一座没有指针的...

by:笙歌箫吟

钟表馆幽灵

充满诡异气氛的钟表馆,有上百个不同的钟表,每个钟表都不约而同地指着同一个时刻,而馆中惟一无指针的钟塔下,则出现了一个美丽少女的幽灵,不断地徘徊着......九名...

by:柳黛如烟

你没有听过的八九十年代老小品

小品,就是小的艺术品。广义的小品包含很为广泛,在古印度的佛经中指七卷本的《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在散文中指篇幅较短的文学样式;狭义的小品泛指较短的关于说和演的艺术...

by:茄子718

一分钟表达

一分钟表达,记录生活点滴感悟,学习心得,供听客闲暇时间听听

by:寿山养生堂

跑者日历

有料、有趣的跑者电台。讨论关于跑步、马拉松、越野跑以及与健康生活相关的广泛话题。

by:跑者日历

国博日历

2023国博日历365件馆藏瑰宝,365天日夜兼程的陪伴。志于道游于艺

by:Hidden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