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第二十四节 化性

2013-06-01 09:31:0811:28 4627
声音简介

  中国近代著名的民间教育家,伦理道德宣传家,女子教育的开拓者。

    王凤仪老善人(1864——1937)是位农村长工,未曾读书,因笃行忠、孝,自诚而明。

    王凤仪于1864年(清同治三年)11月1日(阴历10月初三子时,出生于热河省(现辽宁省)朝阳县云蒙山前王家营子村树林子屯的一个蒙古家庭里,祖籍在现北京市密云县石匣镇;九世祖迁朝阳定居。祖父王德泽、父亲王清和世代务农。王凤仪在兄弟中行二,长兄名树田,三弟名树森,四弟名树永。

    王凤仪因家贫不曾读书,自幼便给人家放牛,稍长就为人家扛活做工,天性淳厚善良,对父母尽孝道对兄弟尽悌道。困苦的生活和社会的纷扰,使其从青年时期就思索人生的道理。

    三十五岁那年,听大善士杨柏宣讲善书,因悟“贤人争罪,愚人争理”,而沉痛后悔自己的过错,身患十二年的疮痨,一夜之间豁然痊愈。同年五月,感叹人世,男不尽忠孝,女不知贤淑,世俗风气难以挽回,随生出弃世的念头。躺在炕上绝食五天,突然间又打消了念头,认为就这样死去不值得,自己还有爷爷与父亲两代老人要养活。应该先尽孝道,然后再立志劝化世人。同年十月,善士杨柏遭诬陷被铺入朝阳监狱,王凤仪效法“羊角哀舍命全交”故事,誓死前往朝阳府营救杨柏。行至途中,夜间忽然出现光明,好像白天一样,王凤仪豁然开悟,乃明性见性。三十八岁那年十月,父亲去世,王凤仪志夺古人守墓三年,三年守墓中洞悉性理疗病法,讲病化人,成效显著,创造了古今罕见的奇迹。

    他为了使女子明白道理,昌明家教,致力于兴办女子义务学校。他所创办的女子义学一时间遍及“白山黑水”之间和长城内外。晚年又提出“崇俭结婚”、“储金立业”和创办“新农村”。特别难能可贵的是在那君权、夫权、族权横行的年代,敢于提出并实行“反转世界,重立人根”。几十年间,他创办了七百余所女子义务学校,推动女子教育的发展,被人们誉为“王善人”。

    王善人讲人生,语似俚语,而意境深远,均由自行中所流露,不拘经教,权宜说法,活泼自然,不仅足为圭泉,且为经天纬地之大经法。其要旨在教人尽忠孝之道而化性立命。实行“去习性、化禀性、圆满天性”,“止宿命、了阴命、长天命”。王善人常说:“人是什么性,就有什么命。木性人招难,火性人受苦,土性人受累,金性人受贫,水性人受气。”(以上为五阴性人)。又说:“身界认主贱,心界人主贫,意界人主富,志界人主贵。”说明人生的富贵贫贱、否泰苦乐,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欲窥全豹,就请阅读全书。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快乐生活_Hu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

by:刘云飞01

二十四节气

节气养生小要点

by:昀在晴天

二十四节气

“带你用植物重新观察世界”,这是科普自媒体“一方见地”的宗旨。主播璐璟温婉美丽,听着她对植物前世今生如数家珍般地了解,感受她对植物的浓浓的热爱,再配上那精美的视...

by:_凭海临风

二十四节气

专业语文老师讲节气,让孩子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by:朱啦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岁四时,春夏秋冬各三...

by:知识分子__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指二十四个特定时令,节气的变化也带来食材的变化,也给舌尖带来不同的味道!

by:美食台

二十四节气

贝壳朗读,用耳朵“看”世界。我们发布的所有音频,版权均属于贝壳朗读。如果没有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剪辑和再利用。原创不易,一经发现,我们将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by:贝壳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