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2024-02-12 21:39:1504:45 3.1万
声音简介




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情感》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任公先生的这一篇讲演稿,后来收在《饮冰室文集》里。


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


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


“启超没有什么学问——,”


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


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


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洪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


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

渡河而死;

其奈公何!


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


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


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




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


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


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这一篇讲演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


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巴人朱红

慌慌张张的讲话,你要到哪里去?破坏了汉语言叙述聆听的节奏,破坏了夜晚宁静平和的心境

木小安啦

博闻强识(zhi,四声)

如果声音不记得wang

很流利,但语速慢一点效果会更好哦

诗在汉唐

语速太快了,有点浪费了这篇文章。

听友333938202

语速不能慢点吗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梁实秋先生的话

《人生适意最难得》序人类最高理想应该是人人能有闲暇,于必须的工作之余还能有闲暇去做人,有闲暇去做人的工作,去享受人的生活。……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

by:晓玲g

听梁实秋先生——雅舍谈吃

文学大师梁实秋唯一的美食散文集,从生活中最平凡的“吃”谈起,以食材为题,用字浅显而隽永,他很少正面讲述食物的味道,却让人感受得到那滋味的美好;并不直接怀乡,字里...

by:子旭制造

梁实秋散文

梁实秋,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曾与闻一多徐志摩创办新月书店。

by:声命之舞

梁实秋散文精选集 梁实秋 著

梁实秋(1903年1月6日----1987年11月3日),男,汉族,出生于北京。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

by:有声的深海

雅舍谈吃 梁实秋先生的风味人间

梁实秋,原名梁治华,字实秋,1903年1月6日出生于北京,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国著名的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

by:cv凤仙

韩菁清与梁实秋

44年前梁实秋和韩菁清的倾城之恋,轰动了整个华人圈。而今两位当事人都去世了,他们的忘年恋也渐渐被世人遗忘。而今提炼出一些有意思的小故事供有兴趣了解他们和...

by:梁子雅舍

梁实秋作品集

梁实秋是我国民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散文学翻译家学者文艺批评家,其内容多描写柴米油盐或诉说闲情逸致,探讨世间百态,聚焦人生悲喜,典雅诙谐的文字充满了洒脱与智慧

by:大风飘乎

梁实秋 散文

梁实秋(1903年1月6日-1987年11月3日),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原籍浙江杭县,生于北京。学名梁治华,字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

by:貓咪媽媽频道

梁实秋雅舍谈吃

人吃,是为了活着;人活着,不是为了吃。梁实秋先生把自己吃了八十多年的经历、体会和感受分享给大家,让我们在吃的过程中,除了要明白:“上天生人,在舌头上为什么要生那...

by:听书读书共分享

雅舍谈吃-梁实秋

一部《雅舍谈吃》馋倒几代人,可对作者梁实秋先生自己个儿来说,北平的生活其实就是“一年四季的馋,周而复始的吃。”因此,美食,不仅可以尝,还可以细品、寄兴。

by:籁皮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