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饮食文化|文艺中的饮食:鼓瑟吹笙享美食,翩翩起舞侑宴饮

2022-05-08 21:22:5514:21 329
声音简介

中国人自古重视饮食时的气氛,同样也较早地意识到了饮食带给人们的愉快和欢乐。古人经常通过音乐的方式来表达,或者来烘托宴饮的欢乐气氛,这样一来。饮食与音乐之间就有了密不可分的紧密联系。

"乐"这个字本来指乐器。后来引申包括音乐,快乐等含义,古人认为只有沉浸在快乐之中,才能够达到宴饮的目的。<礼记礼曲>中有“当食不叹”的规矩,也就是 吃饭时不应当悲叹,汉代刘向在《说苑贵游》中说,今有满堂饮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也。可见古人对宴饮气氛的重视。为了烘托宴饮气氛,同时也为了表达在宴饮之时的快乐之情,人们就经常利用音乐的形式来抒发宴饮时的感情。

先秦时期,当主人在宴饮上请客人喝酒时。手里拿着点燃的蜡烛,另一只手抱着备用的烛炬在前面领路,客人起身谦让时,主人将烛火交给仆人,并和客人作揖礼让。还互相唱着诗歌,主人借歌声表达对客人的诚意,客人用歌声抒发自己内心的感谢。

周代贵族在宴饮之时使用的传世乐歌非常多,《诗经》中的《鹿鸣》《伐木》,南有嘉鱼,噫嘻振鹭,丝衣,都是当时宴饮之时所唱的歌曲。《彤弓》是周天子赏赐有功之臣的乐歌,天保,南山有台,菁菁者莪é,都是诸侯们赞颂周天子的歌曲。

根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关鸠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古代人们认为鹿鸣是诗经的四始之一。。鹿鸣就是周天子宴乐群臣时的歌曲。分为三章,第一章写主人鼓瑟吹笙的邀请嘉宾,第二章赞扬嘉宾的贤德,第三章写宾客和主人一同奏乐,欢乐的情绪达到高潮。嘉宾为了感谢主人拿出准备的臂膊当作礼物赠送,主人也要拿出礼品回礼。

1978年,在湖北随县出土的曾侯乙墓中,发现了一套震惊世界的乐器。那套65件组成的编钟。编制齐全制作精美音乐宽广,依大小顺序排列三层,悬挂在曲尺型的桐木钟架上。编钟低音浑厚,中,高音悠扬,12个半音齐全,能演奏各种乐曲。这套乐器完全按照墓主人生前宴饮作业的场景安放的。通过这些乐器,我们能够想象出当时宴饮音乐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明代的宴饮音乐,受元杂剧的影响比较大,明代洪武三年。朝廷订宴饮之乐曲。大多数都采用杂剧的音乐曲调填词,如《开太平》、《大一统》《安建业》、定封贵、抚四夷、起临壕、守承平、等宴乐,都是按照杂剧的曲调演奏。到了明洪武15年又重新确定了宴乐的乐章,这些歌曲的内容主要用来歌颂当统治者的文治武功。宣扬国威,祝福皇帝长寿健康。歌唱都城繁荣等,后来一些少数民族前来朝贡之时,为了炫耀中原的强大和富饶,在招待外国使节的酒宴上,还要兼用大乐、细乐,舞队,演奏醉太平朝天子之曲。

为了让宴饮更加欢乐和热闹,除了需要音乐伴奏之外,还需要舞蹈的衬托,只有用舞蹈和音乐相结合,才能把人们的宴饮之时的快乐感情表达的淋漓尽致,因此饮食与舞蹈的结合历来被中国人所重视。

宴饮之时的快乐,是人们内心的感觉。而吃到兴起时的翩翩起舞,则是快乐的外在表现。每当人们在饮食之中得到了快乐,便可以起身舞蹈,这些舞蹈又增加了人们在饮食之中的快乐感受。

自古以来,天子诸侯贵族大臣们下都有专门从事音乐歌舞之人。这些人经常会在宴会上表演,用来娱乐参加宴会的人。。史料记载,春秋时期中国就出现了家养女伎的现象,之后这一风俗逐渐延续下来,这些女伎大多家境贫寒,有着美丽的外表和高超的技艺,他们接受严格的舞蹈训练,之后被选入宫廷贵族,官宦家族,以供这些人家宴饮时,娱乐消遣。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就曾经集中全国女伎来补充后宫,除了宫廷5G,历代私人家庭中也有豢养5G的习俗,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著名宰相寇准家里也有一群拥有精湛舞蹈技艺的5G,据传寇准非常喜爱《柘 zhè枝舞》。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中较为繁荣和昌盛的时期,由于国家的开放,各国传入的舞蹈都在中原流传。人们越来越喜欢舞蹈,在宴饮之中,欣赏舞蹈成了普遍的风俗,在唐代的宴饮活动中,吃到兴起之时,主人和受邀嘉宾即兴跳起舞也是常见的事情。贞观16年,唐太宗李世民在庆善宫南门宴请大臣。他与当时的大臣们谈到高兴之处感慨万千。受邀的臣子们纷纷起舞,像李世民祝酒。唐中宗在宴饮之时,也经常让大臣们即兴舞蹈。大臣宗晋卿舞《浑脱》左卫将军张治舞健舞类的《黄獐》,工部尚书张希舞《谈客娘》。在唐代,以歌舞劝酒的习俗也十分兴盛,白居易在《劝我酒》中说到“劝我酒,我不醉,请君歌,歌莫迟”就是对唐代这种风俗的表现。在唐代,有很多西域人来到中原歌舞,在宴饮当中十分流行,李白在《前有樽酒行》中说。胡姬貌如花,当炉笑春风,笑春风,舞罗衣,君今不醉将安归,这是当时宴饮之时胡姬歌舞侑酒,宾客们一边用餐,一边欣赏华丽胡舞景象的生动描写。

在陕西省博物馆中有一件国宝级文物,——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首先从外形上看,壶身呈扁圆形,是模仿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契丹族使用的皮囊壶制作而成。唐朝初期政权统一,很多少数民族移居中原,其中包括很多契丹族人。而这件文物恰是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和融合的产物。其次,此壶的制作工艺非常独特。壶盖帽为捶揲成型的覆式莲瓣,顶中心铆有一个银环,环内套接了一条长14厘米的银链与提梁相连,壶肩部焊接着一端有三朵花瓣的像弓剑形状的提梁。壶身是先将一整块银板捶打出壶的大致形状,再以模压的方法在壶腹两面模出两匹相互对应奋首鼓尾、衔杯匐拜的舞马形象,然后再将两端黏压焊接,反复打磨致平,几乎看不出焊接的痕迹。

唐玄宗在位后期越发的骄奢淫逸,纵情于声色犬马之中,天宝年间,每逢“千秋节”皇帝的生日都会在兴庆宫期的勤政楼前,举行盛大的宴会,接受文武百官、外国使臣和少数民族首领的朝贺,并以舞马助兴。这时上百匹舞马披金戴银,伴随着《倾杯乐》曲的节拍,跃然起舞,奋首鼓尾,舞姿翩翩。高潮时,舞马跃上三层高的床板旋转如飞。而此时领头的舞马便会衔起地上盛满酒的酒杯到玄宗面前祝寿。唐代许多文人曾写下很多关于舞马的诗句如“屈膝衔杯赴节,倾心献寿无疆,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掉尾醉如泥”都是形容舞马衔杯祝寿这一独特的宫廷娱乐活动。而这盛大的宫廷祝寿活动在天宝十四载,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弃城而逃,这批舞马散落到安禄山的一名大将田成嗣手中。有一天,军中宴乐,舞马听见乐曲声应节拍跃然起舞,士兵见状误以为是妖孽,田成嗣命士兵将舞马鞭打而死。

宋代出现了专门主管宫廷宴乐的机构,称教坊。在这里集中了全国各地的优秀艺人。这支队伍中有360人的规模。宋代的宫廷宴饮舞蹈被称之为队舞,舞蹈的舞。这是一种在唐代舞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欣赏、礼仪、娱乐、典礼等多种性质的舞蹈。队舞分为“女弟子队”和“小儿对”两种形式,一共有20支,这些艳舞舞蹈风俗对中国后世歌舞剧和戏曲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蒙古族是擅长舞蹈的民族,当他们入主中原之后,在本民族舞蹈的基础上,吸收和融合了前代的乐舞形式,形成了间有着汉族和蒙古族特色的宴饮舞蹈。元代天魔舞代表了元代宫廷宴饮舞蹈水平的最高境界,元末顺帝时期创作。根据元史顺帝本纪记载。元顺帝独爱游宴,不爱治国,他命宫女文殊奴、三圣奴、妙乐奴等16人,披头散发,戴着象牙佛冠,身披璎珞,穿着大红烧金长短裙、金杂袄,云肩和袖天衣绶带鞋袜,手里拿着加巴刺般之器而舞,一人执杵击铃,,另配有多名宫女乐队为其伴奏,这舞蹈原本是在宫中做佛事时的表演,后来由于这种舞蹈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艺术性。逐渐走向了宴饮场合。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SCD饮食与文化

关于SCD(特殊碳水化合物饮食)的营养医学科普图书。把SCD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健康指导用书。将SCD的临床应用与案例分享全面展示的实用手册。详细阐述小肠细菌过度...

by:珂珂帅帅的温暖

中华饮食文化

倒上一杯茶,甄满一斛酒,准备一桌菜,汇聚好朋友。中国人素来重视饮食。一说到饮食,一定能够想到的是烹饪饮食。其实我国饮食文化非常的富,它不仅包括烹饪文化,还包括茶...

by:小孩儿真爱玩

中华饮食文化-竹易授权

这是一个集茶,酒,美食,饮食习俗,八大菜系于一体的饕餮盛宴。大家好,我是挚爱传奇,在在喜马拉雅平台从一名有声书听众一步步成为了有声书认证主播,在声音的世界里,我...

by:挚爱传奇

中华饮食文化-竹易授权

通过素雅清高的茶文化、热情温馨的酒文化、形神美和的烹饪文化和温文尔雅的食礼文化这四个部分,阐述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历史、发展、特点。

by:易洁儿

中华饮食文化-竹易授权

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我将从:素雅清高的茶文化;热情温馨的酒文化;形神美和的烹饪文化;温文尔雅的食礼文化四个维度讲给...

by:朗哥行天下

中华饮食文化(竹易授权)

《中华饮食文化》由竹易授权,宁夏人民出版社初版,胡幸福著。中华饮食文化包括中国茶文化、酒文化、烹饪文化、食俗文化,都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传统经典,处处体现着中华...

by:青青老师在线

《中华饮食文化》-竹易授权

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

by:静安和睿宝

《中华饮食文化》—竹易授权

作为中国人,大家都了解中华的饮食文化吗?大家好,欢迎订阅《中华饮食文化》在这本书中,主播会为大家介绍我们中国的茶文化,酒文化,烹饪文化,食礼文化。新人主播正在努...

by:晓月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