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2021-07-01 13:57:0330:12 237
所属专辑:天山景物记
声音简介
红色基因 薪火相传
——记罗云鹏的女儿罗力立
罗力立是我们山西运城康杰中学退休教师,从1961年山西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回母校康杰中学,当语文教师,直至1994年退休,在我校勤勤恳恳工作了34年,深受师生和家长的欢迎和称赞。
罗老师是原中共甘肃工委副书记罗云鹏的女儿,有着一段特殊经历,出生8个月便同父母一同入狱,直到7岁才出狱,被称为“活着的大西北的小萝卜头”。出狱后,母亲带她冒着生命危险回到解放区,回到党的怀抱。
罗力立小时坐监狱,身体发育不良,经常闹病,但她的精神发育却是好的,狱中的父母和那些共产党人对她无私的关爱,他们的言行和爱憎,他们的高尚情怀,耳濡目染,对罗力立来说,是一种得天独厚的学前教育,给她打上了无私、向善的性格烙印。她上小学时,老师常说:这个孩子很特别,总是把家里的糖果带到学校,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罗力立在康杰中学读书时,宋华青是康中的校长,他对罗力立这位烈士遗孤满怀深情,关怀备至,对力立的母亲、烈士遗孀樊桂英也非常同情。后来他离开运城康杰中学,调到太原山西师院担任教务长,正好罗力立也考入这所大学,每每见面,宋华青总要问及她母亲的身体怎样。
上大学后的罗力立好学上进,多次申请加入团组织。虽然母亲的“政治问题”使她受到影响,但母亲写信告诫她,在任何时候都要相信党,都不能忘记自己是烈士的后代。她遵照母亲的嘱咐,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除圆满完成学习任务之外,还参与校内外推广普通话的活动,成绩突出,受到学校表彰。她还参加学校乐队,演奏二胡,表演相声,好评如潮。毕业前夕,她荣幸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罗力立大学毕业时,母亲樊桂英已被错误地开除党籍,划为右派分子,根据当时情况,罗力立有可能被分到边远地区。但是老校长宋华青,这位心有大爱、胸怀坦荡、品德高尚的老党员,对罗力立的情况是十分了解。认为樊桂英是被错误对待了,是无辜的,母女二人相依为命,应该得到保护。在他的关心下,结合罗力立在校一贯表现,学校把罗力立分配到高中母校康杰中学。宋华青语重心长地对罗力立说:“你妈妈为革命吃了太多太多的苦,她一个人很孤独,你就回运城陪伴她吧,好好孝顺她。你是烈士的女儿,能分配到以嘉康杰烈士的名字命名的康杰中学工作也是有特殊意义的。”
老校长的关怀和教导给了力立温暖,指明了方向。她决心继承先烈遗志,肩负为国家培养人才的神圣使命,在教师岗位上努力工作。
人们给了教师许多美好的赞誉:园丁、红烛、春蚕等等。而罗力立以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塑造人的艺术家”是对教师的最高颂辞,它揭示了教育的本质,也是对教师的最高要求。她决心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课堂教学是中学教学的主渠道,几十年来,她始终把课堂教学作为自己工作的主旋律,要求自己上好每一堂课。
她平时把读书作为自己的生活习惯,天天看书,以书为友,作了大量读书笔记,“一天也不能断的潺潺小溪,充实着思想的河流”,她还订阅多种有关语文教学的刊物,注意探索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她在备课上很下工夫。比如为了讲好孙中山写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一文 ,她阅读了很多有关孙中山事迹的文章和烈士生平的资料,写了一万多字的教案,然后才走上讲台。在课堂上,她饱含激情地描绘了爱国将士惊天地、泣鬼神、血染疆场的历史画卷。她努力做到使躺在课本上的语言站起来,使它形象化,产生磁性和魅力。学生们受到先烈那种“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英雄气概的感召,群情激昂,议论纷纷,形成了最佳的课堂氛围。可见“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堂课后,一个学生在当天的日记里写道:“学了这篇课文,我懂得了一道理,无论干革命还是搞建设都不会一帆风顺,需要付出代价,甚至付出生命。我们还年轻,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上,要敢于拼搏,甘于奉献,我们要把黄花岗烈士的“碧血”化为振兴中华的信念和力量……”
罗老师上课的最大特点是富有激情,这种激情可以提高学生的情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逬发出对教师的热爱,对真理和科学的追求。

罗老师的一位学生郭俊杰,高中毕业后考入北大,如今是成功的企业家、慈善家、书法家。他在给老师的一封信中说:“记得使我感动的一堂课是讲陶斯亮写的《一封终于发出的信——给我的爸爸陶铸》”时的情景,当时您泣不成声地为我们朗读这篇课文时,全教室已是一片呜咽声,因为您是在用‘心’读,读出了女儿对含冤而逝的父亲无尽的思念,让我们深受感动,使我们对四人帮的罪恶行径无比憎恨。”
还有个学生,毕业于清华大学、2011年作为优秀校友代表、受邀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九常委全体出席的清华大学成立一百周年大会的侯康宁,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上高中时,我是罗老师的语文课代表,罗老师上课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罗老师让我们坚持写日记,小结、反省每天的学习、生活,培养写作能力,令我们受益终生。罗老师不仅是我们授业解惑的恩师,更是我们生活作人的榜样。”
罗老师对学生很尊重,对他们的优点真诚赞美,对不足之处总是循循善诱,耐心帮助,从不训斥学生。她对学生和蔼可亲,谦虚谨慎。有一次她上课迟到一分钟,便在全班同学面前认错。她关心学生,经常嘘寒问暖,促膝谈心。她是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用自己的情感陶冶学生的精神。
罗老师爱她的学生,学生也爱她。2019年,8月24日,康杰中学高135班的学生从全国各地赶回母校聚会,并为她举办了隆重的八十华诞宴会。罗老师即兴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说,她坦言:“我心里装着满满的幸福,我的学生就是对我生命最好的馈赠。”除了在学校授课外,罗力立多次在校内外举办各种讲座,内容涉及语文教学、人生意义、革命传统、健康保健等等,得到各界人士的热烈反响。2005年,康杰中学利用暑假培训教工,请早已退休的罗老师作过一次题为“康杰精神、康杰人”讲座。她从嘉康杰烈士的生平事迹,讲到康中教师发扬康杰精神、忘我工作的模范事迹和高尚情怀。她的讲话思想深刻,语言生动、幽默,使全体教工大受鼓舞。讲座结束后,学校教研处主任郭林涛说:“我太激动了,你讲得非常精彩,表现了作为名校康杰中学语文教师的风采。你并没有讲自己,但是你的讲话本身就是对你自己最好的介绍。”他爱人赵红冰老师说:“你今天讲得真好,我们都爱听,为什么不再多讲一会儿,我们还想听啊!”
2019年10月24日,运城新康国际实验学校特邀罗力立作了一场《童年·教学·人生》的讲座,在讲座中罗老师声情并茂地向老师和同学介绍了她的父亲、母亲在那段血与火的岁月中,坚定信仰与敌人艰苦斗争的故事,也讲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罗老师鼓励全校师生要学习革命先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学会感恩,立志成为无愧于先辈嘱托、无愧于党的关怀、无愧于祖国和人民期望的一代新人。讲座大厅1000多名师生被先烈的牺牲精神深深震撼,也被罗老师强大内心、旷达洒脱的心胸和积极乐观的态度所折服。罗老师的演讲体现了红色革命精神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讲座结束后,全体起立,热烈鼓掌,向罗老师表示感谢和深深的敬意。

罗老师工作敬业,但为人低调,退休前很少有人知道她的身世和她的家人对革命作出的奉献和牺牲,更没有向组织上提过任何要求。她淡泊名利,从没有追名逐利的烦恼,只有忘我工作的乐趣,她只图奉献,不求闻达,她没有金戈铁马的壮举,却有着于无声处的情思。有一次评模范,她把名额让给了别人,使自己评职称、提工资均受影响,可是她并不在意。她知道,以前父亲在兰州搞地下工作时,没有工资,是靠自己开石灰厂为革命筹集资金的,生活很艰苦。她想,父亲为革命献出了生命,自己牺牲一点点名利又算得了什么呢?在她的心田里播种着父亲罗云鹏“奉献人民,不谋私利”优良品格。
罗力立生活坎坷,小时坐牢六年,身体受到很大摧残,失去父亲。青年时代由于母亲的冤案,在政治上、生活上都很不顺利。有一段时间胃病严重,四处求医。她还有一个智障的儿子,需终生照料。母亲晚年中风失语,卧床十年。但她以顽强的意志战胜种种困难,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她说过这样的话:“我身体不好,家庭也遇到不少嘛烦,但每当我走进课堂,看到孩子们那纯净的、渴望知识的眼神,听到他们朗朗的读书声,就会忘掉一切烦恼,沉浸在其乐融融的课堂氛围之中。在我看来,每堂课都是愉快的节日,是精神的盛宴,是师生之间知识和情感的真诚交流。”
罗力立是尽职尽责的学生的好老师,也是孝顺妈妈的好女儿,关心智障儿子的好母亲。罗老师的母亲卧床十年,竟然未长过褥疮,医生都惊奇。她和爱人除了每天给老人做可口的饭菜之外,尽量做到精神赡养,经常和母亲聊天,让老人感到病魔无情,家人有情。令母亲欣慰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她的“历史问题”全部得到纠正平反。随即罗力立,于1982年实现了多年宿愿,加入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她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成为一名德高望重、桃李满天下的人民教师。母亲85岁仙逝,走得很安祥。
为了培养智障儿子的生活能力,罗力立夫妻二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让他学会电脑打字,学会微信付款,能背几十首诗词,唱近百首歌曲。
尽管生活给了罗力立许多磨难,但她从未消沉过。在人们的印象中她性格坚强,开朗,豁达,乐观,心态很好。这是因为罗力立从小就和父母经历过革命斗争的严酷考验。有着钢铁意志的父亲一直是矗立在她心灵深处的高大丰碑。“力立”,有力量地站起来,父亲留给她的这个含意深刻的名字,是她生活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退休后的罗力立仍未虚度光阴。她撰写了一本回忆录《大豆谣》,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作家韩石山、评论家韩玉峰等人写了书评,取得积极的社会反响。康杰中学将它翻印,编入《康杰中学校本课程系列教材》。
山西古籍出版社再版了康熙年间《平阳府志》的刻本。本志三十六卷,百余万言,记载了三百年前古晋南的历史。罗力立分担了其中的断句工作,当时正值母亲病重,任务浩繁,让她付出了大量心血。
近年来,党和国家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罗力立的身世受到不少部门和媒体的格外关注,先后有运城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兰州电视台都多次采访她,有的部门约她写文章,请她作报告,她都会热情配合。她觉得这是很值得做好的一件事情,她认为讲革命故事,弘扬老一辈奋斗精神,是作为烈士女儿责无旁贷的责任。
如今的“西北小萝卜头”罗力立已是耄耋老人,家中还有45岁的智障儿子。沉重的家务负担和频繁的社会活动,并未使她畏缩,她精神矍铄,非常健谈。采访过她的记者和听过她报告的人,一致称赞她思维敏捷,逻辑清晰,全然不像八旬老人。
她非常热爱生活,退休后还在老年大学学习书法、绘画、二胡。她说:“我已高龄,秉烛而学,写写画画,不图功利,是为了通过学习进一步靠近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怡情养性,提升学养,美化心灵。”
是什么力量让年迈的罗力立有这样充沛的精神,有这么好的心态?让她自己回答这个问题吧。
在她撰写的纪念父亲的、发表在天津《今晚报》上的《英名垂照》一文中,有这样几句话:“在兰州沙沟监狱中,在父亲慷慨赴死之前,母亲洒泪和父亲诀别,当时年幼的我,对他们说的话还不全懂,但父亲那双明亮、慈善的大眼睛,却像一盏明灯一直照耀在我的心中,燃烧着我的生命。”
2011年,建党90周年时,运城市地直党委征文,她写了《红色的记忆》一文,获得特等奖。在文章的最后她说:“我童年时期6年的铁窗生涯是苦难的,但也是我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它让我懂得:最崇高的理想是共产主义;最高尚的人是真正的共产党员;最可贵的品质是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的坚贞不屈。它赋予我崇尚真善美的价值观;它塑造了我不不屈不挠、乐观向上的品格。我感谢命运对我的眷顾;感谢党和人民对我的养育之恩。值此党的90岁生日之际,我向父亲、向千千万万先烈庄严宣告: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活到老,干到老,为党的事业发挥余热,为鲜红的党旗增添光彩。”
罗力立深受革命家庭的影响,父亲罗云鹏烈士和坚持党性和信仰的模范母亲樊桂英,对革命事业坚贞不二,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人生价值观;多年狱中非人待遇的磨炼、几乎没有私有财产的环境以及叔叔阿姨高尚纯真革命情谊熏陶,都在她心灵中刻下了深深地印记。她的身体里流淌着父亲罗云鹏的热血,她的精神传承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


运城市康杰中学党委(印章)
2020年1月3日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传承红色基因 讲述红色故事

以毛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为共和国的建立所做的贡献,当永彪史册,永世传颂!

by:东昌倔叟

传承红色基因 共谱军旅荣光

沈阳市现役、退役军人优秀作品展览之诗歌作品

by:喜马拉雅沈阳营销中心

百年党史永流传 红色基因传经开

近日,西安经开区党工委组织启动了“百年党史永流传红色基因传经开——经开区百名党员诵读党史故事活动”。活动以中国共产党100年发展历程为纲领,以...

by:西安经开区

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革命精神

【内容简介】本集萃是在宣讲稿基础上修改整理而成,由中共党史;浙江地方革命史;部分抗战老战士的采访录三部分组成,是现行中小学课本有关内容的深化和展开,是中共党史、...

by:狮子座暴风雨

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革命精神

【内容简介】本集萃是在宣讲稿基础上修改整理而成,由中共党史;浙江地方革命史;部分抗战老战士的采访录三部分组成,是现行中小学课本有关内容的深化和展开,是中共党史、...

by:玖月娟子

重庆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养成浩然正气

【内容简介】本书主要讲出生于重庆的革命先辈、革命先烈或发生在重庆的革命先辈、革命先烈的红色故事,共计50篇。这批红色故事,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跌宕起伏的重庆革命...

by:重庆出版社书院

力量: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

by:黑莓大哥

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革命精神(冰雪楚凤演播)单播

【内容简介】本集萃是在宣讲稿基础上修改整理而成,由中共党史;浙江地方革命史;部分抗战老战士的采访录三部分组成,是现行中小学课本有关内容的深化和展开,是中共党史、...

by:冰雪楚凤

弘扬革命文化 传承红色基因|传统|文化|理论|中特|AI电子书

【内容简介】“中国特色社会文化研究丛书”是一套开放性研究丛书,是中宣部205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部分研究成果,以其扎...

by:华章同人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