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大禹治理水患的同时,也开通山脉之间的水路,治山通水,治水也治山,疏导各个水系流域,九州得以治理。定订贡赋制度,恢复祭祀习俗,人民生活重回正轨,四海同心,国家兴旺富足。从山、水、九州的角度来看,大禹治水的功绩不仅在于治水,更是把尧舜天子的教化与福泽在中原与蛮荒地区传播开来,让天下有一个公平的制度可以遵循,以保国家长治久安。大禹不仅仅是治水,更大的长才是治国。


导岍及岐,至于荆山,逾于河;壶口、雷首至于太岳;砥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

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熊耳、外方、桐柏至于陪尾。

导嶓冢,至于荆山;内方,至于大别。

岷山之阳,至于衡山,过九江,至于敷浅原。

导弱水,至于合黎,馀波入于流沙。

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

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砥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

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过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东,汇泽为彭蠡,东,为北江,入于海。

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澧;过九江,至于东陵,东迤北,会于汇;东为中江,入于海。

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陶丘北,又东至于菏,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

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

导渭自鸟鼠同穴,东会于沣,又东会于泾,又东过漆沮,入于河。

导洛自熊耳,东北,会于涧、瀍;又东,会于伊,又东北,入于河。

九州攸同,四隩既宅,九山刊旅,九川涤源,九泽既陂,四海会同。六府孔修,庶土交正,砥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中邦


“导岍[qiān]及岐,至于荆,逾于河。”这个岍跟岐跟荆都是山,这三个山都在雍州。治水呀也治山,治山就通水。现在是以山的名来说,但是所指的就是这个大的水治完了,这些山,细部还有很多小水,也都一一的治理。表示说,山旁的水全部都已经治理完毕。“逾于河”,就是说这个山势绵延不绝,从此处可以渡黄河。

壶口、雷首至于太岳壶口也好、雷首也好、太岳也好,是三个山,这三个山都在冀州。所以现在都在讲这些山,跨越各个州,统而言之。治水从壶口一直治到雷首,一直治到太岳。

砥柱、析城至于王屋然后又从砥柱这个地方治理,然后到析城,然后到王屋。这三个山也都是在冀州。念过比较快,一个山过一个山,那是非常庞大的工程。

太行、恒山至于碣石。“从太行山治到恒山又到碣石山,然后“入于海”,再把水导入到海里面去。所以现在这个至,虽然写山名,其实是在讲治水。整个山因为连绵不断,对不对?说哪里至于哪里,就是从这个山跨过那个山。这个意思,好像我们台湾人在爬百岳。这个百岳一爬上去,看过去,另外那个百岳就在山脚下,就在旁边,顺便爬一个。就是差不多这个绵延不绝的意思。

“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刚刚讲到鸟鼠,这边又出现了,现在是统而言之。前面是讲水,偶尔会讲到山。现在从山来让你了解水,很多概况。从西倾山、朱圉山到鸟鼠同穴山,然后一直治到太华。首尾相连,一片山治完又有一片,绵亘万里不断地治。

“熊耳、外方、桐柏至于陪尾。”这四个山相连的,在豫州的州境里面,从熊耳开始,一直治到陪尾。

“导嶓冢,至于荆山。”嶓冢就是前面谈过的嶓山。只写一个字叫做嶓,其实就是嶓山,山就是冢。导是从一开始叫做导,从嶓冢至于荆山。荆山其实就是汉水一开始发源,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荆山是在凉州。

“内方,至于大别。”从嶓冢开始跨过荆山,然后到内方,然后到大别,它们在荆州,都是汉水所经的地方。前面所谈的、看到的都是山,其实这些山说穿了就是汉水。

“岷山之阳,至于衡山”,在岷山,它是长江所出的地方,在凉州,的南面,叫岷山之阳,一直治到恒山,也是长江所经,在荆州。

“过九江”,九江也是长江,长江在这个地方绵延出九条来,洪水泛滥,后来九条也都治理得有条不紊,共同纳入了鄱阳湖里面去,“过九江”。“至于敷浅原”,最后一直治,治到“敷浅原”这一个平原,一个山原,全部都治理好,这些山这样写起来所讲的呢其实就是长江。

“导弱水,至于合黎”,以下就分成几条水来说,刚刚前面是讲几条山脉来说,因为九州已经讲过了。然后就从山脉的气势来说,就是前面所谈的。现在这边就是从水的角度来说。“导弱水,至于合黎”,“馀波入于流沙”,“导弱水”,从下面开始导,导一条两条,下一句是导黑水,导就是治理。治理弱水从头开始,一直治,治到哪里?治到合黎,合黎也是水名。“馀波入于流沙”,弱水一直导一直导,导到合黎里面,还有外溢出来的呢,导到哪里去呢,导到流沙。流沙是最西边,最西边,边蛮的地方,那个地名叫做流沙。

“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从黑水的源头一直导,至于三危,到三危这个很边荒的地方,最后把它引到哪里去呢,“入于南海”,过梁州,然后就到了南海这个地方。

“导河、积石”,导黄河从哪里开始呢,从积石开始,前面也讲过了。“至于龙门”,龙门山把它就凿破了。“南至于华阴”,从南边呢到达华山,阳就是南面,阴就是北面。“东至于砥柱”,东边河水分流,包山而过,或东或西或南或北。“东至于砥柱”,这个山俨然就立在水中,就像个砥柱一样。“又东至于孟津”,现在在讲黄河,然后又往东流,流到了孟津。津其实是渡口的意思,孟是地名。黄河到了孟津,当时武王伐纣,就是八百诸侯大会于孟津。在孟这个地方,刚好黄河到这个地方有一个渡口,所以叫做孟津。其实就是在洛阳城的北边。“东过洛汭”,从东边,洛水要注入黄河的地方,这就是洛汭。“至于大伾[pī]”;过了大伾山,然后又北行。“北过降水”,降水是水名,降水也是进入黄河,降水发源就在这个地方。“至于大陆”;过了降水之后,黄河到大陆。大陆的意思不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大陆,是一个大大的高原,叫做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北边又分为九条河,然后就是很泛滥啊,这个时候大概在兖州的地方。“同为逆河,入于海。”九条河呢,要到海之前又重新合为一大条河,叫做逆河。逆河的意思就是很多很多河,总的加在一起,叫做逆河。“入于海”,最后,黄河入于渤海。这些都是大禹的功绩所在。前面这一段讲的是黄河,以下是讲汉水。

“嶓冢导漾”,汉水是从嶓山发源的。嶓山发源的时候不叫汉水,叫做漾水。从漾水开始疏通,就叫做“嶓冢导漾”。前面讲过了,这个汉水前面泉水刚出来的时候在嶓山,那时候叫漾水,不叫汉水。一直流,往东南流,流到中游的时候,叫做沔[miǎn]水。到汉中,再往东流,才叫做汉水。所以,你看到漾水也好,沔水也好,汉水也好,其实都是同一条水,就是上游、中游、下游。“东流为汉一直往东流,就是汉水。“又东,为沧浪之水”,再往东边就分流了,叫做沧浪之水,在荆州。“过三澨[shì]”,三澨又是一条水名,这条水是注入于汉的。“至于大别”,大别是一座山,前面讲过了。“南入于江”,撞到了大别山又有一点南回,然后入江。“东,汇泽为彭蠡”,再往东,汇为彭蠡,彭蠡前面讲过,就是鄱阳湖,中国的五大湖之一。“东,为北江,入于海”,至鄱阳湖,然后出来又分为三条。入于正泽,出正泽又分为三。这个水,最后,北江入于海。这是整个治理的情况。这个水,念过比较快,实际上都是很大很大的工程。

“岷山导江,东别为沱”,长江的疏导从哪里开始呢,从岷山开始。东别为沱,从东走,分流叫做沱。“又东至于澧[lǐ]”;澧也是水名,又往东边走呢,这个澧跟它汇合。“过九江”,江在荆州又分为九条。“至于东陵”,东陵是一个地名。“东迤北,会于汇”,这个汇就是彭蠡,就是前面讲的鄱阳湖。一直走,走到东陵,然后往东溢流分流,最后又汇聚于鄱阳湖,分而复合。“东为中江,入于海。”往东再流为长江的中段,然后继续流,入于海。这一段是在讲长江的疏导治理的情况。以下是说济水。

“导沇[yǎn]水,东流为济。”济就是济水,这是中国的四大河之一。济水的上游叫沇水,所以导济水是从沇水开始导的,然后慢慢让它往东,就变成济水。“入于河,溢为荥”,入于河,注入黄河。溢为荥,荥是沼泽名,前面有讲过荥波。“东出于陶丘北”,从陶丘的北边,“又东至于菏[hé]”,就是到菏泽这个湖,“又东北,会于汶”,济水又跟汶水又合在一块,“又北,东入于海。”然后呢从北转而为东,最后注入大海里边。这个是济水的情况。以下讲淮水。

“导淮自桐柏”,从桐柏山开始,去导淮水。“东会于泗、沂[yí]”,泗、沂这是两条水。淮水跟泗、沂又聚合在一起了,最后“东入于海”。这是淮水的情况,中国有四大河川叫四渎,长江、黄河、还有淮河、汉水(11:10),这四大河都在里面。以下讲渭水。

“导渭自鸟鼠同穴”,鸟鼠同穴山,是一个山名。这个鸟叫做鵸[qī],这个鼠叫做鼵[tū]。鵸跟鼵很特殊,常常共处一穴,这是它们的天性,所以这个山叫鸟鼠同穴山。渭水从鸟鼠同穴山开始,“东会于沣,又东会于泾”,跟沣水、泾水又汇合。“又东过漆沮”,这也是水名,最后呢,“入于河”。这么多的水慢慢汇聚,最后是流到黄河里边。黄河最后当然就是入于海。以下是谈洛水。

“导洛自熊耳,东北,会于涧[jiàn]、瀍[chán]。”这是两条水名。那么洛水从熊耳开始来疏通的,从东北会于涧、瀍两条水。“又东,会于伊”,伊也是水,大概在今天洛阳的南边。“又东北,入于河。”然后又往东北走,最后注入了黄河。这个就是洛水,它的流向是这样疏导的。

以上的这些就是讲从山的角度来看大禹治水,从水的角度看大禹治水,更前面是从九州的角度来看大禹治水。我们知道,这个工程是非常非常浩瀚,不知道动用了多少的人力,有形无形的力量,才让中华的古文化从中原地方去生根。生根他又不是各人自扫门前雪的概念。中原有治水的能力,他的福泽也遍及到非常非常边远的蛮荒。不计代价的,自己能够平水患,也要帮别人平水患。这个浩大的工程是由大禹来做。大禹做了这个平水的工程之后,真正的目的不是为了平水患而已,是为了让天下平治。所以真正的功成是在怎么样把尧舜天子的教化,把它定定了一个可长可久的制度,让中原也好,蛮邦也好,有一个制度可以遵循,然后让天下能够平安,这是他的目的。所以大禹的长才不仅仅只是治水,更大的长才就是治国,我们看下文。

“九州攸同”,什么叫“九州攸同”呢,就是说,过去遭逢水患的时候道路都阻绝了,现在水土都治好了,天下大同啊,所以叫做“九州攸同”啊。没有什么背叛的人,一心都向着尧舜。

四隩[yù]既宅四隩就是四方的屋子都可以尽情的居住了,叫四隩既宅。隩就是角落,四方的意思。

九山刊旅九州的名山,刊就是砍伐它的树木。该砍的树木砍完了,路造出来了,作为治水之工。然后治水完毕之后呢,名山圣境都有旅祭,叫做九山刊旅。

“九川涤源”,九州的名川,就慢慢地疏导,疏导到它的源头,水源出来的地方,都已经也疏导过了。到源头都没有拥塞,叫做“九川涤源”。

“九泽既陂”,陂是山坡。九州的所有的大湖,该围堤的,该阻挡的都已经围好了,它不会再让它有泛滥之灾,叫做“九泽既陂”。

“四海会同,六府孔修。”就是四海之内,九州同风。他是万国同心,没有再怀有异心者。别人免钱帮你治洪水,让你的国家能够平安,你有什么好异心的。所以一心一意向着尧舜的仁君,这个叫做“四海会同”。谈到这个会同,古代《礼经》里面是这样说,说诸侯见天子时见叫做会,殷见叫做同。所以天子跟诸侯的见面,诸侯跟天子的见面,他的名称稍有点差异,就是叫做会同。“四海会同”的意思倒不是讲说天子诸侯,而是说四海同心的意思。

“六府孔修”,六府在《尚书》一开始的时候就有谈到,什么叫六府。水、火、金、木、土、谷,这六个是治国的大本,叫做“六府”。孔是什么意思呢,就是非常,治理得非常好,叫做“孔修”。就是政治和平,百姓不失其业,各得其生殖,每一个家庭都富足,叫做“六府孔修”。

“庶土交正”,庶土是什么,所有的土。就是前面所说的有壤,有坟,有垆,就是各个州府的土、土壤,都能够复其本性,而得到它的正用。意思就是说都可以耕种,根据它的土性来种作该种的植物,叫做庶土交正。

“砥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中邦。”“砥慎财赋”,既然水患平了,也都丰足了,那么接下来所慎重的呢,是什么呢?就是一个国家的财赋赋税。天下要怎么样定定长治久安的制度,财赋赋税,怎么样取之有节,而不过度。“咸则三壤”,这个财赋怎么奠定呢,就是要依它的土壤的上中下有三品,三品里面还各有三品,是不是总共有九品。依它的肥沃或贫瘠,来定它应该付的赋税,叫做“咸则三壤”。则就是法,效法。财赋是怎么定定,就跟土壤肥沃或贫瘠有关。这很公平,为什么,因为当时都是农人,每一个家庭都要耕种,自己耕种自己吃,这是最公平的事情。然后从你耕种的所得里面,看几分之几贡献给国家。“成赋中邦”,这个中应该念中(四声)。就是九州的贡赋定定好了,水害也除了,所以这个国家就兴旺起来了,叫做“成赋中邦”。中邦的意思就是终于可以成为一个国家啦。一个国家最基本的条件终于已经拥有了。除了水患除去了,除了富足以外,富足之后就要定定长治久安的办法,就是它的赋税。各位,我们今天社会乱,民心不平,是不是因为贫富不均。贫富不均就是因为赋税的制度上有一点点问题。古代很单纯,大家都是耕种的,对不对?据你耕种的拿十分之一出来,给国家,让他来处理公共事务。其他的有九成(用于)你吃、喝,一定是足够的。就以这个方向,非常公平的方式来处理。这样子呢,没有了水患,有了富足,每个人有土地可以耕种,有了房子可以居住,接下来就要讲公共事务,赋税应该怎么样。在国家里面,你享受权利也要服义务啊,不是这样吗?义务是什么呢,就是赋税。赋税要多少呢,大概从尧舜以来,一直都是定十分之一左右,超过十分之一我们就说暴政啊。那也有人说要低于十分之一。低于十分之一,国家的开销就会不够,那就是蛮夷之邦的做法。又要有那么多的制度,又要国富民强,那就是要差不多十分之一,这样才能够建构一个国家的最基本的条件。大禹治水之后,紧接着就替尧舜来奠定这些非常重要的国家的根本。所以我说,他的才干不是只有治水,其实是治国。一个圣贤降世,总有很多聪明睿智的地方。我们今天讲到这里。



恢古斋

能否再加标题。

黄庭心学 回复 @恢古斋

您好!以后会加,目前志工们忙不过来,请谅解啊。

回复@恢古斋
表情0/300

其他回复(1)

黄庭心学

您好!以后会加,目前志工们忙不过来,请谅解啊。

其他用户评论

云南深宁

  导岍及岐,至于荆山,逾于河;壶口、雷首至于太岳;厎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   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熊耳、外方、桐柏至于陪尾。   导嶓冢,至于荆山;内方,至于大别。   岷山之阳,至于衡山,过九江,至于敷浅原。

云南深宁

  导渭自鸟鼠同穴,东会于沣,又东会于泾,又东过漆沮,入于河。   导洛自熊耳,东北,会于涧、瀍;又东,会于伊,又东北,入于河。   九州攸同,四隩既宅,九山刊旅,九川涤源,九泽既陂,四海会同。六府孔修,庶土交正,厎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

云南深宁

  导弱水,至于合黎,馀波入于流沙。   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   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厎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   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过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东,汇泽为彭蠡,东,为北江,入于海。   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澧;过九江,至于东陵,东迆北,会于汇;东为不江,入于海。   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陶丘北,又东至于菏,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   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

Ai爱华

 九州攸同,四隩既宅,九山刊旅,九川涤源,九泽既陂,四海会同。六府孔修,庶土交正,厎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中邦。

Ai爱华

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过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东,汇泽为彭蠡,东,为北江,入于海。   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澧;过九江,至于东陵,东迆北,会于汇;东为中江,入于海。   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陶丘北,又东至于菏,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   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   导渭自鸟鼠同穴,东会于沣,又东会于泾,又东过漆沮,入于河。   导洛自熊耳,东北,会于涧、瀍;又东,会于伊,又东北,入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