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佛法“空”与“有”的诤论

2021-07-16 11:13:3906:58 4948
声音简介

佛法“空”与“有”的诤论

然而,到了唐代玄奘法师译经这么一翻译后,在中国又引出一个偏差。因为禅宗以中国文化的观念标榜,“明心见性”,为什么有这个观念呢?因为性与情这两个字,在中国文化的根基非常久,比如三代以后,周代文化在礼记上提到“”与“”,佛法传来中国翻译后,很多都采用中国文化本有的名词,象“众生”一词出于《庄子》;“功德”出于《书经》;“居士”则出于《礼记》,佛经翻译采诸子百家之名词者非常多。此乃因翻译不同的文字,必用其原有文化使用惯了的名词,才易使人了解社会。

所以禅宗提出“明心见性”,是根据中国文化本身的道理来说明的。然而,以后世整个佛学来讲,用这四个字,毛病也出得很大。比如佛经上经常讲到“”,界线分不清楚,有时将思想、现在讲话的情绪、脑子在想的也叫心,实则非也。有时佛经上讲心,是代表超越思想、分别、意识、情绪以外的那个本体的作用,全体的,心物一元,也用“”作代表。因此佛经中,上下两句或一句中有两个地方用到“”字,可能就有两个不同的涵义,但是没有在这上面下功夫,后世就很容易把它混淆,混淆就产生很大的毛病。

由这个道理,我们知道禅宗讲“明心见性”是一个代号,然而自玄奘法师翻译唯识学“诸法无自性”以后,中国佛学思想也发生了个争论的问题,“一切无自性”,禅宗却讲可以“明心见性”,那,不是这个错了,就是那个错了,究竟错在哪一面;有人认为,禅宗所讲的“明心见性”是有个东西可见,有个心可明,这个已经不是佛法,这与印度婆罗门教传统的真常唯心论一派相同。因而,种种错误观念就出来了。

仔细研究唯识、法相后,即可了解玄奘法师所翻译的“诸法无自性”,是指一切形而下、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没有一个单独存在的根本性质,过去曾讲,现在再提出来注意,比如粉笔、纸币、手帕,都是语法中的一法(法是代号),它无自性,将手帕分析,是绵纱、化学纤维、人工、颜色等综合体,每样把它分开来,手帕并没有自己的自体存在,它是各种原素因缘凑合,偶然地、暂时地构成了这么一个东西;而名词也是假的,我们叫它手帕就变成手帕,当时取名叫阿狗,现在就叫阿狗,名字无自性。形而下诸法没有独立存在的性能,不会永恒存在,一切无常,都要变去,所以说“诸法无自性”并没有错。可是后世有一帮研究唯识学的,抓到鸡毛当令箭,谈空说有,都用错了!唯识讲诸法无自性,哪里还有个“明心见性”的性可见呢了认为这些都是假的而斥为外道。所谓外道、内道是代表分界的分号,错了的,钉个牌子归到一个范围,叫外道;在这个范围对的,叫内道,内外就是那么一个界线的分辨。

那么,实际上对不对呢?我们晓得,诸法无自性对形而下的事物而言是不错的,然而对形而上,唯识又建立一个什么呢?就是阿赖耶识转入真如,另定名称叫“真如”,八识心王转完了,绝对的净化,净化到刚才所言涅槃的清净,那个东西也叫真如。不过,严格研究又分两派:一派唯识学者不用真如这个名词;一派则主张必须建立另一个作代表。

现在,我们先来解释一下“真如”,中文翻译佛经非常妙,很美!注意这个名称哦!见了道叫“真如”翻译得很好,其它都是假的,只有这个东西是真的。但是倒过来念呢?“如真”,好象是真的。我经常提醒大家注意,佛法有一句话:“如如不动”,一般人看到都认为不要动就是佛了!根本连文字都读错了!“如如不动”,好象、好象、好象没有动,对不对?中文翻译得很好。实际上动而不动,不动之动谓之如如不动。这又讲到中文翻译的问题,现在有很多英文翻译,我感到本事好大,也好大胆。中国佛经从印度翻译过来,每一位大师不但懂得中国诸子百家的文化,而且要懂得各种各样的方言。象我们只晓得把外文弄好,在外国蹲了十几年对某地的方言都不知,这就无法翻译,那些地方那个字才恰当,很难!

回转来我们说到建立真如,见道的道体叫真如。唯识有一派学者根本不建立真如,把第八阿赖耶识净化了就是道。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观察者文明

感恩分享,这部著作真伟大,了不起,南师真伟大!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妙说佛法与智慧

学贯中西的佛系哲学家!主讲领域:佛学;国学;历史人文。这里对人生,对智慧的解读可能是全国最深刻!助理vx:mary1718

by:妙宝虎小桂师父

《佛法与人生》

我们需要通过学习佛法来认识自我,了解人生,了解生命的轨迹,寻找生命的归向,这就是佛法给我们的最重要的利益。

by:书声琅琅1987

佛法的修证

佛法的修行离不开戒、定、慧三学,解脱道和菩提道的修证也是如此。修行进步的标准是看你是不是越来越规范了,你的定力和智慧是不是越来越高了

by:静fj

佛法概论

本书以现代人习惯的思维模式及语言,将深奥的佛理说得透彻易懂。普愿有缘者听闻此书,共入菩萨道,成就百千万劫来的宏志悲愿,一起庄严佛道

by:菩提心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