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未必为实

2024-03-01 22:41:4505:59 1.2万
所属专辑:科学真相
声音简介
撰文:方舟子
几天前我去了一趟费城富兰克林研究所的科学博物馆,那里有不少简单的视觉实验让人亲身感受人的眼睛是多么容易被蒙骗,同样大小的图形会被看成大小明显不同,静止的物体会被看成移动的,黑色的图形会被看成彩色的……

  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能体验到这种错觉。一个著名的例子是太阳或月亮在地平线上时看上去要比在高空中大得多。对古人来说,对这个现象最明显的解释是太阳或月亮在地平线上时更靠近地球,就像典故“两小儿辩日”所说的那样。在有了较为正确的天文知识之后,就可知这种解释是错误的,日月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在早晚都是一样的。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这种大小变化只是人眼的错觉。通过纸筒观看月亮,调节纸筒的大小,直到与月亮刚好吻合。用这个纸筒在不同的时间观察不同位置的月亮,会发现月亮的大小并没有变化。用固定的照相机多次曝光拍摄月亮在天空中的不同位置,更可以直观地显示月亮在天空中的运行轨迹,可知其大小没有变化。

  由此可见,月亮在不同位置时在人眼视网膜上的投影大小都是一样的,是人脑做出了不同的判断而产生错觉。如果人脑觉得月亮距离较远,月亮就会显得比较大,反之则比较小。

  那么这种距离错觉是怎么产生的呢?最常见的解释是月亮在地平线上时,因为有房屋、树木等作为参照物,会使人觉得月亮比较远。但是坐在飞机上没有这些参照物时,人们还是会觉得地平线上的月亮比较大,这就没法用这个理论解释了。

  按照上面的解释,人脑在面对地平线上的月亮时错误估计了距离。不过实际的情形可能恰恰相反。在我们面对高空中的月亮时,人脑判断不出它距离我们有多远。在不知道一个物体的距离时,人脑会把它假定为大约200米远,并据此计算出它的大小。当月亮在地平线上时,有地平线作为参照,人脑知道它的距离肯定是远远多于200米,并计算出它的大小要大于在假定200米远时的大小。

  月亮错觉对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有时候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错觉。社会心理学创始人穆扎菲·谢里夫在1937年曾经做过一个经典实验。他让几名学生坐在暗室中,观察一个小亮点。那个亮点实际上是固定的,但是由于没有任何固定的背景可做参考,人脑将没法稳定它处理的图像。人们会觉得那个亮点在移动。如果分别问每个人看到的情形,他们描述该亮点移动的方向、距离都各不相同,因为本来就是出于想象。但是谢里夫发现,如果让这些学生对他们看到的情形进行一番讨论,他们的意见会逐渐变得一致,最后他们全都报告看到了向同一方向、距离移动的亮点。即使是不同的人产生的不同错觉也会在经过讨论之后变得一致。

  这种“自主运动错觉”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碰到。如果盯着一颗孤独的明星(例如金星)看,虽然它是静止的,也会让人觉得是在移动,从而以为那是一个不明飞行物。许多不明飞行物报告显然都是由于视觉错觉产生的,即使是号称有许多目击者的报告也是如此。谢里夫实验已经证明了,在一群人同时目击一个现象之后,在议论时会互相影响,不知不觉地修正自己原有的看法,最后会形成一种共识,也就是说,即使是诚实的人,甚至是一群诚实的人的一致描述,也不一定可靠。更何况,人们在讲述自己的经历时,为了吸引听者的兴趣,容易无意之中加以夸大,叙述的次数越多,间隔的时间越长,越不可靠。

  有的“不明飞行物专家”却偏要根据目击报告进行研究,甚至计算出“不明飞行物”异乎寻常的高度和飞行速度,从而得出“不明飞行物”与外星人有关的结论。这些“专家”显然过分信赖人的视觉和心理。他们不懂得,人们所感觉到的世界,其实并非世界的本来面目,而是一个“虚拟世界”,是大脑根据感官收集来的信息进行加工、重建出来的,在这个处理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错觉乃至幻觉。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1997791lrxt

非常佩服主播的勇气,加油

人类简史1967

非常棒,受教了!解读的非常非常棒。

key39_播客

主播是云南人?口音很重啊

佚名不深藏 回复 @key39_播客

请指教

key39_播客 回复 @key39_播客

挺好,没别的意思。

飞天席

我ca,这货竟然还在消费国人

佚名不深藏 回复 @飞天席

无脑喷

初恋黑佳人 回复 @飞天席

这种人根本没有脑子,无需理会。

不见不散1012 回复 @飞天席

越是到了危机时刻,才晓得科学是多么的重要。那些成天喊口号的人,真的是喊个加油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吗?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眼见非实

我们大部分人认为眼见为实。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和手触摸到的,相信感官告诉我们的是真实的客观实在。果真如此吗?认知科学家唐纳德•霍夫曼对此提出了挑战,他告诉我...

by:泛若舟

今夜未必得逞

一部经典作品!人物刻画细腻!情节起伏吸引人。根据听众的喜好而精选,声音清晰,感染力强。感情色彩浓厚。。就是对我们的最大支持和厚爱。每天加班很辛苦,您就动动手指支...

by:读书大熊猫

读书-野史未必假

从三皇五帝到明清,为你揭开流行野史中的历史真相!本书分析了中国历史中自三代五帝到明清的22个流行野史传闻,通过情景再现、史料爬梳、逻辑推理,揭开流行野史中的历史...

by:k6xui7dd6mt3ivuxne27

未必(DJ铁柱版)-言瑾羽

那些深信不疑的答案真的「正确」吗单曲《未必》里,我们提出了这些困惑也试图解答这些问题未必是真未必是假世界毕竟如此奇妙

by:流行风ING

世界很奇妙+你未必知道!

世界这么大、相信有很多的未解之谜吧!那么未解之谜是什么呢?世界未解之谜是人们用现有的科学技术手段,或者按照正常的思维逻辑以及推理方式无法解释的自然、天文、历史等...

by:Sean_小羊

《眼见非实》唐纳德·霍夫曼著

这本书试图回答一个无数科幻作品都在讨论的母题——人类不会不只是高等级智慧虚构出来的一串代码,而不自知?从这个意义上讲,《眼见非实》,首先是本颠覆之书。它说,你眼...

by:芦苇笛音

你未必知道的上古神话那些事

咱们伟大的华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作为世界仅剩的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谁还没有点底蕴深厚的神话历史?回答当然是肯定的,有,非常有,而且很深厚。厚到什么程度呢...

by:大脸怪爸爸

我亲眼见到的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是个伊斯兰国家,很长时间内,没有旅游签证,所以外界人知道的很少,我大学学习的是阿拉伯语,毕业后在国外工作了三年,现在我把我真实的见闻,传在喜马拉雅给大...

by:戴维旅游

教你学习口才| 是人才未必有口才,有口才必定是人才

本套图书全部根据具体内容进行相应分章且归类排列,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操作性和知识性,是青少年学习口才、曲艺和表演的最佳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收藏陈列的最佳版本。【内...

by:肆迹传音_零声

儿童教育很重要,可你未必懂儿童心理学

郑毅教授结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帮助家长了解常见儿童心理疾病,及时发现孩子心理问题,本次讲课知识讲座共开设16讲。更多关于心理问题请关注“心身合医”微信公众...

by:心身合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