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之上的生死暗战

2024-02-13 22:24:1104:51 7653
所属专辑:作文素材天天读
声音简介

悬崖之上的生死暗战,何以用一束光点亮另一束光


今年“五一”假期的电影院分外热闹,除了影片扎堆上映,“五一档”的票房、观影人数也打破往年记录。其中,谍战片《悬崖之上》除了获得不俗的票房表现外,更让无数观众为之落泪。有人说:这是一部缺少悬疑的谍战片。也有人说:这部电影向主旋律类型片迈进一大步。看过电影的你们如何评价呢?

聚焦于隐蔽战线上的英雄事迹,《悬崖之上》讲述了上世纪30年代,为保护“日本展开反人类实验”人证,4位从苏联接受特训的中共谍报人员回国完成秘密任务的故事。不同于一般谍战片靠悬念推动故事,《悬崖之上》在上半场就向观众亮明了角色的身份。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电影的叙事是反套路的。开启了“上帝视角”的观众知道谁是好人谁是坏人,看清了人物处境和故事反转的可能,电影何以吸引观众坐住这两个小时?

编剧全勇先说:我写谍战戏最关注的是人,人物是最有魅力的。导演张艺谋表示:网络时代没有不被“剧透”的剧,用情感、用情节、用过程,用细节的铺排吸引观众是最大难题。二人的回答殊途同归。反套路的电影要靠反套路的叙事来支撑。电影采用黑白二色作为主色调,暗示着严酷斗争中不可模糊的善恶界限,以及地下工作者所面对的非黑即白的生活、如同处在悬崖之上且不容许丝毫妥协的命运。但即便如此,英雄气也没有脸谱化。影片摘下了英雄不死、十项全能的“主角光环”,塑造了有柔有弱、有疼有怕的英雄形象,呈现了敌我、战友之外的夫妻、亲子关系,以有血有肉的人物激发共鸣、动人心弦。

无情未必真豪杰。影片毫不吝啬地描摹了“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的家国大义,但也精心还原了英雄的情感世界。在执行任务之外,一场革命夫妇寻找失散孩子的戏赚足了观众的眼泪。“活着的,去找孩子”的生死离别,“马迭尔酒店门口那群小叫花子里有我的孩子”的轻描淡写,父子相见不相识的辛酸无奈,隐忍地表达着革命者的内心牵挂。任务在先,家事在后,思念留心间。影片中的儿女情长没有“鹊巢鸠占”,却成为革命理想的生动注脚、英雄形象的立体呈现和主流价值的深刻剖析。正如一位影评人所说:付情感以信仰之崇高,付信仰以情感之美好,这种结合是对主旋律的深度诠释。

戏剧是源于现实的创作,但现实有时比戏剧更精彩。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推进的当下,我们不应忘记红色特工背后的那段历史。在革命年代,这些“与魔鬼打交道的人”或许不曾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出生入死,却打出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血色暗战。有的抛家弃子,返家承诺竟成一世诀别;有的只有代号,直到牺牲也没留下真实姓名;有的忍辱负重,为了民族解放而担上叛徒骂名。由于地下工作的特殊性,他们的工作一直鲜为人知。在共和国的史册上,历史前景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流芳千古,在隐蔽战线上籍籍无名的先烈同样不容忘却。

“你们的姓名无人知晓,你们的功勋永世长存!”《悬崖之上》用群像戏的形式告诉人们:历史正是在千千万万个无名英雄的前仆后继中不断前行。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牺牲的4.8万名烈士中,3万多人没有留下姓名。湘江之滨的石碑镌刻着后人寻访到的红军将士名录,尽管赖老石头、马二二、陈三哩子等可能连小名都算不上;尽管那一块块素朴的碑石,也承载不了烈士家庭的残缺故事,记录不尽宏大历史的苦难辉煌,但被人遗忘才是真正的死亡。对于后人而言,唯有铭记于心,方不辜负英雄热血;接力前行,才能告慰在天之灵。

“乌特拉”在俄语里的意思是黎明。影片结尾,幸存的地下工作者向年轻人解释“乌特拉行动”时,二人注视着风雪后的苍茫世界,在遥远的地平线上,仿佛光明的力量即将刺穿凛冽的寒冬。身处和平年代的年轻人应该感念鲜血换来的幸福,也理应护佑来之不易的光明。设身处地感受英雄的平凡与伟大、信仰与真情,历史就能在直击人心中激发思考、在感同身受中厚培信仰,用一束光点亮另一束光。

这正是:黎明总在暗夜后,英烈之光照古今。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