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冶长第五 (21)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

2022-09-17 21:10:0311:36 70
所属专辑:《论语》
声音简介

#公冶长第五# 5.21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宁武子,卫国的大夫,宁武子一生侍奉过两位国君,一位叫卫文公,一位叫卫成公,相对而言,在卫文公执政之时,邦有道,政治是清明的;在卫成公执政期间,邦无道,政治是昏暗,是腐败的。这个是相对而言,为什么叫相对而言呢?因为卫文公和卫成公在历史上都不算有道明君,但是相比较之下,卫文公算是有道的。
所以“邦有道则知”,说宁武子在卫文公执政期间,政治是清明的,所以宁武子在国家是有所作为,有所建树的,他的智慧足以发挥他的才能,可以让他更好的从政,更好的去做事情。
“邦无道则愚”,我们先讲第一层意思,在国家政治不清明的时候,腐败的时候,我可以很好的明哲保身。我们曾经学过“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即是此理。在国家有道的时候,我自己的才华不至于废弃,我可以有所作为,在邦无道的时候,我可以免受刑戮,说明我们可以懂得明哲保身,可以保存自身的,可以独善其身,并且不与腐败的现象同流合污。
第二层意思,才是“愚不可及”的原意,这个是有历史背景的。在卫成公执政期间,无道,无道到什么程度,导致卫成公失国,他自己外逃,出逃了,国家已经失去了。这个时候宁武子是没有放弃,他周游于各个强国之间,不停的去活动和周旋,助卫成公复国,这个时候很多人是非常不理解宁武子的,认为他非常的愚笨,及其愚蠢,为什么呢?他首先做的这件事情,于己是无利的,对自己没有任何的好处,图什么呢?没有人清楚。它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已经丧失了国家,并且君主无道。但是他有仁义存于心中,他并没有放弃,他不停的去周旋、去复国,所以这个时候别人看到他就是愚的。
我们来思考这件事情,如果他真的如此愚笨,他怎么能助其复国,他又靠什么可以周旋于列国之间呢?所以这个人他一定不是愚的,并且国家有道的时候他是可以有所建树的,这个人有智慧、有才干、有胆识,内心有仁义。但是在别人看来他就是愚的,因为和大家想的不一样,更多的人在考虑己身,在考虑自己的利益和得失,再考虑自己的生命安全,谁会去做这样的事情呢?

我们现在再来思考,我们人生当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我们看不清楚他在做什么,他并没有利可图,所以我们就会说你这样做到底图什么呢?是不是很愚笨的行为呢?比如说我们去看那些不为钱财名利所动之人,我们看那些舍己为人之士,我们看不清楚,我们也想不明白,甚至我们也不相信,我们觉得他很愚笨。
我们再来举例子说孔夫子的经历,孔子五十四岁开始周游列国,奔波十四年,六十八岁才回到自己的故土鲁国。孔夫子在鲁国曾经是做过大司寇之人,如果以孔子的才华和名望,他想为官从政,做点事情,过富足的生活是非常简单的,可是他并没有,他去周游列国,去说自己的仁义道德、去讲孝、去讲仁、去讲义。可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春秋乱世,礼崩乐坏的时候,各个诸侯国都在争权夺利,都在弑君,甚至弑兄,各国之间还在不停的争斗。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其他人都会说孔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你到底图什么呢?甚至还有人说“惶惶如丧家之犬”,不停的周游列国,甚至说他是在乞讨,甚至觉得他只是为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只是想到各国之间去谋取官位。所以这些事情在别人看来似乎都是愚不可及的,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大家都在争名夺利的时候,谁又去听你的仁义道德呢?有什么用呢?所以这恰恰是那些愚笨之人,当然是我们认为的愚笨之人,因为他心中怀的是大仁,心中怀的是大义。所以别人看上去好像他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因为我们看不清楚,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以利为先,我们只看这件事情有没有好处,如果没有好处,何必去做呢?
实则宁武子选择的是一条更加艰难的路,舍掉了自己的利,舍掉了自己当下的生活,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但是他心中追求的是那份大仁和大义。

我们再来做一下比较,我们在上一堂课当中学过“崔子弑其君”,陈文子放弃了自己的家业,去其它的邦国,到了其他的国家,他会发现和自己齐国的现状差不多,所以他又离开,结果去了其他的国家还是一样的。那么孔夫子说“陈文子可谓清矣”,这个人很清,不与浊同处,他是一个清白之人,但是算不得仁,不能称为仁,因为他只是在独处,而没有想着去救世,而没有想着去承载和承担更多,所以我们可以说他清,但是内在却缺仁,缺大仁大义,这里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我们接下来看孔夫子是如何形容宁武子的,“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说他的智慧很多人是可以做到的,是可以达到的,邦有道,有所建树,有所作为,只要你有才能、有智慧都可以做到;但是其愚不可及也,他在别人眼中看到的这种愚笨,很少人可以达到,做不到的。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论语 公冶长第五

《论语》是以语录体方式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汇编,它集中体现了孔老夫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以及教育原则,是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之一。千百年...

by:林氏包子

功夫哲学论语公冶长第五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

by:張淸楊问手轩咏春拳功

公冶長第五——論語章句集註

馬培路老師主講此篇皆論古今人物賢否得失,蓋格物窮理之一端也。

by:春耕园书院

论语讲记-公冶长篇

原文1.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2.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3.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

by:道外无物

論語不泥 05 公冶長篇 最接地氣的口條解釋最高智慧

需要文字稿的同學請聯絡微信bksun8864,大師兄文山不泥,暨註解易經之後,立刻推出另一部重要的國學註解,即將顛覆宋朝以來,國人對孔子所持有的刻板印象,更是要...

by:大師兄文山不泥

猴子警长探案记第五季

神秘的猫出现在森林里来刺杀人们。让猴子警长和大家一起抓神秘的猫吧!

by:JuIy灰

猴子警长探案记 第五季

猴子警长新季到来,他又会有什么样的麻烦呢?弗兰熊小鸡敦敦兔子警察,他们又会有什么样的麻烦呢?

by:神奇神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