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303期:郎平,这次是真的再见了!

2023-08-04 14:07:0720:10 4934
声音简介


前几天,中国女排3:0击败阿根廷,又赢了一场漂亮的球。


可惜,这迟来的胜利,已无法挽回败局。因为之前连输三场,女排已经注定要早早回家。


上届的奥运冠军,这次竟然没能小组出线就这样告别了东京奥运会,无比遗憾而郎平,也宣布谢幕,从此告别女排。


“我想休息了。”


这个从不服输的女人,带着遗憾离开了她追逐一生的梦。这个转身的背影,尤显悲壮。






1960年出生的郎平,13岁开始打排球,18岁破格选入国家队。


老队员说,那时的她还是一只“丑小鸭”:

“这个小孩特别逗,傻傻的,特别可怜又特别可爱,人特别瘦,特别高,脸特别窄,小孩似的没发育开。

头发扎两个刷子,翘在头顶上,像立在天上一样,显得人更高了。”


当时的国家队,条件很简陋。教练们把排球从高台往下砸,姑娘们就站在墙角里接。


训练场是用竹子搭成的,稍不留意,就会被扎伤。又要躲扎,又要接球,一场训练下来,往往青一块紫一块。郎平就曾一不小心,被砸出了轻微脑震荡。


但她对自己特别狠,总是加时加点地训练,有时会不吃不喝地扣球7小时。


这样流血流汗的高强度训练,让她拥有了一身扣杀绝技。


1981年11月16日,是载入史册的一天。第三届女排世界杯,中国第一次杀入决赛,对阵东道主日本。这在当时是个特别大的事儿。


全国的大街小巷都静悄悄的,人们都围在黑白电视机和收音机旁,紧张地听着宋世雄的激昂解说。


所有人都盼着女排打败日本,一举夺冠。最后的结果不负众望,3:2,中国姑娘们顶着客场的压力赢了!


足球、篮球、排球,这三大球,我们终于有了一个世界冠军!


那夜的天安门广场,挤满了北京的居民和学生,他们激动地彻夜高呼:“中国万岁,女排万岁!”


第2天,《人民日报》发文,倡导全国上下“学习女排,振兴中华”。


那一届世界杯,中国女排7战7胜,共扣球1116次。


其中407次,都是由第一主攻手——21岁的郎平狠狠扣下。


回国后,郎平收到了全国各地人民的几千份信件、礼物。


大家亲切地叫她“铁榔头”,她的扣球英姿,被印在了当年的邮票上。


从1981年开始,中国女排所向披靡。


郎平和她的队友们,不只创造了历史,更成为了“五连冠”的传奇:

1982年世锦赛;1984年奥运会;

1985年世界杯;1986年世锦赛。


中国女排都是冠军!


这样的风光无限,在整个体育史上都极其少见。80年代,只要一说起女排,中国人就会心潮澎湃。郎平后来在自传里写:“女排的气势,振兴了一个时代。”




女排精神,成为了“绝不服输,勇争第一”的时代精神。而郎平,是女排精神的一面旗帜。




可是,1986年之后,这面旗帜没了。26岁的郎平退役了。


因为伤病,她做了多次膝盖手术,整个髌骨的软骨,几乎都没有了,正常走路都成问题。


铁榔头,变成了纸榔头。“每天都过得很艰难,打不了球了,只得退役。”


国家给她安排了工作,北京体委副主任。这在当时,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职位。可“铁榔头”没接这个“铁饭碗”,她说自己不是当官的料。


刚刚结婚的她,决定努力学习英语,然后自费去美国,学体育管理。当时很多人不理解郎平。


大家多喜欢你啊,国家也不会亏待你,干嘛非要出国呢?郎平说她被误解了:


“我就是觉得,国家和人民待我太好,我不能再躺在‘冠军’的奖杯上吃一辈子老本。
一旦从女排的队伍中退下来,我什么都不是,我得重新学习本领。
我希望自己能学点实在的、科学的、真正有用的东西。”

最后这句话,我觉得值得所有成年人深记于心。长大以后,我们常常把精力更多地放在那些虚假的周旋和伪装上。


想怎么讨好领导,怎么维护关系,怎么包装自己,怎么利用人脉……很少有人认真地去学习真东西了。


但事实上,一个人怎样才能有更大的成就,更好的人生?


就是你要坚持不断地学习,学“实在的、科学的、真正有用的东西”。


这一点,郎平真是人间清醒。去美国的决定,其实很不简单。1987年,她在国内已经功成名就、备受敬仰了。


但到了美国,就完全是一个外地小白,没钱、没熟人、没工作签证。她不得不做助教换学费、生活费,每天累得“连胳膊都抬不起来”。


这么大的体能消耗,却穷得只能吃面包夹白菜,每天都吃这一样,吃到想起来就恶心。


后来,郎平为了生计,到意大利的一家俱乐部打球,卖命打成了“最佳运动员”。


她又受邀,以20万美元年薪,执教了八佰伴世界明星队。她的教练才能显现了出来,日子也过得好了起来,能在异国他乡站得住脚了。


而90年代初的中国女排,却是青黄不接。




老将们退役后,新的队伍在奖牌上颗粒无收。她们甚至一度输给泰国,沦为一支世界二流球队。


1994年,曾经的恩师恳求郎平回国执教。可她正面临着离婚风波,两岁的女儿是她最割舍不下的。犹豫之时,体委的一通电话打动了她:“郎平,祖国真的需要你!”


郎平这辈子,最受不了这句话。每次听到这句“祖国需要你”的呼唤,她都会应声而来。


1995年,她毅然离开幼小的女儿和国外优越的生活,执教中国女排,拿900元的工资。


“我骨子里流淌着中国人的血,当祖国需要我的时候,我怎么能无动于衷呢?”


郎平回国的第一年,就化腐朽为神奇。在她的执教下,本是一盘散沙的中国女排,1995年夺回了亚洲锦标赛冠军。


11月拿下了世界杯季军,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斩获银牌。


郎平获奖“世界最佳教练员”,就像白岩松说的:“哪里有郎平,哪里就有奇迹。”


带队进四强的目标,其实已经实现了,郎平本来可以申请离任,和女儿团聚。


而且当时的美国、意大利女排,都有意邀请她执教。但郎平权衡之后,决定还是等队伍稳定一些。


一直等到1998年,她率领中国女排获得了亚运会的冠军、世锦赛的亚军,才终于离开,去治一身的伤病。在1999年的交接仪式上,她泣不成声。




后来的几年,郎平一边治伤病,一边在意大利执教,拿遍了欧洲联赛的冠军。


期间,她看到中国女排连夺世界杯冠军和奥运会冠军,确信中国女排已经走出低谷,不再需要她了。


于是,2005年,她接受了美国女排的邀请,出任主教练。


一方面是她需要更高的平台,另一方面是想好好照顾在美国生活的女儿。


她当时没想太多,只是觉得这是一份不错的工作,又离女儿比较近。


没想到,这个选择在国内掀起轩然大波。国内媒体当时对她的采访,处处是机锋。


郎平也几番被呛得心烦意乱。她矛盾极了,也难受极了。


她说,如果更多的中国人不赞成她当美国队的教练,那她会放弃:

“如果大家都不喜欢,我干吗要让这么多球迷伤透了心呢?
但是话说回来,这不是可悲的事情,不是给中国人丢脸的事情。”



当时,中国女排势头正劲,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冠军。而美国女排,完全不是强队。她们请郎平的目标,只是想顺利入围北京奥运会。


可谁知道,2008年的北京,中美相遇,郎平带领的美国赢了,还拿下了银牌。


郎平当时曾跟美国队员说,她的内心很复杂,但作为一名职业教练,她又必须全身心地做好教练该做的事。


郎平超强的执教能力,又一次得到印证。可她也被一些人骂惨了。


大家都忘了13年前,她曾如何抛下一切,挽救中国女排。忘了她离开时,曾是如何地恋恋不舍。一片骂声里,郎平没有争辩。


2009年,她受邀回国,执教广东女排。而女排国家队,再次陷入了长期低迷。


2012年,郎平在伦敦奥运会担任解说嘉宾。一场中日之战。


当她见证了中国女排“止步五强”的惨败时,忍不住在镜头前泪流满面。


那时的中国女排,看起来已经无法挽救了。


人们对当时的主教练非常失望,可是国内已经没有其他教练能够接手和敢于接手。


在这最寒冷的低谷,郎平又一次临危受命,接下了这颗“烫手山芋”。


她只有一个条件:“必须保证我对女排选人、用人的话语权。”


当时的中国女排,刚刚拿到了38年以来最差的成绩,亚锦赛第四。


球迷们非常失望,但郎平没有着急。“输球的结果我们要面对,成长的学费我们要交。”她一边改革技术,一边重新洗牌。


她把省队有潜力的队员,提到了国家队的候补名单。


如今的名将朱婷和袁心玥,当初刚进国家队时,都是郎平手把手地教。


很多人不看好女排,离奥运会还有3年,从基本功练起?做梦吧?这些争议,郎平都不在乎。


她从美国请来体能训练和伤病康复专家,让她的姑娘们少受她受过的伤病之苦。


她搞人性化管理,允许姑娘们化妆打扮、看剧网购。她主张打比赛多动脑,多思考,打聪明球。


她经常深夜还在研究一场比赛的数据,每个球的落点,每个选手的特点……


她执教时很严格,私下却很温柔,队员们都亲切地喊她“郎妈”。而女排姑娘们,也给郎平和中国球迷带来了惊喜:2015年世界杯,冠军。


郎平哭了。2016年奥运会,冠军。郎平又哭了。2019年世界杯,冠军。


三连冠!中国女排,又回来了!而郎平,作为一个世所罕见的国家队女主教练,再一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和专业。


她说,这也是为女性、为她的女儿做榜样。而她也成为了2019年的“中华之光”,在国内几乎家喻户晓。


陈可辛把她的经历拍成了电影《夺冠》,由巩俐出演。这一切,好像美好得都有些梦幻了。




最近几年,郎平一直在认真备战东京奥运会。一日日艰苦地训练,从未懈怠。所以,她这次对女排的东京奥运之旅很有信心。球迷们也是摩拳擦掌,拭目以待。可是,万万没想到。


奥运小组赛,中国女排第一场对战实力不是很强的土耳其,就0:3大败。


第二场对战美国,又是惨烈的0:3。第三场,站在了悬崖边上的中国女排,和俄罗斯背水一战,这次打得很激烈,但最后2:3,又输了。


上届的冠军,竟然就这样连败三场,直接在小组赛出局了。


这是谁都没想到的结果。一时间坊间负面评价四起:

“郎平和女排这几年忙着赚钱,训练没跟上。”

“郎平的战术已经过时了。”

“郎平用人不对。”


但事实上呢?注定出局以后,女排姑娘终于找回了状态。在剩下的两场比赛里,先是3:0战胜意大利,又3:0大胜阿根廷。


从这两场姑娘们的状态看得出,她们不是技不如人,不是疏于训练,她们的实力其实在线。只是刚开始没发挥出来。


而竞技比赛是残酷的,没有人管你实力行不行,你输了就是输了,出局就是出局。


赢了意大利后,郎平在采访中哭了。她揽下了所有责任:

“对不起,之前确实没打好,我作为教练,工作没有做好。”

“没想到这么早出局,我负主要责任。”


这次提前出局,到底教练有多大责任,其实很难说。但郎平愿意承担所有,这很符合她的个性。 而最最遗憾的是,这次东京奥运会,是她最后一次带队出战了。


我们中国人,都很在意结局,很渴望一个圆满的收场。而要强了一辈子的郎平,没能得到。


昨天的最后一场球,是郎平最后一次作为主教练,看着自己的队伍在赛场上拼杀了。


赛后,女排姑娘集体给郎平鞠了一躬,又一个个地拥抱郎平,哭得不能自已。




漫长的“郎平时代”,就这样落幕了。队员和球迷,都万分不舍。


这48年来,郎平承受了太多非议,太多伤病,太多挫折,太多惊心动魄。很少有人知道,郎平其实是残疾人证持有者。


她在开车的时候,才会把它挂上。“我脖子以下,没有一处完好无损的地方。”


她忍着一身伤痛,鞠躬尽瘁,到退役时却是这样黯然转身。好像真的有点遗憾。


其实5年前,她本可以在里约夺冠的辉煌中,就带着十二分的荣光离开。可那时女排依然非常需要她。


她思虑再三,放弃了所谓的圆满,选择留下来,带着女排再冲一届奥运会。她当然知道,几年后的今天,未必如之前那般圆满。但她义无反顾。


她对排球的纯粹热爱,她对祖国的一腔热血,都让她可以忽略自我的得失。而在这份挚爱面前,所谓“完美结局”也不那么重要了。


也许人生就是这样,只要过程足够努力,足够精彩,最后无论是何收场,都应该欣然接受。


感谢郎平,用满腔的爱和执着,带着一身的伤痛和疲惫,撑起了中国的女排精神,让亿万中国人看见了绚烂的彩虹,也多了一个精神榜样。


愿她今日转身后,有幸福在迎候。郎导,请多珍重。点亮在看吧,为中国郎平。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dhon8

感谢郎平,你太不容易了。你的伤痛,你的辛苦,全国人民都知道了,我不懂体育,但听了你的事迹,非常地感动和心痛。你的人生色彩斑澜,精彩无限,为你骄傲,为你点赞!

猜你喜欢
往期

如果你今天睡前没有学到什么东西,那你就不能入睡

by:长颈鹿的路

期待

期待依山傍水的生活环境,现在是一种奢望了,曾今好像不,因为在我年轻之前,处处皆是。在都市里时间长了,看着原有的自然景观都变成楼群、马路街道,一切都留下人为的刻意...

by:艺术与绘画

期待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从今,进取!无愧于天,无愧于地。无怍于人,无惧于鬼。这样,人生!

by:米娅0513

后期

后期小白的华丽变身大家好,我是晚风觅星河是个后期小白,正在慢慢成长

by:晚风觅星河

期待

《期待》是原海政文工团编剧、著名词作家王磊与原第四军医大学研究生大队政委、著名词作家言己联合作词,原海军北海舰队老水兵,大连新征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著名作...

by:华语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