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看京城恶少,如何完美逆袭?

2023-06-06 11:44:4815:59 4442
声音简介

韦应物


在世界很多地方,政治都是由背后的财团控制,比如民国时期的老蒋,背后都有“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的支撑。那么在我国古代呢?当然,首先想到的就是魏晋时期的“旧时王谢堂前燕”的“王谢”两大家族,在晋朝,朝中重要官职,几乎都是王谢两家的。



到了盛世唐朝呢?



在唐朝也有几个大家族,他们中不乏有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比如我们熟悉的王维,就是河东王氏家族,还有河东裴氏(裴度等人)、京兆杜氏(杜牧、杜甫等人)、京兆韦氏(韦应物等人)、河东柳氏(柳宗元),除此之外还有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等等。由于古代的庇荫制度,这些家族根系庞大,深刻影响着唐朝的政治和经济。



今天我们就来走进京兆韦氏中的诗人韦应物。



韦应物这位诗人,我们对他的初体验就是那首“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滁州西涧》,还有传说中的“王孟韦柳”田园山水诗组合成员之一,总之通过这些,韦应物给我们的印象就是一位小清新一样的诗人,行走在田园山水在,恬淡、闲雅。



其实这只是韦应物多面人生中的一面。他出生在京兆韦氏,这个氏族兴起于西汉,一直延续到隋唐时期,当时隋文帝称韦氏“百世公卿”,在唐朝的长安城,更是流传着“城南韦杜、去天尺五”的俚语。



韦应物就是在开元盛世降生在了这样一家豪门望族里,他十几岁就受家族庇荫,在公家当差,因为会点武功,被提拔为唐玄宗的侍卫,出入宫中,风光无限少年郎。也就是在这一段时期,才不到20岁的韦应物嚣张跋扈、目无法纪,依仗自己背后的家族势力和御前侍卫的身份在长安都是横着走的,像极了幼儿时期的哪吒,乡里看到韦应物就如同洪水猛兽,躲之不及。要是京兆杜氏的杜牧早出生几十年两大家族的公子哥一对比,韦应物的父亲要这个不事读书的浪荡儿子气死。



韦应物年轻时的这些作为,在他的诗词回忆录里面毫不掩饰的告诉了我们:



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


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


朝持樗蒲局,暮窃东邻姬。


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


骊山风雪夜,长杨羽猎时。


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


(《逢杨开府》节选)



就这样,一位纨绔子弟,不被任何人看好,却在一次国家动荡中彻底洗心革面了。在逍遥了几年后,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逃亡蜀地,韦氏家族在长安经营了不知多少祖辈的基业荡然无存,自己御前侍卫、羽林仓曹的那些官职也随之成空,还没来得及回味,就从云端坠入了泥潭。那时候他大概20岁左右。



长安陷落、山河将倾,随之流落的韦应物尝尽世间冷暖,战乱中再也没人顾忌那位嚣张的韦家公子哥了。当国运战乱将他的人生推入谷底,他认识了小自己四五岁的妻子元苹。在自己最落魄的时候,这位刚刚十五六岁且饱读诗书的姑娘,并没有嫌弃眼下这位落魄的公子哥,两人不久喜结连理,婚后贤惠的妻子反而成了韦应物的精神依靠。



没有了开元盛世的家国河山,没有了有恃无恐的家族庇护,在万般困境中,这位刚刚新婚的韦应物开始思索自己的人生了。在短暂安顿之后,他开始读书,开始让自己静下来,“鲜食寡欲,所居焚香扫地而坐”(《唐才子传》),一位纨绔子弟,曾经纵情酒肆的少年,如今已改头换面,埋头苦读,变得清心寡欲。



我们经常说,世间最难的事情就是战胜自己,比如戒烟、戒酒、戒熬夜,这些我们尚觉得不可能实现,可就是这样一位欺负百姓、酒肉玩乐的公子哥在一场战乱流落中,彻底洗心革面,浪子回头,从一个富贵无赖子弟一变而为忠厚仁爱的儒者,这需要多大的决心和勇气。



功夫不负有心人,八年安史之乱刚刚结束,苦读八年的韦应物被任命为洛阳丞。两年后,韦应物到河南兵曹任上,因为处理不法军士而被讼,遭遇到了仕途上的尔虞我诈,他索性弃官而去。或许就在这段时期,韦应物创作了一首如今被我们写进网红rap歌词的诗篇:



简卢陟


韦应物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这是他给自己外甥卢陟的诗,在军旅生涯中,辗转劳顿,流落在淮河一带,没有知己安慰,更添几分惆怅。好在有这溪涧春雨和山鸟哢春聊解寂寞,还好有这腰间一壶酒,慰藉风尘中的奔波。



因遭人弹劾,他弃官闲居洛阳四年,期间在一座寺庙中安静地享受着生活,读书、焚香、会友,也创作了大量诗篇。尽管在寺庙高山中远离尘,世韦应物终究没能看破红尘,四年寺庙闲居的日子已经充电满格,他离开洛阳,回到长安,重新踏入官场。在长安辗转8年,从七品的京兆府功曹京兆府功曹到长安附近的县令再到六品的尚书比部员外郎。



终于在他48岁那年,被外任到滁州作刺史,滁州这片山水之地因为他的到来,被大家所熟知,韦应物也成了滁州的“旅游宣传大使”。他在滁州任职仅仅一年,后又闲居半年,却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名篇,山水灵秀与满腹诗才相遇,造就了韦应物诗词创作的高峰,此间他山水名篇频出,奠定了他创作的基调。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这首诗就是在滁州时所写,全椒就是滁州的一个县,郡斋是韦应物的官舍。一个秋凉季节,他想起了山中的好友,便写下此诗。韦应物这位山中道士老友,用溪水“煮白石”为粮,苦练道术,如今秋凉叶落,惟愿举杯,慰藉风雨中的老友。



本以为可以悠哉闲居在滁州山水之间,不久韦应物却被调往江州任刺史,后又转苏州刺史,这一下又升了一级,成了从三品,从此,他便与苏州这座江南名城结缘,世称韦苏州,最终也终老于此。



曾经年少多猖狂,家国动乱猛回头。老年的韦应物在苏州,妻子早据撒手而去,亲人也远在长安,思乡心切,却因贫苦无法北归,有多少个日夜,韦应物是在思念中度过这漫漫长夜的?



也就是在年过半百离开长安外任滁州后,他便经常与长安的故有书信往来,以寄思念。他曾给两位好友写过这样一首诗: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李儋,曾任殿中侍御史,是韦应物的密友,元锡,字君贶,也是为韦应物在长安鄠县时的旧友。写就这首诗的时候韦应物已经到滁州一年有余,政务之余,虽有秀丽山水寄情抒怀,但远在他乡,举目无亲,喝酒赋诗都找不到知心人,山水之美无法填补他心中的孤独。所以在花开时节,他想起了长安的两位好友,作下此诗。



世事茫茫本难料,花落春愁又惹人伤怀。韦应物体弱多病,他为官期间多次因病闲居,人一生病,感情也变得更加脆弱,对亲友的思念和以来也愈甚。可能是韦应物听别人说两位好友要来探望,便在深夜频频登楼远望,盼月圆,盼好友团聚重逢。



人生浮世间,聚散苦匆匆。除了独自一人身在他乡时对挚友的思念,安史之乱后韦应物当初在淮扬一带游历,却喜遇故人,相比患病时的“西楼望月几回圆”的愁苦,这次在淮水边偶遇故友,可真是喜出望外,他乡遇故知之至喜。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战乱时各自流落江汉,偶然相聚,有说不尽的衷肠,每每酒醉而返。从那离别后,时间如浮云,一晃近十年,各自有不同的境遇,岁月都写在了鬓角眉间。如今又在淮水边重逢,两人欢笑如旧,容貌却早已被岁月斑驳。



这次相聚,不久两人便又各自天涯,你有你的人生,他有他的方向,故人远去,韦应物却仍要逗留这秀美的淮水滨。



前几天正好一位多年不见的朋友来到成都,上次见面犹在昨日,细想一下却已是在4年前的合肥,这一次也只是匆匆一聚,互相吐槽老东家,互相回忆共同的好友,欢笑间仿佛仍是上次会面的样子。如今交通在方便其实聚散仍是苦匆匆,愿我们行走一生,有两三故友,可围炉煮茶,可欢笑恣意,可互诉衷肠。



韦应物的一生在众多诗人里面是最有传奇色彩的,他不像杨炯、晏殊、王维一样,从小就是读书的神童,光芒四射;也不像欧阳修、范仲淹那样贫苦之家,从小埋头寒窗苦读考取功名。韦应物从一位纨绔子弟到诗词大儒,在国难之际,洗心革面,在诗歌王朝成就了自己。



由静转动容易,从浮躁沉淀下来最是难熬,被动乱抛弃后,他掩埋掉曾经的狂傲,忍受着落寞和孤寂,找到了真正的自己。他的那一瓢酒,抚慰了自己的伤疤,也在千年后带给我们直面未来的勇气。



愿我们在前方的路上,有酒、有友、有爱、有坚守。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听友70430422

这个文案错别字太多了吧

慕容澍濡

韦应物是不是韦孝宽的后人,隋文帝建国平叛,韦孝宽出了好大的力,现场也指挥有方。

1886301frij

声音优美!

猜你喜欢
韦应物

韦应物(生卒年不详),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官员、诗人,世称“韦苏州”“韦左司”“韦江州”。韦应物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以门荫入仕,起家右千...

by:假说真听

寄李儋元锡 唐 韦应物

寄李儋元锡唐代: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译文及注释...

by:小巧小玲

滁州西涧 唐 韦应物

滁州西涧唐代: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by:小巧小玲

唐代 韦应物 诗词集|by安莲

唐代韦应物诗词集|by安莲

by:安蓮

寄全椒山中道士 唐 韦应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作者:韦应物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恃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注解1、郡斋:指滁州刺史官署中的斋舍。...

by:小巧小玲

知味老京城

你会为了这个城市驻留,也许是因为这个城市有你喜欢的人。我会为了这个城市驻留,却是因为这个城市有我倾心的味道。市井红尘的浓郁人气儿,百姓生活最真实的《知味老京城...

by:酷音小镇故事汇

闲话京城

闲谈京城万事万物,囊括衣食住行吃喝拉撒;涉及京城历史变迁,挑点有意思的北京人和北京事儿,权当给您解解闷儿;正史野史传说典故,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请您千万别较真儿。

by:庆丰河畔

京城旧事

那时雨后春前,你与我说,要去游园踏春,语气里怡悦而又满是憧憬。回来时,你膝盖青了一块,却告诉我,有了喜欢的人。我倏地一惊,却也只能,应声听你描述那个人的好。十几...

by:华语音乐

京城往事

北京城内,东富西贵,皇城根下,等级森严。然而,胡同深处有一个不安天命的狠角色,30年的血腥拼杀,初起于草莽,终止于潮头,在他身上,依次盖上了北京城30多年社会巨...

by:贾鸿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