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 《昆明的雨》 甜甜朗读

2021-08-11 10:36:4610:43 681
声音简介

             昆明的雨

               汪曾祺


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

要有昆明的特点。

我想了一些时候,

画了一幅,

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

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

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

题了这样几行字:

“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我想念昆明的雨。

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的雨季。

“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

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

但是并不使人厌烦。

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

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

而且并不使人气闷。

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

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

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

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

一面小镜子,

周围画着八卦,

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

——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

用麻线穿了,

挂在钉子上。

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

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

——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

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昆明菌子极多。

雨季逛菜市场,

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

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

牛肝菌下来的时候,

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

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

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炒牛肝菌须多放蒜,

否则容易使人晕倒。

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

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

格调比牛肝菌高。

菌中之王是鸡枞,味道鲜浓,无可方比。

鸡枞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

一盘红烧鸡枞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

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

有一个笑话:

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

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枞,

他跳下去把鸡枞捡了,

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

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

但也说明鸡枞随处可见。

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

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

颜色深褐带绿,

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

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

可是下点功夫,

把草茎松毛择净,

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

和青辣椒同炒,

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

这东西这么好吃?!

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

都是一般大小,

有一块银圆那样大的溜圆,

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

这种菌子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雨季的果子,是杨梅。

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

戴一顶小花帽子,

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

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

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

声音娇娇的。

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昆明的杨梅很大,

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

颜色黑红黑红的,

叫做“火炭梅”。

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

一点都不酸!

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

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雨季的花是缅桂花。

缅桂花即白兰花,

北京叫做“把儿”(这个名字真不好听)。

云南把这种花叫做缅桂花,

可能最初这种花是从缅甸传入的,

而花的香味又有点像桂花,

其实这跟桂花实在没有什么关系。

——不过话又说回来,

别处叫它白兰、把儿兰,

它和兰花也挨不上呀,

也不过是因为它很香,

香得像兰花。

我在家乡看到的白兰多是一人高,

昆明的缅桂是大树!

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

院里有一棵大缅桂,

密密的叶子,

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

缅桂盛开的时候,

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

搭了梯子上去摘,

每天要摘下来好些,

拿到花市上去卖。

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

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

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

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

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

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为许多久客的游子而写的。

我有一天在积雨少住的早晨和德熙从联大新校舍到莲花池去。

看了池里的满池清水,

看了作比丘尼装的陈圆圆的石像

(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桂到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莲花池而死),

雨又下起来了。

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

有一个小酒店,

我们走进去,

要了一碟猪头肉,

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磁杯里),

坐了下来,雨下大了。

酒店有几只鸡,

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

一只脚着地,

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

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

昆明木香花很多。

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

一棵木香,

爬在架上,

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

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

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我们走不了,

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

四十年后,

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

写了一首诗:

“莲花池外少行人,

野店苔痕一寸深。

浊酒一杯天过午,

木香花湿雨沉沉。”

我想念昆明的雨。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读【汪曾祺】

更多精彩在其他专辑深夜发吃报复社会最佳武器!萝卜、豆腐、韭菜花、手把肉……寻常日子中的不寻常滋味!看中国最后一个真正的文人汪曾祺,如何以最干净的文笔,呈现...

by:RIOP

汪曾祺·寻味

谈吃不能就吃论吃,一本菜谱又有什么趣味呢?汪曾祺把吃的感受、吃的氛围,怎么个来历说得头头是道、烘托得恰到好处。用真实细腻的语言,表达了无限的生活...

by:枕边文史馆

汪曾祺小说选

汪曾祺,江苏扬州高邮籍作家。师从沈从文,文风清新、淡雅、富有生活情趣。用扬州方言演绎汪先生作品,欢迎品味。

by:祝乐_津津乐道

《食事》汪曾祺

一支笔抒写出存留心底的人间至味~

by:可饮年

汪曾祺小说选

汪先生是短篇小说大师——莫言“有平和,有爱意,有深情,有至美”的人和事。

by:树上的尤V

《文与画》汪曾祺

书画自娱《中国作家》将在封二发作家的画,拿去我的一幅,还要写几句有关“作家画”的话,写了几句诗:我有一好处,平生不整人。写作颇勤快,人间送小温。或时有佳兴,伸纸...

by:陌生的陀螺

《受戒》汪曾祺

南溪,一位报刊撰稿十余年的写作者,一位进入有声行业六年的主播。《南溪读书》,一档书籍讲解节目。通过对一系列畅销好书的细嚼慢咽般的导读与精到提炼,让你把一本书读薄...

by:南溪频道